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311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311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个事情他以后还是要私下里和李二沟通一下的,不过眼下来说应该不用,皇帝陛下的心思目前来说根本不在山东,吐谷浑大片的土地已经把他的精力全部吸引了过去,与其研究山东的事情,还不如讨论一下泰山封禅来的实际一些。

    不过与长安城中兴奋的大佬们相比,身处西域的大唐军队却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牛逼。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个月时间,走完正常需要两个月才能走完的路,而且还是在沙漠之中,薛仁贵所率领的左武卫到底吃过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而作为吸引吐谷浑伏允注意力的凉州守军,他们到底付出多大代价,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

    八千左右的守军,坐困凉州,城外就是吐谷浑十万大军,有没有压力?每天都需要面对人数多达两万的吐谷浑士兵攻城,有没有压力?

    人不是机器,伤了返厂修一修,很快就可以恢复功能,人受伤了是需要养伤的,而且伤的重了还会死亡。

    在大唐这个医疗技术并不十分发达的古代,发个烧,感个冒都有可能被阎王爷收走小命的古代,在战场上受伤,能活下来的可能性基本上无限趋近于零。

    尽管段瓒这一次带了很多酒精过来,但是酒精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起到一个消毒的作用,如果说能全面抑制细菌滋生,那除非是在无菌环境才行。

    所以守城的士兵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越来越少,渐渐的城头已经开始出现百姓的身影,他们穿上了那些死去士兵的护甲,拿起他们的刀剑,站到了他们以前所站的位置。

    城头上每一个人都知道外面那人是什么人,也知道城破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所以拼命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

    对于那些驻守城头的士兵,百姓们此时没有那么多的感激,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动,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等待援兵!仅此而已。

    至于说感动什么的,那是战争结束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战斗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这些。

    一间间的房屋被推倒,椽子被削尖当成弩枪,房梁被当成滚木,而那些砖石才是被当成擂石。

    守城战打到第六天的时候,城头上已经没有了防御用的武器,除了拆房子,找一些替代品,没有任何的办法。

    段瓒所驻守的城墙守军已经换了不知道几批,熟悉的面孔除了老头子派来的两个护卫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

    数天的战斗下来已经让他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回想当初李承乾在长安将战争描写的如何浪漫、如何壮观……,段瓒只说一句:你大爷的!

    (本章完)

第635章 吐谷浑的覆灭(二)() 
战斗到了第十天的时候,段瓒的身边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孩子和妇女的身影,那些孩子和妇人端着滚烫的开水,在敌人攻城的时候,从上面倒下去,全力阻挡着吐谷浑人的进攻。

    但是这些都没什么用处,外面的敌军实在太多了,车轮战之下,坚持十天的凉州城已经到了极限。

    城中到处都是伤员,凄厉的惨叫声彻夜不停,就算是站在城头之上,也会在半夜里被这些叫声惊醒。

    男人们已经快要死光了,宇文士及也受了重伤,伏允应该是觉得围三阙一的计策不管用,现在已经开始四面同时攻城,这分明就是要屠城的表现之一。

    段瓒时常会在战斗的间隙向援军过来的方向眺望,该死的吐谷浑人,他们开始的时候空出来的是西面的城门,可是大唐却是在东面,这些家伙分明就没想着要城中的百姓活着。

    段瓒的思绪十分混乱,一会儿想着援军,一会儿又想敌人会如何进攻,整个人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冷静。

    “公子,凉州守不住了,某去招集人手,我们突围吧!”一个父亲派来的护卫靠在段瓒的身边,压低了声音说道。

    “突围?”段瓒冷哼一声,指指外面说道:“我们一共才有多少人,你能从这么多人中杀出去?”

    “不试试怎么知道,而且某认为大将军一定是早就已经到了凉州左近,只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现身,所以只要我们突出去,一定会有援兵来接应我们。”护卫继续劝说着段瓒。

    小段可是段志玄的独子,一条小命如果扔到战场之上,估计老段会疯了吧。

    “别说了,守了这么多天,死了那么多兄弟,老子怎么可能就这么走。”段瓒看着城外不为涌动的人潮,缓缓抽出自己已经有些卷刃的横刀:“段家从没有过临阵退缩的男人,不管是生是死,段某都将与凉州共存亡!”

    护卫默不做声的点了点头,他对段瓒的劝说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如果小段要走,那么集合城中还能动的左骁卫军卒,保着他冲出去或许问题不大,只是出去之后能不能段过追杀是个未知数。

    必竟直到现在外面的援军依旧是毫无动静,不知道是没有到还是埋伏在什么位置,漫无目的的冲去还真不一定能遇的上。

    不过相对于护卫的纠结,小段道是看的很开,用刀背在他胸口上拍了拍:“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吐谷浑人又要上来了,准备拼命吧。”

    “喏!公子还请多加小心,某去了!”护卫重重一点头,转身离开。

    仗打到现在这个时候,左骁卫的三千先锋已经没有多少了,所以任何一个老兵都格外的珍贵,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负责的一段城墙,就算是小段的护卫也不能例外。

    第十三天的战斗在天明的时候再一次爆发,吐谷浑人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向着凉州城涌过来,看样子是要将整座城池一鼓而下。

    看着汹涌而来远超前两天数倍的敌军,一股绝望的情绪在段瓒的心底升起,揪过身边的一个人来,也不管认识不认识,直接命令道:“情报科的人呢?让他们发信号,凉州城誓与吐谷浑决一死战!”

    事后曾经有人问过段瓒,当时他是什么心情,或者说当时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小段只留下四个字:你大爷的!

    总之当时情况的确是千钧一发,守城十三天,八千军卒或死或伤,可战之兵不足五百,单靠一些老百姓,想要守住城头不失,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段瓒的信号最后还是没有发出去,因为他的命令刚刚发出去,就已经看到在凉州城的西南方,吐谷浑数万大军的背后扬起了漫天烟尘。而正在发动进攻的吐谷浑人也开始一点点陷入混乱,像没头苍蝇一样四下乱窜。

    老段同志到底还是没有眼睁睁的看着儿子与凉州共存亡,在最后关头忍不住安排自己的军队从后面爆了伏允的菊。

    震天的喊杀声中,战马蹄声轰鸣,原本作为骑兵的吐谷浑士兵因为需要攻城的关系,全部都是步战,坐骑什么的早就被放到一边,现在面对红着眼睛杀意盎然的大唐骑兵,哪里还有什么反抗的能力,逃跑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马背上的民族,下了马之后和草鸡没什么区别,他们从来就不知道步战应该如何应付骑兵,被左骁卫追上后面像撵兔子一样追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最后还是伏允出面调动本阵军马迎上了左骁卫,抑制住了左骁卫的攻势,这才有机会让伏顺有机会收拢那些跑的满山遍野,鸭子一样的部下。

    凉州之围在左骁卫出现的瞬间便已经解除,装备精良的十六卫虽然只有两万余战兵,但如果加上辅军的话,算算怎么也有五万余人。

    而且五万人可是以逸待劳的在后面休整了整整半个月时间,不管是气势还是精力,都不是那几万吐谷浑的丧家之犬能比的。

    段瓒无力的靠在城头之上,看着下面老头子的将旗迎风招展,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劫后余生的喜悦?不,事后他回忆起这段经过的时候坦然承认,当时他的脑中是一片空白,没什么喜悦,也没有什么悲哀,有的只是一种解脱。

    凉州城东墙,他在上面整整待了一十三天,现在终于可以下去了。

    而凉州城里也没有什么欢呼,没有什么激动,有的只是哭声一片,家家搭灵台,户户挂灵幡才是城里当时的真实写照。

    凉州城,算上各县逃难过来的百姓,人数足有三、四万,但这一战过后,直接锐减了大概五分之一,这还不算一些因伤残疾的。

    从城头下来的段瓒整个人都是麻木的,看着那些哭泣的百姓,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劝慰,十三天时间,他亲自送走的左骁卫兄弟就不下数百,一次次的痛苦已经让他忘记了一些。

    在他的心中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府衙看看自己那些受伤的兄弟,去告诉他们:老子要去给你们报仇了!

    (本章完)

第636章 吐谷浑的覆灭(三)() 
已经丧失了夺取凉州机会的伏允十分郁闷,但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大唐的军队会从他的后面冒出来,直接爆了他的菊花。

    不过好在他反应及时,在唐军还没有堵住他后路的时候,就安排部队与大唐军队对峙,形成了吐谷浑战据凉州城外东南位置,而大唐军队占据凉州城外西南位置的局面。

    这样一来吐谷浑的选择就多了起来,既可以向北,遁入漠北草原,也可以向南重新进入吐谷浑原本的领地,当然,他们也可以后退,进入大唐腹地,但后果是鱼死网破。

    伏允并不想死,他还有着复国的打算,被吐蕃赶出自己的国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于是这家伙作了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个决定,退回大非川,回到青海湖边。

    可是这个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最合理的。

    大唐的军队既然可以在漠北剿灭颉利,那么如果他伏允进入草原的话,无疑也会走上颉利的老路,所以北面他是不能去的。

    而东面更不用说,那里是大唐腹地,随时都有可能面对数十万大军的全面围剿,去了那边与找死没有区别。

    西面不用说,有五万左右的左骁卫堵在那里,想要过去基本上怎么也要赔上一半的人马,而且就算是过去了,他还要面对阳关,玉门关的守军,这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思来想去只有掉头南下,重回高原,那里有著名的气疾,同时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就连夏天有时候都会下霜、下冰雹,这气候条件对于一支需要逃命的军队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伏允在与段志玄对峙了三天之后,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里,带着全部人马遁入了茫茫荒原,向着‘家’的方向狼狈而逃。

    老段也明白伏允逃了,但是他只能衔尾追击。

    自古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老段手下只有两万多的战兵,算是辅军也才五万左右,这么一点兵力别说‘倍’,连相等都作不到,一翻冲杀下来,如果被伏允逃了,那才叫得不偿失。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段的儿子可不是随便被人欺负的,这该死的家伙围着段瓒连续攻打一十三天,差点把老段家的香火给断了,这种气你让段志玄如何忍得了。

    于是在允伏撤走的第二天一早,段志玄就集合了左骁卫的全部兵马,咬着伏允的后队直接追了上去,大有上天追上凌霄殿,下海追入水晶宫之势。

    就这样一追一逃时间便一点点的流逝,最后当允伏逃回青海湖边上的时候却愕然发现,在他的面前已经有了另外两只队伍存在。

    一方是马贼打搬的一万余人,这些人占据了青海路一侧。

    而另一方则是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大唐军队,一杆硕大的薛字将旗耸立在伏俟城城头,看样子分明是已经将这座属于吐谷浑人的都城占领了。

    都城丢了,而且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丢的,这让伏允及一众随从好半晌反应不过来,难道这些大唐军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出现在吐谷浑腹地?

    前有堵劫,后有追兵,仓惶逃窜的伏允绝望的发现,他已经无路可去,在长安城给大唐皇帝跳舞的场景在他的脑海中时隐时现,吐谷浑这下子是真的穷途末路了。

    “伏允,可还记得拓拔木弥?”就在伏允感到阵阵绝望,骑在马上摇摇欲坠的时候,马贼一方已经有一骑越众而出。

    “拓拔!你是拓拔……”伏允猛的一惊,看着这个曾经被他追杀年余,却一直能侥幸不死的老部下,一时间百感交集。

    只不过此‘交集’非彼‘交集’,这时的百感交集让他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伏允,看来你的记性还不错,没有忘了老子。”拓拔木弥骑在马上,桀骜的看着曾经高高在上的王者,嘲讽的说道:“不过,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