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贞观闲人 >

第13部分

贞观闲人-第13部分

小说: 贞观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素坐在房里,徐徐展开手中的纸。

    纸是很普通的麻纸,稍微揉搓一下便破碎了,托东汉那位名叫蔡伦的太监的福,造出的纸给天下的读书人带来福音,然而纸的质量还是太差,跟后世洁白如雪的白纸差远了。

    李素拈起麻纸的一角,小心地揉了一下,果然碎了。

    坐在房里发呆,李素的眼睛却越来越亮。

    这是条财路啊,后世的造纸怎么造来着?好像在现有的造纸工艺里面掺了某种水果的汁,以及添加麻纤维用来增强柔韧度,麻纤维和桑皮似乎还要事先用荧粉漂白,这样造出的纸雪白干净,韧度强,不易碎

    还有,这个年代的印刷术似乎也笨得出奇,印一页书就得请师傅专门刻个版,印完后就没用了,也没人试过省时省力的活字印刷

    都是财路,得记下来,将来偷偷摸摸开个小黑作坊,一声不吭造纸印书,闷声发大财,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谁要也不给。

    现在还不是发财的时机,李素对这个世界还是太陌生了,到现在还没把脚步跨出过太平村,造纸和活字印刷太惊世骇俗,出这么大的风头,不一定惹出什么祸端。

    等到将来数钱数到手抽筋,老爹应该不会再为几百文钱心疼了。

    为未来做好了打算后,李素起身往屋外走,也去自家地里看看,不能让老爹一人忙活。

    走了两步,眼角余光不经意瞧见桌上那一叠纸,李素又停下,目光若有所思。

    老爹辛苦给自己买纸买笔,不管怎么说,也该在上面写点东西,老爹回来发现纸上写了字,尽管他不认识,想必也会高兴吧,毕竟这代表着儿子已是读书人了。

    李素将毛笔开了锋,砚台里滴了点水,新买的墨条在砚台上缓缓磨了一阵,然后用心思索着繁体字的写法,良久,终于落笔。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最后一笔收锋,大功告成。

    很好,很励志,充满了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意味,然而李素脸色却有些阴沉。

    这笔臭字实在太难看了,可谓惨不忍睹。

    拈起准备将它撕掉,转念一想,不管好字臭字,放在这里让老爹开心一下亦未尝不可,反正写得再差他也不认识。

    决定了,就放在这里吧,自己不看便是。

    *********************************************************

    郭驽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负着手眯着眼,看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嘴角勾起一抹轻笑。

    日子,就像这夕阳一样,越来越有奔头。

    郭驽本是长安人,幼时家境颇丰,父母给他请了先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颇有文才,然而花无百日红,成年后父母撒手人寰,偌大的家业留给他,郭驽只是书生,不善经营也不善持家,家境于是慢慢衰落,最后落得卖房卖地,与妻儿居于亲友家中,寄人篱下的日子过了三年,其间也考过科举,投过行卷,然则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今年开春后,闻知东阳公主欲在封地内兴办村学,郭驽当时便动了心,他和妻儿再也不愿过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于是写了几篇自认生平最得意的策论和几首律诗,投到公主府上。

    这是郭驽此生最得最大胆也是最明智的决定,投书三日后,公主府派来了一位宦官,转达了东阳公主的意思,请郭先生入村学教书,月俸黍米两斗,钱四十文。

    读书虽然当不成官,但现在的境况已是老天的厚赐了。

    郭驽很惜福,他知道目前的生活相比当初衣食无着的日子,是多么的不易。

    慢慢踱步走到泾河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郭驽忽生诗意,想吟出一首得意的诗来,既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又能为自己的文才添上一笔浓重的履历。

    张嘴酝酿半天,郭驽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吟不出来,喜悦渐渐变成了萧然,呆呆地站在河边,无限惆怅地叹了口气。

    朝廷没将他录取为士是正确的,英明的,自己的才干,也只配当一个教书先生了。

    河边并不太清静,不远处总有窸窸窣窣的人声,郭驽皱了皱眉,慢慢凑上前去,打算与说话人聊一聊,他想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读书,谁说我不会读书?今就学了好多学问,学堂里的郭先生教的,爹问我时我懒得答他罢了。”王桩的表情有些羞怒。

    回家后老爹问他学到了什么,王桩吭吭哧哧半天说不出,于是挨了今天的第四顿揍,吃过饭兄弟俩跑到河边玩耍,老二又拿话挤兑他,令王桩现在一肚子火气没处发。

    “你学了个啥?你说出一句我就服你。”王老二显然不怎么给兄长面子,斜眼瞥着王桩的模样分外欠抽。

    “我我,我学诗咧!学到好几句,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疑是地上那啥,对,地上霜!还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王桩被老二一激,记忆如有神助,磕磕绊绊把李素上午念的两句诗回忆起来了,但郭先生教的千字文不好意思,一个字都没记住。

    “咦?这谁的诗?我没教啊”郭驽奇怪地睁大了眼睛,将王桩刚才念的诗句在嘴里默默咀嚼一番,郭驽越品越觉得惊奇。

    再也顾不得什么先生的风度,郭驽三两步从河滩边的矮丛林里窜出来,一把揪住王桩的胳膊,瞪着他:“小娃子,刚才的诗谁教你的?说实话!”

    i1153

第二十五章 郭驽献诗() 
抓住王桩胳膊的手很用力,连王桩都有些吃惊,这个看起来文弱不堪的教书先生,怎会有如此大的力气?

    “快说,谁教你的诗?”郭驽狠狠瞪着他。

    王桩吓到了,看郭驽的模样,似乎有兴师问罪的架势,他也不知道李素作的诗哪里犯了忌讳,本着好兄弟讲义气的原则,王桩把胸一挺,道:“我自己作的!”

    郭驽怒了,一巴掌抽过去,这年头老师抽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哪怕只教了他一天也是老师,抽学生连理由都不用找,家长瞧见了甚至还会鼓掌喝彩,抽我家儿子呢,先生太给面子了,再来一个

    “你放屁!别说作诗了,你认字么?”

    不能怪郭驽心存偏见,实在是王桩这样子委实没有半点诗人的气质,穿着麻布短衫,襟口微微敞开,一脸横肉丛生,双臂肌肉高隆虬结,再发育几年多半还会长出一巴掌宽护心毛,这模样若说他是个飞檐走壁的游侠儿郭驽倒相信,若说他是个诗人,这个真不信。

    “真是我作的。”王桩咬死不松口。

    郭驽气笑了,随手折了根柳枝,在河滩的沙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丑”字。

    “这字念啥?你念得出我就信。”

    “这个”王桩瞠目结舌,手指不停比划着,比划半晌,脸孔越涨越红,终于重重一跺脚,悲愤道:“太欺负人了!”

    郭驽冷笑:“赶紧说实话,这诗到底谁教你的,不说我去你家跟你爹娘聊聊。”

    老师家访,这种威胁手段一千年都没变过。

    王桩咬紧牙关,打定主意不出卖李素。

    一旁的王老二却很直爽,呵呵一笑道:“先生莫为难我哥,我们兄弟只跟李素走得最近,李素是个有大本事的人,这诗多半是他教我哥的”

    王桩大怒,一巴掌抽过去:“狗杂/碎,平时三棒子打不出一屁,一张嘴就出卖兄弟,老子抽死你!”

    王直被抽哭了,喊道:“啥出卖兄弟?出啥事了?一首诗咋地咧?”

    见俩兄弟的反应,郭驽明白了,若有所思地念叨:“李素?”

    一人踹了一脚,郭驽成功阻止了俩兄弟自相残杀,喋血河滩,嘴里仍默念着王桩刚才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哎?不对啊,这两句诗意思完全不一样,平仄和韵脚也不对呀,怎么回事?”

    王桩睁大了眼睛,茫然道:“啊?问我啊?”

    郭驽叹气,跟文盲聊诗,与对牛弹琴的意境是一样一样的。

    于是郭驽转身便走,道:“我去找李素。”

    **********************************************************

    太平村不大,总共也就一百多户人家,郭驽找李素几乎不费劲,路上随便找人一问,乡亲一脸敬仰地指明了路,担心郭驽仍找不到,索性丢了农活,热心的把他带到李家。

    李家没人,父子俩都去田里干活了,柴扉和家门都没关,村里民风朴实,早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郭驽没有任何阻碍便进了李家门。

    喊了几声,屋里没人应,郭驽很有礼貌,耐心坐在门槛外等着。

    环视四周,见李家屋瓦简陋,家徒四壁,郭驽心中愈发疑惑。

    这年头认字读书的人不多,但凡有点学问的,家境应该都不错,否则也供养不起读书人,然而李家却如此穷困潦倒,这样的家境,那个叫李素的孩子如何学会作诗的?

    太多困惑萦绕在郭驽心中,越想便越坐不住,心中那点耐心渐渐消磨殆尽。

    门槛外转悠两圈,郭驽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索性抛却了礼数,径自走进了屋子。

    屋子果然跟自己想象中一样破败简陋,屋内昏暗无光,一张矮脚桌几摆放在屋子正中间,桌上静静摆放着纸和笔。

    郭驽惊疑地“咦”了一声,如此穷困的人家,竟然买得起纸和笔,委实出乎郭驽的意料。

    赶紧凑上前,郭驽上前仔细看了看,发现纸上写着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嘶――”郭驽瞪圆了眼睛,倒吸一口凉气,方才心中的疑惑瞬间全消。

    果真会作诗!而且作得如此绝妙,足堪流芳百世!

    一瞬间,郭驽心中泛起百般滋味,似嫉似羡似疼惜。

    郭驽今年三十二岁,读了十多年的书,然而毕竟天赋有限,才不到一斗,学不到一车,这些年作诗倒也作了无数首,却始终没有一首拿得出手,半生蹉跎,一无所长,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是就在这小小的太平村里,无意中竟然发现一位作诗的大才,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位大才仅十多岁的年纪。

    十多岁便能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绝句,相比他郭驽这些年的庸庸碌碌,此时郭驽的心情,岂止复杂二字了得?

    仿佛受了巨大打击似的,郭驽失魂落魄的盯着纸面上的诗句,不知过了多久,郭驽索然一叹,身形略见踉跄地离开了李家,至于他来时的目的,此刻也浑然不顾了。

    回到家,郭驽长吁短叹,尽情抒发书生感慨,最后将李素那首金缕衣写下来,送进了东阳公主府。

    *********************************************************

    李道正和李素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父子二人搁下农具,李道正点亮了油灯,昏黄摇曳的灯光里,李道正发现桌上的麻纸隐见字迹,李道正不认字,但也大喜过望。

    “字是你写的?”

    李素点点头。

    李道正小心拈起纸,眯着眼仔细端详,尽管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好厉害啊!

    “才进了一天学堂竟认得这么多字,好好!我娃将来一定能当大官。”李道正念念不忘当官的事。

    李素终于忍不住了:“爹,如果孩儿不想当官,咋办?”

    “抽死你。”李道正的回答言简意赅,杀意森森。

    *******************************************************

    ps:今晚只一更,周末,要去球馆打球,锻炼身体。。。

    i1153

第二十六章 童叟无欺() 
李道正的心思很单纯。

    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当官能够光宗耀祖,能够让日子过得更好,没有为国为民之类假大空的崇高期望。

    其实以前的李道正连这种小期望都不敢有,他只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活到老,能够传承一脉香火便足够,可是自从李素治好了天花,连皇帝陛下都亲自下旨赐官赏田之后,李道正的心中忽然点燃了希望的火光,或许,儿子并非池中之物,或许,他可以有一个更敞亮的前程。

    可是,李素并不想当官,至少目前不想。

    一切只因“畏惧”二字。

    他并不觉得一个穿越者的身份在这个世界能有多优越,或许知道历史走向,或许发明点东西能让世人惊讶,然而,比起耍心眼,斗心机,他哪点是别人的对手?十五岁的年纪,贸贸然名动天下,等待他的仅仅只是荣耀?

    相比封官晋爵,改善这个家庭的处境才最实际,最重要。

    这些道理,跟老爹是讲不通的,不管如何委婉,换来的都有可能是一顿痛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