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大国重器 >

第93部分

重生之大国重器-第9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国重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上子公司总经理后,秦舒淮发现,事情远比自己想象中多。

    如今子公司又多了三十号人,秦舒淮压力很大啊。

    这个工程最多干十个月,又要去新工地施工,如今下一个项目还没落实,这个项目也没多大进展。

    不过好在随着黄可臣等人的到来,项目部的一切开始走上正轨。

第一二九章 顶进() 
节省几百万?

    不得不说,黄可臣的话,把秦舒淮都镇住了。

    零零年的工程虽然利润很高,但是改进一些措施便能轻轻松松赚几百万,哪有这么简单。

    真以为天上会掉钱啊。

    “黄经理,你没开玩笑吧!”秦舒淮正色道。

    同时,秦舒淮脑海里不断翻滚,在思考黄可臣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在秦舒淮脑海中,一个个单位工程过滤,数秒钟过去,秦舒淮已经将所有工程过滤了一遍,依然没找出能节省几百万的项目。

    “秦总对既有线熟悉吗?”黄可臣开始卖关子,没有立马回答秦舒淮。

    “不是很熟悉。”秦舒淮道。

    前世时,既有线改造工程,秦舒淮负责过一些,对线路改造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但重生后,秦舒淮未曾接触既有线改造工程,只好否认。

    见黄可臣谈起既有线改造,秦舒淮又思考了一番,依然没找到能省钱的单位工程。

    “所以你想不到,也是很正常的。”黄可臣说着,顿了顿,道:“秦总,你知道煤运线和普通铁路,有什么不同吗?”

    听黄可臣这么一说,秦舒淮眉头微皱,说实话,这个问题他还真不好如何回答。

    速度不一样?

    质量要求不一样?

    这些似乎都没有什么关系。

    见秦舒淮皱眉,黄可臣继续道:“秦总,据我多年施工经验来看,相比于普通铁路的既有线改造,煤运专线运营标准似乎没这么高,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

    “黄经理,你就不要卖关子了,赶紧说吧。”秦舒淮道。

    对于黄可臣说的这些话,秦舒淮压根和节省成本联系不上。

    “很简单,因为煤运专线要求低,我们的项目部的框架涵,设计是不是顶进施工?”黄可臣问道。

    所谓顶进施工,是对既有线而言。

    比如在已经修建的铁路下放,要修建一个涵洞,因为线路还要行驶列车,没法开挖施工,通常采用的办法便是顶进法施工。

    首先,我们在需要修建涵洞的一侧,先把涵洞主体浇筑成型,先把涵洞建起来。

    在涵洞主体的下放,先一步建一块滑床板,上面铺设好黄油之类的材料,为的是涵洞主体能在上面滑行。

    涵洞建好之后,在远离铁路的一侧,离涵洞一定距离,浇筑分配梁,分配梁后面再建后背墙。

    一切建成后,

    将线路加固好,确保线路下方的路基和道砟清理后,不影响行车。

    准确齐全后,用千斤顶和传立柱,一侧支撑在分配梁上,一侧顶在涵洞主体上。

    随着千斤顶的受力,涵洞将在滑床板上向前滑行。

    在涵洞顶进施工中,分为吃土顶进和大开挖顶进。

    所谓大开挖,道理很简单,就是将在线路下面挖涵洞大小,然后把涵洞顶进去。

    吃土顶进是顶一段距离,挖一段距离,最终将涵洞顶到设计的位置。

    在汉城煤运新增二线中,涵洞都是采用顶进方式,这一点秦舒淮记得很清楚。

    “没错,十几座涵洞,都是采用顶进方式施工。”秦舒淮点头道。

    “又不是国铁,用什么顶进啊,加固好线路后,用大开挖原位浇筑涵洞施工,可以节省不少钱。”黄可臣提醒道。

    “不用顶进法施工?”秦舒淮一愣,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没有考虑过。

    因为汉城煤运新增二线的总价已经定死,通过变更,节省的钱算项目部的利润。

    在设计中,顶进的费用都给了,一旦取消顶进,采用原位浇筑,节省的项目可不少。

    首先是临时征地,除此之外,顶进、滑床版、分配梁、后背墙等施工都可以省去。

    如此算下来,一个涵洞便能节省将近三十到四十万!

    十几个涵洞,算下来还真有几百万。

    但是,想要这样施工,必须进行变更,需要设计院同意后才行。

    “节省顶进施工,秦总你自己合计合计,是不是可以节省几百万。”黄可臣微笑道。

    显然,黄可臣对涵洞不采用顶进施工,在看完现场的时候,便想找秦舒淮谈谈。

    “绝对可以,黄经理,这个变更跑下来,你功劳最大!”秦舒淮赞叹道。

    “不过一条煤运线,我觉得变更也很容易,而且现在一天行驶的火车没几辆,我觉得可以试试,关键在设计院那边会不会同意。”黄可臣道。

    “这个的确值得去运作一番。”秦舒淮点头,想了想又道:”黄经理,还有其他可以优化的方案吗?”

    作为老牌项目经理,黄可臣有着很强的现场施工经验,看问题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

    “暂时没有,等有的时候我再和你说,不过你这变更可要抓紧,这几天进地比较迅速,别到时候耽误现场施工。”黄可臣道。

    “好。”

    随后,秦舒淮安排孙鑫林负责涵洞取消顶进施工的变更设计,让孙鑫林抓紧时间准备资料,然后上报设计院。

    接下来几天,秦舒淮都待在项目部,不断的跑各个乡镇,为进地而奔走。

    短短半月,整个项目部的进地已经达三分之一,速度之快,连秦舒淮都惊叹。

    其实最主要还是因为业主那边资金充裕,给整个项目部征拆提供了条件。

    同时,数个施工队伍开始进场,桥梁施工队伍中,除了孟云和孔波外,又进了两个队伍,其中一个是施工涵洞的,秦舒淮准备让对方施工接长涵,至于框架涵,等变更设计下来后再说。

    另外一个队伍,和孟云一样,满足从桩基到梁体施工的能力,是黄可臣介绍过来的。

    至于路基施工队伍,基本上都是从各乡镇选择施工队伍,因为外面的施工队伍,压根进不来。

    五月五号傍晚时分,秦舒淮没有吃晚饭,亲自开车离开了项目部,前往汉武市。

    最后,在汉武铁路局职工大楼前停了下来。

    根据提示,最终,秦舒淮敲开了一栋房屋的门,开门的正是新上任的汉武铁路局局长、秦舒淮的父亲秦国庆!

    “爸!”看着额角头发有些发白的秦国庆,秦舒淮忍不住叫道。

    “快进来吃饭,饭菜都凉了。”秦国庆道。

    秦舒淮进入房间,随手将门关上。

    房间不大,是普通的两厅两室,大厅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墙壁刷成白色,从颜色来看,应该是近期翻新的。

    靠近厨房门口,摆放着一张方桌,桌上摆放五菜一汤,两双碗筷,还有两瓶没开的酒。

    “爸,住的还习惯吗?”看到房屋摆设如此简单,秦舒淮鼻子有些发酸。

第一三零章 四纵四横() 
“有什么不习惯的,你妈到是烦人,一天到晚几个电话。”秦国庆话里这样说,嘴角却露出微笑。

    秦舒淮的老妈和老爸向来恩爱,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是前世秦家衰败,走向没落,秦国庆消沉,整个家庭,都是秦舒淮他妈支撑,张罗整个家庭事宜,苍老很多。

    “爸,你这第一次出来,妈当然关心你。”秦舒淮说着,用开酒器开红酒。

    秦国庆不沾白酒,这一点秦舒淮是知道的,整个家族,除了秦老爷子喜欢喝白酒,绝大多数秦家子弟,都不擅长喝酒。

    如今,秦舒淮反而是个另外,白酒能喝个一斤多。

    “最近工作怎么样,你搞的这一套,国胜都给我汇报了。”秦国庆坐在对面,秦舒淮给他倒了半杯红酒。

    国胜,姓李,是汉武铁路局的计划处处长,此前秦舒淮便听说,他曾是秦国庆的徒弟,毕业时曾在铁道部待了两年,那个时候李国胜在秦国庆手下干活,秦国庆对他还蛮重视。

    随后几年,李国胜下放到铁路局,期间换了几个地方锻炼,去年年底,秦家通过关系,将李国胜提拔为汉武铁路局计划处处长。

    秦舒淮到汉武铁路局,李国胜找过秦舒淮,两人吃过一顿饭,后来秦舒淮因为忙,两人偶尔有联系,却不曾见面。

    没想到李国胜居然这么关注自己,将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汇报给了秦国庆。

    “刚开始搞这一套,触碰不少人利益,下面对我意见还是蛮大的。虽然他们嘴上不说,心里肯定记恨。”秦舒淮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感叹道。

    “有困难是正常的,尤其像铁路三十一局这种老工程局,关系错综复杂,你从新建的一个子公司开始搞改革,方向是对的。”对秦舒淮近期所作所为,秦国庆首次给予了肯定。

    铁路三十一局因为是一些老牌工程总公司合并而成,在分配时,路局将不少原本是工程总公司的退休职工,都划分到了铁路三十一局,很多费用都要铁路三十一局承担。

    这也势必增加了铁路三十一局的负担。

    而且这种老牌工程总公司组建的工程局,内部关系网错综复杂,利益牵连太多,任何一个改革,都会牵动一大批人的神经。

    即便秦舒淮是秦家子弟,背后有铁道部撑腰,可一旦动到某些人的利益,也会被整的很惨。

    比如这次路局改革,是高层长老开了口,谁也挡不住,铁道部才将这一块彻底改革出来,倘若以铁道部的意见,还是有些困难。

    唯有更高一级的领导施压,或者政策改变,才能真正让改革落到实处。

    “当当一个子公司,范围还不够,而且现在子公司还没真正产生利润,难有说服力,要将这种模式大力推广,为时尚早。”秦舒淮道。

    “来先喝一个。”秦国庆微微点头,端起酒杯和秦舒淮碰了一个。

    说实话,父子俩像今天这样,坐下来交谈喝酒,在秦舒淮印象中,还是第一次。

    经过这两年的转变,秦国庆对秦舒淮,越发的重视和满意,作为老秦家的子弟,只要想做事,都会得到家族的肯定。

    “人都是逐利的,一旦这种模式,让员工赚钱了,不用你去宣传,很多事情便水到渠成了。”秦国庆道。

    如今,秦舒淮唯一缺少的是时间,所有一切的模式也好,改革也罢,业绩都要靠时间去积累。

    任何的措施,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还好,秦舒淮还年轻,开始时走的慢一些不要紧,关键要稳,底子打好了,便是最好的宣传。

    “爸说的是。”秦舒淮点头。

    “你那边的工作一步步去推进,不要急,所有的措施,都要落到实处,不要贪功冒进,把措施和制度先制定好,以后公司的运营,让制度去管。”秦国庆告诫道。

    “知道了,爸,对了,来汉武铁路局后,爸你觉得汉武铁路局这边怎么样?”秦舒淮问道。

    如今,秦国庆才上任几天,各方面都在熟悉过程,其实秦舒淮清楚,汉武铁路局是绝大部分事情,都有专人给他汇报过。

    比如李国胜,秦家在整个汉武铁路局,肯定不止安插一人。

    “工作不是很好开展,用困难重重来形容,不为过。”秦国庆想了想道。

    空降到铁路局,就算路局里面有一些秦家的人,依然不足,很多事情,就算秦国庆是局长,也没法做到,牵绊很多。

    “爸,找到突破口了吗?”困难再多,秦国庆既然来了,也要干下去,而且还要业绩。

    秦国庆此次下放铁路局,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积累业绩。

    其实以秦国庆的背景,即便平稳过渡完任职几年,回到部里,依然可以再上一个层次,至于走到铁道部的顶部,完全不可能。

    为今之计,秦国庆要的是大业绩,实打实的业绩,做不得假。

    “暂时还没有,不过不急,先熟悉局里的事,再找突破口不迟。”秦国庆道。

    身为铁路局一局之长,和在铁道部司里面干部门负责人这个职位,是完全不一样的。

    “爸,来之前,我给你写了一篇文章,你看看能不能以你名义发表出去。”见秦国庆皱眉,秦舒淮从怀中拿出几张信纸,上面是秦舒淮写的文章。

    秦国神情微愣,对秦舒淮此举,有些意外。

    对于秦舒淮写文章的能力,秦国庆有所领会,正是因为秦舒淮的文章,让秦老爷子都改变了对铁路发展的看法。

    如今,自己刚来到汉武铁路局,对方居然给自己准备好了文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