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君子岳大掌门 >

第81部分

君子岳大掌门-第81部分

小说: 君子岳大掌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证和尚笑道:“贫僧说是练成了神功,方答应陈居士之议,这不是还未练成么。”

    陈天纵大笑,说道:“大和尚想是有了他念吧,实话告诉大和尚,这些名曲虽是从西域五德教求来的,但是能将其运用到练修内功一道上,除了秦兄弟的琴技外,别无他人。就是西域那号称圣人的无尘教主也无办法,更别说其他的凡夫琴师了。”

    方证和尚笑道:“贫僧非是另有他念,只是欲练成神功需要十年之功,只怕秦居士无那好的耐性久留少林啊。”

    那秦居士微微一笑,说道:“无妨,无妨,秦某天性喜静不喜动,如果少林寺待客不差的话,秦某就是留个二十年也无妨事。”

    方证和尚大喜,说道:“如此大好,秦居士能久留少林十年,我少林蓬荜生辉,日后少林待秦居士定与贫僧一般,决不轻慢。只是少林日后有不少武林人士出入,还请秦居士少做走动才好。”

    陈天纵说道:“秦兄弟四人虽入神教数年之久,但彼时正逢李教主惨死,所以并未正式拜祭大明尊,未与神教众兄弟会面。之后任教主上位,他又不喜文人雅士,我亦未将秦兄弟四人引荐给任教主。所以秦兄弟四人就算明着在少林寺出入,他人也决不知秦兄弟四人的身份。只会认为是江湖中的隐士,少林派的贵客。”

    方证和尚疑问道:“秦、明、张、胡四位居士都愿长留在少林寺么?”

    有三人同时说道:“我兄弟四人一向同甘共苦,大哥要留在少林寺十年,我等三人也要同留少林寺十年。”

    方证和尚敬服的双手合十,道声佛号。向四周一观,不由皱眉问道:“方生师弟,玉清道长的寿筵这么快就结束了?”

    一旁的四旬和尚一愣,答道:“禀方丈师兄,陈居士等人前来少林,我等一时不辨敌友,为以防万一,所以未曾前去武当拜寿。”

    方证和尚长叹一声说道:“这却是我之过了,玉清道长乃江湖耆老,我少林未曾派人参加,可谓无礼之极。我少林与武当之间的关系,定然大坏。不说武当派心生不满,就是江湖中人也心生他想。陈居士的阳谋,贫僧佩服,佩服。”

    陈居士笑而不语,一旁的方生皱眉道歉,方证和尚摆手说道:“算了,明日我亲上武当山,向玉清道长陪罪好了。”

    另一边的一个四旬和尚说道:“方丈师兄,不久前有华山派的岳不群、宁中则两位檀越前来少林拜会。我只派了座下弟子觉轮前去招呼,让宁仙子十分不满,岳檀越还猜测我少林有大敌前来,觉轮一时心慌,关闭了寺门,此事……”

    方证和尚看了一眼惶恐的觉轮后,长叹一声,说道:“唉,我少林遁世百年,入世百年,虽然有利于修养生息,却也让门中弟子愚鲁不堪,连待人接物都不懂了。华山派本就大衰,急需他派的尊重,我少林如此失礼,定会让华山派心生怨恨。加上华山派在五岳剑派中的人脉,让我少林在短短时日内,就得罪了近半正道大派。陈居士此行,我少林真不知是大赚还是大亏啊?”

    方生劝道:“自然还是大赚的,得罪华山派,我去道歉就是,总能得到华山派的见谅。师兄神功大成,我少林派又将屹立于江湖之颠,这可是大事啊。”众大小和尚连声赞同,更有人提议广开山门,收取良才,扩大少林派的影响力。方证和尚不置可否,向陈天纵提出送客。陈天纵也不生气,一脸淡然的与江南四友告辞,与少林众僧告辞,向寺外而去。

    岳不群和宁中则内功精纯,轻功绝世,在不惊扰众人的情况下,又悄悄离开,出了少林寺外。临走时,岳不群更多次回头看那姓秦的黄钟公。宁中则皱起凤眉说道:“少林派果真与魔教私下交易,却不知他们到底交易什么?竟让江南四友长留少林十年,助方证和尚练功。”

    岳不群说道:“看样子应与我五岳剑派无关,我们也不用去管他,日后多加小心少林派就是了。只要日后我华山派强大了,也不惧他少林派的暗中手段。如少林派再敢来阴的,大不了与他少林派鱼死网破好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岳子() 
宁中则大感诧异,不知岳不群为何对少林派如此不满。≦岳不群想了想,宁中则现在的江湖经验已然不浅了,有些事情可以先知道了解一番,免得日后对自己的所思所为有所不满,使得将来夫妻不合。运功又探查了一番四周,现四周里余内悄无声息,于是小声的和宁中则说起昔日南少林明心禅师之事。

    宁中则惊得小口微张,满面惊骇,差点惊叫起来,最后小声问道:“师兄,你真杀了南少林的明心禅师?”

    岳不群点了点头,说道:“江湖之事,复杂之极,远不如表面上所见那般平静安好。魔教是敌,正教也非友,一切以我华山派为重。我华山派不主动生事,但也不能被他人给欺负了。年内我就将成为华山派掌门,派中人手稀少,师妹你可万万不要再向梦中那样单纯,要多些心计才好。况且将来还有一大劫等着咱们一家呢,也不知那劫能不能躲过。你我夫妻一体,要齐力断金才是。”宁中则黯然不语,默默的投入岳不群的怀抱,死死的抱住。

    岳不群不是豪侠,本不喜管江湖恩怨,武功更未到达天下无敌的境界,不欲对少林与魔教之事有所探究,于是带着宁中则一路向东南而行,去往江南,找找王守仁,看看谢幼娘。

    来到谢府,谢迪愁眉苦脸的出迎,说道:“岳大哥,岳大哥,你可害苦了我谢家了。”

    岳不群惊疑的问道:“何事害了你谢家?岳某怎么害的。”

    谢迪说道:“岳大哥总共害了我谢家三事。”

    岳不群更惊讶了,“还三事?”

    谢迪说道:“第一事,是你教授小妹的拳术太过厉害,使得小妹目空一切,浑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中。我老父老母见小妹身子大好,曾为小妹物色了十数家名门公子,前来相亲。不料全被小妹打成了重伤,让我谢家颜面扫地,得罪了不少人家。两月前,小妹更是离家出走,说是要会会天下英豪。一路向北,挑战各地知名将官,打得苏浙两地各军将官抱头鼠窜,无人能敌。南京城内军头更直呼谢氏母大虫至,纷纷闭门躲避。小妹更扬言要上京城夺那武状元一职,要让万岁爷封她做女将军,统兵作战,平定北疆。”

    岳不群听后直挠头,谢幼娘的功力想来已入二流,可搏击实战之法可不是她这大家闺秀能轻易领悟学会的。岳不群不过只教了她《长拳十段锦》和《咏春拳》,谢幼娘就是再天才,现在的战力应该也难胜三流好手才对。难到苏渐两地的将官这么脓包?

    谢迪又道:“第二事,就是那阉宦梁芳,那梁芳自岳大哥在济南离去后,不知行踪,就来到我府中长住,一住就是一年有余。梁芳每日在我府中呼喝不止,自称是奉万岁爷口喻,再召岳大哥入京。可岳大哥并未留下家中住址,只得来我谢家守株待兔。幼娘就是被那梁芳所引诱,每日与梁芳习武比斗。离家出走之事,想来也是那梁芳所指使教唆的。”

    岳不群恍然大悟,原来谢幼娘的搏击实战之法是梁芳所授,这就难怪了。明军自土木堡大败之后,四十年来几乎没出什么武功一流的无敌猛将和将才。其他武功二流的将官,要么身份使然,要么就是赢了也显不了本事,输了反而丢人,于是干脆躲开了谢幼娘这小丫头。至使谢幼娘横行苏浙两地的卫所军队,几乎成无敌之势了。

    岳不群苦笑道:“好了,好了,我这就去把幼娘找回来,再随梁芳进京一趟,你也不要抓这么紧,生怕我跑了似的。”

    谢迪尴尬一笑,松开了不由自主抓住岳不群衣袖的手,说道:“第三事,岳大哥你没得将吴中三子介绍来我谢府,使得那三子长住我谢府,学习研究你岳子的百万良言。最后更呼朋唤友,一时之间,涌来上百年青的苏浙文人仕子,把我谢府当成文会之所。****高谈阔论,争奇斗胜,弄得我谢府乌烟瘴气,连我老夫老母都被迫离开,住到谢府别院里去了。前不久,还创办了一个‘岳子学说文会’,硬把小弟我推为文会会主之职,害得小弟这些日子东奔西走,头晕脑涨,****难眠。你看,小弟现在还有黑眼圆呢。”

    谢迪越说越得意,浑不像是被逼无奈之状。岳不群越听越忐忑,没想到当年的无意之举,竟弄出了个“岳子学说”出来。也不知此事是好是坏,会不会有什么大麻烦出来。想想自己当年所言,应该并无什么太过犯禁之语,大多之是打打擦边球。那些天文地理,宇宙气象,山川河流,自然生态,人种传承,人文风俗,语言文化,历史规律,法律规则,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学术道德,仙佛宗教,军事战略,诸国内情,练兵战术,步骑船炮,兵工建筑,工业科技,工商管理,兵役税收,民意民生,垦植畜牧,矿藏冶炼,医疗卫生,灾害防治等一系列适合此时代的知识;与此时的主流儒释道知识并不相同,更加朴实、实际和实用。不是岳不群吹牛,文官们真领悟了自已的所言所语,并将之运用到治国之上,以此时的社会生产形态,足可让此时的大明国力增强十倍。让大明这内力高强,却不懂运用之法和无精妙招式的伪高手,真正成为地球第一的绝世高手。只是儒家思想在众多仕子文官中根深蒂固,难以动摇,也不知能否被天下人所接受。

    岳不群笑道:“谢兄弟欺我,愚兄听谢府之中静而少音,哪里有什么上百人学习之声?若梁芳在府内,闻我前来,岂不立即奔出,难道还能稳坐钓鱼台不成。”

    谢迪大笑说道:“可惜一群鼠目寸光之辈,他们听闻岳子门下大弟子王守仁游历归来了,一早全都至王府拜会去了。只有小弟偷懒,留在家中酣睡,不想喜从天降,岳子大贤亲自登门来了。还是小弟幸运,再度见岳子大贤之颜。那梁芳么,在两月前与小妹同时不见,至今未归,也不通知一声。所以小弟才怀疑是那梁芳教唆小妹离家出走的。啊呀,说了许久,竟忘了请岳子大贤入府安坐了,失礼,失礼。”(。)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讲学() 
岳不群笑骂道:“这岳子大贤也叫够了,该适可而止了,如让他人知晓,非治你个不敬圣贤之罪,而我则是妄称大贤之罪。”

    谢迪笑道:“正如王伯安所说的,‘老师立言数百万,句句皆是至理名言,他人如能得其中万字精髓,就可称之为世之大贤。老师如何不是圣人。’小弟不过称声岳子大贤,岳大哥就受不了,这可不行,岳大哥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才是。”

    岳不群只是摇头不语,谢迪等人太过年青,还不懂世界的黑暗性,这是好的、积极的一面,可不能打击到他们,只让谢迪不要乱叫及可。岳不群向谢迪介绍了宁中则,一起入府闲坐。谢迪献宝似的拿来厚厚的一叠新书,岳不群拿起一看,书名写着《通微先生学说》。共二十六卷,七十八本,每本百页,共万余字,字迹清晰,全是岳不群之说辞。

    岳不群浑身颤抖,大为感动,此时印书可不像后世那样方便,八十万字的长篇巨作,光是校检排版及用文言文的方式缩编,就不知花费多少人手功夫和钱财。想后来的李时珍,一本《本草纲目》,花了三十年时间的编写,至死也不见出版的一日。没想到自已一言未,一力不使,先有路伯龄路老爷印制《五德教圣经》。后有谢迪等百名仕子印制的《通微先生学说》。如此恩德,真不知该如何报答才好。穿越七年时间,总算是在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自已的印迹,可算是不虚此行了。

    傍晚时分,闻迅回来的王守仁、唐寅、祝允明、文壁等百余仕子全回来了,忽啦啦的跪了一地,大叫“拜见老师”。

    惊得岳不群也跪下叩头还礼,最后还是谢迪扶起岳不群劝说道:“他们既学了岳大哥之学说,自然全是岳大哥的学生,拜岳大哥一拜也是应该的。”

    岳不群满脸通红,连连摆手,忙称不敢,说道:“岳某才疏学浅,不学无术,连个诗词文章都写不出来,如何敢称诸位贤才之师啊。”

    谢迪笑道:“岳大哥过谦了,《通微先生学说》一出,何人敢说岳大哥才疏学浅,不学无术。如果岳大哥真的才疏学浅,不学无术。诸位兄台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会弃岳大哥而去,另投他门。”岳不群只得厚颜受了,毕竟老师和学生不如师徒严谨,去留自便,不能强求。

    在众仕子的要求下,岳不群开书讲课,更详细的解说自已的学说,一说又是一月之久。这日,王守仁提问道:“老师,弟子这一年多来,曾游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