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603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603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好吧,我就跟你说说。”李承乾佩服于小唐的无耻,举手做投降状,等到他坐回原来的位置之后才缓缓说道:“我打算弄一套职称系统,比如说那个老公输吧,我可以给他一个工程师的头衔。”

    “不过工程师并不是职务,也就是说不在大唐的官员体系里面,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加入我们也不算是当官,自然也就不算是从政,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不明白。”小唐把头一摇:“不就是另外一套体系么?最后还不是大唐的官员。”

    “当然不是官员,都跟你说了是职称,就像朝庭的光禄大夫一样,只是一个名头,并没有职务,待遇不错,但是并不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

    李承乾对小唐的不开窍有些无奈,想了想继续说道:“职称这东西就像是一种认可,一种朝庭对匠人的认可,你要搞清楚职称和职务的区别,等你搞懂了也就明白了。”

    “那我要是搞不懂怎么办?”小唐毕竟只是一个古人,对于后世现代的一些东西并不了解,李承乾在只言片语间也说不明白。

    而且小唐不光要自己明白,他还准备解释给公输仑的妹子听听,想追妹子就要付出一点代价,小唐同志准备付出的代价就是从李承乾这里打听到的小道消息。

    “如果你搞不懂就去问你爹,想必你爹会明白。”李承乾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唐解释关于职称的问题,不过想了想还是对唐善识说道:“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匠人评级系统,比如说你在路边遇到一个匠人,你知道他的能力是多高么?是不是不知道?但是有了评级系统好好了。”

    “我们可以把匠人分成八级,每一个等级要求达到的能力不一样,而超过八级就是技师;那些搞技术的也是一样,他们研究一些东西,我们可以给他们定为技术员,也是一到八级,超过的就叫工程师。”

    小唐愣愣听了半天,一脸恍然的说道:“哦,那你要这么说我就明白了,评个等级而已嘛。”

    李承乾被小唐的满不在乎气到了,翻了个白眼说道:“怎么能像你说的么简单!这可国家承认的等级,就算是出去找工作有了这个等级也会容易很多,而且国家承认的等级是有国家补贴的,你到底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

    “算是真明白了吧,行了,我走了。”唐善识拍拍屁股站起来,这是在研究署里养成的习惯,想改都难。

    “快点滚,看着你老子就心烦,还有,等你成亲的时候别告诉我,我没钱去随礼!”李承乾不耐烦的摆摆手,看都没看向外走的唐善识。

    “到时候再说吧,八字还没一撇呢。”小唐一边向外走,一边背对着李承乾摇摇手,心里却打字主意,成亲的时候一定、一定要告诉李承乾一声。

    等到小唐走了,李承乾也站起身摇摇头莫名的笑了笑:“走吧,我们也回去,看来本宫又要被父皇教训一顿了。”

    “殿下可是要回去向陛下上书?”杨雨馨跟在李承乾的身后,一边走一边问道。

    “还能怎么样,公输家的技术你家殿下志在必得,让他们就此隐居太便宜他们了。”李承乾撇撇嘴说道。

    是夜,李承乾忙活了大半个晚上,将职称评定的好处写了数页,然后命人以三百里加急的方式递送给老头子。

    书信中他写的东西要比对小唐说的那些要多的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匠人的地位。

    大唐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这个思想在朝庭上下已经根深蒂固,李承乾并不指望能改变。

    但是对工匠的歧视却必须改变,因为想要让大唐发展起来靠的还是工匠,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发挥出更高的热情,才是让大唐发展起来的源动力。

    李承乾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是靠着一两个人能够实现的,他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出几颗钉?远不如把大唐所有人动员起来,大家一起来搞发明、搞创造。

    就像前段时间发出去的全国征集冶炼配方一样,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钱也好,为了名也罢,只要在大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大多数人看到发明创造带来的好处,那么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搞研究。

    匠人的确是被歧视的一群人,但是李承乾却打算将匠人分成两部分,就一部分有能力的人从普通匠人中间剥离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群体,这样就可以稍微改变一部分的思想。

    而其他人如果想要摆脱那种被歧视的地位,那就需要自己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免费教育将会在全国展开,到时候等于是给了那些想要上进的人一个机会,大唐的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还要看这些人的上进心到底有多强。

    (本章完)

第1245章 松赞干布的任务() 
    李承乾给老头子的信发出去之后,按说日子应该恢复到以往的平静,但天老天似乎故意在与他作对,信送出去的当天,鸿胪寺传来消息——新罗、百济两国使节到长安了。

    “该死的家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这个时间。”李承乾郁闷的吐槽。

    现在这个时间两国使节的到来应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要乞求和平,可是李承乾需要的却是整个半岛,和平最终只能建立在半岛再无其他势力的基础上。

    所以李承乾很不想见他们,甚至在想要不要半路上派人把他们都给弄死。

    “殿下,该来的总会来的,而且这次来的人里面有新罗女王。”王玄策并没有跟着老头子去泰山,不是他不想去,而是资历不够去不成,所以只能陪李承乾留在长安。

    “新罗女王怎么了?都多大岁数了?你还惦记?”李承乾翻了个白眼:“我找你们来是商量怎么对付他们,不是商量来的是谁。”

    王玄策耸耸肩坐了回去,感觉此时的李承乾有些不可理喻。

    “如果殿下信得过某,不如将此事交给某来处理。”加入李承乾阵营之后寸功未立的松赞干布突然说话了,如鹰隼般的双目紧盯着小李同志。

    “本宫正有此意。”李承乾与松赞干布对视片刻,笑着说道:“如此有劳松赞兄了。”

    没有要求,没有标准,甚至李承乾几乎是什么都没有说,直接就把这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丢给了松赞干布。

    对于松赞干布来说,这是李承乾对他能力的考验,这将决定以后如何安排他的未来。

    而对于李承乾来说,松赞干布主动提出要负责这件事情,也是对他诚意的一种考验。

    毕竟前面李承乾说的一切都是虚妄,松赞干布想要看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信任,否则没有信任的存在,他宁可继续去过以前的日子,总好过被这个大唐太子愚弄。

    所以说新罗、百济的到来对李承乾也好、松赞干布也罢,都是一个机会,一个向对方展示自己信任与能力的机会。

    王玄策、李敬玄等人就坐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表示,李承乾现在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每天都不断有新的脑洞出现,这让他们的人手捉襟见肘,往往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医改’的事情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火车’也在不断的加速研发,免费教育完全就是无人操作,军校的事情还在规划,另外还有两大军团的事情需要处理。

    仅仅这些就已经让王玄策感到焦头烂额,况且李承乾的手底下并不只有这几项任务,以前的事处同样需要处理。

    仗打完了,牛肉干的事情再次交还给李恪,羊毛制品的生意还有奶制品的生意目前却无人主抓,这同样需要王玄策安排人来管理。

    还有就是新闻署,长孙冲这小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跑去山东了,新闻署一大摊子事儿就被丢了下来,这同样需要一个人来接手。

    另外就是石炭,辽东的石炭矿需要开采,山西的石炭也需要开采,全国各地都在寻找一些浅层石炭矿脉,这同样需要人手来处理。

    所以对于王玄策来说,他可是巴不得李承乾再多找几个松赞干布这样能够独挡一面的人出来,这样的人越多他就会越轻松,否则早晚有一天他会走上诸葛武候的老路,被活活累死。

    而李承乾呢,他才不管那些,完全就是想到什么搞什么,借着太子的身份,很多不大不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事情根本就不会有人与他争论。

    于是,太子一系的摊子越来越大,从经济到行政,从民事到军事,几乎都有他的手尾在里面。

    虽然他也知道这样子不对,但是没办法,脑洞这东西可不是能堵上的,想到了如果不去执行,会让他觉得浑身难受,性格使然谁也没有办法。

    而松赞干布呢,他完全没想到李承乾会如此轻易将与异国使节接触的事情交给自己,怔怔呆了一会儿木然问道:“你就这么相信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就是本宫处事的原则,而且本宫相信,你的格局不会只有这么一点点吧?”李承乾淡淡的回答道。

    该说的已经都与松赞干布说过,该看的也都让他看过,现在差的只是他会如何选择,若他非要走上另外一条路,李承乾并不介意直接弄死他。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却到处都是,这个地球少了谁都会照样转下去,多一个松赞少一个松赞并不能影响什么。

    “松赞兄,你与殿下接触的少,相信等以后时间长了就会明白,整个大唐你不会再遇到任何一个人有比殿下还远大的志向,跟着他只会让吐蕃更加繁荣,背叛必然是得不偿失,你好好考虑吧。”

    王玄策作为李承乾的嫡系,自然是要帮着他说话的,不过他说的的确没什么错,至少小李同志是这样认为的。

    而松赞干布刚刚不过就是下意识的反问,实际上他很清楚,自己将来要走的路是什么。

    鸡头与凤尾,应该如何选择?在吐蕃当赞普固然是舒服,但吐蕃地域太小了,并不能尽展他的才华。

    而在大唐呢?大唐是可是一个比吐蕃更大的舞台,在这里他虽然不是赞普,但若是发展的好了,他得到的并不一定就比在吐蕃要少。

    正是因为这一点,松赞选择了站在李承乾的一侧,打算看看他到底能带着大唐走向什么样的辉煌。

    “行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回头新罗和百济的使者到了,就由松赞负责此事,散了吧!”谈了半天,李承乾忽然觉得有些厌烦,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天天纠结于人心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目前仅仅几个手下就让自己有些疲于应付,李承乾对皇帝这份工作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同样也对老头子万分佩服,真不知道老头子怎么受得了这种天天算计来算计去的日子!

    (本章完)

第1246章 排解压力() 
    人的一生不或能总是过的激情澎湃,总会有个低落的时候,就像大海有潮起潮落一般。

    李承乾也是人,所以他也不能摆脱这个规律,所以将众人赶走之后,便一个人回到书房,将自己关了进去,同时嘱咐杨雨馨,任何人都不见,就算是太子妃苏玫也不例外。

    就这样,一连七天,李承乾缩在自己的书房里面,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苏玫在李承乾将自己锁进书房的第一天便觉查到了不对劲,但是杨雨馨将命令执行的很彻底,不管苏玫用任何方法,都没有妥协的意思。

    无奈之下,苏玫只能和孔雯、程小四几人轮番守在李承乾书房的名面,默默祈祷他会平安无事。

    而事实上,书房中的李承乾只是在睡觉,不分白天黑夜的睡觉,也只有睡觉才能让他纷乱的思绪能够得到片刻的平静。

    睡梦中他可以什么都不想,睡梦中他可以见到在后世的老爹、老妈还有妹妹。

    人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不知为什么,后世父母和妹妹的形象却在李承乾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甚至一些从来不曾记得的事情也开始浮现。

    儿时生病母亲抱着他紧张的表情,父亲担忧的眼神;儿时夜里不断哭闹时母亲耐心的守候;甚至刚刚出生时父亲那发自心底的笑容和母亲那慈祥的眸子都是那么清晰。

    李承乾很喜欢去回忆这些东西,每次回忆都他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父母的无私关爱。

    再坚强的人都需要有精神上的寄托,否则强大的压力只会让人精神崩溃,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去信仰宗教。

    但是,李承乾作为大唐太子,他是不可以去信仰某个宗教的,这对皇权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威胁,所以他只能选择用后世的父母、妹妹来缓解自己的精神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