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笑傲江湖之隐形皇帝 >

第520部分

笑傲江湖之隐形皇帝-第520部分

小说: 笑傲江湖之隐形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以后,定国公一脉都教导子孙,要远离朝政,安享富贵即可。因此虽然定国公源出威名无双的中山王徐达之后,可却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以至于军中只知有英国公、成国公,至于这同为国公的定国公,却都是有意无意被他们忽略了。

    如今徐光祚非但赢了宁夏边疆一战,又敢于当庭直言,就是英国公、成国公,也是对他的胆气佩服不已。

    成国公也是开怀一笑,一掌拍在徐光祚肩头,朗声说道:“不愧是我辈血性好男儿,老夫倒是小瞧你了!”

    其他诸位将军、都督,见得两位国公都出面了,哪里还不知道他们的意思,当即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走了出来,一一到徐光祚面前,行了那下级见上级的礼仪。

    徐光祚自袭爵以来,何曾有过这番荣耀,一时间也是欢喜无比,也与这些将领一一见礼,脸上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一时间,本来肃穆不已的奉天殿,倒被这些武将搅成一锅乱粥,热热闹闹,好似真的成了宴会一般。

    张太后再也是无法忍住,脸拉的老长,可她虽然不乐意,但是成国公、英国公都出面了,如果再过了点,她也是不好下台,当即只好装作不见,眼看着这帮丘八闹了。

    而另一边的文官,见得武将竟然都出面来保自己这边的首脑,一个个都是涨红了脸,只觉得羞惭无比。

    杨廷和的性子本就暴烈,之前不出面,不过是因为李东阳的阻挠。

    如今见到武将都一股脑儿出来了,他也是顾不得许多,一跃而起,也是大踏步来到李东阳这边,站立好,对坍圮说道:“臣杨廷和附议……”

    “臣礼部尚书……”

    “臣工部尚书……”

    “臣兵部尚书……”

    杨廷和刚刚出面,那一票六部九卿却哪里忍得住,一个个也都是站了起来,一发都来到李东阳身后,与杨廷和一般,为李东阳声援。

    一时间,除了有意再投刘瑾的官员,以及兴王朱祐杬这样的勋爵,再加上张永之外,偌大一个大殿,绝大部分重臣都是出了面。

    眼见得文武又是堂而皇之的在自己面前集结,攻讦自己的靠山张太后,刘瑾也是脸色铁青。

    他也曾想过这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可想着弘治皇帝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对张太后极为宠溺,群臣也都是知晓,就想着以群臣对弘治皇帝的尊敬,使得张太后能明目张胆的支持自己。

    可是未曾想,这张太后今日表现的突出是突出了,也确实帮助自己,把李东阳给贬了,但是却也因此激得文武重臣,走到一起,誓言要求张太后不得干政。

    一时间,刘瑾头痛无比,可也是无法可想。祖训就是祖训,刘瑾一介司礼监掌印太监,如何能够更改的了。

    更何况这祖训,是创立大明万里江山的太祖朱元璋所设,即便是文治武功同样斐然的太宗朱棣,也不曾改动过太祖制度。

    从这就可以知晓,朱元璋对大明一朝的影响有多深,也可以知道,徐光祚虽然无状,但是确实拿到了一把杀手锏。

    眼见得群臣激愤,张太后虽然面色铁青,可也是有些无奈,求助似得看向刘瑾,见他也是皱眉不语,显然一时也是没有办法。

    当下张太后只得退步道:“好吧!既然诸卿都要求哀家不得干政,哀家也就解释解释原因吧!”

    “太后圣明!”徐光祚以及一众文武重臣,异口同声的说道。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场的诸位,也都是朝中重臣,多少知道一点风声!”张太后缓缓说道,“当年哀家与先帝在一起之时,相敬如宾,极为恩爱。先帝性子温和,对哀家极好,不忍哀家伤心,因此从来不曾纳下一个妃子,这些,大家都是知道的吧!”

    “太后与先帝恩爱有加,为天下臣民表率,臣等敬服!”成国公也是知道,不能过多逼迫,当即就出声说道。

    他年纪最大,如今李东阳没了职位在身,在场重臣,也就他职位最高,自然多是由他来代为说话了。

    “嘿嘿!”张太后却是一阵哂笑,然后又说道。“可是先帝虽然钟情于哀家,可哀家却一直没有怀上龙种,因此谣言满天飞,有说哀家是石女的,也有说先帝为了绵延子嗣的考虑,偷偷临幸了其他宫女,这些,大家也是知道的吧?”

    这其实就是隐晦的在说明当初郑金莲一事,这件事本来在当时的皇宫之中,就遭到了严密的封锁消息,因此外朝知道的,也多是只言片语。

    群臣听得,也都是面面相觑,非议后宫,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个都只好缄默不语,等着张太后继续解释。

    张太后也知道,这件事上,群臣不好插嘴,也就继续说道:“可是哀家却怀上了当今陛下,但是谣言还不停止,说陛下竟然是一个什么叫郑金莲的宫女所生,弘治年间,那个叫郑旺的人一直妖言惑众,就连先帝,也曾定下他妖言的罪名,这已经足以说明,郑金莲一事,就是假的了吧?”

    本来一直在殿顶之上,没有丝毫动作的子龙,闻言却不觉一震,脸上满是不可置信。当年的事,他所知不多,只知道一些马风月关于自己娘亲诞下自己与兄长正德的经历。

    也曾与外公郑旺有过短暂交流,知道他曾被定下妖言惑众的罪名,可是却一直想不明白。如今张太后却说郑旺的罪名,是由弘治皇帝,也就是自己的父亲亲自定下的,子龙不由得心惊不已,也是疑惑不已。

    别人不清楚,自己的父亲难道不知道郑旺正是他的丈人么?他为什么却要定下自己的丈人妖言惑众的罪名?

    一时间,子龙只觉得当年的事,还是充满了迷雾,等待着自己前去了解。

    而殿中的群臣,在张太后说了这些之后,也都是没有说话,显然是默认张太后所言不假。

    张太后见群臣缄口,不由得也是觉得自己好似扳回一城般,有些高兴的说道:“可如今,刘公得到密报,有一名叫徐子龙的人,冒充先帝之子,更说是与陛下长相一般无二,为陛下的亲弟弟。

    而那宁夏叛军之首的安王,却正是以徐子龙为名,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意图打到北京城来,以徐子龙行李代桃僵之事,取代当今陛下,总摄朝政!

    现在,你们明白哀家为何要过问这次朝政了么?”

    群臣闻言都是哗然,他们有的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也隐隐知道子龙的存在,可更多的,却都是不清楚原来还有徐子龙这么一号人物。

    更不知道,这位徐子龙竟然“冒充”先帝之子,当今天子的孪生弟弟。而安王,竟然是生出狼子野心,企图谋朝篡位。

    一时间,这些不知情的重臣,都是有些惊骇。而那些知情的重臣,却都是另一番心情了。

    在他们心中,其实或多或少真的想过,或许子龙与正德对调,才是最好的结果。毕竟子龙虚怀若谷,为人谦逊,颇有弘治先帝的遗风。

第六百八十九章 告发() 
可想归想,他们却从来不曾有过实际行动。毕竟皇帝就是皇帝,哪里轮得到他们随意去更换,他们还没有到霍光伊尹那一步呢!

    因此张太后突然说出安王竟然想以子龙替换正德,然后总摄朝政,他们都是既惊讶,又怀疑。

    更让他们有些不能理解的,就是张太后堂而皇之的说出了子龙的存在,好似不再惧怕有人追究子龙一事一般。

    当下群臣不禁议论纷纷,就连那坐在坐席之中的人,也都是一个个交头接耳,显然对着宫廷的大八卦,有些猝不及防。

    等群臣讨论了一会儿,张太后又继续说道:“哀家可以用人格担保,天子为哀家与先帝亲生,并且只有这么一个孩儿,至于那莫名其妙的徐子龙,显然是朱寘鐇为了夺权,从哪里找来的一个与天子长相近似的人罢了!”

    “朱寘鐇倒是好大的野心!”虽然英国公也是想推翻刘瑾,可他却不曾知道子龙的具体事情,因此也是以为一切就如张太后所言,当即出声说道,“好在如今杨一清杨大人已经领兵,平定了朱寘鐇的叛乱,那徐子龙,只怕也战殁阵中了吧?”

    “这就是哀家要干政的第二原因!”张太后见英国公无意之中,为自己搭了一个腔,当即也是颇为高兴的说道,“刘公的密报里,就提到在这朝廷之中,有许多重臣,曾经见过徐子龙,还都认定这贼子就是天子的亲弟弟,一个个都是与朱寘鐇达成私下的协议,要拥立徐子龙,悄无声息的替换掉天子!两位国公,你们说,都这样了,哀家还能不出面吗?”

    “啊?”成国公也是闻言愕然,他与英国公代表功勋武官,与清流文官达成一致,要收拾了刘瑾,不让他继续惑乱朝政,因此才有在这宁夏一战中,其他几路边军都是按兵不动的事情发生。

    可是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被告知有徐子龙这么一号人物,也不知道徐子龙真正的身份。这会儿张太后如此说,两位国公也是不禁都是信了。

    李东阳也是一阵苦笑,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没有去挑破这件事,张太后却主动挑破了。而且被她这般舌灿莲花,子龙的身份却变成了冒牌货,而她也得到了干政的借口。

    这时他也是有些后悔,当初就不应该顾虑子龙的身份之秘,而应该把他告诉两位国公,使得今日的情况,不至于出现。

    果然,成国公在惊愕之后,也是疑惑的看向李东阳,眼神之中,颇为严厉,显然是在询问张太后所说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李东阳再继续沉默下去,那么他的罪名可就大了去了,意图勾结外藩,以他人假冒皇帝,实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按大明律,就算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再者说,如果李东阳继续沉默,子龙的身份永远就是那乱臣贼子,这让极为正直的李东阳也是看不下去。

    当下就见得李东阳清了清嗓子,就准备当众与张太后,辩清当年之事的始末,还子龙与郑金莲母子以公道。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一旁的徐光祚却突然抢先说道:“太后,你之前口口声声,可都是说一切来自刘瑾的密报,也就是说,这一切只是刘瑾的一面之词,你如何能凭借着刘瑾的一面之词,悍然罢免当朝首辅,还堂而皇之的想就这般干政?”

    徐光祚倒也是极为聪明,紧抓着刘瑾的密报,来抨击张太后干政的不合法理的漏洞。本来有些惊怒的成国公,闻言也是一阵深思,点了点头,却也是明白过来。

    成国公与英国公本就是不服刘瑾的嚣张跋扈,如今张太后所言一切,都是建立在刘瑾密报的基础上,这如何能够令得两位国公信服。

    当下他们也是明白过来,眼下是有两派在斗法,一边是李东阳为首的文官,一边是明显有张太后偏帮的刘瑾一党,自己这些武官,倒是不能随意的被刘瑾利用了,反过来打击了文官。

    于是成国公与英国公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意思,当即缄口不语,引着一帮武将,只是站在了李东阳身边。

    张太后也是没有预料到,这徐光祚这么难缠,连成国公、英国公包括李东阳,都已经被自己说服。

    而看李东阳方才的架势,显然是要与自己挑明当年的事。虽然有些恼怒,也比较难以应付,可却总有办法。

    但是徐光祚却不理这茬,一味要自己证明自己干政的合法性,却让张太后好似有浑身力气,却无法施展一般。

    刘瑾沉默了这么久,眼见得徐光祚突然变得牙尖嘴利,如此难对付,心中也是暗恨,见得张太后隐隐招架不住,他也是出面插道:“徐国公,难道老夫的三厂一卫的密报,不能足以佐证么?”

    “哈哈!三厂一卫竟然是你的么?”徐光祚冷冷一笑,抓住刘瑾言语之中的一个漏洞,小小的讥讽了一下,然后不等刘瑾发作,又直接说道,“自本朝太祖以来,虽然设立了锦衣卫,可是历来锦衣卫只有调查、逮捕、审讯的权利,历代皇帝为了方便,也容忍锦衣卫的诏狱存在!

    但是,何曾有哪一位皇帝,以锦衣卫或者东厂、西厂的风闻奏报,调查都不调查,就直接入罪,而且这定罪之人,还是当朝首辅呢?”

    “这……”刘瑾闻言也是语塞,这确实是没有先例。

    徐光祚不等刘瑾反驳,又接着反驳道:“更何况,既然说是风闻奏报,那么臣听闻六科给事中,以及都察院,甚至杨一清杨大人,都已经调查到了一些刘公你的罪证!而臣如果没记错,这风闻奏事本就是六科给事中的权利,刘公,请问你该当如何?”

    “老夫的罪证?你要说些什么罪证?”刘瑾这才明白过来,今晚发难的,竟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