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47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7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请说,老夫言无不尽。”萧老头可不认为小李能有什么特别难的问题。

    “少师,一步是多少尺?一里为多少步?一斗为多少斤?”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出言问道。

    “这……。”萧老头一下子被李承乾问住了,这事情一直也没有人问过,为什么要知道一步是多少尺呢?这完全就是不同的单位嘛。

    “少师,莫不是真的以为步与尺是不同的单位么?两者都是长度,为何不能互相换算呢?”李承乾继续刨根问底的说道。

    “这些已经延用数百年,殿下何必如此深究?”萧老头反问道。

    “数百年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现在还在用,少师是否觉得有些不妥?如果一直抱着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放手,我们现在应该还在读竹简,又或者穿兽皮?”

    李承乾的言论如果放在宋代以后,完全可以称的上大逆不道。不过放在大唐贞观却并不显的如何突兀和不可接受。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大融合的时候,唐人的接受能力还没有被那些该死的儒家学说所禁锢,所以萧老头对李承乾话并没什么反感,只是皱眉问道:“殿下想要如何?”

    “简单,统一一下。”

    上元节快乐!

    祝将要开学的朋友们学业有成。

    (本章完)

第94章 领悟() 
萧老头沉默了,似乎在考虑李承乾所说的可行性。

    而李承乾并不想给老萧太多的考虑时间,继续开口说道:“车同轨、书同文、人同论,此为强国之道。我大唐度量单位纷杂不下数十种,难道老大人不认为应该统一一下?”

    “这……,待老臣想想。”萧禹轻抚颌下胡须,缓缓说道。

    想想?李承乾心中暗暗发笑,这老家伙还真拿自己当9岁的娃娃看呢,竟然玩起套话的把戏。

    制定一个全国奉行的标准,多好的出名机会,只要有人问起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就会有人提起他的制定者。

    说起来也算是另一种青史留名,这么大的事情李承乾不信萧老头不感兴趣。

    可感兴趣是一回事,从哪里下手又是一回事,这老萧分明就是借着‘想想’的名义来套李承乾的话,想让他多说一些,将来操作起来也好把握大一些。

    必竟想要制定统一的度量衡,没有李二的首肯不行,能多作些准备总是好的,至少老李问起来也能有些说词。

    奈何李承乾也不是当初刚到大唐时的李承乾,半年的朝堂生活也不是光去睡觉,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当然瞒不过他。

    几乎是萧老头话音刚落,李承乾就从椅子上跳下来,朝着老萧施了一礼之后道:“如果老大人且先想想,待承乾去禀明父皇,再请老大人过去商议。”

    言罢转身,撒腿就跑。

    “太子,太子殿下。”身后传来萧老头的叫喊声,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往日那般底气充足,分明就是想的不要不要的,却还要装矜持,极度鄙视之。

    人的脑洞总会在某一个时刻被打开,李承乾的脑洞现在就是开着的,和牛顿的脑洞在苹果落下的时候被凿开差不多。

    离开和老萧禹谈话的小院李承乾就已经停了下来,开始慢慢向老李的丽正殿走,老萧没追上来,分明是被他画的饼砸中,并且接受了。

    否则以刚刚那种转身就跑的失礼行为来说,老萧决对会追出18里地,把他给逮住好好说教一翻。

    此时的李承乾隐隐的有了一种明悟,一种身为上位者的明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朝堂之上衮衮诸公,那个没有私心?哪个没有欲望?只要能掌握,并且加以控制和利用,皇太子不要当的太轻松才好。

    想要名传千古的,那就给他点启发和思路,有着超前1300多年知识的李承乾不信自己满足不了他们。

    想名留清史的,那就给他谏言的机会,天天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李承乾相信,让他们天天谏,谏到死,自己这一身臭毛病只怕也改不到一半。

    想要战功的,那就让他们去打仗,大唐周围有很多敌人,足够他们杀到手软。

    想要钱的,那就给他钱,李承乾脑子里有大把大把赚钱的方法,就怕他赚不完。

    想要权利的,那就让他当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必须要听话,否则能给他们,自然也能收回来。

    至于那些没有私心、没有欲望的,杀掉好了。

    因为整个大唐只允许有一个人没私心,没欲望,这个人就是皇太子——李承乾!

    有了明悟,李承乾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松快了许多,特别熟悉他的人甚至会发现在他身上有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儿臣参见父皇。”经内侍通传,李承乾进了老李的办公室,老老实实的见礼。

    而此时的老李似乎奏折批累了,正坐在摇椅上休息,手里端着一碗茶汤慢慢的喝着,看的李承乾喉咙一阵抽动。

    大唐的茶那可真不是人喝的,一大堆的茶叶沫子不说,还往里面胡乱加东西,刚到大唐的时候李承乾试着喝过一次,也只有那一次。

    感觉不用说了,反正从那次之后李承乾再没碰过那东西一下。

    “坐吧。”老李抬手指指不远处的椅子,对李承乾说道。

    “喏!”

    “这次来,有什么事?”李二低头抽了一口茶汤,随意的问道。

    李承乾嘿嘿的笑了一下,做了个自以为特萌的表情,然后说道:“父皇,看您说的,儿臣就不能来看看您?”

    老李同志以同样的‘嘿嘿’回敬给李承乾之后,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只是慢慢的吸溜着自己的茶。

    “不过,儿臣想举荐一个人。”被老李鄙视的李承乾无奈瘪瘪嘴,再次开口道。

    “是谁?”老李不动声色的问道。

    “太子少师,萧禹。”李承乾平静的说道。

    “噗”刚刚吸溜一口茶汤进到嘴里的李二陛下,一下子没忍住,将口中的汤水全都喷了出去。

    萧禹还用你个小娃娃推荐?老子不知道那老头有才?李承乾的回答太过奇葩,老李咳了半天之后,愣是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

    半晌之后才问道:“你想举荐他作什么?”

    老李的状态吓了李承乾一跳,只是举荐个人而以,至不至于这么大反应?

    “重新厘定度量衡。”

    “为什么?”老李皱着眉头问道。

    “我大唐的度量单位大都太过模糊,拿我大唐的军械来说,床弩的部件竟然不能互换,这本身就是问题。如果能把度量单位统一,儿臣以为可以解决。”李承乾好整以暇的回答着李二的问题。

    而床弩这个例子是前段时间程妖精吐槽时他听来的。

    “统一了度量衡,真的可以解决部件不能互换的问题?”事关军事,李二不由认真起来。

    “能解决一部分,儿臣问过木匠,木料所处的环境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如果真的要实现全部都互换,那就必须用铁制的。”

    前段时间李承乾喜欢那些奇技淫巧的事物,这点李二是知道的,所以能说出上面那一翻话,老李并不奇怪。

    只不过让李二好奇的是李承乾为什么会举荐萧老头,而不是工部,所以当下便问道:“为什么先萧禹?”

    李承乾在房间中扫了一眼,故作神秘的说道:“儿臣想给他找点事儿干,省得天天追在我屁股后面。”

    “噗”老李同志第二次被呛到,咳的说不出话来,只是狠狠的向大门的方向指了一下,意思很明显:给老子滚出去。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95章 解放了() 
李二陛下最终还是妥协了,给李承乾一份手谕之后,才他彻底从办公室赶出去,心中暗叹这小混蛋是越来越不要脸了。

    “少师,此为陛下手谕,还请少师收好。”回了‘兰若寺’之后,萧老头果然没走,李承乾自然也不会揭穿老萧的想法,只是恭恭敬敬将李二手谕奉上,便找了一个地方坐下。

    “这,陛下同意了?”从内心深处来说,老萧一直认为重新厘定度量衡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参与厘定的人来说,却又非常有意义。

    “老大人,我父皇手谕上写的很清楚。”李承乾指指萧老头拿在手里的手谕,笑着说道。

    再次看了一遍李承乾带回来的手谕,反复研究了一下,老萧认为这是真的,而且想来这小子也不会去干伪造手谕的蠢事。

    手谕不假,老萧自然放心,同样恭恭敬敬的将手谕收好,随后才继续说道:“殿下,不知陛下有没有规定厘定度量单位的标准?”

    “呃~,这道没有。”李承乾琢磨了一下,才想明白老萧说的是什么。

    任何单位都有基准,比如大唐重量单位以两为基准,十枚李渊武德年间发行的开元通宝为一两,千枚为六斤四两。

    多么操蛋的算法,想知道一斤是多少?回去慢慢算吧,用壹贰叁肆的计数方式来算,保你算的********。

    “不过此事老大人找个时间去我父皇那里问一下便是。”不等老萧继续发问,李承乾就接着自己前面的话头说道。

    只是口一个‘我父皇’,怎么听都是在以势压人。

    一个下午,老萧头基本上过的是神不守舍,重新厘定度量衡决不是随随便便定个标准就行的,这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比如怎么和以前的那些标准换算?如何让那些习惯了旧标准的人接受?这些都是问题。

    反正就作者来讲,如果突然跑来一个人,说十进制改九进制了,作者是决不接受的,一是算起来麻烦,二是太特么别扭。

    不过这些对于李承乾来说不是问题,他只管出主意,能不能完成,完成的怎么样和他没关系。

    弄的好了,名传千古;弄的不好……,那就不用说了。

    至于说重新厘定新度量衡是否真的能名传后世的问题,兄弟们想想WINDOWS,想想APPLE,这些都是定标准的,比尔和老乔有谁不知道的么?只要用一天APPLE,就会想到老乔吧?

    当然,如果重新厘定之后不被人接受,那就不是李承乾的问题了,机会给了,抓不住有什么办法。

    神思恍惚的老萧最后是坐着李承乾的破马车走的,小李同志担心老头子现在的状态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走丢了,麻烦可不小。

    第二天上朝,小李同志如愿以偿的听到老李的口谕,由萧禹总领,长孙无忌、房、杜等人配合,重新厘定度量衡。

    总算是把这个老家伙送走了,李承乾心情大好。

    而且如果老头子表现好一些,以后方方面面的事情配合一些,李承乾同样不介意和他说说重量与容量间的换算,质量和密度的关系等问题。

    老头子喜不喜欢听,愿不愿意听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承乾可以在这里找到折腾人的乐趣。

    这段时间‘天将降大人与斯人也……’李承乾听了不下二十次,所以他打算有机会的话让老头子也‘温故而知新’一下。

    总之,今天日个好日子,太子少师有事儿干,不会再来找他麻烦,拉的整个人瘦了三圈的吴辰和‘光头王’已经回来,日子终于可以恢复正常了。

    带着腿依旧有些发飘的老吴、老王,李承乾决定去看看苏定方,还不知道老苏在这里待的习不习惯呢。

    “苏烈见过太子。”已经是副率的老苏身形笔直,如高山般挺立,声如洪钟,典型的军中硬汉形像。

    “免了免了,老苏,这几天过的怎么样?习惯不?”走到老苏身边,看着这个比自己高出好几头的壮汉,李承乾在询问的同时,不禁感慨,幸好军中还有老苏这样的人,如果都跟程妖精一个德性,这大唐怕是要完犊子了。

    “挺好的,同僚也都不错,对苏某颇为照顾。”老苏跟在李承乾身边,向署衙内行去,边走边说,语气中带着一丝以前没有的畅快。

    现年三十一岁的苏烈,十五岁随父征战杀场,一直到了武德六年,刘黑闼挂了之后,才回到故乡隐居不出。

    一生征战十余年,到头来只能作一个农夫,埋首于乡野之间,哪怕再如何淡薄名利,心中也是有些不甘的。

    所以当纥干承基找到他,出示了太子印信之后,老苏的心就更也安定不下来,考虑了几天之后,便告别家人跟着那反骨仔进了长安。

    “老苏,有没有想过把家人接来?”进了署衙苏定方办公的地方,李承乾随意的找了把椅子跳上去,和声问道。

    “还是等安定些再说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