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676部分

贞观闲人-第676部分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听了可能会把他挂在旗杆上,让他冷静冷静。

    坐立难安,喝酒吃肉都没了味道,独自烤肉饮酒,没过多久,李素便醉了,或许是有心事,酒量也与往常不同,醉得特别快。

    第二天清晨,李素还在沉睡时,忽然听到远处隆隆的擂鼓声,李素挣扎着起来,才知道唐军已开始攻打大行城了。

    高句丽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国家地小,多山,总的来说很贫瘠,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但民风却骁勇好斗,而且举国上下颇为团结,鲜少有忍气吞声者,尤其是在遇到外敌的时候。

    国家虽小,但人口却不少,有史料记载,唐初时期高句丽国中人口约有六十七万余户,举国青壮以百万计,饭都吃不饱,还生那么多娃,可见高句丽国中百姓都是很喜欢小宝宝的,再说这年头没有娱乐活动,白天地里干活劳累一天,晚上吃了饭睡觉,睡前没电视看,没手机玩,除了造娃搞点运动,实在没别的活动了。

    地形不好,人口不少,民风善斗,可谓是穷山恶水,所以高句丽征兵通常不需要怎么操练,基本都是天生的战士,而且军中从上到下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一如眼前,唐军二十多万兵临城下,大行城守军只有区区六千,可是却没见六千守军有丝毫开城投降的迹象,二话不说便选择了守土抗击,尽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仍有一种不屈不挠誓死抗争的勇气,世上真正懂得“气节”二字的,并不仅仅止于中原汉土。

    隆隆的鼓声没断过,震天的喊杀声过后,便又听见轰隆隆的爆炸声,李世民用震天雷似乎用上瘾了,到哪里都不忘用上这个,当然,震天雷原本是一件犀利的火器,它的造价也不贵,如果用它能大大减少将士伤亡的话,何乐而不为?

    大行城的守军很骁悍,面对数十万大军仍凛然不惧,守将战在城头,声嘶力竭地挥舞着长剑,士卒们搬运箭矢,巨石,滚木,来往有条不紊,唐军攻城时,守军并未慌乱,而是遵从将领的指挥,各司其职抗击唐军。

    攻城整整一上午,大行城好几次出现险情,差点被攀上城头的唐军占了,后来守将亲自上阵,领着守军拼命反击,才将攀上城头的小股唐军当场格杀,堪堪守住了城池。到了午时,李世民下令鸣金收兵。

    没能攻下城池,在君臣的意料之中,没有内应,拒绝投降,强行攻城不可能太快,不过李世民对今日攻城的进展还是颇为满意的,上午城头好几次被唐军攀上去,每次只差一点便能占领城头了,这是个好现象,如果下午再次攻城的话,应该有希望破城。

    阵亡了两千余人,但李世民的心情不错,帅帐内与一众老将谈笑风生,挥斥方遒之态很威风。

    午时埋锅造饭,将士们吃得欢畅,相比攻打安市城时那种绝望且无力的心态,今日这个大行城显然轻松多了,这才是攻城正确的打开方式嘛,安市城的杨万春简直就是个妖孽,一点都不随和

    大营的空地上,所有将士全都蹲在地上,硕大的行军铁锅里煮着野菜汤,汤里还掺了一点肉末,味道不一定好,但营养却也马马虎虎了,行军全都分发了干粮,每顿大概是黑乎乎的一团东西,材料并非固定,大多是饼或者饭团,里面掺了一丁点的盐巴,条件允许的话,饭团外面还裹了几片临时从地里摘来的野菜。

第九百零二章 大营遇袭() 
这便是普通将士的一顿饭了,身份不同,口味也不同,李素养尊处优惯了,这种东西打死他也无法下咽,可将士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地舔着手指,再来一碗野菜汤,寒冷的北国野地里,一碗汤喝得浑身暖融融的,已是难得的舒坦惬意了。

    李素顶着宿醉的脑袋,浑浑噩噩走到营帐外,营帐外的李家部曲们也在用饭,自家人的伙食毕竟跟寻常府兵不一样,李家部曲们吃的是面饼夹肉,大片的肥肉裹在面饼里,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汤也不一样,部曲们喝的是真正的肉汤,里面的肉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李素这个家主对部曲们向来大方,行军每到一地便让方老五去附近打猎或是采购肉食,部曲们基本每天每顿都有肉吃。

    李素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走近部曲,探头看了一眼大家吃的东西,满意地点点头,方老五客气地招呼李素过来随便吃点,李素笑着拒绝,宿醉未醒,实在吃不下东西。

    郑小楼一边啃着饼,一边朝天翻了个白眼,显然对家主这种行军还不忘醉生梦死的人表示鄙视。

    李素指了指他,算了,头痛,今天不跟他计较。

    很平静很温馨的场面,很有一种恬淡的生活味道。

    可惜,温馨的时刻总是被老天打断。

    埋头啃着面饼的郑小楼忽然动作一滞,接着脸上露出古怪之色,然后神情一凛,竟扔了手里的面饼,整个人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冰冷的土地,不知在听着什么。

    李素还没走,见状不由奇道:“你这是干啥?饼里的肉掉地上了?”

    郑小楼不耐烦地朝他一挥手。

    旁边坐的全是李家部曲,见郑小楼这模样,方老五第一个反应过来,也扔了手里饼,学郑小楼的样子将耳朵贴在地上。

    良久,郑小楼和方老五同时直起身,脸色苍白地对视了一眼。

    李素也发现不对劲了,道:“怎么了?出啥事了?”

    方老五颤声道:“不知是不是小人听错了,很多很杂乱的马蹄声朝咱们奔过来,不知是敌是友”

    郑小楼在一旁淡淡地补充:“你没听错,听马蹄声少说有几万骑,马蹄节奏太快,明显是朝咱们冲锋的架势,是敌非友。”

    李素浑身一震,脸色也有些发白了:“有敌袭?”

    郑小楼点头,神情很笃定。

    李素咬了咬牙,这里是后勤大队,离中军还有好几里路,若是前方中军毫无察觉,这次遇袭必然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李素忽然大声道:“都别吃了,全部上马,去中军,去前锋,告诉大家有敌袭!”

    说完李素疯了似的朝最近的一匹马跑去。

    一边跑一边扭头朝周围后勤大军的将领和官吏大声厉喝道:“马上转移粮草和军器,朝中军方向转移,快!敌人来了!”

    抓住鞍头,李素跨上马,催马便朝前狂奔出去,后面的部曲们也反应过来了,纷纷上马冲了出去。

    李素策马狂奔,前后皆是唐军的大营,浩浩荡荡连绵数十里,李素一边策马一边焦急地大喊。

    “有敌袭!有敌袭!后方有敌袭!快戒备!”

    部曲们打马跟在他身后,也随着李素大喊起来,就这样,百十人一边催马一边喊,飞快朝中军方向狂奔而去。

    李素骑在马上,凛冽的寒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喊,一边脑中却在反复的思考。

    首先,他相信郑小楼的判断,郑小楼的本事李素是非常清楚的,他从未说过没有把握的话,既然他说是敌袭,那么一定是敌袭。

    其次,究竟是哪里的敌人?为何事先没有任何征兆?为何斥候放出百里外了,唐军大营仍然在没收到斥候禀报的情况下骤然遇到了敌人,仿佛这股敌人是莫名其妙从地里冒出来的一样,神不知鬼不觉。

    李素在前方一路狂奔时,后勤大队方向忽然传来杂乱的喊叫声,接着一股浓烟冲天而起,李素策马时不经意扭头,心中顿时一沉。

    显然敌人已杀到,而且开始放火烧粮了,只不知粮草转移出去多少。

    “有敌袭,快往后勤方向集结列阵,快!”李素急得声音都变了。

    旁边两骑很快跟上了他,却是方老五和郑小楼,方老五到底机灵一些,不知从哪里抢了一面铜锣,骑在马上一边催马一边敲锣,铛铛的锣音敲得急促,不得不说,敲锣比靠嗓子干喊要有用得多。

    李素策马经过好几处大营,此事后勤方向浓烟已起,唐军将士们早已看到,正在惊疑不定地猜测时,方老五急促的锣音,还有李家部曲们扯着嗓子大喊敌袭,结合在一起将士们顿时知道发生大事了,将领们一边骂娘一边厉声呵斥府兵们集结列阵,沿着低洼的沼泽和丘陵,各自选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地形列阵,然后缓缓朝后勤方向推进。

    待到李素和部曲们跑到中军大营外时,全军都已知道遇到了敌袭,李世民领着众将正站在中军大营辕门外,踮脚眺望着后勤方向越来越浓的黑烟。

    见李素气急败坏的跑来,李世民眼睛一亮,马上拽住了他的手,沉声问道:“何故惊慌?后勤方向发生何事了?”

    李素喘着粗气道:“陛下,后勤有敌袭,大多是骑兵,人数大约是三万左右,臣从后勤一路示警而来,此时敌人已冲杀到了后勤,那些黑烟便是他们放火烧了粮草,陛下,快下令列阵迎敌吧!”

    李世民与众将大惊:“他们烧了粮草?”

    李素抿了抿唇,他很清楚李世民和众将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大军开战,胜也好,负也好,终归只是一时胜负,但是粮草却是全军的命脉,粮草若被烧了,将士们一旦断粮,后面的仗根本没法打了,军心动摇,士气低迷,将士们绝望之下不可能还有心情拿起武器打仗,更有甚者,因为军中断粮,小股将士集结闹事,最终导致哗变的先例屡屡皆是。

    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对阵,曹操率轻骑奇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导致袁绍全军士气崩溃,大败而逃,曹操获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后人论此战时,总结过诸多原因,但毫无疑问的是,乌巢粮草被烧无疑是导致袁绍兵败的重要原因。

    此刻却没想到,唐军的粮草也被烧了,李世民和众将的脸色不由分外难看起来。

    见李世民睁大了眼睛,仍处于发懵的状态,李素急了,提高了声音道:“陛下,先别管那么多了,快下令列阵迎敌吧,粮草的事待战后再想办法!”

    李世民一激灵,回过神来,点头道:“对,先迎敌”

    扭头一看,程咬金重伤未愈,牛进达已分兵北上,身边剩下可堪大任的老将只有李绩和江夏王李道宗,李世民遂道:“懋公快集结中军骑营四万,前往后方迎敌,道宗贤弟整顿兵马,步卒披挂重甲随后推进,另选一军两万,驻于大行城,提防大行城内守军出城突袭,快去吧。”

    李世民看了李素一眼,努力挤出一丝笑意:“今日多亏子正示警,辛苦了”

    说完李世民正要转身,李素忽然拉住了他的衣袖。

    “陛下,臣以为,迎敌先以步卒为先”

    “为何?”

    “攻打大行城之前,臣遣部曲勘察过附近地形,发现大行城附近多山地沼泽,骑兵在这个地方难以展开冲锋,反倒不如步卒,若贸然用骑兵迎敌,臣恐事倍功半,反增伤亡。”

    李绩这时赞许地看了李素一眼,道:“臣也派人看过地形,确实沼泽山地居多,骑兵不可施为,反不如步卒轻快。”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就改一下军令,懋公领四万步卒迎敌,道宗贤弟领精骑随后压阵,快去吧”

    二将领命而去,李世民转身回帅帐,李素看着李世民的背影,显得尤为孤独,仿佛在这一瞬间,他的精气神全已消逝殆尽,整个人苍老了十岁。

    敌军突袭来得很快。

    事实上当李素策马前往中军报信时,敌人的兵马已经杀到了后方。

    不得不说,下手很准很毒,首先便直接冲着后勤的粮草而来,兵法里断敌军粮草一直是上策,敌军虽是异国蛮夷,显然也是读过中原兵法的,一下手便找准了唐军的要害。

    敌军约三万人马,几乎全是骑兵,每个人手里还握着一支火把,凶神恶煞冲进后勤粮草大军后,首先便是四处放火,火把扔到粮包上之后才抄起刀剑杀人。

    这股敌人的打扮很怪,身上披着兽皮,脑袋前额全秃,后面的头发编成好几股精致的小辫子,有的还在辫子上插了几只雉羽,脸上涂着各种颜色的油彩,看起来跟美洲的印第安人有点像。

    后勤大军里也有府兵将士,专门保护粮草的,当李素示警时,将领们便赶紧喝令民夫转移粮草,然后组织府兵将士列阵,只不过负责后勤的府兵大多是步卒,当敌人的第一轮冲锋杀到时,步卒根本不是骑兵的对手,仅仅第一轮冲锋,府兵的阵型便被冲乱了。

    将领们不屈不挠,继续组织残余的将士再次列阵,手执长矛斜举向天,待敌人的第二轮冲锋快到眼前时,将领大声下令,排列成阵的长矛动作整齐地往前一刺,无数敌军骑兵就这样被刺下马来,摔落在地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