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823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823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那些收到字条的人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看着后面落款上‘大唐秦王李承乾’七个字,每个人的心情都是那么沉重。

    这是李承乾第一次在字条上留名,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怕有人去老头子那里告发他。

    同时这也是一种试探,看看军方的这些老兵痞、老杀才到底是如何选择站队。

    大家都在为朝庭做事,哪个都是拉家带口一大帮子人,所以站队便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李承乾的这一记试探简单而直接,但却让人无话可说。

    毕竟那战报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若说心中没有愤懑之气那绝对是在说谎,李承乾要求在这个时候制大唐军旗、战旗,完全可以解释成一时冲动,就算有试探的意思,事后也可以解释为情绪激动,考虑不周。

    况且皇帝陛下早晚都是要死的,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是要死的,将来的大唐会落到谁的手中?家族要如何延续下去这也是老家伙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老家伙们很是纠结,到底要不要按照这字条上的意思去办。

    ……

    翌日,正巧赶上早朝,一群军方的老家伙晃荡着来到朝堂上,彼此以目示意,询问着对方是不是同样收到了来自于李承乾的字条。

    可正当老家伙们彼此间还没有商量出个结果的时候,让人十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文官一系走出一个人来,板着脸的向老李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来!”李二的精神头明显不如数年之前,但威势却丝毫不减当年,声音依旧洪亮。

    “陛下,倭国之战,众将士不惜身死,维护国之尊严,臣为其请命,请陛下恩准制大唐军旗、战旗!”

    什么情况?军方一系的老家伙们全都傻了。

    奏事的人可是世家一系的,以他们与李承乾之间不对付的情况来看,似乎不应该支持他才对,可为什么跳出来的竟然比军方一系还早?

    李二陛下也有些迷糊,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好像在数年前,就是这帮世家和士族联手,因为李承乾给军方阵亡将士的待于过高而发起弹劾,直接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给弹掉了,怎么现在这帮家伙又一翻常态,帮那些大头兵求起情来了?

    而就在李二和一群军方的老家伙纳闷的时候,文官一系再次走出数人,齐声说道:“臣等附议!”

    还特么有附议的?看来这些世家明显已经互相之间通过气,一致通过了这件事情。

    李二陛下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有些搞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世家全再次联合。

    军方一系的老家伙则是抓间时间互相之间以目光交流着意见,最后竟由长孙无忌出面:“陛下,臣亦附议!”

    “臣等亦附议!”军方有人带头,立刻又出来一片,其中包括柴绍、程咬金、候君集、薛万钧兄弟。

    这下李二陛下也有些坐不住了,看着下面黑鸦鸦一片人头,眉毛几乎拧成了一个疙瘩。

    下面的人包括了文武群臣一大半,除了杜如晦和房玄龄、魏征等有数几人,基本上全都站出来了。

    这可比上一次弹劾李承乾时候的声势要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让李二陛下有种面对惊涛骇浪的感觉。

    最终,纠结的李二陛下还是没有通过众人的提议,沉声说道:“此事……交中书处理吧,弄个方案出来给朕看看。”

    “喏!臣等尊旨!”听出李二陛下语气中的坚决,众人齐齐应是,算是结束了这一场众议。

    ……

    早朝结束之后,中书省。

    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坐在一起,相顾无言。

    良久之后,还是长孙无忌先开口说道:“诸位都收到了秦王的令谕吧?”

    “是啊,昨天下午送来的!”房玄龄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无忌,你说秦王殿下这是要干什么?难道他现在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么?”

    “非也,秦王殿下这次虽然有些冲动,但却不失一国亲王的本份。”杜如晦摇摇头,否定了房玄龄,轻轻捻着颌下花白胡须说道:“而且秦王殿下大势已成,就算是逾越了些,只要没有造成极大的后果,陛下亦不会为难于他。”

第一六六一章 大唐军旗(下)() 
    房谋杜断,这是李二陛下亲口所言,也是朝臣之中有目共睹之事,杜如晦话一出口虽然让众人惊讶,但却没有人怀疑他判断的准确性。

    杜如晦环顾众人一眼,见没人反对便接着说道:“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以往秦王殿下被禁足总是会闹来闹去,想尽一切办法希望陛下收回成命,可是这次则不然,已经数月过去秦王却依旧老神在在,这说明了什么?”

    “是啊,那小子已经有把握可以在幕后常握朝局,就算是被禁足亦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影响,所以他自然不会着急。”长孙无忌似乎也有所醒悟,苦笑着说道。

    “不错,秦王殿下已经胜券在握,宫里宫外所有陛下的子嗣里面能与其比肩膀之人几近于无,不说别的,单说换其他人来继承太子之位,你们这几个老家伙谁会同意?”

    这下没人说话了,全都垂头沉思起来。

    想着如果换成其他人来掌握大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最后得出结论是……除了李承乾换了任何一个人似乎都不是那么妥当。

    不说日后对家族的影响如何,单就国事而论,似乎就有些无法掌控。

    举个例子,如果李泰接了太子的位置,不说别的,就凭他那份书生意气,就能把大唐带上绝路,因为李青雀太过看重文人,对军事并不重视,这就容易出现重文轻武的情况。

    虽然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都可以算得上文官一系,但凭心而论,他们却并不认为文官压倒武将会是一件好事。

    而除了李泰,长孙皇后子子嗣便只有李治那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屁孩。

    不过那小屁孩性子好像有些软,若是继位很多人都要考虑面对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会有什么后果,唐初虽然表面上看很是和谐,但其中依旧免不了互相倾轧。

    如果一个皇帝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一个不好就会被其他人左右了皇帝的意志,然后对自己的家族形成威胁。

    而至于除了李泰、李治之外的其他皇子……不好意思,长孙无忌那一关就过不了,长孙皇后那里更不用说。

    虽然长孙皇后并不参与朝政,但若说起皇位……不好意思,哪个敢来争夺?

    世人都说长孙皇后贤德,是,没错,笔者也承认这一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个极厉害的女人。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从古至今,有史以来那个皇帝的后宫不是乱的一套糟,可是到了长孙皇后手中,李世民的后宫竟然没有任何争几吃醋的事情出现。

    这说明了什么?难道是李世民命好?取的女人都是不喜欢争几吃醋的?这话说了只怕说的人都不信。

    所以事情说到最后,还是长孙皇后这个女人手碗高,把后宫的女人整的全都服了,如此李二才会有一个和谐的后宫。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厉害的老妈在,试问宫里那些人有哪个敢跟李承乾、李泰、李治来争位。

    杜如晦和房玄龄都是聪明人,自然能意识到这个问题,长孙无忌更不用说,他不可能去支持别人家孩子上位,所以……李家这三兄弟之中,李承乾无疑成了继位的最佳人选。

    而且就目前来看,李承乾似乎把那些二代们安排的也很到位,每一家的纨绔都有自己的位置,或文或武都是很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让众人支持他的原因。

    ……

    而此时的皇宫之中,李二陛下独坐书房之中,静静的看着屋角的书架呆呆发愣。

    不知从什么进候开始,家里那个混小子竟然已经有了左右朝局的力量,他这个当老子的到底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郁闷?还应不应该再继续打压他?

    哦对了,现在再想打压那小子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那小子已经有了在背后操控一切的能力。

    可是如果不打压一下……李二陛下又觉得很不舒服。

    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李承乾现在的力量几乎与老头子不相上下,真要是这父子两个较上劲,估计下面这些人也很难办。

    除非是李二陛下狠心下杀手,直接安排人把李承乾给干掉,从此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否则……否则还真是拿那个被禁足中的家伙一点办法都没有。

    想到这里,李二陛下不由一阵苦笑,自己这个当老子的似乎真的很失败啊,竟然有些治不住自己的儿子了。

    ……

    秦王府,李承乾与李静仙那老道士相对而坐,举棋对弈。

    只是那棋盘上的棋子显得有些零乱,怎么看都不是围棋的路数。

    而事实上,两人下的的确不是围棋,而是后世流传甚广的五子棋。

    无奈啊,人都是有弱点的,李承乾虽然两世灵魂融合,智商远超常人。

    可围棋这东西却是他永远的痛,不管他如何尝试,却总是学不到其中的精华,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了十来年,可就算是秦王府的门房都可以完胜他。

    所以,李承乾决定从今往后再也不碰围棋,若是要下就下五子棋!

    于是乎,就有了李静仙与他用五子棋对弈的局面。

    “殿下,贫道心中有一事不明,不知殿下可否告知?”棋至中盘,李静仙忽然放下手中的棋子,看着李承乾认真的问道。

    “说吧,谁也没有堵着您老的嘴!”李承乾头也不抬的回答道。

    “殿下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来试探陛下呢?再等几年难道不好么?”李静仙问道。

    “时不待我,倭国战局糜烂,必须派出援兵,否则倭岛上的五万余人必将埋骨异国。”李承乾将手中棋子置于棋盘之上,抬头与李静仙对视着。

    “这同样是贫道所不能理解的问题,为什么殿下对倭国如此执着,那只是海外一块飞地,就算是灭其国,绝其种又能如何?那里远不是我大唐现在能够控制的。”

    李承乾沉默半晌,苦笑说道:“就当是我心中的一份执念吧!”

    他是真的没有办法对老道士解释倭国在千年之后对中原大地干过什么,所以只能随意找了一个理由来敷衍。

第一六六二章 交锋(上)() 
    事实上老道士的问题李承乾真的很难回答,首先,其实他并不知道这次递出去的条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切只不过是在赌。

    其次,这同样也是一次试探,借着这个机会试探一下老头子的态度,还有那些老头子手下老货们的态度。

    至于最后,当然就像是他说的,万一成功了,下一步他便打算暗中调动军队,向倭国派出援兵。

    至于说如果不成功会怎么样?老实说,李承乾已经做好了被贬为庶民的准备,大不了去岭南或者崖州从头再来好了。

    可是这些想法李承乾只能藏在自己心里,就算是苏玫她们几个都没有告诉,为的就是不想让她们为自己担心。

    李静仙老道士对于他的回答有些不甚满意,摇头着搅乱了棋局:“不管如何,这一步你走的太险了,一个不好怕是万劫不复!”

    “哎,你这老道士好生赖皮,万劫不复归万劫不复,棋没下完何你就把局搅了。”李承乾看着乱成一团的棋盘,想着马上就要大获全胜,不由懊恼的说道。

    结果老道士却一本正经的说道:“如果贫道没有说错,如今的朝局就如这旗盘一般……”

    “您可拉倒吧,我现在就想知道外面的局势如何,那些老东西到底是怎么想的。”李承乾撇撇嘴,显然是在对老道士的无赖表示不满,不过苦于被禁足期间消息不灵通,所以只能从老道士这里讨取情报。

    “唉,我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你。”老道士叹了口气,从边上抓过一只紫砂制成的小巧茶壶,吸溜了一口继续说道:“你的运气不错,那些今日早朝虽然你的提议没有被通过,但却也有人反对,陛下让杜晦晦他们回去收集整理方案,估计通过这一决议没有问题。”

    呼……,听完老道士的话之后,李承乾长长出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虽然他当时写了字条传递了出去,但心里并没有万全的把握,就像刚刚说的,他甚至做好了如果失败就卷铺盖到岭南长住的打算。

    现在,终于算是尘埃落定,朝庭中的老家伙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让小李觉得外面阴沉的天空都变的晴朗了许多。

    低头看看凌乱的棋盘,左右棋是下不了了,李承乾索性站起来,走到书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