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574部分

贞观闲人-第574部分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的出了裴行俭略显木讷腼腆,许敬宗和李义府可是人精,交际能力尤为突出,三两句话下来,都能令陌生人生出与他们拜把子的冲动,更何况李素多少还是有些经典事迹,本事也不,从当年独创震天雷助王师收复松州一直到如今施巧计设农学,引进真腊稻种,李素的各种事迹给两位大奸臣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嘴一张便是滔滔不绝的歌功颂德,将李素吹捧得天花乱坠,二人默契十足,一个负责逗哏,一个负责捧哏,偶尔还互相交换一下角色,吹得李素眉开眼笑,心情大好。

    明知只是一番虚伪的马屁,李素却一都不反感。马屁人人爱听,不同的是,有些人听着听着就当了真,古往今来许多前期英明神武,后期昏聩煳涂的帝王都有这毛病,还有的人则比较清醒,马屁嘛,听听就可以,情当是哄自己高兴,拍完以后该怎样还怎样,千万别真的以为自己文成武德,无所不能了,否则活不长久的。

    许敬宗和李义府卖力的吹捧赞颂,李素笑眯眯的听着,宾主之间欢乐祥和的气氛一时极为融洽。唯独裴行俭脸色有些发红,不停地环顾四面,一副很想装作与亭内众人不太熟的样子。

    看着裴行俭局促的模样,李素的笑意更深了。

    就喜欢这种太要脸的人,往后若投靠了自己,逢年过节向他勒索一下过节费,想必拉不下脸来拒绝吧?至于许敬宗和李义府就不太可能了,以他们脸皮的厚度,不定隔三岔五便会空着手上门蹭吃蹭喝,这类人是李家最不欢迎的,今晚回家后一定记得交代薛管家,往后有类似物体接近自家大门,先看看他们有没有带礼物,凡是空着手的一律挡驾,李公爷很忙的,岂是空手之人随便能见?

    聊天越来越愉快,话题也越来越多,许敬宗和李义府今晚豁出了脸皮和良心,憋着劲的将李素往死里夸,夸得差不多到了火候,李素露出明显的心花怒放的笑容,许敬宗和李义府这才意犹未尽地转移了话题。

    “侯家这次能起来,委实出乎意料,没想到啊,侯君集居然有如此福气,娶了这么一位刚烈又聪慧的夫人,陛下召侯君集回长安,估摸在长安城蘸个蒜的功夫又要领军西征了,西域那些蛮夷国岂是王师一合之敌,这份大功算是被侯君集稳稳拿捏在手心里了,实令人羡煞啊。”许敬宗摇头叹息。

    亭内众人皆认同地头,李素却微微皱眉。

    侯方氏的死给他的触动很大,此刻他实在不愿提及这个话题,于是另起了话头。

    “西征之功固然不,可惜收之桑榆,却失之东隅,相比陛下即将发起的东征高句丽,征西域诸国的功劳还是了些”

    许敬宗笑道:“陛下欲东征高句丽是满朝皆知之事,朝中诸将皆随御驾出征,认真算起来,此役能将高句丽灭国固然可喜,但天大的功劳分摊到每位将军的头上,反倒薄了,不如一人独享西征之功,陛下对侯君集还是圣恩隆厚的。”

    裴行俭这时也没那么拘谨了,于是插言道:“更何况,东征之役比荡平西域难多了,高句丽依托地利之便,国中军士皆是不畏生死之悍卒,我王师固强,高句丽也不弱,陛下究竟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恐怕”

    到这里,裴行俭摇摇头,没再下去,亭内众人皆一脸古怪地瞧着他。

    李素笑意愈深,看来有的人天生是好人,掐着他的脖子逼他与坏人同流合污都改不了本性,这话出来未免太过耿直,换了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怕是死也不敢出口的,偏偏裴行俭了。

    看着裴行俭脸上隐隐的忧虑之色,再看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古怪的神情,至此,亭内众生相一目了然,裴行俭是耿直boy,而许敬宗和李义府,很显然是心机菊。

    东征高句丽究竟能不能成功,其实朝中多有争议,真正眼光毒辣的人不会看不清形势,哪怕眼前的许敬宗和李义府,若他们果真是盲目相信唐军的战力,对灭高句丽有着充足的信心,这话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服不了,无论内心是不是真有信心,对外自然是毫无节操的吹捧支持,明智地选择与李世民站在同一个阵营的立场,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惹祸。

    而裴行俭不一样,傻白甜嘛,都是实心眼儿,或者,都有缺心眼。(。。)

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下二)() 
东征高句丽是个大话题,由这个话题开了,各种主要的次要的问题全冒了出来,大到行军路线攻城方法,到一兵一卒吃喝拉撒,话题不尽。 。最快

    李世民的东征之意虽未见于朝堂正式的公函文书,但帝王东征的意图已然天下皆知,这是一次中原雪耻的大战,恶战,隋朝三次东征皆铩羽而归,伤亡惨重,大唐欲报此仇,为的不仅仅是证明新朝的文治武功,也为了给那些曾经征隋之战中伤亡的将士后裔们报仇,当年的惨痛记忆并不遥远,也只是经过了一代人,至今仍有许多伤病残疾的东征将士活着,拖着年迈老朽的残体,述着当年怎样的惨痛悲苦。

    三次大败的记忆,其实并不远,天下人的眼睛仍盯着李世民,有的希望从此永息兵戈,有的希望尽起大军,报当年之仇。

    随着统治地位的越来越巩固,李世民的东征之心便越来越强烈。

    弑兄杀弟,逼父禅位而登基的污仍在世人口中流传,李世民迫切需要一场大胜来掩盖自己曾经的不光彩,当初平灭东*突厥算一次,这次东征高句丽也算一次。

    有生之年,大唐将士战无不胜,但真正在李世民心中排得上号的重大战役仅此两次,就连当年横扫草原,灭薛延陀之战也不足一提,由此可见,东征高句丽在朝堂君臣心中占有多大的分量了。

    话题一起来,凉亭内众人便收不住势了,连李素都有了几分兴致。

    亭内正中有一张石桌,李素命人将桌上的茶壶心撤下,然后用石子在桌上画了一幅颇为简陋的辽东地图,勾画出两国边境各城池的大概位置,四人便起身各据一角,凑在一起围着地图各抒己见。

    “兵出长安,洛阳,一路北行,若粮草能供应得上,且气候不算恶劣的话,约莫三个多月能到边境”许敬宗俯首凝视地图,沉声道:“至于出征的季节怕是不好估摸,此战必是恶战,两军伤亡多少不敢预估,但时日必然会拖得很长,一年两年怕是不可见其功,三年四年也属平常”

    话没完,硬生生断掉,许敬宗的言外之意却是不言而喻。

    许敬宗不算好人,但是至少也是当年秦王府出来的旧臣,是一介文人,也是亲身经过沙场战阵的,本身的能力不俗,他的能力不仅仅是逢迎拍马,这一番分析倒也中肯客观。

    话没透,但话里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李义府笑眯眯地满脸认同状,朝许敬宗拱了拱手,以表高山流水,然而一旁的耿直boy裴行俭却唯恐大家不明白,自觉地将许敬宗的话头补上了。

    “恶战不可怕,怕的是国力是否能支撑,还有高句丽易守难攻的地利之便,亦是我王师之大敌,此战胜负,委实不好”裴行俭凝视着地图,丝毫没注意到许敬宗和李义府古怪的脸色。

    李素不经意似的瞥了二人一眼,见二人飞快交换了一下眼色,两位奸臣大抵在这一瞬间达成了共识,“这家伙太耿直了,以后咱们不跟他玩。”“嗯嗯嗯。”

    李素转过头望向李义府,这家伙比较油滑,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不论谁话都是一副满脸认同的样子,哪怕一句自己的见解都不,端只看他脸上的笑容都会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被认同的爽感,以为自己终于遇到了世间唯一的知音,恨不得当场跟他烧黄纸拜把子才好。

    做人做官做到这般境界,李义府这个人委实不简单。

    李素不肯放过他,朝他眨了眨眼,笑道:“素还未闻李少监高论呢。”

    李义府笑道:“诸公皆是国之栋梁,李某才疏学浅,怎敢在诸公面前班门弄斧,心里那浅薄之论出来,徒惹诸位笑话,还是不献丑了,哈哈,不献丑了。”

    许敬宗笑道:“李兄谦虚了,世人皆知李兄有大才,去年李兄一篇承华箴作得花团锦簇,发人深省,连陛下都忍不住击节赞叹,今日我等闲下聚,并无外人,李兄何妨畅言?”

    李素饶有兴致地看着李义府,眼神满是期待。

    从许敬宗等三人主动找到他到现在,李素基本没怎么过话,一直都在静静的聆听,观察。

    多听多看少***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基本素质。李义府裴行俭欲求上进,主动结交,李素当然也要静静的观察他们,看他们值不值得投靠自己,不然弄个废物在旁边所为何来?造粪肥田吗?

    见李素眼神期待,李义府咳了两声,身板也不自觉地挺直了,神情从未有过的严肃,他知道,自己的发言很重要,因为这一次等于是上级领导面试的性质,自己一言可定前程,到领导的心坎上,从此便被高看一眼,前程自然不愁,若得令领导不太满意,这些日子打的攀附算盘算是白打了,回家洗洗睡吧。

    沉吟片刻,李义府缓缓道:“既然李公爷和诸公不弃,李某便厚颜几句,李某是文人,未曾有过行军布阵的经,比不得三位文武全才,论战阵之法,我便不献丑了,如今李某承陛下隆恩,忝任农学少监,既然谋农学之政,关心的当然是大军后勤补给刚上任农学少监时,我算过一笔账,这些年陛下南征北战,尤其是三年前平灭薛延陀,此战耗时一年余,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大唐完胜,北方数千里方圆纳入我大唐版图,但是算算损失,却实不容乐观”

    李义府叹了口气,道:“此战且先不征战的将士,单只论征调的民役,便足足有数十万之多,这数十万人全是从关中和河北河东诸道临时抽调的,诸公想想,大唐总共才多少万户?人丁已然稀少了,又抽调了这么多壮年男丁,各家各户的田地谁人耕种?只能靠家里的婆姨和乳毛未脱的奶娃子,然后呢,此战时一年余,一年多的光阴,征战的将士,抽调的民夫,数十万张嘴,人吃马嚼的,粮草全由国库调拨,国库支应不及,便抽调各州官府的官仓,民仓,总之,平灭薛延陀的那一年多里,整个大唐无论军事国事,最大的原则便是保证前方的粮草充足,李某一句诛心的话,这一战,不仅掏光了大唐国库,连民间都被掏光了,这才换得薛延陀灭国”

    李素深深地看着他,眼里的笑意更深了。

    李义府当然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无论任何场合里,他绝不会出太过分的话,或许直到此刻,他知道要拿出干货了,这才逼得他不得不出一些掏心窝的话,实在是很难得了。

    李义府与李素对视一眼,然后露出恭谨的微笑,随即接着道:“算算时日,距离平灭薛延陀才多久?三年!三年的时间,换作寻常百姓人家伤了元气也不一定恢复得过来,更何况是偌大一个国家,在得知陛下有东征之心后,李某多事,私下邀了户部褚主事饮宴,多灌了他几杯酒后,褚主事告诉我,国库的粮草囤积不足一万石,因为当年攻打薛延陀时,尚书省为抽调全国粮草,动用官府向民间地主和庄户借粮,灭薛延陀后,各地以减赋税薄徭役等各种方式偿还当初的粮债,三年下来,国库所余粮草实在不多”

    “不足一万石的粮草,东征需要多少将士?按最保守的,十万将士总归需要吧?这场仗打多久?按最乐观的估计,半年总归需要吧?还不提抽调运粮的民夫,只这十万将士征战半年,战事进行得顺利,王师节节推进,需要多少粮食?各位可能没算过,李某多事,闲暇时算了一下,需要至少九万石!”

    脸上露出苦笑,李义府叹了口气:“一万石的库存,九万石的需要,中间的差距,诸公当知多么巨大,若后勤粮草不足,哪里来的军心士气?此战之胜负,谁能预料?”

    李素的脸色也渐渐凝重了,刚才一直以考究的心思讨论东征高句丽之事,没想到李义府将实实在在的数据摆出来后,情势竟然如此严峻,甚至是可怕。

    “李公看得高远,令人佩服,我想请教一下,大军出征之前,尚书省和户部必须要将粮草调拨之事估算充足,若然不足,绝不会轻易动兵,这些数据难道房相和长孙大人不知道?”

    李义府苦笑道:“两位相爷皆是谋国重臣,自然知道的,他们的想法李某大致能猜到一些,穿了还是老办法,粮草不够时继续向民间征调,或是借粮,甚至用瓷器丝绸等货物向南方蛮夷国换取粮食等等,这些法子当然不能不行,只不过,当初灭薛延陀时能用的法子,这次东征高句丽却不一定能用。”

    亭内另外三人一凛,纷纷将目光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