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406部分

贞观闲人-第406部分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旨很正式,四六骈赋作得文采飞扬,每一个字吐出来皆是朗朗正音,回荡天地,可以肯定是三省某位大儒朝臣的代笔,李世民绝不会花太多时间干这种咬文嚼字的无聊事,他能做的大概只是在圣旨最末龙飞凤舞签个名,盖个大印,收工。

    耳里听着圣旨,李素的心神却不知不觉飘散了。

    他对这道圣旨没什么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听不懂。

    而且他可以肯定,这道圣旨必然是以安抚太原王氏为主要目的,安抚的手段无非是赏赐金银布帛良田和封官晋爵之类的,总之,满满都是套路。

    既然圣旨与自己无关,而且自己文化水平太差劲又听不懂,李素走神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自省一下晋阳平乱的经过,李素觉得这桩差事干得有好也有坏,好的是晋阳之乱确实平息了,明一路,暗一路,再加上李绩的并州两万兵马,恩威并济,软硬兼施,阳谋阴谋样样上齐,杀人放火坑蒙拐骗

    想到这里,李素情不自禁地啧了一声。

    平乱的经过不太善良啊,不管了,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坏的也很明显,有些黑锅李素背不起,于是毫不犹豫地扔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猝不及防也吃了李素这个闷亏,不得不咬牙把锅背在身上,而且还要给李素擦屁股,比如眼前这道抑扬顿挫的圣旨,便属于擦屁股的内容。

    得罪王家的是李素,李世民却不得不出面安抚,赏什么赐什么封什么,皇恩浩荡之下,其实也是强颜欢笑,李素有担心,回到长安怕是李世民对他没什么好脸色

    思绪繁多,混乱如麻,就在李素的神思渐渐飘游太虚无妄之境时,一句话把他拉了回来。

    “朕闻太原王氏仁祐之幼女,门袭钟鼎,训彰礼则,幽闲表质,柔顺为心。贵而不恃,谦而益光。惟皇九子晋王治服寐思之,朕躬垂之,可立王氏幼女为晋王妃”

    李素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接着“噗”的一声打算喷笑,幸好反应及时,飞快垂下头,捂住了嘴

    李治的反应更激烈,听到这里愕然抬头盯着那姓崔的中书舍人,无比震惊且悲愤地脱口道:“你是不是念错了?凭啥是我?我干了什么哎呀!”

    李素眼疾手快朝跪在他前面的李治屁股狠抽了一记,李治一声痛呼,顿觉失言,扭头再看王家众人,却已迟了,王家以王呈为首,一众人神情不善,恶狠狠地瞪着李治,显然刚才李治脱口而出的那句话已深深伤害了王家一众脆弱的玻璃心。

    姓崔的中书舍人被李治这一打断,神情有些不悦,但毕竟打断他的是皇帝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嫡皇子,他也不便什么,只温和地笑了笑,继续宣旨。

    屁孩的表情更受伤,无比幽怨地瞥了李素一眼,认命地闭上眼,轻叹口气,继续伏首恭顺状听崔舍人宣旨。

    李素憋得满脸通红,想笑,又很感慨。

    历史果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就算稍稍偏离了轨道,可它还是硬生生的扳正回来了。

    太原王氏幼女,王家的掌上明珠,未来的高宗王皇后,将来要跟萧妃和武妹妹扳腕子决生死的人物,李世民终究还是将她赐婚给了李治。

    李素没想到的是,居然是因为这件事而赐的婚,李王两家结成姻亲,安抚王家的意图非常明显,尽管如此,可王家还是很买帐,圣旨念到尾声,王家众人已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虽然刚才李治的态度令众人很不满,可是这是政治婚姻,儿女皆是政治棋盘上的棋子,棋子的满意与否,对政治大局毫无影响,下棋的人不需要知道棋子的喜与恶,哪怕你将来把王家幼女扔在宫殿中不闻不问,但她仍是明媒正娶的晋王妃,王家也是堂堂正正的天家外戚。

    这就够了,要的就是这个身份,享受的也正是这个等级的安抚,至于个人感情,是这场彼此心照不宣的政治婚姻里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冗长罗嗦的圣旨终于念完,崔舍人松了一口气,将圣旨卷了起来,双手捧到王呈面前,王呈神情肃然双手接过,高举过,伏首道:“太原王氏领旨,叩谢天恩浩荡。”

    众人起身,崔舍人拂了拂衣袖,先朝李素和李治笑了笑,又与王家众人寒暄片刻,便施然告辞,回长安复命去了。

    走了一个润滑剂,县衙庭院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很尴尬。

    王呈等人瞪着李素,不住地嘿嘿冷笑,李素仰头望天,嘴里喃喃念叨“透明,我是透明,请无视我”

    李素不接招,王家众人只好将目光转向屁孩李治

    李治咧了咧嘴,挤出一个难看的表情,看不出是想笑还是想哭,面孔涨得通红,对王家众人的集体注目,李治不知如何反应,挣扎片刻,还是以婿礼事之比较稳妥,于是朝王呈长揖到地。

    “那个,啊,孙婿治,拜见王爷爷。”

    王呈眉梢一挑,不咸不淡地道:“殿下免礼,老夫可不敢当。”

    李治傻笑:“敢当的,敢当的”

    李素叹了口气,已经很尴尬了,李治这傻乎乎的回话,令气氛愈发尴尬,尴尬癌都犯了。

    求助的目光望向李素,李素翻了翻白眼。

    跟我求助有什么用?我现在跟王家的关系已经到了每天互相祝福对方出门被车撞死的地步,我一开口万一王家再塞几个闺女给我当老婆怎么办?

    “城外依稀仿佛还炖着汤呢,我得去看看”李素喃喃自语,脚步却不停,而且越走越快,在李治可怜兮兮以及王家虎视眈眈的注视下,李素身影闪过庭院的圆拱门,眨眼便不见了,扔下李治孤零零的独饲虎狼。

    ******************************************************************************

    宣旨过后的第二天,诸事已定,李素迫不及待地下令启程回长安。

    虽然只出来了两三个月,可李素却仿佛经历了一辈子似的,太长太久了。

    家里的老爹和许明珠不知怎样,程咬金那个老流氓有没有黑自己的进项,道姑当得不纯正的东阳是不是每天有口无心地念着经书,还有家里中庭大银杏树下的那张竹躺椅,旁边置酒布菜,人躺上去逍遥快乐似神仙,纵面南背北而王亦不为

    突然间,李素归心似箭。

    仪仗禁卫拔营,方老五和王桩随侍,一众李家部曲抬头挺胸,脸上绽放光彩,似乎内心也因归家的喜悦心情而不能自抑。

    相比李素和李家部曲的兴高采烈,李治则垂头丧气,如丧考妣,一路都提不起精神,霜打的茄子似的。

    “亏大了,这次晋阳之行亏大了!”李治哭丧着脸,像只苍蝇似的从启程开始便在李素耳边絮絮叨叨,罗嗦个没完。

    李素骑在马上,闭眼静气养神,懒得搭理他。

    “亏了,我好亏啊”李治委屈得嘴角瘪成了苦瓜状,愁眉苦脸道:“莫名其妙的,我怎么就要娶亲了?我到底得罪谁了?”

    抬头望向李素,李治委屈地道:“明明是你得罪了王家,父皇为何让我来受过?子正兄,治之惑兄可解乎?”

    李素瞟了他一眼,悠悠道:“晋阳之乱已平,你既在父皇面前立了大功,挣足了民望,还白赚了一个名门大户的闺女当婆姨,殿下,你到底亏在哪里?”

    李治张了张嘴,发现无言可对,不由气急败坏道:“可我才十二岁!”

    “那又怎样?”李素朝他下三路一瞥,然后扭过头道:“现在不中用,不代表以后也不中用,那个殿下,你要对自己有信心,还要有耐心。”

    李治一脸迷茫:“啥不中用?我哪里不中用?”

    李素笑抚狗头,纯情处男挺可爱的,就是傻了,怎么看都不像史书里的那位英明睿智不逊乃父,领导大唐进入国土版图快速扩充时期的高宗皇帝,莫非史书是这屁孩临死前请枪手写的?

    李素抚头的动作,李治倒从来没生过气,每次李素把手抚到他头时,李治总是微微眯着眼,露出狗晒太阳似的惬意舒服的表情,萌得不要不要的。

    从长安到晋阳,二人可谓休戚与共,同甘共苦,而且越来越有默契,李治虽然年幼,但眼力绝不差,该聪明的时候非常聪明,从来没让李素失望过,李素的能力再加上李治的身份,二人一搭一唱,晋阳之乱就在这一大一二人的手里平息了。

    相处的时间越久,李素对李治的感情也越来越喜爱。

    这种喜爱的情绪跟他日后当不当皇帝无关,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这孩子不错,没有半分功利的想法,哪怕因为李素的到来而改变了历史,李治并没有当上皇帝,李素仍会将他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或是比朋友更深一些的兄弟之情。

    当然,感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加深的,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也是如此,目前来,李素还没有为李治赴汤蹈火的觉悟,只是感情比刚认识时深了许多,这种“深”是有底线的,比如刚认识李治时,大家关系还不熟,如果李治眼前有个大坑,李素不会吱声,只会眼睁睁看他栽进去,再比如现在,大家已经很熟了,如果有一支冷箭射向李治,李素的忠心也没到以身帮李治挡箭的地步,多暴起身形把李治踹飞,让他不被冷箭射中就够了,这就是二人目前关系深浅的写照,至于将来二人的交情更深了,李素会不会以身为李治挡箭这个,应该是不会的,还是会一脚把他踹飞。

    回程枯燥乏味,但归家的喜悦和迫切心情在队伍中弥漫不散,所以行军的士气还是很高昂的,当然,其中少不了方老五高亢嘹亮的秦腔黄调,常引得队伍一片大笑和起哄,气氛就在这种欢快的调子里越走越快。

    李绩这次也随军进长安,除了留下五千兵马长驻晋阳,其余的一万五千人撤回了并州,作为这次平乱的武力威压角色,李绩也要跟着进长安述职。

    刚打发过李治,让他努力对日后有婆姨的日子渐渐习惯,李绩便策马上前,与李素并肩而骑。

    颠簸的马背上,李绩捋须深深看着李素,嘴角噙着一丝捉摸不透的笑意,李素被李绩的目光盯得浑身发毛,只好朝他咧嘴友善地笑笑。

    “以往长安城常言李家娃子机智过人,聪慧敏行,行事常出人意料,连陛下都夸赞你是大唐的少年英杰,为此而刻意将你调职尚书省,可见日后前程不可限量,老夫直到如今方才相信传言不虚,娃子,你一人心思可当得十万雄兵啊。”

    李素连连陪笑:“子不敢,李伯伯谬赞了。”

    “老夫是就是,亲手挣来的功劳,有什么好谦虚的?娃子可莫学了文人儒士那种酸腐之气,老夫最看不惯了!”李绩不满地道。

    “是,子发现自己确实很了不起,李伯伯所言非常恰当,子当仁不让。”李素从善如流地改正了瞎谦虚的错误。

    “你”李绩捋胡须的手一抖,似乎想抽他,可刚才自己确实是这么训斥的,李素似乎没做错什么,一时间颇为犹豫踌躇。

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还乡() 
李绩与程咬金的性格不一样,程咬金走的大开大阖的刚猛套路,行军布阵或是攻城掠寨,甚至连打家劫舍都带着一股子飞扬跋扈直来直往的架势,抢完了还理直气壮告诉你,这次抢得不顺意,下次多存,瞬间让人觉得自己莫名其妙成了他家佃户,被程家收租是天经地义的事,也不知这种自我犯贱的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李绩不一样,李绩比较要脸,就算惦记你家东西也不会抢,只会酸溜溜来几句不阴不阳的讽刺,等到当事人被讽刺得面红耳赤,心甘情愿把他惦记的东西双手奉上,李绩这才一脸不甘愿勉为其难地收下,送东西的人还莫名其妙觉得自己欠了人家老大的人情,恨不得再多送一些来偿还才好

    都是老狐狸,都有着强大的逼人犯贱的实力,李素觉得跟这些名将啊,宿老啊什么的打交道实在太累,从这些老杀才身上基本占不到便宜,每次跟他们聊完天都有一种被洗劫一空的失落感。

    尽管都是被洗劫,不知为什么,李素总觉得李绩软刀子活剐的方式更令他愉悦?

    可能被李治传染了吧,感觉自己贱得不要不要的

    天生的儒将气度,身材魁梧剽悍,可面相却是一副温文尔雅饱读诗书的样子,令人由心对他生出一种亲近,仿佛亲人般愿意与他来往,哪怕这位亲人笑眯眯的抄刀抢劫他。

    骑在马背上的感觉并不好受,除了颠簸,更难受的是大腿两侧随着马背起伏不停在马鞍上磨啊磨,骑一天的马,大腿内侧必定会起水泡,第二天第三天不定便皮开肉绽了,像李素这样养尊处优细皮嫩肉的货,到了行军第三天便开始龇牙咧嘴,强行忍受。

    一张黑色的物事朝李素头上罩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