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花之泪 >

第12部分

花之泪-第12部分

小说: 花之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笑道:“长乐公主都快为人母亲了,说话还这么俏皮。”

    淑妃反应过来,忙说:“岁月流逝,臣妾老了,舞姿不如台上的几位妹妹。”

    皇帝说:“岁月流逝,淑妃的样貌还是和年轻时一样,不改分毫,还是当年的彩蝶。”

    皇后说:“淑妃舞姿如天仙下凡,本宫也是记忆犹新,台上的几位采女是新入宫的,就算蝶舞跳的不如淑妃,陛下也要多加赞赏,不能寒了六位采女的心。”

    皇帝说:“皇后所言甚是,她们的蝶舞也是对朕的一番心意。”

    皇帝不再赞扬淑妃,长乐公主暗自心生怒火,周将军为了缓和气氛,举杯道:“父皇增加了边关将士的粮草与军饷,儿臣敬父皇一杯,替将士们谢过父皇。”

    皇帝说:“都是大将军视将士如兄弟,替将士着想,亲兵爱兵,可见凌程是朝廷之良将,国家之栋梁。”

    贤妃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将军军功卓著,又能体恤将士之苦,是我朝之幸。”

    周将军说:“贤妃娘娘过奖了,边关将士为保国土平安,抛家舍业,独受边关苦寒,儿臣替他们着想也是应该的,他们对父皇的忠心日月可鉴。”

    皇帝说:“国土平安,边关驻守的将士功不可没,这一杯,朕敬将士的护国忠心。”说着一饮而尽。

    又接着说:“朕会下旨,让国库拨白银五万两,分发给边关将士的家眷,让他们安心驻守边关,不必牵挂家人子女。”

    周将军说:“陛下英明,如此一来,军心大振,突厥必然不敢侵犯我朝半寸国土。”

    一曲彩扇蝶舞结束了,皇帝大声说道:“赏。”

    六位采女齐声说道:“谢陛下。”然后依次退下。

    两位才人各自抱着琴和筝,款款而来,一同合奏曲乐《高山流水》

    皇帝说:“两位才人弹的是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筝音柔美,动人心弦,如面对清风明月,让人思绪万千。”

    皇后说:“相传秦时,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如今筝琴合奏于台上,可见陛下后宫女子多为贤淑之人,定然不会如秦时的女子相互争斗,以致瑟断。”

    皇帝说:“朕的后宫宁静还得感谢皇后治理得当,母仪天下,做后宫众多嫔妃的表率,皇后若贤德,后宫女子必然群起效仿,不会生起争风吃醋之事。”

    皇后说:“臣妾是国母,正位中宫,理当保后宫安宁,不给陛下添烦忧之事。”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皇后,然后又将目光落在淑妃身上,而淑妃则把目光投向女儿,此次的宫宴是皇后操办的,故意将长乐公主和淑妃的席位错开,让母女二人没有说话的机会。

    皇帝看出了皇后的心机,也明白淑妃思女之苦,于是说道:“沁月,父皇赐你的安胎药,你可按时服用了?”

    长乐公主说道:“父皇放心,您赏赐于儿臣的安胎药,儿臣日日都服用。”

    皇帝说:“那就好,你肚子里的孩子是第一胎,不可有半点大意。”

    长乐公主说:“沁月明白。”

    皇帝用斥责的口吻说道:“你明白?你能明白什么?自己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坐在席位上就知道贪吃,还有两个月孩子就要生了,你还这般孩子气,如何能抚育好朕的外孙?朕着实为你担忧!”

    长乐公主听了皇帝莫名其妙的斥责,心中一惊,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随即跪下,周将军也跟着一同下跪,长乐公主说:“让父皇担忧,儿臣不孝,儿臣一定尽心竭力抚育好孩子,还望父皇息怒。”

    周将军说:“父皇息怒,公主吃的是多了些,却是事出有因,沁月在府上日日思念父皇,知道今儿个是除夕,进宫赴宴能见到您,所以心情激动,午膳没吃几口,现在能见到父皇,心中高兴,想来也真是饿了,所以就多吃了些,并非有意冒犯父皇天威,父皇息怒,父皇恕罪。”

    皇帝这才平静下来,说:“原来如此,都起来吧,朕并非有意责难沁月,只是看见沁月的肚子,朕想起淑妃怀沁月时的光景,以及沁月出生后,淑妃是如何尽心尽力的照拂沁月的,如今沁月年轻怀子,朕担心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会闹出什么事。”

    淑妃起身说:“陛下放心,沁月虽然年轻,玩心略重,可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皇帝说:“淑妃说的有几分道理,谁也不是天生的母亲,生了孩子自然就会做母亲了,淑妃,你作为沁月的母妃,理当教诲她如何生儿育儿。”

    淑妃说:“是,臣妾遵命。”

    皇帝说:“沁月,还不快坐到你母妃身边去,好好聆听母妃的教诲。”

    长乐公主一听,可以坐到母妃身边去,心中不禁大喜,喜笑颜开的说道:“是,儿臣这就去母妃那里,让母妃传授育儿经验给儿臣,儿臣一定铭记在心。”

    皇帝说:“去吧,听了好好记住。”

    长乐公主说:“是。”

    然后来到淑妃席位旁,侍女加了一张座椅,长乐公主坐在母妃身边。

    皇后刚刚还因为皇帝斥责长乐公主而高兴,现在似乎听明白了,皇帝的本意是让长乐公主与淑妃坐在一起,让她们母女二人团聚说话,心中不禁有些失落,看着谈笑间的淑妃母女,淑妃真是年轻,知道的她们是母女二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对姐妹花呢,想到自己衰败的容颜和魂断异族的婉宁,皇后黯然神伤,只觉得一阵头痛袭来,失去原有的意识,几秒钟后,皇后又恢复神智,她心中明白,自己是皇后,是国母,万万不可在大殿之上失仪,皇后宝座上的女人,永远是平和的,高贵的,美丽的,她端了端坐姿,又焕发出皇后的风范。

    皇帝似乎感受到皇后心中的微妙变化,故作关切的问道:“皇后这是怎么了?朕瞧着你有些身子不适。”

    皇后彬彬有礼的说道:“谢陛下关怀,臣妾只是多饮了几杯酒,有些不胜酒力。”

    皇帝说:“李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把酒言欢是件乐事,可若贪杯过量,伤了身子,只怕要乐极生悲呢。”

    皇后说:“陛下教训的是,臣妾一定克制自己,不再贪杯饮酒。”

    长乐公主对母妃说:“今儿个父皇是怎么了?突然动这么大的怒。”

    淑妃说:“你父皇才没动怒呢,他那是做给别人看的。”

    长乐公主说:“怎么说?”

    淑妃说:“合宫宴是皇后安排的席位,她故意将我们母女的席位分开,你父皇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会看不出皇后的心思,责骂你不知如何养儿,再让我这个母妃教你,如此一来,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坐到我这边来,也算是给皇后一个台阶下,保全她的颜面。”

    长乐公主笑着说:“如此说来,父皇还是偏向我们的。”

    淑妃说:“那当然。”

第82章 琴筝合奏曲后宫风波乱() 
长乐公主说:“母妃,这段时间,皇后可曾刁难过您?”

    淑妃说:“沁月,你放心,母妃一个人过,免去了后宫纷扰,倒也安稳,母妃这辈子没有皇子,皇后才不会花时间花心力对付母妃呢,有那个心思还不如去对付贤妃,贤妃的儿子已经年满十七周岁了,陛下前不久下旨封他为赵王,新娶的王妃生的孩子都一岁了,贤妃有儿子也要孙子,颇得陛下垂青,而皇后的儿子过了年才四岁,可见她的心里有多不安。”

    长乐公主说:“母妃说得对,皇后应当对付贤妃才是,听宫里的人说,皇后的身子已是大不如前了,对付贤妃明显心力不够,若还要和母妃斗,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淑妃说:“眼下你只要保住腹中的孩子,至足月生产,母妃这颗悬着的心也就可以踏踏实实的放在肚里。”

    长乐公主说:“凌程照顾我无微不至,生怕孩子有个闪失。”

    淑妃说:“周将军常常征战沙场,他的父母求孙心切呢。”

    长乐公主说:“母妃说的不错,他们二老比我还在意这个孩子。”

    淑妃说:“所以,你要注意身子,我又做了几件孩子穿的衣裳,一会儿叫侍女送来给你。”

    长乐公主说:“母妃,孩子的衣裳太多了,之前司衣奉旨将衣料送入将军府,我们也让人做了不少,您就别亲手缝制了,点灯熬油的伤眼睛。”

    淑妃说:“你府里的是让裁缝做的,这些是母妃亲手做的,是母妃对你腹中孩子的一番心意,能一样吗?”

    长乐公主抚摸着肚子,说:“哎呀,你真是幸福,还未出世,就有这么多人疼你,我这个做娘的都有些嫉妒。”

    淑妃看了看女儿华美的头饰,说道:“母妃瞧你头饰不错,是刚做的吗?”

    长乐公主说:“两个月前,梁王小叔府中的玉匠师傅入京,凌程让他为我做了些首饰和玉雕,我挑了几件好的,刚刚让紫云送到您的寝宫了。”

    淑妃说:“你这孩子,母妃老了,还要这些做什么,况且宫中从不缺这些赏玩之物。”

    长乐公主说:“母妃打扮一番,容颜俏美,哪里老了?看上去不过三十岁,听宫女说,这段时日,您总是素面朝天。”

    淑妃说:“母妃没什么心思打扮自己,你瞧这后宫中,又进了一批又一批的女孩子,你瞧,这台上的两位才人是新晋封的。”

    长乐公主说:“那又怎样?今儿个母妃一梳妆打扮,真是艳压群芳呢,父皇的眼神就没离开过您,人靠衣装马靠鞍,这美人若是长期不打扮,也会变丑的。”

    淑妃说:“沁月说的是,母妃一定用最好的珠饰装扮自己。”

    长乐公主说:“这就对了,母妃,这台上的两位才人是同批入宫的吗?”

    淑妃说:“好像是吧,你问这些干什么?”

    长乐公主说:“二人之间,必有争斗,宫中又有好戏看了。”

    淑妃说:“沁月,你胡说什么呢?听说这两位才人姐妹情深,一同入宫,又一同从采女做到才人。”

    长乐公主说:“后宫生存哪有什么姐妹情深,就算是亲姐妹也会反目成仇,尔虞我诈,终究躲不过分道扬镳的结局,母妃,你看着吧,人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

    淑妃说:“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只是你从未和她们接触过,怎么知道二女之间必有争斗?”

    长乐公主说:“就从她们同台献曲,一个抚琴,一个弹筝,秦时的瑟就是因为争端一分为二,如今同台演奏,是想表明后宫平静,可是筝本来就是争斗的产物,又哪里来的平静呢?”

    淑妃轻叹道:“这后宫的斗争,从来都不曾停歇,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像一个戏台子,上演着永远无法停歇的戏,你看累了,她们唱的却很起劲,沁月,你嫁出皇宫,母妃虽然时常想念你,却很是放心,一来周将军是个会疼人的,二来,你远离后宫是非之地,不会卷入腥风血雨之中。”

    长乐公主说:“母妃,女儿也时常想念您,一看见您送我的红玛瑙香珠,我就更加想您了。”

    淑妃说:“只要你在将军府好好的,母妃想你也是高兴的。”

    长乐公主说:“宫中争斗不断,母妃一定要韬光养晦,明哲保身。”

    淑妃说:“这么多年母妃都煎熬过来了,现在你又嫁入将军府,母妃还怕什么呢,你父皇看着你和凌程的面子上,也会对母妃多加照拂的,隔三差五的来和母妃说说话,各地的贡品,也都按时往母妃的宫里送。”

    长乐公主说:“听母妃这样说,女儿的心就宽多了,最近听凌程说,父皇已然开始打算起立太子的事了?”

    淑妃说:“是啊,你父皇年岁渐老,年过五十了,也该立太子了。”

    长乐公主说:“太子是国家之根,早立太子有利于江山巩固,只是皇后的儿子还不足四岁,又顽劣的很,如何能担当太子之任。”

    淑妃说:“你说的也正是陛下忧心的事,陛下的几位皇子中,皇后之子是嫡子,而贤妃之子已经成年,学业不错,又精通武艺,最重要的是,他无意于太子之位,不像其他的几位皇子,为了争夺储位,已经斗得不可开交,如此手足相残,真令你父皇寒心啊。”

    长乐公主说:“如此说来,父皇更加倾向于贤妃的儿子赵王。”

    淑妃说:“可以这样说,但你父皇又怕遭到天下人非议,毕竟立嫡子是祖宗的规矩。”

    长乐公主说:“皇后知道父皇的意思吗?”

    淑妃说:“大约是知道吧,可又能怎样呢?她一方面极力的讨好陛下,另一方面又加倍的让乾儿读书,光教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