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领主时代 >

第105部分

重生之领主时代-第105部分

小说: 重生之领主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吟半晌后,耿秉侧身看向莫小白:“你要多少兵马?”

    “我本部有近千人,若将军允战,还请再调拨一千将士,并为我配齐战马。”莫小白也不扣扣索索,直接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

    “好,我给你补足两千兵骑,以两人三骑为配。”

    耿秉是个用兵很大胆的人,有了决定就不会拖拉,但在点头答应后又提出他的要求:“但男爵须在一个月内,给我踏破伊吾城,之后我会往伊吾调派驻军,毕竟男爵只是校尉之职,尚不可独领一军。”

    “末将谨遵将令!”

    莫小白当即接下了这道军令,随后又嘿嘿笑道:“将军调派驻军再好不过,我其实并不想守着那座小城,我还想要一定的自由出击权利。”

    “呵~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什么伊吾小城,你分明是想去西域。”耿秉可是此时大汉的征西大将军,莫小白一说完,就被他道破了心思。

    但耿秉也不反对,只是深深瞧了莫小白两眼:“二十日内拿下伊吾,我便准你从击西域。”

    “喏!”

    虽然眨眼间30天变成20天,但莫小白却依旧坚定抱拳。

    耿秉不喜欢讨价还价的手下,莫小白也不觉得自己非得多争取那十天。现在有征西大将军的首肯,他去西域也就名正言顺。

    ………

    两日。

    甚至满打满算,只用了一天半。

    莫小白就看到了耿秉送来校场的千余兵卒,以及整整三千匹战马。

    “啧啧,我一直以为大汉帝国,西汉时的国力要远超东汉,现在看来以前真是太年轻,就这些北地战马,换了汉武时期,卫青也未必调拨得出来。”

    在鲈鱼胖子的眼中,战马就和小姐姐一样令他欣喜。而眼前的这些战马,全是7岁到12岁之间的黄金马龄,不是强盛到一定地步,哪能拿得出?

    阿呆这会就在鲈鱼旁边,对身前的战马同样爱不释手。刚才胖子已经送了他一匹黄鬃马,但那黄鬃马的卖相,如何能与眼前的匈奴马相提并论。

    然而相比鲈鱼、阿呆,莫小白此刻更关心的是那些被调拨过来的兵卒。

    带着李绩、李广几番询问,莫小白这会才是真得感谢耿秉。耿秉并没直接从麾下某部直接调兵,而是从不同的将校手里各抽了几十上百不等。

    看上去从属杂乱,但对莫小白而言却是件好事。因为此刻校场内人数最多的一个兵卒团体,还是他的大梦镇系人马。

    将两千兵马集中在一块,莫小白很快就做好了将领安排。

    李绩、李广、张郃、高览暂领都尉一职,各率500兵卒。

    何纯、李信、杨志以及调来的一位名为‘呼尤’的南匈奴百夫长,担任四人副将。其中高览、呼尤自然是带路先锋,张郃、杨志压后,莫小白则与李绩、李广共领千骑同行。

    一切准备就绪后,当夜莫小白就悄悄离开了营地。

    与此同时,众多大汉王朝的玩家们,还在等待着主线任务的到来,偶尔在营地接到任务,也都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传信任务。

    黑压压的天空下,三千余战马纵横奔驰。

    然而在没人注意到的高空中,五十只不起眼的鸿雁,同样顺着这一批大军的足迹,向西方扑腾着翅膀。

    ………

    大明王朝副本,台州之战。

    一进副本就开始谋划‘捡漏’的上善若水,花费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门路。

    因为此刻正逢战时,又有上司胡宗宪作保。俞大猷并没被押送进京,事实上俞大猷若真的进了皇城诏狱,就算他命再硬也未必出的来,更别提出来好几次。

    俞大猷被抓,大多也只是类似于‘就地圈禁’的意思,皇帝指望着他继续打,胡宗宪也要靠他争功,隔三差五的关上一关,无非是想更好的控制这些一时手握兵权的大将。

    “老姐,好像情况有些不对劲,来的玩家不少啊。”

    台州城西,望着面前近在咫尺的大狱牢门,上善若水眼神古怪:“你看那边,羊羊羊带着秦良玉来了,还有咱们后面,那伙人估计也是玩家。”

    “我们能猜到,别人当然也行,只有眼前这点人,已经算是够走运的。”一缕晨曦并不着急,反而淡笑开口:

    “其实,我们应该庆幸她也来了。”

    “什么意思?”

    “羊羊羊在大明玩家中,同样属于高端玩家的代表,她出现在这,就说明她知道的副本‘大漏’也是俞大猷,而非其他事情。”

    一缕晨曦说着,目光看向了远处的羊羊羊:“若是她没来,我还真要考虑一下,台州之战是否有其他重要事情,被大神和我忽略掉了。”

第二百零二章 堂堂正正的出去(求订阅)() 
当一名NPC狱监从大狱内走出来,上善若水、一缕晨曦、羊羊羊、秦良玉以及另外两名男玩家立刻上前。

    “就是你们要探狱?”

    “都跟我来吧,你们只有一炷香时间。”

    狱监扫了眼眼前六人,只说了两句话就转身往回走。

    跟在他身后的六人,此刻多多少少都打量了一眼对方。

    这什么意思?

    废了那么大的劲才得到的机会,居然还要跟别人共享?

    “有意思了。”

    羊羊羊一眼扫过自己的‘竞争对手’,率先步入阴暗的大狱走道。

    上善若水、一缕晨曦同样快步跟上,最后的两名男性玩家对视一眼,也都沉着脸走了进去。

    花费不小的代价去行贿,结果却不是唯一名额,两人脸色能好看的起来就怪了。

    当六人跟着进入牢房,很快便在最内层止步。

    当狱监打开最里面的一道门,上山若水几人才终于见到穿着一身白衣,坐在草席上,借着微弱烛光看书的俞大猷。

    “一炷香后,那几位小旗就会回来,你们自己掂量着时辰。”

    说完这话,狱监便关门离去。

    至于这三伙人要和俞大猷聊什么,他才懒得去管,反正好处到手就成。

    “见过俞将军。”

    虽然和自己设想中的情形有些不一样,但羊羊羊还是很快就调整好了心绪,拱手与面前的明朝大将见礼。

    俞大猷眉头一皱,暂时将书放下:“你们,是何人?”

    “俞将军,我们俩是来救您出去的。”

    没等其他人开口,两位男玩家中的一人已经率先道:“此时牢狱松懈,正是破门而出的最佳时机,牢狱外我已安排好了接应,只等救出将军,便由将军率领我们一起抗倭。”

    “抗倭?就凭你们?”

    俞大猷听到这话,眉头皱的更深了,转了一个将侧面对着几人:“你们走吧,我是不会跟你们出去的。”

    俞大猷直言拒绝,让两名男玩家一时语塞,一缕晨曦当即接话道:“此刻倭寇来犯,正是将军用武之时,何必固执于小小囚室?”

    “倭寇来犯,自有朝廷调兵遣将,你们竟然妄想劫狱?都快走吧,此话我只当没听见,要抗倭大可去参军,能带你们抗倭的并非只有我俞大猷一人。”

    俞大猷的淡漠,是众人并没想到的。

    在一缕晨曦看来,即便今天没法带走俞大猷,至少得让他对自己和弟弟有些不错的印象。

    可现在看来,俞大猷对自己这些玩家几乎没有半点好感。

    “当外面厮杀震天的时候,将军真愿在这坐牢?”

    羊羊羊再次开口,问话已经直指俞大猷内心:“为大明朝出生入死,却几番身陷囫囵,将军一点都不委屈?”

    “委屈?委屈什么?”

    俞大猷听到羊羊羊的问话,一边开口,一边站起身:“我若委屈,那些战死在我面前的将士,他们委不委屈?老夫征战多年,倭寇边患却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我拿什么委屈?”

    “倭患不除,似我等领兵将领,心中有的只是愧疚,愧于圣上重托,愧于百姓信任,何来委屈一词?你们几位不必再言,尽早离开吧,否则锦衣卫到来,怕是想走也走不脱。”

    俞大猷自己不想出去,是这个‘大漏’最难搞定的一环。

    这就尴尬了!

    望着拂袖而立的俞大猷,羊羊羊沉吟了好一会,最终缓缓点头:“小女子明白了,将军若要出去,一定是堂堂正正的走出去。我会尽力促成此事,毕竟此时边患危机,将军实不该躲在牢狱中坐享清闲。”

    “没错,若朝廷一直不肯放人,我也会先击败倭寇,到时就算放弃所有军功,也要接将军出狱。”上善若水同一时间开口,他不是蠢人,立刻想到了其他‘捡漏’的方式。

    “击败倭寇,可不是靠嘴说的小子。”

    听到两人所说,俞大猷低笑一声后,弯腰捡起草席上的书籍:“这是我平日的一点心得,你带会去好好看看。”

    俞大猷的心得笔记?

    那不是就是俞大猷一身本事的精华所在?

    看着上善若水接过小本子,就是羊羊羊都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

    为什么俞大猷会给他?

    …………

    黄沙漫漫,风尘漫天。

    如果说当初官渡之战,莫小白领兵急驰奔赴彭城、广陵,已经是累垮了半条命的话。那么从要塞出发,渡弱水、过酒泉、抵敦煌、出玉门关,这近千公里的路程,莫小白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十三天!

    除了在酒泉、敦煌各歇一天以外,剩下的十一天,每日歇息的时间用手指头都能数的清楚。

    当莫小白领兵踏出玉门关,胯下的战马已经是换了第三次了。

    最早兑换校尉时获得的战马已经不幸累垮,被莫小白留在酒泉,这辈子都不清楚能不能再上战场。

    而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原本两人三骑的队伍,此刻只能勉强保证一人一骑,多出来的战马已经不剩几十匹了。

    不过最令莫小白意外并不是战马损耗,而是胖子鲈鱼。

    胖子虽然沿路都在叫苦,但他却咬着牙撑了下来。

    900多公里呐!

    平均算下来,一天至少赶路近170里。期间还得包括一些复杂地形,比如过河、爬山时要耽误的时间。

    领兵踏出玉门关,实际上已经正式步入‘丝绸之路’,同样也算是进入西域范围。

    到了这,莫小白必须谨慎,一声令下让前后骑兵阵回缩,保持首尾相顾。

    带领着部下继续北上,莫小白同时开口:“现在开始放慢行军速度,五日内赶到伊吾即可。另外,懋功、飞将你们要制订一下此战策略,我不希望在西域的第一战,就出现太多的损伤。”

    李绩闻言,立刻点头:“据呼尤所说,伊吾城只是匈奴人前往西域的一个临时落脚点,周围没有什么大河,所以生活在那的北匈奴部族并不大,只是个千余人的中型部落,控弦匈奴兵不会超出300。”

    “三百人也不少,何况匈奴人老幼皆可骑马,我们不能不防。”

    “主公说的是,此去可先观察伊吾地形,此时北匈奴早已不在巅峰,我们只要出其不意摆出强攻姿态,城内匈奴人必定东逃,届时围三阙一,由重戟士在东侧埋伏,全胜匈奴并非难事。”

第二百零三章 背锅的匈奴人(求订阅)() 
伊吾!

    一座在群山环绕中,并不起眼的小城。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可能还没鸡鹿塞大的小城,却是长期以来大汉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焦点汇聚所在。

    够隐蔽可藏兵,山间有溪流,适合屯田驻扎。

    拥有不错的塞外地形,但同样也受到地形的限制,终究只会是个桥头堡,而无法成为一座塞外坚城。

    经过四天缓行休整,莫小白带着手下将士,站在一座海拔不过六七百米的峰顶,眺望着下方依山而建的要塞:“懋功,奉孝,下面就是伊吾城了,具体要如何做,才能毕其功于一役,你们有完整的实施方案没?”

    被莫小白点名询问,李绩、郭嘉对视一眼,眼底都有几分笑意。

    后者稍加思索,开口道:“主公,伊吾一地西高东低,而此城却依靠南面山地建成,也就是说西南两面略高,东北二侧偏低。”

    “然而如今正值秋分,西北风大作,主公只需令两百弓手从北面以火攻夜袭,火势便能借大风朝南面席卷。再由飞将领骑兵冲下山,那些匈奴人不可能继续向南面爬山逃遁,只能出东门离开。”

    “如此便能节省一部分兵力,将兵马全都屯于东面,由重戟士冲阵,藤甲兵左右夹击,剩余骑兵只需在外围截杀出逃匈奴,嘉料想他们最终也逃不掉几人。”

    依旧是偷袭,依旧是围三阙一的思路。但郭嘉按照实际地形这么一改,却让整个布局变得更加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