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拾遗 >

第88部分

重生之拾遗-第88部分

小说: 重生之拾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黎拿着报纸兴冲冲的冲涂玉泉喊:“涨了!真的涨了!”

    他们早上第一节就有课,两人一起去的路上,何黎买了报纸,边走边看,他毫不掩饰的欢呼声惹得一路上去上课的学生都看向他,一时间成为焦点。

    虽然不怕别人看,但被x光一样的好奇眼光打量,何黎还是讪讪的摸了摸鼻子,把报纸凑到涂玉泉面前。

    虽然一直肯定房价会涨,但现在得到真的涨了的消息,涂玉泉还是忍不住高兴。

    “从四千变到五千,而且还在涨,算算,赚了多少?”何黎很兴奋,“我的两套房子,一百五十平,每平涨一千,就是十五万,可我到现在本钱才给十万啊!”

    涂玉泉看着何黎嘀嘀咕咕的算账,也乐,“不要忘了,价格还会继续涨,估计到今晚都会再涨好几百。”

    “两个多月而已,就赚了十多万,还有可能更多,泉儿你可真是财神!”

    涂玉泉没理他“财神”的说法,慢吞吞的说:“你是有两套房子,我可有八套!”

    何黎一拍脑门儿,是啊,泉儿有八套呢,自己傻傻的还在为十多万庆幸时,泉儿却云淡风轻的赚了自己的四倍有余……原本涂玉泉说这个是想让何黎再高兴高兴的,哪知道何黎竟然沉默了。

    何黎又受刺激了。房地产很赚钱。他眯了眯眼。

    教室里课余时间,除了昨晚没睡醒补觉的,全都在讨论亚运会和亚运村的房价:没钱的想我反正没那个运气;有钱的懊恼着捶胸顿足,我怎么没让家里早点买两套;还有的家里正在排队买呢,反正价格还要涨的……

    兴奋过后的涂何二人听着周围的各种声音,稳稳的坐着:过段时间我们就去卖房。

    显然,这个时事新闻教授也关注了,他在讲课时便提出这件事,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课间的那些或遗憾或愤青的情绪就改头换面的表达出来,一时间群情激愤。也有人站在另外的角度分析:工人的工资多少,房价多少,一个人要工作多久才能买到多大的房,说得深了,就到了大层面了。还有人从单位分房和商品房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涂玉泉感慨,这名校就是名校,普普通通的一个课堂就涉及到这么深入的社会经济剖析,以及国家大层面的思考,比起上辈子自己大学时班上发言几乎都是靠老师点名……涂玉泉不想说了。

    房价还在涨,一个星期内,房价就涨到近六千,涂玉泉的八套房算起来增值了一百多万。眼看着这钱也有了,断没有让它存银行的道理。

    开店。艾上制衣坊的衣服卖得很好,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扩大。

    涂玉泉先在北京选了两个大门面,开起了艾上服装店的分店,同时,凌冬和周祝美到了上海。

    涂玉泉卖了两套房子,多出来的近三十万用来开分店,效率“杠杠的”!

    十一月初,北京有了三家艾上服装店,制衣坊更忙了。

    十二月中,上海的第一家艾上服装店也开始了营业,所有服装直接从杭州运过去。

    上海是时尚之都,小小的艾上服装店在众多的服装店中毫不起眼,然而,它新颖的会员制积分方式引起了一批顾客的兴趣。

    短短两个月,凌冬和周祝美能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成功开一家艾上服装店,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付出的回报便是涂玉泉给二人的店里的利润分红:一人百分之三十。

    自助火锅店的生意用火爆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三三两两的散客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聚餐的集体客。

    十一假期后新生正式开始上课,各个社团也活跃起来。何黎的外形和外貌,以及口才,让他直接被学生会拉过去了。本来涂玉泉也是被青睐的“幸运儿”,但他有太多事情要做,于是只能在宣传部部长的惋惜中谢绝了。除了学生会,何黎还硬带着涂玉泉进了篮球社,反正对于涂玉泉而言就是有空去打打篮球就行了。

    社团招新后接着就是迎新晚会,要求每个班必出节目,而班上就要求每个人必出节目。原本涂玉泉想跟何黎随便合唱首歌就混过去,结果何黎是晚会主持人,涂玉泉只得另想他法。

    正忙着两家店的装修和办证的涂玉泉脑袋里学着喜羊羊电灯泡一亮:时装秀。

    涂玉泉做的时装秀不是大范围的时装秀,仅仅艾上制衣坊的一个秋冬季所有款式的专场秀。真是,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发布会?

    艾上今年的秋冬款很多,涂玉泉搭配了几十套,走秀的人涵盖了班上绝大部分同学。毫无疑问的,初审通过。班上走秀的同学的衣服几乎都是量身定做的,穿起来让人眼前一亮,许多人都惊讶原来自己还可以这样帅、这样美,人靠衣装果然没说错。

    晚会上,艾上时装秀的女模特先走全场,一共二十套款式各异的女装,接下来二十个男模特,十套男装,最后是男模特和女模特一一对应牵手出场。涂玉泉和何黎也在其中,两人穿的同一款式的衣服。

    艾上时装秀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眼球,无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走秀的方式,在现场造成巨大的轰动。

    这场时装秀获得了这台迎新晚会的一等奖以及最佳创意奖,班上的同学们都非常高兴。

    所有参与走秀的服装都被涂玉泉免费送给了模特,晚会上的衣服走下台就变成了活广告。这四十个人只要穿着这套衣服出门,就是在对所有人为艾上打广告,而除了涂玉泉自己和何黎,包括陈冉豪、林西在内的三十八人都对免费得到这样一套衣服非常满意。

    社团招新结束后,自助火锅店便迎来了一个聚餐的小高…潮,而各个学院的迎新晚会举办期间,又是第二个高…潮。

    在晚会中获奖的团队都要庆祝,而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方便又新潮的自助火锅。

    班主任带着全班五十多人直接霸占了楼下的大厅,全班都呼呼啦啦的吃开喝开了,而大功臣涂玉泉更是被灌酒的对象。原本涂玉泉还想最后给班上打个八折的,结果被灌醉了,彻底的忘了这事儿。

    学生会的人也选择了自助火锅,他们被引到楼上包间,人太多,店里人忙不过来,何黎暂时做起了兼职老板和兼职服务员。

    据何黎说,林西昨晚吃火锅付钱很拮据,涂玉泉这才想起另外一件事。

    第二天他就找到林西,问了正在食堂做勤工俭学的他一些情况,最后问他是否愿意到火锅店做兼职,工资是食堂的三倍。

    食堂的勤工俭学工资超级低,对贫困学生而言,聊胜于无而已,却依旧抢手得很。

    几乎是立即,林西就答应了涂玉泉,他的生活费都靠自己挣,实在是拮据,而按照涂玉泉所说的工资,也许他还可以挣到明年的学费。

    事实上,林西没有想错。因为他给店里增加了一种小成本的饭后点心,涂玉泉又给他加了工资。

    艾上的新店开张后,生意也非常好。涂玉泉又抽空在学校外开了一家艾上奶茶屋,接着去正式注册了艾上服装、艾上奶茶,以及重庆自助火锅的商标。

    而随着分店的增加,另一件事也纳入了考虑当中。

第106章 围巾() 
十二月中旬,大多数人已经在准备期末复习了,涂玉泉却趁这个周末溜了。

    上海的分店开张,准备阶段没有参与,现在涂玉泉必须过去。何黎卖了他在亚运村的两套房子,最近也开始忙碌,这次去上海的也就涂玉泉一个人。何黎不能同行,却是不允许涂玉泉路上受委屈的,他搞来批条,涂玉泉坐到上海的飞机也不花什么钱。

    飞机很快,穿着厚羽绒服的涂玉泉在出机场大门的瞬间就被外面的阳光所包围,引得他脱下外套和围巾搭在胳臂上,乳白色的毛衣让他看起来斯文而隽秀。

    没有让人接机,他搭了出租车,报了分店所在的位置。一路看着车窗外的景物,听着司机大叔用浓浓上海话口音的普通话给他介绍上海,涂玉泉脸上的表情惬意极了。

    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大上海就在眼前,而他来上海接触的第一个上海人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势利眼,拿鄙夷的语气或者拿他听不懂的上海话跟他讲话,反而那些热心的提醒,让涂玉泉很是受用。

    付了车费,涂玉泉愉悦的道谢后下车。

    在一片热闹的店铺中间,唯一一家没人进出的店显得非常突出。涂玉泉走进店里,一片亮堂,里面的人一片忙碌。

    最先看到涂玉泉的是周祝美,她脸上瞬间绽放惊喜:“涂家哥!”丢下手上正在做的活儿,她绕过地上放着的麻袋迎上来。

    周祝美一开口,店里的其他人也都看过来了,涂玉泉认识的只有凌冬、胡二文和吕大国,还有四个不认识的年轻女孩,估计是请的营业员。

    笑着和几人打了招呼,认识了几个营业员,又道了辛苦,涂玉泉便向凌冬和周祝美询问情况。

    店里的装修已经做好,今天只要把衣服挂好,把各种衣服的尺码以及数量再核对一遍,确保明天开业顺利。

    这些工作很快做完,算是给涂玉泉接风,也是上海团队的首次聚会,中午一行人找了个不错的饭馆,和和乐乐的吃了一顿。

    关于明天开业的工作,凌冬和周祝美准备得很周全,涂玉泉也很满意,临了,又加了两样。

    十二月十五日,上海艾上服装店就正式开始营业,牌子早就挂上去了,招牌下面又被涂玉泉挂上了“热烈祝贺艾上服装上海分店隆重开业”的大红横幅,门前摆了两排鲜花篮子,看得周祝美一脸惊异: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在锣鼓声和鞭炮声的喧闹中,服装店就这么开始营业了,围观的观众应邀进店里,收到营业员的热情接待,“开业酬宾”的优惠以及会员卡让他们新奇不已。在消费水平本来就高的大上海,艾上的衣服价格,再一打折,算起来就相当相宜了。精打细算的上海人怎么说都不会错过,而且,成了会员后以后买衣服也会打折,何乐不为呢?

    涂玉泉忙活活在收银台,跟一位营业员一起,忙着登记会员;凌冬和吕大国在仓库与店面之间奔走忙碌;周祝美俨然是老手了,她熟练而热情的跟顾客介绍,即使两边的普通话都微微有些跑调都丝毫不妨碍;经过周祝美的培训,会讲普通话又听得懂上海话的几位营业员在经过短暂的羞涩之后,完全放开了自己;胡二文听不懂上海话,也不太会讲普通话,却偏偏跑进跑出什么都能掺一脚,涂玉泉不经意间发现这个事实,心里自顾自的乐了一把。

    第一天生意火爆,好几款女装的库存都近零,凌冬打电话给夔城,让那边立即送过来,又让杭州先把货调过来,毕竟杭州过来比夔城可快多了。

    新店顺利开张,接下来两天销量也很可观,涂玉泉欣喜不已。

    何黎卖房子得时候他也跟着卖了两套,手上现在三十万,说少不少,说多不多。拿出五万块给凌冬,让他筹划着开另一家分店,虽然要开一家高格调的有点紧,但这边店里已经在营利了,急用的时候抽出来还是可以的。

    紧紧攥了攥手上的报纸,十二月19号,涂玉泉下定了决心。

    既然知道一定会涨,就没道理不干!尽管过程十分繁琐,这样委托人,那样介绍人的,涂玉泉最终还是把贰拾伍万全都撒进了股市。这时候股票对于绝大多数上海人来说还是水月镜花一样的存在,听说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更是听都没有听过。

    涂玉泉买股票凌冬等人也陪着前后忙了两天,对于他拿着贰拾伍万买几张纸这种事,周祝美还苦口婆心的劝说,弄得涂玉泉哭笑不得,只得耐心跟他们解释,弄得几人一知半解,更是一头雾水,不过没在“好言相劝”就是了。

    凌冬看着涂玉泉把钱大把的撒出去,猜想他一定是有什么赚钱的高招,但一想到自己那点存款都要拿去买车的,又忍住了。不过,自此,凌冬每天都会留意报纸上关于股票的报道。

    买好了股票,涂玉泉就又回到了北京穿厚羽绒服、系围巾的生活。

    说到围巾,今年校园里特流行织围巾,女生们几乎是人寿一团毛线,两根粗竹签。女生们织的围巾大多是自己戴,但有男朋友的女生就会织了送给男朋友,一时间羡煞多少单身光棍,看着戴手织围巾的男生就心里冒酸水,看见织围巾的女生就眼里放绿光,据说这时候女生倒追拿这种围巾的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何黎在宣传部,大一的活动特别多,而作为干事中的骨干,何黎在学院抛头露面的时间就更多了,尤其是这位长得还比绝大多数人都帅,要身高有身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