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374部分

贞观闲人-第374部分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一愣,随即垂下头,没精打采地道:“三国我知道,陈寿所撰的三国志我已通读过,没甚意思。”

    李素眨眼:“臣说的三国,或许比陈寿的三国志有趣一点”

    李治打不起兴致,懒洋洋地道:“那你就随便说说。”

    李素咬咬牙,这小屁孩,若不是看在他是自己未来的boss份上,早下手抽他了。

    “听好了,话说东汉末年,汉室势微,群雄纷起,欲说三国,还得首先从桃园三结义说起”

    李治猛地抬起头:“桃园三结义?这个三国志里有这么写过吗?”

    李素刚入戏就被李治打断,顿时有些不高兴,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哦”

    “桃园三结义,这五个字就把地点,人物和事件说得很清楚了,‘桃园’是地点,‘三’是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就是斩鸡头烧黄纸拜把子,只不过刘备三人选的结义地点不太行,三个大男人选在一片桃花林里拜把子,事情干得很豪迈,地点却很娘炮‘娘炮’是啥意思你不需要懂,我继续往下说,再提醒你一次,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不然就不说了。”

    李治眨着萌萌的大眼:“”

    “后来刘备就说,我们大家混得这么**丝,你看,我是编草席的,你是卖枣的,而且枣子还不大新鲜,还有这个黑脸丑汉子是个杀猪的,我们都处于社会的底层啊,属于被历史的车轮活生生压过去的那一类人啊,就问你们一句,你们甘心这样下去吗?关羽就说了,甘心啊,太甘心了,我卖枣一天能赚很多钱呢,张飞在一旁附和,就是就是,我比这红脸汉子赚得更多,日子太特么安逸了,刘备说你们会不会聊天?我们还能往下聊吗?关羽和张飞没办法,只好说我们不甘心”

    李治呆了很久,接着“哇哈哈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捶地。

    “我从未听过如此有趣的三国故事,太有趣了,果然比陈寿编撰的三国志有趣多了,子正兄诚不欺我”

    李素脸色不善,李治急忙捂住了自己的嘴,憋红了小脸道:“我错了,子正兄继续,我保证不插嘴了。”

    “刘备就说,所以,我们结拜为兄弟关羽很不解,说,这位刘先生,你到底啥逻辑?我们混得差跟结拜兄弟有啥联系?凭什么混得差就得结拜?到底为啥结拜啊?刘备说,为了匡扶汉室,张飞说你简直是扯淡,我们混得这么惨,连自己都匡扶不了,还匡扶汉室,你没睡醒?刘备不高兴了,你们到底会不会聊天?关羽张飞就说好好结拜,真是个磨人的老妖精”

    “哇哈哈哈哈”李治再次破口大笑。

    “所以后来,三人就随便找了一片桃花林,摆了个香案,一起跪地拜皇天,拜后土,拜关二哥”

    李治一呆:“关关二哥?”

    李素正色道:“但凡结拜异姓兄弟,都必须要拜关二哥的,以后你就会懂了。”

    李治:“”

    一番胡说八道,里面再掺点干货,一出“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说完,李素一拍大腿:“今日章回便说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请拿钱来听。”

    “啊?”李治懵了。

    李素耐心解释:“讲故事很费心力的,所以故事不能白说,总得啊,是?你懂的。”

    “子正兄的意思后面的故事要给钱才能听?”

    李素欣慰笑道:“孺子可教也,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你看,连子都曰过,学学问要给钱的,所以,听故事当然也要给钱,子是这么干的,我仿效之,算是步圣人之遗慧,殿下以为如何?”

    李治一脸呆懵:“”

    能把要钱不要脸这种事说得如此文雅且高大,也算是李素的本事了,至于李治因为初识李素的关系,所以对李素的嘴脸一时无法适应,呆怔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给给多少?”小屁孩结结巴巴地准备掏钱袋了。

    “殿下随意就好,重要的不是钱,而是殿下的诚意,给少了,十两银饼我不介意,给多了,百两银饼我仍是淡泊宁静之本色”李素高人状仰起了头。

    李治小脸一垮,话呢,当然是听懂了,十两银饼起步,而且人家还嫌少

    浑身上下左抠右摸,最后李治不得不把腰间的玉佩摘下来,忍痛递给李素:“我没什么钱,玉佩可以?”

    李素接过玉佩,看了看成色,点点头道:“还行,好,欲知后事如何,明天再说。”

    “啊?为何要明天?不是给你钱了么?”

    李素慢吞吞地道:“其实,今天我本来就没打算说了,给不给钱我都不会说,不过明日一定会继续说,给不给钱我都会说。”

    李治:“”

    李素伸出手,摸了摸他的狗头,道:“殿下今日知道江湖多么险恶,人心多么肮脏了吗?”

    “知道了。”李治满脸悲愤点头。

    ************************************************************

    ps:还有一更。。。(。)

第五百七十九章 萧然景象() 
欺负小孩子不对,这事干得有点没品。?。

    可李素发现无法克制自己,一见李治那柔柔弱弱的小受模样,就忍不住想欺负一下他。

    而李治这个人,不得不说因为年岁的关系,实在太单纯了,几乎李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李素偶尔坑他一下,李治半天都没意识到被坑,最后李素不得不破了自己的梗,而李治则一脸“哎呀,原来我是这么被坑的,真好玩”的表情,令李素非常无语,不仅无语,而且还情不自禁担心大唐落到这么一个天然呆的小屁孩手里,实在不知道会被折腾成什么样子

    不仅天然呆,李素还发现这家伙典型的不记打,刚跳进一个坑,爬出来后不依不饶地主动跳进另一个坑里,充满了“我不入坑谁入坑”的佛家大智慧。

    队伍出长安,路上走了五天,李素一路上给李治说三国故事,基本取材于三国演义,当然,也免不了一番胡说八道,记得的细节就照实说,不记得的便胡诌,所以三国故事才说到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这个情节,整个故事在李素的嘴里已变成了集玄幻,修仙,悬疑,灵异,伦理为一体的一锅大杂烩,好好的故事全变味了,可李治却听得津津有味,悠然神往。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队伍还没到雍州,李治身上和携带的行李里,但凡值钱的东西已被李素敲诈一空,当最后一天,李治愕然发觉自己身上最后一根玉带被折钱两贯送了出去,而随侍的宦官却一脸痛苦仰天叹息时,李治才知道自己已成了大唐诸皇子中最穷的一位王爷。??。?

    然而,李素的故事实在太吸引人。李治无法克制自己追更至完本的迫切心情,于是李治开始写欠条。

    敲诈到最后,连李素自己都不忍心了,内心充满了罪恶感,于是决定给他说故事,至于欠条熟归熟。欠条还是要写的。

    不知不觉,同行多日后,李素和李治的关系渐渐熟稔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情,许多时候要看第一眼的眼缘,这个很重要,缘分是决定人与人之间友谊的纽带,第一眼看到对方,心中马上就会产生一个不自觉的念头,自己对这个人有没有好感。这个人可不可交等等,第一眼的缘分,决定了接下来的人生里他会不会一路陪伴,陪你哭,陪你笑,陪你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高低起伏的时期,直至终老

    如果这碗鸡汤太浓的话,不妨换个比较通俗的说法。――“看脸”。

    当然,李素和李治的初识比较意外。??。?李素看的不是脸,而是屁股,尽管屁股也白白嫩嫩很可爱,但李素还是不太喜欢。

    刚开始李治与李素之间还是比较疏离生分的,一个是皇子,一个是县侯。身份上有差距,而且李素也不是那种趋炎附势之徒,没有一见面就抱大腿跪舔的爱好,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不咸不淡维持着,直到李素一时无聊给李治说起了胡说八道版的三国故事。二人之间那点仅存的隔阂终于被顺利破开。

    三国故事说到长坂坡情节时,李治对李素的态度已然完全改变,言语和神态间已将李素当成了大哥一般,小屁孩太单纯,没摆过什么王爷的架子,反倒经常被李素欺负,而且还把他的钱财敲诈一空,冲着这份敲诈来的钱财,李素决定把李治引为生平知己。

    *******************************************************

    队伍走得不快,甚至有点拖拉,这是没办法的事,越往北,路越不好走,路上积雪不化,结霜成冰,一不留神便人仰马翻,队伍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向前推进。

    这支队伍是由两方汇集而成,一是李家的部曲老兵,百多人左右,另一方则是小屁孩李治的仪仗禁卫,毕竟是皇子,论排场比李素威风多了,不仅带了一千多人的禁卫,连全副仪仗和马车都随同上路,身边有宦官屁颠屁颠侍侯,吃饭睡觉都在那辆宽敞的大马车里,李治常把李素叫进马车,车内置小矮桌,还烧着两个小铜炉,二人在马车里一个说故事,一个听故事,稀里糊涂的一整天行军就这么过去。

    相处久了,李素也对李治身边的人了解了大概,李治身边的中年宦官姓乌,名福,李治从小到大都由这位乌福服侍的,至于那名沉默寡言的将领,则是右武卫屯营的都尉,姓付,名善言,李治的整支仪仗禁卫便由他一人统率。

    听到这两个名字,李素久久无语。

    一个身边的奴仆,取个“乌福”,乌福,无福,这么不吉利的名字陪着李治长大,李世民居然也不介意,至于另一位就更奇葩了,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家伙取名叫“善言”,叫闷葫芦才贴切。

    名叫乌福的宦官是个伶俐角色,见李治对李素的态度无比亲近,乌福也爱屋及乌,对李素和颜悦色得不行,每次在队伍里见到他,总是一脸谄媚逢迎的笑容,李素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方老五和王桩这些糙汉子自然没那眼力,而乌福却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把李素想要的东西毕恭毕敬递到面前,简直把李素当成了他的第二个主子,这种态度令李素非常满意,情不自禁给他点了五星好评,并且很大方地把从李治那里敲诈来的值钱小玩意扔两个给他,借花献佛嘛,反正慷他人之慨。

    至于那位名叫付善言的都尉,自从李素一脚把李治踹飞后,付善言对李素就不大友好了,哪怕后来李治跟李素的关系非常亲近无间了,付善言对李素的态度仍是冷冰冰的,这个李素就不得不给他打个差评了。

    两天后,队伍行至雍州,雍州刺史领全城官吏出城十里相迎,在李素的授意下,李治婉拒了入城的盛情邀请,队伍只在城外扎营,第二日清晨悄悄拔营离去。

    过了雍州再往北,不知是不是心理错觉,李素总觉得天气变得更寒冷了,一路上随处可见未曾融化的大雪,明明已是立春的季节,可这里仍然满目萧然,没有春暖花开的灿烂景色,没有春意盎然的绿树红花,更不见农户满怀喜悦结队春播的欣欣气象,触目所及皆一片萧瑟,土地又冷又硬,田地荒芜,连野草都不见一株,放眼望去,辽阔的田地里竟感受不到一丝生机。

    走到这里,李素的心渐渐往下沉,就连没心没肺的李治,此时脸上也看不见笑容了。

    ******************************************************

    ps:马上就520了,大家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期待脸)(。)

第五百八十章 冻土难播() 
出雍州继续北行,李素一行缓缓朝蒲州方向走去。{我们不写,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可?乐小?网?。

    这里仍属于关中地区,大唐的关中相对而言算是比较富庶的地方了,毕竟是以大唐国都长安为中心,许多国内的商贾和国外的胡商们为了逐利,纷纷满载货物特产朝长安蜂拥而来,可是长安只有这么大,每天能消化的货物量只有这么多,渐渐造成了严重的货物积压和过剩,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世上没有能难倒商人的难题,所以商人们便很识时务地往长安周边蔓延,将货物倾销到长安邻近的城池。

    雍州,蒲州等这些城池,便是典型的得益者,它们离长安不远,只有数百里,长安城无法消化的货物,很自然的便由这些周边城池来消化,由此便造成了长安富庶,而周边城池也不差,由点而扩散到面,最后辐射整个关中地区,带动了关中地区的繁华。

    可是,大唐终究还是以农业为主的时代,粮食作物决定民生,所以每年的春播,秋收,对大唐百姓来说都是一等一的大事,每年立春后,皇帝都要率领百官在太极宫的农坛祭天祈福,求得一年的风调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