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438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38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钢弩?嘿嘿……”李承乾阴森森的看了小鬼子一眼:“你想害死本宫么?那可是军中制式装备,若是让父皇知道了,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李承乾明显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怕他老子知道?真要是怕他老子知道怎么可能让河间郡王坐在一边旁听!制式装备!难道以前卖的那些就不是制式装备了?这特么不是瞪着眼睛骗人么。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小鬼子明知道李承乾说的是假的,但是却没有办法去反驳,毕竟他们现在需要大唐的支持,而李承乾则是他们最好的接洽人,如果把这家伙得罪了,很难想像大唐还有谁会跟他们做这种军械生意。

    目的没有达到的小鬼子无奈的退走,回到驿馆继续想办法,而李孝恭则是十分不解的与李承乾讨论起倭人的目的:“承乾,若是没看错的话,倭人这次似乎是两批人吧?”

    “不,准确的说是三批,其中一个有两个身份。”李承乾神秘的一笑,看着李孝恭半真半假的说道:“王叔认为,我们这次派些人过去倭国会怎么样?”

    三批人?派兵去倭国?李孝恭眼睛中带着无数圈圈儿。半途加入到李承乾的这个计划,李孝恭并不知道杨天与称心的事情,所以他很难理解李承乾所说的一切。

    据他所知,这批倭人应该是代表皇族的一批人,和代表苏我家族的另一批人,可是李承乾确誓言旦旦的说还有第三批,这是第一个让他迷惑的问题。

    另外一点就是李承乾打算派兵进入倭国的想法,人家倭国打内战,大唐理论上是不应该参与进去的,就算是暗中卖武器都已经是很不地道的事情了,现在竟然要直接出兵,这似乎有超出控制范围的趋势。

    “王叔,你觉得倭国是怎么打起来的?”看着李孝恭迷惑的样子,李承乾知道,如果不给这老家伙解释一下来龙去脉,倭国的事情怕是聊不下去了。

    “总不会是我们搞出来的吧?”看着李承乾十分热衷于倭国内乱,李孝恭半开玩笑的说道。

    “王叔果然厉害,不愧是杀场百战老将。”李承乾挑了挑大姆指赞了一声。

    “啊?真的是我们挑起来的?”李孝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自己不过就是随便一猜,没想到竟然猜中了。

    不过虽然知道了原因,但是李孝恭却更懵了,完全不知道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倭国与大唐隔着茫茫大海,如果不是时不时派些遣唐使过来,完全就是和大唐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一个和大唐没有什么关系的国家,却被大唐挑起国家内乱,这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了么?

    “王叔喜欢金子么?”李承乾看着发懵的河间郡王,脸上带着坏坏的笑容问道。现在李孝恭这老货已经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了,只有发财才是他念念不忘的,没有什么东西比钱更能提起他的精神。

    果然,听到金子之后,李孝恭眼中所有的迷惑全都消失不见,取而带之的是烁烁贼光:“需要派多少人?不如让你的‘海狼’拿下鸭绿水之后直接去倭国,弹丸之地完全可以一鼓而下。”

    作为一个财迷,李孝恭已经不用李承乾继续再说什么,听到金子二字便已经猜到了一切,只是事实的真像与他的猜测还是有些区别:“王叔不要急,倭国的金子还在山里面埋着呢,并不是堆在地上随我们去搬。”

    “啊?在山里埋着?你是说倭国有一坐金山?”这一次李孝恭连眼珠子都跟着红了,脑子里除了大到无边无际的金山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东西。

    “是矿山,金矿,银矿好多矿山,而且还有大把的倭人奴隶,只要抓到了不愁没人替我们挖出来。”李承乾挑了挑眉毛,对着李孝恭做了一个鬼脸。

    “那你还犹豫啥,派兵,马上派兵!”财帛动人心这话说的一点不假,听到金山、银山,李孝恭连长安周围那一批吐蕃军队都忘了,一心想着把倭国打下来,然后把大堆大堆的金子运回来。

    “王叔,王叔,冷静,冷静点!”李承乾看着几乎要癫狂的李孝恭,不得不费力的把他的魂儿叫回来,否则这老货怕是很快就要冲出去带兵出发了。

    “啊?怎么了?”红着眼珠子的李孝恭茫然的看着李承乾。

    “王叔,饭要一口一口吃,心急吃不热豆腐呢。”李承乾笑了笑,起身走到李孝恭身边坐下之后,压低声音说道:“现在倭国打的正欢,我们如果现在出动大军怕是他们立刻就会联合起来,所以我们要让他们接着打,无休止的打下去。”

    “另外我说派兵的意思是只派少量的人过去,打着帮他们训练军队的旗号,拉拢一批忠心于大唐的日奸,到时候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整个倭国控制到我们手中。”

    (本章完)

第898章 真正的目的() 
第八九六章

    “嘿嘿……”一阵心照不宣的奸笑自房间中传出,李孝恭笑够了的与自己这个‘好’侄子打了一个眼色,意思这件事情要不要跟皇帝陛下打招呼。

    李承乾故意叹了口气:“王叔,这事儿小侄已经与父皇打过招呼,这大头儿按说都是属于大唐国库的。不过……”。

    “不过什么?”李孝恭问道。

    “不过,我们可以找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先下手嘛,对不对?”李承乾无奈的表情瞬间转变成得意,看的李孝恭恨不能狠狠给他一把掌。

    “王叔,玩笑开过了,咱们说正事儿。”又扯了一会儿犊子,李承乾嬉笑的神情一收,正然对李孝恭说道:“倭国表面上看是来了两拨了,分别代表着天皇一系和苏我氏一系。但实际上,他们其中一拨人却有两个份身,这就是小侄刚刚说的,他们实际上是三拨人的含意。”

    “就是,你不说我还险些忘了问,你说的第三拨人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和倭人混到一起。”被李承乾一指醒,河间郡王顿时想起刚开始自己疑惑的地方。

    “归化人!王叔应该知道吧?”李承乾说的有些渴了,灌了一口茶水之后,才不急不缓的问道。

    “归化人?你是说以前战乱的时候,逃到倭国去的那些中原人吧?”李孝恭顿了顿,认真想了半天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对,就是那些人,不过他们称自己为归化人,不过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他们受倭人的影响又太深,所以单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来明显的区别。”李承乾解释了一下归化人的来历。

    顿了顿之后又说道:“现在这些归化人的某些代表人物准备投效大唐,并且原意献上自己的国土。”

    “还有这好事儿?这等于是我们在大海里多了一块飞地啊。”李孝恭往李承乾这边凑了凑:“他们有多少人?多少地?”

    “人不多,大概有几千军力,地也不大,应该有一县之地吧。”李承乾迟疑了一下,挠挠头有些尴尬的说道。

    “只有几千人?那有个卵用。”李孝恭有些泄气的靠到椅子上。

    原本以为这些所谓的归化人如果数量大,地盘广的话,就可以调一支偏师,从倭国出发,在高句丽的身后狠狠插上一刀,结果没想到,归化人竟然只有一县大小的地盘,这特么不是扯蛋么。

    不过是一个县大的飞地,要来又有什么用,连一府之军都养不起,更别说调一支偏师七、八万人马过去。屁大的地方,真要调一卫人马上去,用不了三天,地上的草都能给他啃光了。

    “话不能这么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然归化人想要独立,那就让他们独立好了,两伙人打架哪有三伙来的痛快,只有让他们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我们才能从中获利嘛。”

    虽然倭国有大批的归化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被倭人大部分同化了,即便他们承认自己的祖先是汉人,但是到了最后他们也不会承认大唐的政权。

    这些说着倭国话,有着倭国习惯的归化人,归化的是倭国,而不是大唐,所以李承乾打心眼儿里不认为他们是汉人,只是出于一种利用的心态承认了他们。

    当然,那些归化人同样也在利用大唐,若是真的相信了他们,指不定什么时候,大唐就会被他们反咬一口,到时候在原大地将又是一片烽烟四起的景象。

    对那座岛有着深深厌恶情绪的李承乾可不管他们的老祖宗是谁,只要是在那座岛上出生的人其一生都会被打上倭奴的烙印,不管他是归化人也好,倭国人也罢,想要得到大唐的承认,那就只有他们的灵魂,肉体……就让它留在地狱好了。

    李孝恭望着侄子的眼神中带着那么一丝的惊惧,既惊讶于李承乾的阴险,也恐惧于他的狠辣。

    三方混战,不比两方决斗,这完全就是让倭国彻底灭国的算计。

    两方互斗或许有停战和解的一天,但若是三方混战呢?需要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让他们达成合解?

    这就像我们几何作图一样,若是图上只有两个点,那么一条线就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但若是三个点呢?那就需要三条线,若是四个点那么就需要六条线,点越多关系越复杂,需要处理的问题就越多。

    当点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整件事情就会变成一团乱麻,任谁也解不开。

    李承乾的态度就是这样,他要在倭国造出无数这样的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欲望’,让倭人互相之间斗起来,最好是斗的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河间君王那也是打老了仗的老油子,单从李承乾对归化人的‘支持’上,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的意图,所以才会对这个刚刚成年,只有十六岁的侄子有了一种发自心底的惊惧。

    他甚至在想自己卧底的身份是不是早就已经被这小子看出来了?只不过碍于面子,一直没有戳穿。

    “王叔,这次倭人的事情,还需要保密一些,不要被杜正伦那老夫子子知道,否则怕是又要夹缠不清了。”就在李孝恭有些走神,疑神疑鬼的时候,李承乾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啊?哦哦,这个你放心,某不会说出去的。”想到李承乾说的占领倭国之后,边边角角的金银矿山,李孝恭忙不迭的点头。

    为大唐尽忠是一回事,在尽忠的同时若是能中饱私囊,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李承乾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是打算往倭国派上几十个人罢了,不伤筋不动骨的,事成之后还有大把的银钱分,如果不同意才是傻子。

    就这样,借用与倭人的一次会面,李承乾和作为辅政大臣的李孝恭通了气,两个人狼狈为奸的暗中达成了协议,倒卖武器的同时,顺便也在倭国扶植起另一个政权——归化人政权。

    当然,李承乾之所以把李孝恭拉下水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现在他毕竟是在监国,一群老家伙都在憋着劲盯着他,打算找他的麻烦,如果再私下里倒腾武器卖,终是有些不好,远不如拉李孝恭下水,走他的路子把武器装备运出去。

    这几天单位又忙起来了。所以更新有些乱了,对不住大家!

    (本章完)

第899章 归化人的打算(上)() 
第八九七章

    说服了李孝恭,借用他的渠道将仓库中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运出长安,顺着黄河一路东进,直奔山东。

    这些东西可都是钱,一把不怎么值钱的破刀,只要到了登州往倭国的船上一装,那特么可就是五贯钱,一件破烂长毛的皮甲,只要一上船,同样也是五贯;

    弓虽然是比照着倭人身材特制的,但在价格上李承乾并没有提高太多,毕竟都是些临时赶制出来的东西,不管是材质还是工艺都没有达到大唐制式军械的要求,纯粹就是糊弄人的东西,收人家八贯钱已经有些过份了,再加价多少有些不地道。

    当然,这也是倭国人自己要求的,没办法,如果按照大唐的标准来制造弓箭,放在倭国能拉开这弓的可就没几个了,所以他们只能要求大唐选一些质地软一些的木材来制作弓箭,以适应倭国本土的战斗,

    “承乾,我记得咱库里还有不少装备呢,怎么只装了这么少的一点?”看着满载军械的船只远去,李孝恭有些惋惜的叹道。

    “因为他们没钱了!我们可不是慈善家,那些东西我宁可放在仓库里烂掉,也不会白白送人。”李承乾翻了个白眼,转身就走。

    他也在惋惜那些剩余的装备,可是规矩就是规矩,和倭人交易那就是概不佘帐,这一点任何人都别想改变李承乾的主意,他的理由很简单,谁知道他们能不能打赢,万一输了我找谁要装备钱去?

    某些时候,李承乾也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万恶的资本家,想想后世历史中记载的外国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