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429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429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李承乾的答复让老头子十分满意,郁闷的脸色稍有缓和:“若是朕打算来年征高句丽呢?”

    “可以打一打,我大唐现在不缺粮草,打上一仗练练兵也是好的。”李承乾语焉不详含糊的说着,尽量不引起老头子的不快。

    “若是败了呢?”老头子反问道,这也是朝中一些大臣所担心的事情,这一批人认为若是战败,会不会像隋末的时候一起,引得天下锋烟四起。

    “应该不至于,只是现在高句丽对我大唐严防死守,边境上的城墙不知加固过多少次了,若是要打我们的损失可能会大一些,但绝不会败。”李承乾摇头说道。

    大唐现在的军事力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单单拼装备高句丽绝对不会是大唐的对手,拼人力的话因为是被入侵,或许有可能会拼个势均力敌,毕竟六十万常备军可不是说笑话的事情。

    “朕打算亲征!”平地一声雷,李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啊?亲征?”李承乾被雷到了。

    短短的一瞬间,李承乾想通了为啥老头子把东征高句丽的事情提前,敢情老头子是‘羡慕嫉妒恨’了。

    儿子都已经拿下大半个西域了,他这个当老子的却一直坐在北伐突厥的历史功劳薄上坐吃山空,换成谁也受不了这个刺激啊。所以李二虽然嘴上说着不怕李承乾功高盖主,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完全是另一套做法。

    李承乾想笑,真的很想笑,不过考虑到老头子的面子,他还是忍住了,轻轻咳嗽了一下说道:“父皇啊,您亲征高句丽,太给他们面子了吧?真的有这个必要么?”

    “高句丽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以为高句丽真的是蕞尔小国么?朕跟你说,高句丽的实力很强,不是一般的强。”李二哼了一声,瞪了李承乾一眼。

    对于李承乾,老李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作为一个帝国的继承人,这小子那是没得说,不管是心思还是手段都是上上之选,可就是那份发自骨子里的傲气让人有些受不了。

    就连自己这个当老子的,有时候都能感觉到这小子不经意间带出的那份优越感,也不知道这种傲气是来自什么地方。

    “父皇,儿臣也知道高句丽的确很强,也知道高句丽的国力并不差,可是御驾亲征还是不要了吧,长安还需要您来坐镇呢。”李承乾并不知道老头子心里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老头子离开长安之后,自己会很累,所以十分不想让李二去亲征。

    至于说亲征能不能打下高句丽,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唐那么多能人,就算打不过,跑回来还是可以的,反正苦谁不会苦皇帝,累谁不会累天子。

    “行了,东征高句丽的事情朕知道你的意思了,回头把你的‘飞凤军’好好练一下,到时候朕有大用。”李二明显并不想听李承乾继续唠叨,果断的制止了他的发言,只是那句‘你的飞凤军’听着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父皇,咱能把‘飞凤军’改成空军么?飞凤听着女里女气的,显得有些娘!”李承乾委婉的说道。

    想着若是改成空军的话,那就可以不顶着‘你的’两个字。

    结果,李二眉头一皱,瞪了李承乾一眼:“不学无术的东西,凤为雄,凰为雌,你读了那么多书,这个都不知道么?‘飞凤军’就这么定了。”

    老头子都拍板了,李承乾还能说什么呢,‘飞凤军’就‘飞凤军’吧,改了改去的也没啥意思。反正现在“你的‘獠牙’”、“你的‘海狼’”、“你的西域军团”已经听习惯了,再多个“你的‘飞凤军’”也没啥大不了的。

    琢磨着这些事情,李承乾离开了老头子的书房,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早朝!

    (本章完)

第879章 ‘枪’(下)() 
旭日未升,晨光未临,李承乾带着满心的豪情,顶着头上的星光,踏上了去往太极殿的征途。

    没办法,老头子交待的任务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尽管心中与那些老家伙的目的十分一致,但是他还是要把那些反对出兵的老头子个打压下去。

    或许有人会奇怪,李承乾到底准备拿什么来应付那些连李二的搞不定的老东西,而事实上李承乾自己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到底拿什么去说服这帮人。

    打是一定不行的,如果能打程老货早就把那些老家伙打躺下了;绑架、勒索也不行,大唐太子要行的正,走的直,歪门斜道是绝对的禁忌;用嘴巴说倒是可以,不过已经争了十几天了,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反反复复的说了无数次,由他来说似乎也不能脱出那个范围。

    想了一整夜的李承乾心中虽然有豪情,但奈何独木难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搞定那么多的老东西。

    不过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思来想去的李承乾在离开‘兰若寺’的最后关头,还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道德绑架!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这才避免了装病的尴尬。

    心中有了主意人就不慌,晃悠着上了大殿,不着痕迹的对老头子眨了眨眼,示意准备完毕之后,李承乾便老老实实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眯着眼睛开始打盹。

    什么情况?看着李承乾突然出现在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是面色一凝,纷纷皱紧了眉头。

    这特么小子就是一条逮谁咬谁的“疯狗”,不管是谁,也不管是有什么理由,只要有人不按照他的意志去做,这小子就会疯了一样不顾一切的愚人死磕。

    朝臣们没有忘记,李元昌只是因为一句话就被打断鼻梁骨,也没有忘记李元昌最后死的不明不白的结局,这一切如果说和李承乾没有关系,怕是没人会相信。

    而五姓七望呢?这几大世家现在不是也被整的老老实实的,随着李承乾的指挥棒东奔西走,不敢再有二话。

    一个互市,看似可以获利不少,可最后几大世家得到了没什么?还不是毛都没有一根?‘农垦兵团’名子喊的响亮,最后却让人哭笑不得。

    可尽管这样,五姓七望还不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咬着后槽牙把这件事情认了下来,虽然这其中李承乾请他们吃过一次饭,给他们提了一次建议。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就是李承乾坑了他们之后,给他们的一颗甜枣而已,最终吃了大亏的还是五姓七望,因为无论如何怎么解释,都无法改变他们是在帮李家拓边人事实。

    李二是皇帝,虽然让人害怕,但是只要依着规矩来,就算是这位皇帝陛下再不满意,也会忍下那一口气。

    可李承乾不一样,这小子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而且还有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习惯,这样一个‘疯狗’般的人物,今天竟然被李二给放了出来,打的什么主意不问可知。

    “本宫听说有人打算与高句丽苟合,不知是那一位,站出来让本宫看看。”执事太监刚刚喊了一句‘有事早奏’就被李承乾冷声打断,挺拔的身姿傲立老头子的御案之前。

    “太子殿下这话说的过了,臣等非是想与高句丽苟合,实在是因为现在不是出兵的好时候。”魏征第一个站出来,作为一个耿直的谏臣,他有这个资格与责任。

    “是么?那什么时候才是?那一年才是?”李承乾一点面子不给,直言逼问。

    “待到我大唐兵精粮足之时,自然便是到了讨伐高句丽的时候。”老魏黑着一张脸说道。

    “我大唐现在缺粮么?还是我大唐现在缺兵?”李承乾反问道。

    “这个自然不缺,但辽东夏季遍布河沼,冬季又苦寒,殿下认为该当如何?”御史中走出一人,站在魏黑子身边梗着脖子说道。

    坏了,就在这货话刚刚一出口之后,魏黑子和孔颖达两人面色瞬间大变,知道这下掉进陷阱里了。

    果然,李承听了御史之言,冷冷一笑开始发飙:“尔等尸位素餐之辈,竟然有脸站出来问本宫该当如何?若是事事都要本宫来解决,那么大唐还养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天天拿着俸禄去喝花酒,找女人么?”

    “想我中原上百万大好男儿陈尸高句丽,他们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大唐之所以能够屹立于此,受万人朝拜,难道就是因为你们提出的各种困难?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们人天天挂在嘴上,可是看看你们实际上干了什么?”

    “一个个不想着忠君报国,光是想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官当成你们这样,不如都回家菘菜去算了,就算是养一头猪都比你们创造的价值要大一些。”

    颠倒黑白,歪理邪说,这是李承乾擅长的,同时占领道德至高点也是他所擅长的,一番训斥直接把所有反对东征的人全都打上了不思进取,有负君恩的标志。

    “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帽子太大,没有任何人能顶的下来,于是乎朝堂之上几乎瞬间就跪下了一大片人。

    “起来吧!承乾,说的有些过了,毕竟他们也是在为大唐的将来考虑嘛。”李二老好人一样的示意众人起来,又假意的训斥了李承乾一句。

    不过在‘承乾’二字的称呼上,已经让所有人都听出了他话里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父皇,儿臣愿为讨伐高句丽之先锋,望父皇恩准!”反正已经被老头子当枪了,李承乾索性也豁出这张脸不要了,反正老头子都打算亲征了,他一个太子当个马前卒也没啥大不了的。

    “你就免了吧,还是留在长安监国为好。”李二父子自说自话,完全把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当成了摆设。

    不过,很明显的是,那些被当成‘摆设’的众臣并没有那么老实,就在李二决定让李承乾留下监国的时候,下面已经跪了满满一地的人,同一个声音响彻大殿:“陛下,臣等有罪!”

    (本章完)

第880章 群英荟萃() 
“陛下,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臣等弹劾太子殿下蛊惑君父,不当人子!”先是请了罪,然后就是反戈一击,可见朝堂上的老油条们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面对这样的指控李承乾自然不能承认,老头子是让他来当枪的,可不是让他来挡枪的,若是真的被弹劾成功,那才是丢了大人。而且以前营造出的那种‘战无不胜’也会前功尽弃,今后还要面对更多的弹劾,完全就是得不偿失。

    所以半跪于御阶之上的李承乾在得到老头子反击的暗示之后,一抖身上太子朝服长身而起,回身凝视这刚刚想他发起挑战的某老货:“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某曾经说过,为我大唐之崛起,纵然九死亦无悔,尔等若真为大唐考虑,本宫可以原谅你们一次,若有私心,本宫与尔等不死不休!尔等可明白?“

    这话李承乾说的大气,可以说完全踩在道德至高点上,将下面一群老货堵的有些哑然。

    不死不休都扔出来了,这等于是正面宣战一样的决定,换成一般人也许老家伙并不在乎,可是李承乾说的这句话他们却不得不好好考虑。

    毕竟‘睚眦必报’的名声不是凭空得来的,谁知道他会把仇记到什么时候,若真的是将来有一天这小子登基了还在记仇,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

    不过这只是文官一系的想法,武将一系却是听的热血沸腾,一个个仿佛看到了鼓角争鸣、长缨出征的场面。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大唐的将军们已经老了,再不出征只能等着老死榻前。没人喜欢这样,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是所有将军的梦想,虽然有些人已经实现这个梦想了,但将军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若是没有战争,都回家种地去好了。

    所以武将们很喜欢那句‘纵九死亦无悔’,自然而然的,这些人便站到了李承乾的一方,与文官一系壁垒分明,形成对峙的局面。

    一句话说白了,李承乾说得再好听,到最后还是离不开利益两个字,只不过表现的并不那么明显,而且说的好听了许多。一切的一切离不开一句话:团结大多数,拉拢少数,坚决打击极少数!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孔颖达……这些老家伙则是有些发懵,不就是争论要不要出兵高句丽么?怎么就上升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这不是‘扬沙子’么,这么搞下去这‘天’可就要被聊死了。

    所以,有鉴于李承乾的疯魔,几个老家伙很明智的闭上了嘴,不去招惹这个疯子。

    “怎么?为何不说话?一个个人摸狗样的装神弄鬼,当着异族的面显尽你们的本事,也不想想大唐的今天是怎么来的,真当这一切都是你们用嘴皮子换来的?”

    “若是你们真有这个能力,干嘛不去高句丽把那百万将士的遗骨给要回来?百万将士战死他乡,至今忠魂不得返乡,数百万被掳掠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