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854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854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归正传,却说李二因为李泰的一句话勃然大怒,顿时吓了众人一跳,那秦吉胜更是吓的直接跪下,连声否认自己没有想要封王的意思。之所以有这样的请求,只不过是想要请天可汗陛下像对待自己国家百姓一样,随意的封一个王爷遥领倭国国王之职,也好让远离大唐本土的归化人能够感受到天可汗的荣光等等。

    一顿马屁拍下来,李二舒服了,这才哼了一声,算是放过了李泰一众,让李小四大大松了口气,心中暗骂那倭人话说大喘气,竟然不一口气把话说完。

    不过想归想,李泰却也并没有对那个位置死心,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李小四也觉得没道理都是一个爹妈生的,李承乾就可以承继皇位,而自己则只能在一边看着。

    想到这里要李泰再次开口说道:“父皇,儿臣绝对想要封王的意思,就事论事的说,这倭国必竟地处偏僻,若是遥领其王只怕也是不好调度,若是那岛国再生什么变故却又如何是好?”

    “那依你的意思呢?”李二深深看了李泰一眼,心中微微一沉。

    “儿臣以为父皇可以选一位值得信任的兄弟,驻扎倭岛,这样一来可以继续扩大疆土,二来也可以更好的控制其国,使其不致于好了伤疤忘了疼。”

    “那么按你的意思,谁最合适驻扎倭岛?”李二继续问道。

    “父皇,按理说现在驻扎倭岛最适合的人选便是我大哥,因为大哥有过领军的经验,再加上那‘海狼’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驻守倭岛之人由大哥出面再适合不过。”

    “是么?让一国太子越过茫茫大海去倭岛驻扎,这便是你想出来的主意?”李二心中准笑,不过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李泰此举自认大公无私,没有一点为自己考虑的意思,但他却小看了这大殿之上的众人。

    以他的书生性格能想到的东西,这些混迹朝堂数十年的老家伙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所以别看这些老家伙一个个全都面无表情的板着一张扑克脸,但实际上早就已经把他的想法看的一清二楚。

    但可悲的是,李小四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见众人都不言语还以为是在考虑自己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于是便对老李继续说道:“父皇,儿臣也是在为我大唐着想。您现在再值年富力强,大哥就算是在国内也只是起到一个帮衬的作用,远不如安排大哥去倭岛大展拳脚,等到若干年后,倭岛的情况稳定了,再让其他兄弟去接手大哥的位置。”

    “哈哈……”听完李泰的理由之后,李二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半晌之后才说道:“好好好,果然是朕的儿子,果然有想法。好,真好!”

    “谢父皇夸奖!”李泰并没有听出老头子语气中的怒意,喜滋滋的躬身致谢,只等接下来老头子一声令下,将李承乾调去倭国。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李承乾隔离到了大唐的权力核心之外,只需要两、三年时间,长期断绝联系的情况下,李承乾必然会在老头子这里失宠,而他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如果能把铁路、水泥路、矿山、银行这些产业接手过来,只怕未必做的会比李承乾差了。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就在李泰觉得信心十足的时候,只听老头子说道:“魏王谏言有功,赏金千两,侍女十人;另,拟诏,废新阳郡主武媚郡主称号,改封新阳女王,遥领倭岛全境。”

    “啊?!”新阳女王?遥领倭岛全境?什么情况?不是应该……。

    李泰在某一些瞬间有些不知所措,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听差了。

    可是当他看到老头子眼中冷冷的那一抹笑意的时候才知道,敢情刚刚自己全完就是一个在卖弄的小丑,老头子已经早就看穿了自己的把戏。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似乎老头子早就已经和众人通过气,所以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房玄龄,竟没有任何一人出来制止。

    呜呼哀哉,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多言……。

    本章完

第1728章 诉苦的李恪() 
不得不说,李泰这家伙还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

    历史上,李承乾作为大儿子,秉承子承父业的传统,他是要继续皇位的,所以李二对其要求甚是严格。

    所以到了老二,嗯,也就是长孙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泰的时候,老李想着就想宠着点。

    毕竟皇位不给传给他,给点父爱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万万没想到,等李泰长大以后,老头子发现事情好像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完美,这个嫡亲二儿子好像被宠坏了,而改还不知悔改。

    于是乎历史上的老头子就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李治的身上,又把李泰给抛弃了。

    也就是说李泰不管是开始还是最后,继承皇位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在李二的考虑范围之中。

    ……

    书归正传。

    却说李泰得知遥领倭国的是小武之后整个人都惊呆了,万万没想到刚刚万无一失的理论竟然没有被老头子采纳。

    可既然老头子不想采纳又为什么大声叫好呢?李泰不能理解。

    ……

    散朝之后,长孙无忌看着李泰离去的背影长长叹了口气。

    虽然说鸡蛋不能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李泰这小子实在太不争气了,竟然当着老李的面就想把李承乾这一国太子给支出去,也不知道他到底长没长脑子。

    所以还是放弃这小子吧,如果有精力不如再培养一下李治,那小子似乎也到了现在也十多岁了,应该了解一些事情了。

    ……

    李恪,一位被老头子赞誉有‘英果类我’,但却与皇位无缘的三皇子。

    这位三皇子在听到宫中传出的关于李泰之言后笑着摇了摇头,举起桌上的酒杯对正坐在对面的李承乾说道:“大哥,此事虽然四弟做的有些过了,不过你千万不要放在心上,他那性格就是这样。”

    “唉……”李承乾叹了口气,苦笑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现在算是知道啥意思了!”

    李恪闻歌知雅意,立时知道李承乾在李泰的问题根本不想多谈,于是遥敬一杯,笑着说道:“大哥心胸豪迈,恪佩服!”

    “偏生就是你机灵。”李承乾哈哈大笑,端起酒杯回应李恪,而后一饮而尽,待放下杯子之后,这才神色一正说道:“恪弟,关于运输行业这一块这段时候作的可还顺心?”

    李恪往口中夹了一口菜,将酒气压了压,然后说道:“大哥,你还真别说,运输什么这一块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如果不是臣弟切身处地的跑过几回还真是搞不明白。”

    “那就说来听听。”李承乾说道。

    “不说别的,咱就先拿物价来说吧。”李恪伸出一根手指,卖着关子说道:“明明是一样的麦子,山东产的就是比咱们京畿的便宜,你知道为什么?”

    对于李恪孩童般的行为,李承乾淡淡一笑,十分配合的问道:“为什么?”

    “就是在这运输上面。从山东运过来的麦子,因为现在走的是铁路,从青州装车直发长安,中间除了运输和装卸、储存的费用,再无其它;而我们京畿的麦子则不是然,首先是陆运,很过一地必然要交一份过境税,一城一交,一站一交,再加上雇佣人手之类的费用,综合算下来竟然比走铁路的山东麦子还要贵。”

    李恪很好的秉承了中庸的传统,好好一句话,说一半留一半,不过李承乾又不是傻子如何能听不出来他是在告李泰的状。

    什么京畿地区运输费用贵,这特么都是扯蛋。

    李泰现在身兼雍州牧之职,而雍州本身就指的京兆,也就是说那李青雀是整个长安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就如同现代的帝都市长),也就说京兆地区所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全都是由他一手制定。

    这样一联系,大家也就应该能明白李恪是什么意思了吧?

    这可真是墙倒众人推啊,李青雀这小子平时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只是在老头子面前失了口,便立刻有人上来给他加码,最后竟然连李恪都出手了,李承乾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

    不过这件事情他却不想参与进去,不是因为他不生气李泰在背后给他使绊子,而是因为他现在根本没办法出手。

    身为大哥,又是大唐太子,李承乾所受的限制很多。

    现在他已经明白了很多东西,不在觉得这样子有什么不公平,正所谓有得便有失。

    既然身为太子,享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光,那么行动上受些限制在情理之中。

    想通了这些东西,李承乾对李恪所说之事只是报以淡淡一笑,哦了一声没有接话,给自己再次倒上一杯酒之后才缓缓说道:“和漠北的生意怎么样?现在与漠北的公路应该已经连通了吧?”

    李恪见李承乾岔开话题,便知道他是不想插手李泰的事情,于是便也没多说什么,就着他的问题叹了口气说道:“路连通了,只是那铁勒九姓的老家伙有些过于贪婪了,每次都要大量的好处,否则咱们需要的东西便过不来。”

    “是么?”李承乾皱了皱眉,当初他可是亲自于那铁勒九姓的话事人谈过,按理说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才对。

    不过不等他细问,李恪便已经解释道:“那帮老家伙来过一次大唐,结果发现他们这些年存下来的钱竟然只够在长乐的珍品阁买两身衣服,于是这些老家伙觉得上当了,所以每次我们的人过去收购羊毛什么的,他们便会借机索要一些东西,若是不给,东西便运不出来。”

    “那你给他们不就是了!”

    对于李恪的这种吐槽,李承乾有些无语。

    想那长乐珍品阁的东西别人不知道,他又如何能不知道,上万贯的东西,很可能成本连两贯都不到,使这种东西去草原上忽悠那些老家伙应该问题不大啊。

    但让李承乾有些意外的是,李恪说到这里竟然笑的更苦,长长叹了口说道:“我的大哥啊,你是不知道长乐那丫头有多黑,我这个三哥去她那里拿货都可是一点折都不打,哪次不是十万几十万贯的往死里坑我。”

    本章完

第1729章 倒泰行动(上)() 
李承乾怎么可能不知道李丽质那丫头财迷的性格。

    不过话说回来,李家人似乎都这样,哪个不是见钱眼开?上至老头子,下至李小象,就没有一个不爱钱的。

    所以李承乾对于李恪的吐槽置若罔闻,就好像根本没有听到过一样,淡淡一笑接着说道:“漠北的事情你看着处理,不用考虑是否留手的问题,只要不闹出人命契苾何力如果有任何不满可以让他来找我。”

    “嗯,有大哥你这句话我也就可以放手干了。”李恪点点头。

    他以前其实也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当初是李承乾与铁勒九姓达成的协议,谁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如果贸然动手,伤了这位大唐太子的利益,有些不好交待,这让李恪不得不小心应对。

    聊完了这些正事儿之后,兄弟两个又闲扯了一会儿长安城这段时间的见闻,等酒至半酣方才结伴离开。

    ……

    魏王府,打从朝堂上回来之后,李泰便是一脸的阴霾,让人一看就知道此时这位殿下的心情十分不好。

    可是没有办法,他现在的真的是有力无处使,没有老头子这次竟然没有支持他,没有顺着他的意,让李泰有些意外的同时,也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危机。

    这一次的他突然变的聪明了许多,意识到如果没有老头子的支持,自己还真就是屁都不是,想起老头子在早朝上一句话说完,自己所有支持全都退到一边时的场面,李泰的脸上闪过一抹狠辣之色。

    ……

    吴王府,李恪醉眼乜斜的从车上下来,在下人的搀扶下摇摇晃晃进了自己的书房,当书房门关上的一刻,那醉态已经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双满是阴郁的双眼。

    李承乾不上当,对他所说的事情无动于衷,这让李恪很失望。

    原本他以为可以挑起李承乾的报复心,由那位大唐太子出头,联合一些势力把李泰打落尘埃,为此他甚至找了好多理由。

    可是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连第一招都没接,这让他后面的理由全都没了说出口的机会,最后只能随意说了些东西,掩饰自己的尴尬和真实目的。

    不过眼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了李承乾这个有力的拳头,他的计划虽然不再完美,但成功的可能性依旧很高。

    ……

    东宫,李承乾坐在书房里,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李恪、李泰两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到纸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脑子里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