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900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900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可能嘛。”李明达年龄最长,也是个调皮的性子,听到李小象的问题之后第一个反对:“用手抓饭吃多脏啊,如果去茅厕开大号……”说到这里小丫头撇撇嘴,露出一副恶心的表情。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一只手开大号,另一只手吃饭呗,又没有什么影响。”琅琊与兕子李明达的年龄差不多,平时最喜欢和她唱反调。

    平日里凡是兕子认为对的她就说错,而兕子认为错的她就认为对,总之就是没原则,便是因为这样,两个小丫头没少起冲突,只不过因为兕子没有琅琊那么优良的身体素质,所以两个小丫头被李承乾严格限制在动口不动手的范围之内。

    “谁说不影响的,谁又能记得清楚哪只手开过大号,那只手吃饭。”兕子李明达见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为了面子自然不会善罢干休,直接便与琅琊吵了起来。

    最后还是李象拉了一把琅琊:“琅琊,你少说几句。”

    “哼!”琅琊被哥哥制止心中自然不服,哼了一声眼珠一转便对李明达说道:“既然你认为他们是用手抓饭吃,不如我们来打赌如何,输的要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拿出来。”

    李明达自然不会示弱,当场应道:“打赌就打赌谁还怕你不成!”

    ……

    就这样,几个小家伙因为天竺人到底如何吃饭的问题各自选了自己的阵营,然后一起跑到了皇宫外面,找到了卡皮尔。

    这家伙是最早来到大唐的几个天竺人之一,因为一直在李承乾手下所以李象他们几个跟他还是比较熟悉的。

    “什么?请我吃饭?”面对几位皇族金枝玉叶的邀请,卡皮尔只觉得十分意外,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拒绝李象等人的好意。

    本来嘛,按照李象的身份与地位来说,如果不是李承乾一意孤行暂时不立太子,他必然会是太子的唯一人选,这样的一个人尽管年龄小了些可却不能不引起卡皮尔的重视。

    可是,当他跟着前来通知他的宫中禁卫来到约定的地点时,整个人顿时就懵了,他实在不知道,作为一个天竺人,火锅这东西他要怎么样才能吃到嘴里。

    太坏了,李明达气鼓鼓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前面的火锅:“琅琊,你这是耍赖。”

    “我怎么耍赖了,当初也没有约定吃什么啊。”琅琊一脸的坏笑,得意的说道。

    是啊,当初的确是没有约定吃什么。

    可是找一个用手抓东西吃的人吃火锅这到底算是怎么回事!这是要水煮蹄膀?

    卡皮尔尴尬的坐在一边,看着几个小孩子在那里兀自就天竺人到底用不用手抓东西吃而纠结,整个人都不好了。李家这是怎么了,这人得多坏才能想出这么绝的方法来验证天竺人到底是不是用手抓东西吃。

    ……

    李承乾在听到卡皮尔的讲述之后,笑了好长时间,他知道卡皮尔吃东西的习惯是用手抓着吃的,同时也知道这并不是死规定,只是一个习惯而已,就像华夏人习惯用筷子,但吃饭的工具却不尽限于筷子一样。

    真正让他觉得好笑的是兕子那个小魔头终于遇到对手了,看来以后的日子能够轻松不少。

    卡皮尔对此事也有些无奈,不过这件事并不是他来找李承乾的主要目的,这只不过是缓解气氛的手段罢了,趁着某人心情不错的机会,他提出了自己的小小要求:“陛下,过段时间是臣大婚的日子,您看……”。

    “大婚?你要结婚了?”李承乾很是惊讶的看着卡皮尔,这家伙现在估计都五十了吧,现在结婚还能行么?

    卡皮尔并不知道李承乾心中想的是什么,只是顺着李承乾的话继续说道:“是啊。臣想定在明年的五月初五,您看怎么样?”

    “五月初五?”李慕云皱了皱眉头:“你不会不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日子吧?”

    “臣知道,不过臣比较敬重屈大夫的为人,所以……,所以才特地选在那一天,若屈大夫在天有灵,也请他为臣见证一下。”卡皮尔一脸向往的说着,语气真诚不似伪作。

    李承乾看着这家伙悠然神往的表情,咂了咂嘴说道:“好吧,朕到时一定会亲自到场,你放心好了。”

    “是,臣谢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表完了决心,卡皮尔弯腰施礼,兴高采烈的离开了皇宫。

    老实说,现在的大唐实在太大了,生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对于中原人来说,五月初五是一个大日子,可对于天竺籍的人来说,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甚至有某些心思多一些的家伙眼中,这还是一个表决心的好日子,比如卡皮尔这样的。

    李承乾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不过他对此却并没有说什么,正所谓水至则无鱼,他不能要求自己的臣子全都像圣人一样无私,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其实也是一个上位者应有的素质。

    像卡皮尔这样的人,其实只要他能按时按量的把橡胶的产量搞起来,其他的一些小动作什么的,完全在李承乾允许的范围之内。

    真正让他在意的其实还是各地驻军换防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天竺、东北、西域、吐蕃、倭国等地驻军换防的事情已经被提上日程,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兵制的问题,也被提上日程,一场军方的大变革近在眼前。

第1821章 面子被卷了() 
武打江山文坐殿,这话说的还真是半点不差,李承乾在朝堂上提出新的兵役制度的时候,还没等那些武将发言,文官一方就已经炸庙了。

    “陛下,此事需要慎重考虑啊,现在的兵役制度经过数十年时间的检验,若是贸然修改只怕军心不稳啊。”不知是出于什么方面考虑,王玄策这家伙第一个跳了出来。

    眼下他正在鸿胪寺任职,按说改不改兵役制度与他没什么关系,不过自从老头子那一朝开始大唐便不因言罪人,李承乾的灵魂来自后世,自然也不会搞什么一言堂,所以才造就了今天只要有事,任何人都可以发言的情况。

    而随着王玄策的声落,杜构也从朝班中走了出来,施礼言道:“陛下,王少卿说的对啊,府兵制自前隋延续到现在,大唐军力蒸蒸日上,万万不能轻改。”

    “轻改?不不不,你们误会了,朕不是要轻改。”李承乾高高在上俯视群臣,听了王、杜二人的话之后缓缓摇头:“朕要改便改的彻底,将以往的一切全都改掉!”

    “什么?全,全改?”王玄策等人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而武将一方则好像事不关已一样,一个个打盹的打盹,数房梁的数房梁,就好像没有听到李承乾在说什么一样。

    自从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跟着老李出海,李靖、程咬金半隐退之后,大唐军方的实力一下子不知弱了多少,根本无力与文官一系抗衡,所以每次只要文官一方开口了,他们便也都不说话了。

    但李承乾却好像没有看到武将一方的态度一样,只是对欲言又止的杜构说道:“杜构,你们最好听朕把话说完,暂时不要打断,如何?!”

    “是,臣等有错。”听到李承乾如此说,杜构、王玄策连忙躬身告罪。毕竟打断皇帝说话多少有欺君之嫌,再继续下去估计就要被人弹劾了。

    李承乾见两人退下了,而且也没有人再出来,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刚刚你们说,我大唐军队战力无双,这一点朕原则是赞同。”

    “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大唐现在拥兵数百万,仅十六卫便有近八十万人,各地驻军又有近两百万,再加上边军近百万,这近四百万的军队每年要消耗掉多少物资?”

    “五十几岁的人还要上战场,还要在第一线冲杀,我大唐没有人了么?”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你们这些大唐的栋梁,还要靠一群老人保护,朕想问问你们,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李承乾越说声音越大,到了最后几乎是在拍着桌子呐喊。

    不过他说的却没有什么错,大唐府兵制的确就是这样,虽然规定是六十岁就可以还乡,但也有不少人超过了六十,在军旅中待了一辈子,家中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便也死了回乡的心,就一直在军队里混着。

    这是府兵制的弊端,因为以前中原人少,你就是想减轻百姓负担,想要让他们早就退役也不可能,因为如果你让这些人早早就退役回去,首先不说家里断了一份钱财的来源,就说军队人数就无法保证。

    中原人数不多,再去掉逃民、黑户和被世家、贵族们藏起来的仆役,人数就更少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可以走上战场。

    所以才会出现五、六十岁的老兵在战场的第一线冲杀,虽然他们的体力不够,但胜在有经验,武器装备精良的情况下还是能打胜仗的。

    但眼下的大唐不同了,现如今的大唐经过了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大部分的逃民又被从山里动员出来,那些被世家和贵族们当成家生犬的仆役也都重新上了户口,人数一下子暴增近两倍有余。

    已经不再需要五、六十岁的人继续战斗,他们已经可以从战场上下来了,国家会养着他们,有家的回家,没家的有农场,总之不会让他们无家可归或者老无所倚。

    李承乾的想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精兵简政,把一些不适合再参加战斗的老兵复员回家,然后再招募一批新兵。

    而且向后世一样,把百姓从军的年限规定在一个时间段以内,两、三年不行的话就三、五年,总之要给年轻人一些希望,不要让他们从军之后前途便是一片黑暗,再也看不到出路。

    但是最后,他还是失望了,因为他根本得不到支持,那些文官虽然明知道李承乾说的是对的,但是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他们并不支持他,甚至就连他的嫡系王玄策、马周等人也不支持。

    这是一件让人十分恼火的事情,散了早朝之后李承乾气的连掀了四次桌子才平静了下来,望着前来请罪的马周、王玄策和杜构几人,连指了他们半天,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马周见此情景,连忙请罪道:“陛下,息怒,臣等有错。”

    “你们不是有错,是有罪,有负天下百姓对你们的期望!有负朕对你们的期望!有负你们的多年所学!”李承乾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指着几人的鼻子骂道。

    “是!”马周等人继续低头。

    “说,为什么阻止朕,说,今天说不出个道理来,朕扒了你们这一身官皮!”李承乾还是第一次生这么大的气,说到底他还是太年轻了,如果是家里老头子,现在绝不至于这样。

    “陛下,您想过没有,如果按照您说的,三十岁以上的老兵全部退役大唐的军力会下降多少么?而且就算是军力不下降,您可知道,那些老兵复员之后会对大唐形成多大的安全隐患?”

    “陛下,那可是近两百万人啊,两百万杀人如麻的百战之士,您就那么放心将他们全都丢向大唐各地?”

    王玄策此时终于说了心理话,其实他很清楚李承乾是一片好心,只不过好心办的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此多的士兵被赶出军队谁也无法知道他们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极大的不安定因素,任何人也无法保证他们一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

    本章完

第1822章 弊端() 
李承乾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没有考虑过王玄策提出的问题,在其提醒之下不由了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那可是一百多万人啊,一下子放到社会上根本无法被消化掉,就算是国家给他们一些补偿,可那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时间长了终究还是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先不说这些人能不能全都找到工作,就算是有些人找到工作了,可数十年的军营生活早就把他们变成了另外一种人,不管是脾气还是其他都与普通百姓大不一样。

    这些人的性格多少有会有些扭曲,一言不合杀几个人简直太正常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一两起这样的事件还好说,如果多了呢?难道再把他们重新召回?就像后世生产的那些汽车一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些,李承乾有些颓然的坐回到了椅子上,看着王玄策等人久久无言,半晌方才说道:“刚刚是朕错了,你们说的对,朕有些急于求成了。”

    “臣等不敢!”王玄策等人连忙躬身表示歉意,毕竟在古代的社会皇帝是不会错的,能让皇帝认错的就只有上天,谁让皇帝就是天子呢。

    “不,错了就是错了,人非完人孰能无过,父皇曾经告诉过朕,要明事理辨是非,如果朕连自己的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