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876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876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运费呢?运费没变啊,还是以前的那些,有些时候甚至还会更高一些,现在的老百姓精贵,你钱给的少了,他就去别人家干去了,反正大唐需要用人的地方又不止咱们一家。”

    “铁路方面也是,你说这铁路越修越长,成品钢材的运输距离也就越远,随之而来的就是运费上涨,零零总总算下来,现在的运费几乎都要占到成本的一成到一成半了。”

    长孙无忌扳着手指一样一样的给李承乾细数着炼钢的成本,从运费到源材料,从人工费到机械设备费,这一说就是大半天,把个李承乾说的目瞪口呆。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在佩服老长孙的口才,而是实实在在被长孙无忌所计算的数字给吓到了。

    毕竟他现在以前不像以前那样,经济会从头到尾的关注一件事情,钢铁厂这方面一般来说他只管分配计划,比如每年在国有钢厂购进多少钢铁,像长孙无忌这样的私营钢厂又要购进多少钢铁。

    所以这一忙下来,他就忘了成本核算这一关节,硬是等到长孙无忌来找他,这才想起似乎老长孙并没有说错,这其中似乎真的有问题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在老娘若有深意的目光注视下,想了想说道:“舅舅,您先别为这件事着急,此事还得容我再想想。”

    而就在此时,长孙皇后也说话了:“高明,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说说吧,正好母后我也想听听。”

    敢情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也听出来的,自家哥哥并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所以心中便也没了什么偏见。

    李承乾被老娘这一说也没了办法,只能赔着笑说道:“母后,这事情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啊,成本核算要经过调查之后才会有机结果,孩儿必须等到结果出来了才能下结论。”

    “乾儿,你可不要忘了,那是你舅舅,小时候可还抱过你呢。”长孙皇后盯了李承乾一眼。

    这话说的可就有点重了,弄的李承乾好不尴尬,就好像他不准备办事儿一样。

    不过转念想想也是,他的这个便宜老娘可是从小就与哥哥相仪为命的寄居在高士廉家里,若论起关系,兄妹间的感情那自然是不会差了。

    若是李承乾真的要坑长孙无忌,除非长孙皇后不知道,若是知道了,那是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

    李承乾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就眼下来说,他也知道自己说什么老娘都不相信,于是只能叹了口气,对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您有什么想法就说一下吧,如果可以承乾无不答应。”

    哎,这就对了嘛,一听李承乾如此说,长孙皇后的脸上露出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

    而长孙无忌倒也真没客气,略一沉默便接着说道:“高明啊,最近这不是要在东北搞开发么?你看能不能把那矿山给舅舅留一座……”。

    “不可能!”一听长孙无忌竟然索要矿山,李承乾当时就急了,把头一摇说道:“舅舅,这事儿不是我李高明小气,实在是做不了这个主,您也知道现在大唐所有的矿山都是归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私采,若是被我送出去一座,您觉得我要怎么向满朝文武交待?”

    “这……”长孙无忌又迟疑了一下,将目光看向长孙皇后,显然是要让妹妹发话。

    但这次李承乾并没有给老娘说话的机会,而是斩钉截铁的说道:“舅舅,您不用看了,如果您的想法是要一座矿山,这个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答应。”

    “为什么?”长孙皇后强插一句问道。

    “母后,眼下大唐的钢铁产量远居周边各国之首,而且我们的钢材质量也比他们要好的多,但您也知道,这东西是禁止外销的,大唐的钢铁每年外流的数量都被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而掌握这一数量的方法便是所有矿山都被国家所控制,所以我们每年都可以统计出大致的钢铁产量,用了多少,外流了多少。”

    “可如果矿产私有,那么这就等于失去了控制,每年将会有大量的钢铁流失到境外,或许或可以换回一部分资金回流,但对于大唐的将来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孩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将矿产私有。”

    李承乾没给长孙无忌留任何情面,丝毫没有掩饰怀疑他走私的想法,这让老长孙的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可目的没达到又不想离开,于是只能尴尬的搓手再次看向妹妹。

    本章完

第1771章 飙升的产量(一)() 
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在矿山所有权的问题上李承乾寸不不让,就算是长孙皇后亲自开口也没有任何作用。

    不过这老狐狸也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他拿到了两座矿山的五十年开采权,也就是说长孙家至少到他孙子那一辈儿不用再为了钱而发愁。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矿山的开采权,要知道,这五十年时间其并不算短,就算是每年都要往民部报开采计划,但这里面的说道依旧很多。

    可是李承乾能说什么呢,毕竟有老娘的面子在那里放着,他总不能弃之不顾。

    ……

    辽东,玄菟城,也就是后世的抚顺。

    这里已经成了大唐目前最大的露天煤矿,虽然煤的质量不怎么样,但不可否认的是,量的确不小。

    偌大的矿区此是满是工人,他们有的来自靺鞨,有的来自高句丽,还有一些是来自新罗与百济。

    他们并不是战俘,也不是劳工,不过一个个却都干的格外卖力,不为别的,因为这里给的工钱高,而且还不用下到矿洞里面,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轰轰……”一连串剧烈的爆炸声从一个角落传来,一个年轻人,头上带着藤条编就的安全帽,扳着手指一声一声的数着,从一数到十之后才大大松了一口气,然后对着身后一挥手。

    “呼拉”一下,一大批人涌进了刚刚发生过爆炸地的方,然后便有一筐又一筐的煤从里面被抬出来,装到带有铁制轮子的小车里面,然后再将那小车沿着下面铺好的轨道推到外面。

    刘弘基站在矿山的一角,手里拿着一部望远镜,居高临下的看着那矿山一角所发生的一切,半晌缓缓说道:“很不错,看来今年的指标应该能完成了吧!”

    “大人,不好说啊!”刘弘基身边一个管事模样的家伙苦着脸说道:“今年的开采量又增加了,说是要一千万斤,眼下还差着三百万呢。”

    “一千万斤?”刘弘基对那管事投去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却没有多说什么。

    眼下这个时候马上就到年尾了,根本就不可能再挖出三百万斤煤,这个时候接话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不过那管事却顾不了那么多了,如果不能按时把需要煤挖出来,那么以后他这个矿长也就不用当了,会被就地免职然后回长安述职,接下来的日子就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种地。

    所以丫跟在刘弘基的后面,苦着脸央求到:“大人,您帮帮忙吧,小的不敢有太多奢求,只求您再给批一些火药下来,只要有了火药,小人有信心保证完成任务。”

    “火药可是眼下管制最严的东西,你用什么保证这东西不会外流?”刘弘基面色微沉,作为辽东一地政务方面的负责人,涉及到一些敏感物资,他从来都是严格把关,绝不会因为一些不清不楚的事情而有丝毫大意。

    “大人,您也知道,火药领回之后都是由专人保管的,每次使用也都有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在这方面,您完全不必担心,如果真出了问题您摘了小人的脑袋都行。”矿长现在也是真没有办法了,为了保证年终计划,就差没立军令状了。

    “我要你的脑袋有什么用,你要知道,火药可是大唐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东西,但有丝毫的泄露,告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刘弘基想半天,最后还是没有答应那矿长的要求。

    毕竟这家伙只是一个矿长,说白了充其量也是就是从八品的小官,为了这样的一个小官,用自己以后的前途去冒险,这显然不是刘弘基能够答应的事情。

    那矿长见刘弘基说的很坚决,也知道多言无益,只能叹了口气陪着他向矿区外走去。

    年初计划年产煤五百万斤,可是到了十月的时候突然告诉说要一千万斤,这特么上面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煤都是一车一车装好的?上来一推就行?

    矿长心中腹诽着,送走了刘弘基之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房门,破口大骂。

    可是没有办法,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来帮他,一切只能靠他自己

    ……

    当然,改变生产计划其实这并不是李承乾交待的,而是民部的那帮官老爷们脑子一热想出来的,毕竟到年底了,大家都要上交所谓的工作总结,如果啥都跟去年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只能显得他们无能。

    所以眼看到年底的时候他们给各大矿区都发了文件,强行让其产量翻倍,这一下所有矿区的矿长全都蒙了,为了这件事儿差点没吓的自杀!

    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上指下派之下他们除了进行最后的努力之外,再也没有更多的转圜余地,毕竟他们的官太小了,根本不可能接触到更高层的人。

    ……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增加产能已经是必然趋势,以玄菟城煤矿为例,刚一天始的时候,年产量才两百万斤,这已经足够保证辽东地区使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剩余。

    可到了第二年两百万斤便不够用了,产量被提升到三百万,接着又是四百万,五百万。

    直到现在,变成了一千万斤。

    而且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一千万斤明显不能满足明年的需要,搞不好明年直接就会把产能提高到一千五。

    为什么?简单,因为大安城那里要建钢铁厂,只要那东西一建起来,那完全就是一个吃煤的大户,一千万斤煤很有可能都不够它一年烧的。

    所以已经有了这个心理准备的玄菟城煤矿矿长无论如何都要拖着刘弘基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如果没有大量的火药来辅助开采,就是打死他,也不可能完成一千五百万斤的产量。

    而刘弘基自然知道其中的门道,可是眼下这个节骨眼他根本不敢做任何的决定,因为火药这东西自从被开发出来,就一直是严格控制的东西,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可能让其敞开了用。

第1772章 飙升的产量(二)() 
不过刘弘基本人似乎并没有真的将矿区的事情丢到一边,回到府邸之后他还是写了一份奏折送到了长安,在七日之后摆到了李承乾的案头。

    现如今因为火车的关系,大唐境内很多地方,消息的传递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以前的八百里加急现在慢慢正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便利的火车。

    “老马,你来看看这个东西,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刘弘基送上来的奏折被李承乾来回翻了翻,交给了马周这个少詹事。

    “殿下,刘大人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问题,火药的事情臣觉得还是要慎重一些。”马周草草将刘弘基的奏折看了一遍,合上之后对李承乾说道。

    “那么你觉得是加快工业化进度重要呢,还是保证火药的秘密重要?”李承乾接过奏折放到一边,若有所思的问道。

    “殿下,工业进度和保密工作都是同等重要的,火药是您研究出来的,您应该知道它的威力到底如何,若是此物被外族所得,只怕后果难料。”马周谨慎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不想因为李承乾的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李承乾却不是如此想的,从某此方面来说,他现在已经并不在乎那些黑火药。

    从他的左轮手枪出现的那一刻起,黑火药就注定成为历史,如果不是考虑到黑火药的产量大,而无烟火药当时还不能规模化生产,早在那个时候他就想要把黑火药从战争中淘汰出去。

    而且生产左轮手枪的时候,很多设备还没有出现,比如蒸汽机还没有研究完成,压力机还需要用水力来驱动。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蒸汽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机械化的设备被设计出来,像什么压力机,剪切机等等可以通过蒸汽机来驱动的设备也一一被开发出来。

    这就等于大唐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迈入正规,很快就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涌现出来,无烟火药批量生产的时机已经成熟,所差的便是与火药配套的装备,比如枪械,比如火炮。

    所以黑火药对于李承乾来说已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大规模转化为民用也正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

    抱着这样的想法,李承乾带着马周出城直奔咸阳,去了老爷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