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645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645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也不等他继续说什么,又开口说道:“为父今日得了件新差事,太子太师,你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么?”

    “啊?”这下魏叔玉可真傻眼了,很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太子都要倒台了,老头子却接了这么个差事,而且老头子自己去了东宫还不算,竟然把自己这个儿子也拉了进去,这个世界简直太疯狂了。

    (本章完)

第1332章 市场调研(上)() 
    “父亲,您……”魏叔玉顶着一张苦瓜脸,很想问问老头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在老魏的注视下很快又闭上了嘴巴。

    “我是在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不是让你发牢骚,也不是让你给老夫做决定。”魏征没好气的训斥了儿子一句,顺便又瞪了他一眼,意思是赶紧想,想不出来别怪老子抽你。

    没办法,想吧!

    魏叔玉这种老实孩子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想法,往往都是老头子让干啥就干啥,虽然不缺心眼儿,但总显得有些‘傻’。

    老魏也发现了这一点,但是没办法,这东西就是天生的,老实孩子就是老实孩子,想让他皮一些也没办法。

    而且在这几年魏征的言传身教之后,魏叔玉也变得有些古板,不过他的古板与老魏的古板又有些不同,老魏那是装的,而小魏却是真的。

    “父亲,孩子实在不知其中是何道理,求父亲为孩儿解惑。”魏叔玉在老头子的逼迫下想了好久,最终摇头放弃。

    “唉……”魏征长长叹息一声,并没有对儿子再说什么,只是郑重嘱咐道:“明天你去一趟东宫吧,或许会从太子那里得到什么启发,不过去了之后你最好是多听,少说,知道么?”

    “喏!孩儿知道了。”魏叔玉眼见真的躲不过去,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老头子的要求,决定明天去东宫看看。但实际上却打着能推就推的主意,只要是李承乾提出来的要求,统统不答应也就是了。

    翌日,魏叔玉早早就被老管家从床上叫起来,带着十万分的不情愿梳洗,用过早膳之后晃悠着去了东宫。而当他到了东宫之后却发现,来的似乎并不只有他一个,房玄龄家的老大房遗直,杜如晦家的老二杜荷,竟然都在。

    “叔玉,你可是来晚了,一会儿迎宾楼却是要罚你请客。”杜荷跟谁都是自来熟,见魏叔玉进来首先打招呼,结果却把小魏吓了一跳。

    要知道他家老头子可是出了名的穷,别说在迎宾楼请客,就是在茅楼请客估计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口袋。

    “行了杜荷,不要为难叔玉了。”李承乾看到魏叔玉瞬息万变的脸色,隐约间猜到了些什么,主动开口把杜荷压了下去。

    “臣魏叔玉参见太子殿下,刚刚是臣失礼了。”松了口气的魏叔玉想起似乎还没有见礼,匆忙间连忙道歉。

    “不碍的,你我之间毋庸多礼。”李承乾摆摆手,指指杜荷,笑着说道:“就像杜二郎,你看他什么时候客气过。”

    “高明休要污我,若不是你强烈要求,我等如何敢这样。”杜荷笑着接过话头,既表现出与李承乾的关近关系,又在以实际行动告诉魏叔玉,不用拘束。

    “叔玉兄,来来来,先坐下。”李承乾假意瞪了杜何一眼,随后招呼魏叔玉:“不知叔玉兄是否用过早膳?若是没用过我叫人去弄一些来。”

    “殿下,臣已经在家中用过了。”魏叔玉到底是与李承乾接触的太少,还有些不习惯,更不要说在他的心里还打着另外的小算盘。所以在李承乾热情的招呼下,表现的略有些不自然。

    不过好在李承乾并没有虎躯一震便收到无数小弟的想法,所以对魏叔玉的尴尬并没有真的放在心上,轻轻一挑嘴角,笑着说道:“既然如此,议事吧。”

    “是!”杜荷与房遗直神情一肃,连带着魏叔玉也跟着紧张起来。

    “这段时间我需要一份市场调查,长安城东西两市的资金流动情况,长安城百姓的消费情况,百姓消费的重心在哪里,还有就是百姓的收入情况。你们的任务就是调查这些,上元节过后立刻着手去办。”李承乾手指轻叩桌案,沉吟着说道。

    这本是老头子的习惯,但不知什么时候却被他继承了过来。虽然小李同志不想承认,但一直模仿老头子这一点可是有目共睹,根本容不得他否认。

    “高明,这,这不可能吧?长安城有数十万人,我们怎么去了解百姓的收入情况?难道真的要一个一个问下去?这怕是没有十几年弄不完吧?”杜荷在听完李承乾的命令之后,一张脸苦的像是嘴里被塞了百十个苦瓜一样。

    “是啊,殿下,您说的这些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还需要详细登记造册。”魏叔玉盘算了一下李承乾交待的任务,同样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至于房遗直,这家伙压根就没什么反应,只是看着李承乾笑而不语。

    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反应,李承乾将这些一一看在眼中,突然笑了起来:“你们几个,还真是不给我留面子,是不是真的以为本宫在为难你们?想要拿本宫的矛来攻本宫的盾?”

    “臣不敢!”魏叔玉是老实孩子,李承乾这样的质问在他看来已经是很重的指责,连忙起身告罪。

    “好了,坐下,不要紧张,你看他们两个。”李承乾对魏叔玉抬手示意无妨,又指指房遗直与杜荷。

    结果魏叔玉扭头一看,另外两位仁兄正像没事儿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就好像刚刚李承乾什么都没有说过一样。

    “叔玉兄,还是放松些吧,高明不是那种刻薄的人,如果你一直这样紧张,最后除了把自己吓死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影响。”杜荷迎着魏叔玉望来的目光,往嘴里丢了一颗蜜饯,满不在乎的说道。

    魏叔玉面对这样的情况能说什么呢,老实孩子很是缺乏应付这种场面的经验,除了点头之后,再也没有第二句话可以说。

    “好了,言归正转,关于市场调查的事情,我并没有让你们去调查每一个人,只要调查一个大致情况就可以。”

    “所以你们可以去民部去调取税收档案,也可以去东西两市去调查每天这两个市场卖出去多少东西,看看长安城各坊市每天卖出多少蔬菜,卖也多少肉食,卖出多少米粮,最后把这些数据统计一下,然后作一个表格出来。”

    (本章完)

第1333章 市场调研(下)() 
    “调查这些?这和你刚刚说的那些资料有关系么?”杜荷并不知道李承乾要求他们调查这东西的真实用意,只是在他简单的脑子里面凭直觉认为,小李有些前言不搭后语。

    李承乾有些无奈的看了杜何他们几个一眼,心中暗暗感慨,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家里的所有智慧都被他们的父辈占了,否则为什么这些二代就那么不开窍呢。

    “殿下,还请明示!”房遗直与魏叔玉有些像,不过多少有些变通能力,看到李承乾眼中的那份犹豫,主动请教起来。

    “好吧,今天本宫就教你们个乖。”李承乾也知道如果自己不把其中的套路说一下,这几个家伙必然会懵懂下去,索性直接说道:“你们觉得会不会有人一次买超过三天的食物放在家里存着?”

    “当然不会,现在天已经越来越暖和了,买三天的食物放着岂不是放坏了!”出于好胜心,魏叔玉第一次主动开口。

    虽然说直到现在为止,魏叔玉还在认为小李同志的太子之位即将不保,但……人家现在不是还没下台么,只要没下台那就是太子。

    再说刚刚房遗直跟杜荷不管真假都有了一番表现,如果他再不出头怕是会给人留下一个无用的印象。

    “不错。”正需要有人捧哏的李承乾一拍桌子:“既然我们都知道没人会买超过三天的食物,那么市场上卖出去的东西去了哪里?如果长安城有十万人,有没有可能市场上卖出一百万斤肉?”

    “原来是这样,殿下高才,臣佩服!”魏叔玉虽然老实,但脑子不笨,李承乾的两个问题让他有种茅厕(塞)顿开的感觉。

    市场应该是最能体现百姓购买力的地方,也是体现百姓生活水平的地方,只要把市场上的各种数据调查清楚了,长安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基本上也就有了一个概念。

    调查了蔬菜、粮食和肉食的日销量,除以长安百姓的户数,可以可到每户每天用在食物上的花销;调查了鞋帽、服饰的月销量可以得出每户每月在穿戴上的消费;调查了日用品的月销量同样可以得出每户每月在日用品上的消费。

    而这些东西加到一起,基本上就可以得出长安百姓每户的基本消费情况,虽然这个数据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的确是最省时、最省力的办法。

    “高明,调查这个又有什么用呢?就算是知道了百姓的收入情况,又能如何?”杜荷同样是一脸恍然,不过他更关心的是李承乾的最终目的,至于说调查这些数据的细节身为纨绔的杜二少爷并不在乎。

    “不知道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我们如何知道施行的政策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不能拍着脑门想当然吧?”李承乾将身体向后一仰靠到椅背上,眼神迷离。

    目前他还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这几个二代,因为他们来东宫的事情家里的老头子都知道,回去之后必然要一件件都交待给老头子听,若是现在把后面的计划全说了,后果会如何很难估计。

    毕竟银行的事情已经被自家老头子给否了,相信很快消息就会被那群老货们知道,如果再继续坚持下去明显对他自己不利,如果一些有心之人在其中搞事情,将会更加难以应付。

    看到这里诸位看官想必已经明白,搞市场调研并不是李承乾闲的无聊,而是在老头子强大的阻力下不得不进行的转进的方式。

    “殿下,那我们要以何等身份去调查这些呢?”房遗直的问题比较现实,而且与他们几个息息相关。

    “调你们进民部,在民部给你们安排新的职务。”李承乾想都没想就回答道:“这是税收和市场都是隶属于民部管辖,去了那里会更方便一些。”

    “那人手呢?总不能我们三个亲自去查吧?”杜荷从旁问道。

    “人手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等你们的调令下来之后,我会给你们发排。今天找你们来不过是给你们打个招呼,让你们有个准备,回去之后好好考虑一下如何操持这件事。”

    “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最好能够亲自去市署走一趟,具体了解一下,省得将来对下属说不清楚。”

    李承乾并十分相信眼前这三个半吊子,在他看来他们三个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

    不过好在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能干的老子,小李同志百分百相信,在他们三个不能胜任这件差事的情况下,那三个老头子一定不会袖手旁观,替儿子出头是必然的事情。

    而只要三个老头子出手了,那么这次调查的结果就会被他们看到,以这三人的责任心,必然会将这件事情捅到老头子那里。

    其中原因不必说大家也都明白,因为自大唐开国以来,一直到武则天登基,这段时间大唐可以说一直是蓬勃发展,所有朝臣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勾心斗角或许有,但也只是因为政见不和,并不掺杂私人感情。

    所以说贞观年间,几乎是大唐最和谐、发展最快的十几年,这得益于李二的领导能力,也得益于一干朝臣的责任心。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好的政策,好的建议,绝对不会被掩盖。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承乾才有信心这份市场调查一定会被杜如晦、房玄龄等人重视,从而由这一点来引发这些人对政治经济的好奇心。

    而只要他们的好奇心被勾起来,李承乾下一步的计划就可以继续下去,银行的事情便可以由这几个老家伙主动接手,到时候他就可以躲在幕后,看朝堂上的老家伙们斗法。

    到时候估计银行的好处已经被传的满世界都知道,老头子那里估计也不会再有什么阻碍,一切水到渠成之后,他就可以看着那些现在不把钱拿出来的老东西迫不及待的主动将全部继续掏出来。

    再接下来就是狂暴的金融巨兽疯狂吸金,看着那些老东西为了获取更多的钱不断折腾,最后再看着他们被绑到自己战车上……。

    当然,这些都是若干年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要把市场调研搞好!

    (本章完)

第1334章 大朝会(上)() 
    上元刚过,例行的大朝会如期举行,大唐五品以上官员全部汇聚长安,其热闹程度丝毫不比后世的顶级企业年终总结大会差上半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