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333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333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一日,船行至潼关,李承乾等人尽皆来到甲板之上,遥望着这道长安城里后的门户。

    “高明,我等在京中久闻你诗才过人,却一直没有机会听你赋上一首,不如今日在此雄关之前,赋上一首如何?”于家兄弟与李承乾相熟,看着万丈雄关心生感触,奈何文思枯竭,一时不知如何表达,最终把主意打到了李承乾的头上。

    “你们兄弟怕是早就算计好了是吧?否则为何刚刚一定要拉我出来看这关隘。”李承乾用手指点点于家兄弟,打趣说道。

    于家兄弟中的老大于立政笑着应道:“算计这话是从何说起啊,我们兄弟这不是才学不够么?否则美人当前,谁还不想显摆一下。”

    他们几人在船上闹腾惯了,李承乾知道于立政口中的美人指的是白月宁和杨雨馨,并不是指刚刚被找回来的林晓晓,闻言之后也不生气,只是苦笑着摇头。

    不过于立政这话说的还真没错,美人当前,怎么也不能弱了名头,他李承乾在长安城可是有‘智妖’的名号,同时也隐有诗词双绝之称,若是连首诗都搞不定,还真是有些下不来台。

    但是待到细想才发现,竟然真的没有什么应景的诗句可以用,《潼关吏》?不行,这个有些文不对题,再一次年龄也不对,所以必须放弃。

    然后还有什么?李承乾琢磨着,看到身边林晓晓、小武、夜魅等人期待的眼神,以及双胞胎兄弟狐疑的目光,脑中灵光一闪,让他想到了一首元代关于潼关的一首小令《潼关怀古》。

    虽然这首小令不是诗,但是好在也流传后世数百年,此时拿来应付一下想必也没什么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首小令原本无甚奇处,但是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却最是发人深省,震耳发聩。

    “高明啊高明,你,唉……”一声长叹之后,于立政摇了摇头不在说话,只是一次次的重复着李承乾最后那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于家兄弟在老于的言传身教下,肚子里的学生可不同于那些只读过几天书的迂腐儒生,以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这小令最后一句话的份量。

    也知道这种东西似乎除了李承乾,这船上还真就没有人敢喊出这么一句来,虽然大唐并不流行文字狱。

    李承乾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却并不在乎什么含义之类的东西。

    诗与词这种东西,根据吟诵的人不同,场影不同,解释的人不同,意思也会不同,同样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这个太子吟诵那是富有同情心,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那就是意图造反。

    所以说李承乾这个太子的身份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只要不高喊:‘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等类似的词句,其他诗词没什么不可以抄的。

    身份在很多时候可以帮人解决很多问题,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好学生、坏学生都在上课的时候睡着了,老师发现在之后对坏学生的评论是:你看看你,笨的像猪一样,拿起书就睡觉;对好学生的评论就是:看看人家,睡觉都拿着书。

    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好处,也是现实,李承乾正是看明白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的抄袭一些诗词,一切只因为他太子的身份,让人不会主动往坏处想,或者说大多数主流思想不会往另一个方面去想。

    战舰上,愿本众人高涨的兴致被李承乾一段小令搞得意兴阑珊,所有人都在默默的思索小令中最后一句的含义。

    李承乾则是无所谓的耸耸肩,漫步走向船头,张开双臂做出一个拥抱的动作,像是在拥抱这大唐的壮丽河山。

    《潼关怀古》火了,再一次火遍长安城,随着于家兄弟将这首小令与众同窗吟诵之后,李承乾的名字再次在长安城的街头巷尾流传。

    而且只三两天的功夫,便已经是尽人皆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李二呆坐在甘露殿书房中,一次次不断的重复着,眼中迷茫之色渐浓。

    “二哥,不要想了,乾儿那孩子说的话只要听听就好,若是真要追根究底怕是要想破头呢!”长孙皇后轻轻的为李二揉着微微发酸的脖颈,低声的劝着。

    自家老头子自从听到《潼关怀古》之后就变的疯魔了一般,让长孙皇后十分不放心,她以前可从没见过李二有这样的表现,生怕李二出了什么问题。

    “观音婢,看来承乾这次出去人长大了不少,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体悟啊。”李二抬起头,透过窗子看向窗外:“可是我大唐有多少官员会有这样的觉悟?有谁真的知道百姓的苦处?”

    “二哥……”长孙皇后不知道应该怎么评论这件事情。

    她的儿子一首小令,道尽皇朝更迭给百姓带来的伤害,理论上说当爹妈的应该高兴,必竟李承乾身为太子能有这样的觉悟是大唐之福。

    可是想到其中的内容,又让人乐不起来,大唐是建立在前隋的基础上的,而隋、唐交替,朝代更迭到底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火?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本章完)

第681章 ‘仙家法宝’() 
就在大唐满朝文官为一首小令心生感怀的时候,李承乾却带着双胞胎兄弟、夜魅、苏猛等一群杀手直奔鸿胪寺的驿馆。

    这群混蛋敢打长乐的主意,而且求婚不成之后,竟然还敢在长安呆着,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李承乾这个哥哥只怕也没脸再当下去了。

    时间不大,驿馆已经遥遥在望,不过驿馆前面的情景却让李承乾有些意外。

    原本应该门可罗雀的驿馆门前竟然十分热闹,两伙人正在吵吵嚷嚷争论着什么,因为距离太远,李承乾他们听不清楚。不过看听着含糊不清的大唐官话,应该双方都是异族之人。

    待走的近了,众人才发现其中一伙人应该是突厥人,看样子应该是属于执思失力的部下。

    因为现在医学院已经彻底完工,当初抓回来的那些战俘已经被李二遵循诺言安排给了执思失力,成为大唐境内的第一支外籍兵团。这批人装备的大唐的装备,但是打扮上却略有不同,尤其是那一头乱发更是明显的再明显不过。

    而与突厥人对峙着,却干脆就是一些异族,从其脸上干涸的泥巴上可以看出来,这帮家伙就是李承乾他们要找的目标——吐蕃人。

    “公子,怎么弄?”苏猛性子急,属于一言不合,掏刀就干那种,所以在看到吐蕃人之后,眼珠子立刻就开始发红,恨不得马上冲上去。

    李承乾乜了苏猛一眼,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向突厥人的方向呶呶嘴:“过去看!”

    突厥人的一方只有三个人,与人多势众的吐蕃人相比明显不在一个级数上,由此可见应该不是突厥人搞事在先,这引起了李承乾极大的好奇心。

    “这里怎么回事?都在吵吵什么?”等走到两伙人跟前,苏猛站出来沉声问道。

    一个敞着皮袄的吐蕃人横了苏猛一眼,不屑的说道:“汉狗,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驿馆门前禁止通行,违者按刺探吐蕃机密论处。”

    卧槽……,这吐蕃番子好霸气啊。

    李承乾一行被那吐蕃汉子一句话骂的愣了半天,这还是第一次在大唐的地盘上听到有人让他们滚开,一时间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我等要是非要打这里走一走呢?”苏猛有些不信邪的问道。

    “杀无赦!”这一次那吐蕃人看都没看苏猛一眼。

    苏猛被说的有些傻眼,忍不住回头看看李承乾,感觉世界观都被颠覆了。什么时候异族可以在大唐称王称霸了?鸿胪寺难道就不知道管管?

    “问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李承乾指指那三个突厥人。

    此时他已经回过神来,阴阴的瞥了那个说话的吐蕃人一眼,一股暴厌的情绪开始在心底涌动,不过被他强自压了下去,这几个吐蕃人已经被他列入必死的名单,就算天王老子来了怕也就不了他们。

    只是现在还是满足好奇心为要,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都放到一会儿再说。

    “你们不用问,他们几个和你们这些汉狗一样,想要从驿馆前面过去,不过他们走的比你们远一些,所以他们的命已经属于老子了,至于你们……,敢再往前走三步,你们的命老子也收了。”敞着皮袄的吐蕃汉子狂傲的说道,脸上全是满不在乎的神情。

    这些高原上下来的汉子生存环境恶劣,不得不时时与天地争命,所以也养成了他们桀骜的性子。

    不过狂归狂,如果他们平时这样也就算了,他们有使者的身份,一般人遇到他们这样的忍忍也就过去了,不一般的人也懒得与他们计较这些东西,见他们装犊子,也不和他们扯淡,省得丢了面子。

    必竟他们是外使,大唐又有不杀使者的传统,事情闹得大了,谁的面子都不好看。

    可是这些吐蕃人学问不好,忘了大唐有一句老话,那就是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

    “你敢不敢再说一句汉狗?”李承乾按照那吐蕃汉子说的,向前走了三步,然后从腰间抽出一直没有用过的手铳,拿在手中掂量着。

    那吐蕃汉子看到只有十多岁的李承乾走出来,不由咧开大嘴笑了,露出一口发黄的牙齿:“还真有胆子大的,成你既然喜欢听,老子就多说几次让你听听:汉……”。

    “嘭……”一声大的吓人的臣响,将吐蕃人后面的话全部压了下去。

    “呃,呃,你……”过响过后,刚刚还在笑的吐蕃汉子脸容僵硬在了脸上,眼中带着恐惧的目光,艰难的抬起一只手,指着李承乾,口中喃喃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吐蕃汉子的胸口已经被手铳中的铁沙轰的血肉模糊,看不出一块完整的皮肤,血不停的从胸口处向外涌着,短短一瞬间就已经染红了地面。

    “噗通”一声,那吐蕃汉子最终还是没有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整个人已经瘫软了下去,倒在地上出气多进气少,眼见是不活了。

    这是火铳第一次在大唐发威,直接轰死了一个在吐蕃战功赫赫的勇士,也轰碎了吐蕃人那颗傲慢的心。

    “你……”剩于的七八个吐蕃人艰难的咽着唾沫,看着李承乾半晌无法说出一个字来。

    “谁想第二个?”从腰里抽出另一支火铳,李承乾目光阴冷的扫过前面站着的一群吐蕃人。

    没有人说话,不但吐蕃人不敢说话,甚至就连那三个突厥人,以及跟着李承乾一起过来的苏猛等人也都紧紧的闭上了嘴。

    没见过手铳的大唐土鳖们,看着手铳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仙家法宝?再看李承乾,不由自主的就想起当初神仙弟子的传言。

    疯了,真特么疯了,老子竟然真的跟了一个神仙弟子啊!苏猛如是想着。

    当然,震惊的人中不包括杨雨馨和夜魅,她们两个早就见过李承乾用这东西打草靶,知道那东西叫‘手铳’,和手弩的性质差不多,不过比手弩要小上不少。

    可是她们两个知道,别人不知道啊,由其是那些被封建迷信洗了脑的吐蕃和突厥人,这两帮人现在两条腿哆嗦着,就差没跪下大喊佛祖显灵了。

    (本章完)

第682章 大唐太子的霸道() 
“去个人,你们的吐蕃正使叫出来!”看到吐蕃人怂了,李承乾嘴角挑起一丝弧度,冷冷的说着。

    反正已经弄死一个了,如果这些吐蕃人敢从牙缝里嘣出半个不字,李承乾不介意再开枪轰死一个,然后让夜魅等人出手,把余下的几个吐蕃人杀掉。

    这里是大唐的土地,任何时候都绝不允许异族在这里撒野。

    至于什么没子不面子的……,李承乾并不在乎,反正说说而已,身上又不会少块肉,只要不是当着他的面说就好。反正他现在已经恶名在外,‘睚眦必报’都算是比较含蓄的外号,再多些也无所谓了。

    可是,李承乾明显是低估了手铳对吐蕃人造成的‘伤害’,尽管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还是有人站了出来:“不,不行,你,你是恶魔,你会杀了正使的。”

    是啊,那仙家宝贝不用准备,抬手就打,如果正使出来了,被这家伙一下子干死了,那可咋办!得到提醒的吐蕃几乎是瞬间统一了思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李承乾弄巧成拙。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知道是不是在后悔刚刚的举动:“叫他出来,我不杀他,同时我可以给你们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