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领主时代 >

第249部分

重生之领主时代-第249部分

小说: 重生之领主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劳是李将军的?”

    莫小白摸了摸下巴,笑道:“出力的是你,折损兵马也是你的,你居然还为他请功?李如松啊李如松,你父亲的这个养子,还真没白养。”

    “好吧,就当你努尔哈赤说的对,可我听说你们的兵马已经折损过半,已经不宜再战,所以我决定把你们调回义州,继续帮我监视朝鲜动静。”

    当莫小白说出他的打算,努尔哈赤明显有些错愕,而李如松却是‘噌’的往前快了一步:“你这小人,竟然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李如松你在说什么?”

    “我说你是小人,明明有言,只要我能立功,就允我独立作战,现在居然要把我调回义州,不是出尔反尔还是什么?”

    李如松本来就很不待见莫小白,这会更是赤裸裸的开骂:“卑鄙之徒,不就是看到某也能夺城立功,所以才将我调走,你这等卑劣手段,某这些年见得多了!”

    一口一个卑鄙、卑劣,惹得原本心情不错的莫小白也跟着皱眉:“李如松,你最好看清楚你在和谁说话,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你们的兵马折损太厉害了,不能再随意出营参战。”

    “折损兵马自有我来补充,这事不用你操心!”

    “你补充?”莫小白笑了笑,同时看向努尔哈赤,眼底分明闪烁着几道戏谑。

    李如松却没管这些,同样扭头道:“阿奴你再派人去建州卫,调一万骑随军听用。”

    还从我这调兵?

    又调一万骑?

    努尔哈赤听到这话,简直是一口老血上涌。

    老子的兵不是兵?

    非要给你败光才甘心?

    内心俨然是一千万个不愿意,可努尔哈赤知道自己早已绑上了李家战车,他必须无条件的帮李家。

    不帮的话,李家一旦过早势弱,接下来倒霉的就是自己。

    “大郎放心,提督也尽管安心,一万骑兵我建州卫能出得起,保证都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足够对付倭人。”

    随着努尔哈赤说完,莫小白故作迟疑了半刻,才说道:“那好,你现在去调兵,我要看到新增一万铁骑在二十日内南下。”

第五百零五章 打输了是要赔钱的(求订阅)() 
    将李如松与努尔哈赤打发走,莫小白很快就把郭嘉找了来。

    将刚才发生的一幕说出,郭嘉笑了起来:“恭贺主公,顺利拿下汉城的最后一环,今日总算补齐了。”

    “还不都是你出的主意?”

    “嘉不敢居功。”

    郭嘉小小的谦虚一句,随后正经道:“自从大明水师加入战场,釜山至对马一线的水域,终于不再是倭人掌控。再加朝鲜南部山区内局势混乱,如今倭人已经没有一条足够稳妥的补给运输线。”

    “运输不济,汉城便孤立无援,嘉敢断言,只等二月雪季一过,海上战事再度恶化,倭人定然坐不住,只有撤兵南下。”

    切断补给,逼倭军回撤。

    思路很情绪,但莫小白还是开口问道:“如果倭人,有破釜沉舟之胆量呢?”

    “那平壤便依旧是主战场。”

    郭嘉毫不犹豫直接回答,但下一刻却笑道:“但前些日子主公曾说过一些倭国内部局势,倭人并非如同汉、明一般的王朝,上有天皇下有关白,余下众多大将也都是各封国大名,似乎与大周时的分封较为相近。”

    “如此制度想要全国一心实属不易,如主公所说此战倭国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所代表的宇喜多一族中便有与出战意见相左之人。宇喜多秀家出征在外,一切后勤补给都由他们负责,安知宇喜多的部下当中,没有这一系人马?”

    “若战事顺利,他们或许不会从中作梗,一旦战事不顺有覆没危险,首先萌生退意的必定是这群人。倭人军队当中有这样一群人在,何谈上下一心、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决心。

    无法下定决心,甚至从内心深处就反感被关白丰臣秀吉呼喝着卖命,不临阵投降就不错了,还指望破釜沉舟?

    郭嘉没有看不起倭人,只是在陈述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说完之后,郭嘉停顿一会又补充道:“主公,若倭人真有心撤退,再过数日就能验证。”

    “如何验证?”

    “一旦倭人真正开启和谈,并派遣出和谈使臣来平壤,自然可以验证倭人究竟如何打算。”

    听到这,莫小白也笑了。

    正如郭嘉所说,倭人真有心南撤,一定会派出使臣来平壤。而且这事不会拖,因为现在大明等得起,倭人却坐不住了。

    “那好,我就在这静候倭人议和使臣到来。”

    ………

    郭嘉的预测,只过了不到三天就得到了刘晔的证实。

    倭人果然坐不住了,要将和谈推向下一步实质内容。

    而在五日后,倭人使臣与大明使臣团队一同动身,组成了超过五百人的议和阵容,从汉城向平壤进发。

    二月十三日,议和团队抵达平壤。

    而代表倭人来谈判的,正是年轻气盛的羽柴秀胜。

    因为羽柴秀胜还有另一重身份,是昔日织田信长第四子,亦是丰臣秀吉的外甥,还被丰臣秀吉收为了养子。

    换而言之,羽柴秀胜的称呼其实应该更正为丰臣秀胜。

    当然,莫小白对于眼前青年的姓氏毫无兴趣,所以当双方见面之后,便直入主题:“使臣既然来访,我暂且相信你们倭人愿意议和。但关于议和内容,我认为有必要进行更细致的磋商。”

    “提督大人请讲,我是带着诚意来的。”羽柴秀胜沉声开口,他其实并不愿意当这个议和使臣,但此刻汉城内只有他的身份最合适,只能领命前来。

    “倭人全面撤出朝鲜,这一点不必再述。但你们在朝鲜烧杀抢夺,犯下天大的罪孽,不会以为一走了之就没事了吧?”

    莫小白低声开口,最后看向一旁赞画袁黄:“袁赞画,你来告诉他们,此战对朝鲜与我大明,究竟有多大损失。”

    “是,大人。”

    袁黄颔首出列,心底一阵摇头,心道倭人碰上提督只能算他们倒霉,朗声道:“自开战以来,倭人侵占朝鲜国土,抢掠朝鲜国民,以至于朝鲜境内十室九空,居民屋室、财货、耕种的损失无以估计。但以朝鲜民众生活富足,以及土地耕种的收成来看,此战给朝鲜一国来带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万银。”

    “而我大明天朝,为出兵朝鲜,动用了不下五百万银,而各部兵马汇集朝鲜,同样是劳心劳力,其中更有近千将士战死,这笔费用也不下千万银。”

    “所以倭国若想停战,不仅要退出朝鲜一地,更要偿大明与朝鲜所损失的两千五百万银。”

    袁黄一本正经的说着这些,由莫小白事先编好的台词,他自己都觉得好笑。

    将勒索如此赤裸裸的摆在桌面上谈的,整个大明或许也只有提督一人。但能在倭国使臣面前,如此有底气的开口勒索,袁黄同样心底畅快。

    袁黄是痛快了,羽柴秀胜却目瞪口呆。

    不但要撤兵,还要赔偿两千五百万银两?

    几乎下意识的,羽柴秀胜就怒气上涌站了起来:“大人是在欺辱我吗!”

    就是在欺辱你!

    心底暗暗好笑,莫小白却严肃道:“这笔钱是我军赞画一样样算出来的,你若觉得不合理,我可以拿那份账单给你看。”

    “账单?什么账单?我们不可能支付如此巨额的赔偿,更不会给朝鲜一分钱!”

    “那就没得谈了?来人,送客。”

    莫小白右手一摆,直接起身:“你们现在还有资格和我坐下来谈,等你们真到了走投无路的那天,就等着埋骨他乡吧。”

    说完,莫小白就起身离开。

    而赞画袁黄也走靠羽柴秀胜,伸手道:“提督大人所说条件,你们倭人最好再三斟酌,请吧。”

    “你”

    眼看一个糟老头都敢这么蔑视自己,羽柴秀吉气的直咬牙,却只能负气离开议事厅。

    等羽柴秀吉回到平壤馆驿,莫小白和郭嘉还有李绩等人,却又聚在了一块。

    “之前的事都被奉孝料到了,那么接下来,倭人会如何应对?”

    “主公,倭人显然不会支付这笔赔偿,甚至是无力赔偿。”郭嘉很实在的回答,眉宇间精芒闪烁:“但这不正是主公所要的结果吗?”

第五百零六章 一起收拾了(求订阅)() 
    大明提出的条件,羽柴秀胜根本就不考虑答应。

    当消息传回汉城,包括宇喜多秀家在内的众多大将、官员同样在这件事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没法占领朝鲜,全面退出已经是最被动的局面,现在居然要额外赔偿?

    宇喜多相信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关白一定会气吼吼的叫嚣继续增兵。

    但即便是关白心腹,宇喜多秀家也明白此刻再与大明征战,已经毫无胜算。

    倭国是岛国,海战一败涂地,就等于是断了远征军的根基。

    再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

    “大明胆敢敲诈勒索,无非是认为占尽上风,只有他们允许我们撤退,我们才有离开的机会。”

    议事厅内,退回汉城的黑田长政眯着眼睛开口:“我们不能任由大明宰割,所以必须要在大明尚未准备完全的情况下,实施我们的撤退计划。”

    “敢问,要如何实施?”

    “抛出诱饵,吸引大明军队的注意,同时主力兵马借机南下退守釜山。”

    黑田长政似乎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当下说道:“只有大军顺利来到釜山,我们才有随时退回对马岛,借机离开朝鲜的可能,到那时我们也有底气拒绝大明的无理要求。”

    留在汉城,近十万兵马的消耗,迟早会把储备物资消耗一空。

    所以大军只能撤,而且是有选择的撤。

    ………

    时间随着一天天的推移,很快便从中旬来到了月末。

    这段时间,莫小白是过着进入副本以来最轻松的日子。一切布局都全面铺开,需要他操心的事不多了。

    而整个朝鲜战局,也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

    朝鲜境内,大明与倭人各自占据平壤、汉城遥遥相望,而在朝鲜海域,当大明海军与李舜臣水师实施联合封锁后,折损超过200艘战船的倭人,已经不敢再往釜山派送哪怕一支船队。

    然而短暂的平衡,并不代表战事的终结。

    随着风雪逐渐平息,迟来的春意席卷朝鲜半岛,一直毫无动静的倭人终于有了新一步行动。

    首先,宇喜多秀家派出了五只千人队,分别攻向汉城北部各个驿站。

    随后,又在驿站战斗爆发的当夜,悄悄派出两支八千人的军队出西门,火速向平壤方向前进。

    两支队伍总兵力不过一万五出头,想要和平壤叫板显然不足。但宇喜多也有他的考虑,他知道大明主力兵马其实不多,想要吃掉这一万多人,一定无力再对汉城兵马做出什么针对性部署。

    而大明军队显然不会任由着一万多倭兵北进,所以这一万多人出击,足以牵扯大明主力兵马。

    只需要五天,剩余大军就能顺利南下至尚州。之后沿着洛东江南下,回撤釜山是轻而易举的事。

    抛去赶路的一天半时间,实际上这支万人断后兵马只需要拖住大明军队三天时间,届时同样可以回撤,多多少少都能撤出一些兵力。

    甚至运气不错,大明还没准备好进行追击的话,或许只需要付出几千人的代价,剩余兵马很可能都能离开。

    这就是宇喜多秀家与黑田长政等人商议出的最终结果,也是他们自己觉得,最稳妥、最乐观的局面。

    宇喜多并不知道,他做出的决定,实际上正是莫小白给他挖的一个深坑。

    当上万倭人兵马赶急赶忙来到平壤城下,莫小白的确没有让大明军队离开,但有另一支兵马,却已经从义州悄然靠近。

    来的正是努尔哈赤再次调入战场的建州骑兵。

    故意通过谈判施压,诱使倭人做出壮士断腕的举措,然后让建州卫骑兵绕道至西南后侧进行包抄断其退路。

    一切的计划包括时机拿捏,全都在莫小白,准确的说是大梦镇顶级谋士郭嘉的预想之中。

    一场夜战,不可避免的爆发。

    火炮推出城外,众多兵卒也出城逼近。

    面对炮火、鸟铳的压制,负责断后的小早川隆景和岛津义弘且战且退,中午才渡过大同江,没想晚上又要退回南岸。

    两人领兵后撤,原以为可以借着大同江阻隔大明将士至少一天的时间。谁想身后突然涌现出了一股股骑兵,从倭人薄弱的后翼展开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