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296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296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并没有阻止小武的这一行为,某种程度上他还在帮助杨雨馨,在小姑娘有些细节想不起来的时候他就会出言提醒。

    就这样,李承乾、小武、夜魅、杨雨馨,缩在洛阳整整有半个月时间,等到他们再一次出发的时候,一本《白娘子传奇》的事故手稿被快马加鞭的送回了长安,同时随同手稿一起送进长安的还有李承乾的一纸书信。

    最后,在李承乾离开长安一个月之后,整个长安又炸了。

    所有的寺庙进香的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少了一半,而且还有日趋减少的势头,而且这种趋势还在隐隐向长安周边地区蔓延。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自然引起了李二的注意,派人出去调查之后发现,这事儿竟然又和被他赶出长安的那个混小子有关。

    于是,甘露殿中,老李再一次被气的摔了杯子。

    长孙皇后知道李二在发脾气之后,从自己的寝宫赶了过来,躲过一只从门里飞出来的杯子之后,莲步轻移来到李二身边,缓缓问道:“二哥,您这又怎么了?”

    “看看,看看,这又是你的好儿子搞出来的东西,你说……你说他怎么就不能消停点呢?那些和尚到底怎么惹到他了,一天到晚的为什么总是拿那些和尚搞事。”李二指着桌上一本印的十分精致的《白娘子传奇》,皱着眉头牢骚着。

    “高明?”长孙皇后从桌上拿起书,试探着问道。

    “除了他还能有谁!”李二一脸的郁闷,想拿杯子喝口茶压压火,结果发现刚刚被他丢出去。

    示意一旁的宫女再去拿杯子,等宫女离开之后,李二又感觉老婆好像半天没答理自己了,忍不住又向长孙看去。

    结果发现,亲爱的老婆竟然津津有味的拿着那本让他头痛不已的《白娘子传奇》在看,而且似乎看的很入迷。

    “咳咳……”感到自己被无视之后,老李十分没面子的干咳几声,将长孙皇后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刚刚看了个开头的长孙皇后将书合上,交给跟在她身后的宫女拿着,然后好奇的问道:“二哥,高明这故事写的不错啊,为什么您发那么大火呢?”

    “如果你把这本书看完,就会知道朕为什么这么大火了。”李二起身在地上踱了几步,然后恨恨的说道:“你说,他怎么就非要和那些和尚过不去,那些和尚是招他还是惹他了,现在那帮家伙找上门来了,非要让朕给他们正名,你说……,唉~!”

    一连两次听李二提到和尚,又提到书,长孙皇后仿佛明白了什么,从宫女手中把书拿回来,一目十行的向后面看去。

    大概过了有一刻钟左右,长孙皇后将书合上,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些和尚,简直该杀!”

    “看看,看看,你也这么说吧。”李二苦笑着摇摇头:“现在外面已经乱套了,国子监的那些学生在请命,希望朕查封庙宇整顿僧侣;而那些和尚则是请命希望朕给他们正名,证明书里的事情全是子虚乌有。你说,那小子明明都不在长安了,却还是给朕惹出这么大的事情,你说……”。

    长孙皇后此时也醒悟过来,刚刚似乎被书里写的故事误导了,竟然有些感情用事,一时间尴尬的有些不知说什么才好。

    但是如果认真说起来,这也就是一个事故,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完全没有必要较真到封寺庙的程度吧?

    尴尬中的长孙皇后突然觉得那些和尚很可怜,啥也没干就祸从天降,因为一本小说被搞的声名狼藉,这难道就是那混小子说的“躺枪”?

    “观音婢,你说朕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儿子,他怎么就不让朕安生几天呢。”李二吐着苦水,指着宫女拿在手中的书:“就这么一本破东西,搅得整个长安乱成一团……”。

    (本章完)

第604章 躺枪(下)() 
对于这次国子监学子与和尚们的对决,李二本着两不相帮的态度来了一个冷处理,任由他们堵在皇城外面嚷嚷,同时命令左右武候卫,只要两波人不打起来,就不要管,任由他们折腾去。

    老李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书是他儿子写的,里面也没有什么违禁的东西,封书这事儿他还真干不出来。

    况且书里也并没有对和尚们有什么诽谤的话语,如果这样就封书,那将来怎么办?佛教并不是大唐国教,总不能说都不让说吧?在大唐什么时候神权大过皇权了?

    本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李二心中虽然生气李承乾总是给自己惹麻烦,但还是没有在外人面前对此事过多的表态。

    而外面的和尚们闹腾了几天之后,发现事情似乎有点不对头,对面学生的人数似乎越来越多,开始时只有国子监的学生在和他们闹,到现在已经有四文馆的学生加入了进来。

    终于和尚们反应过来,这事情是他们自己给办错了。

    这样无休止的闹腾下去,只会让《白娘子传奇》这本书越来越出名,看的人越来越多,这样一来等于给书打了广告一样。

    有了这样的觉悟之后,和尚们在一夜之间退回了各大寺庙,从此不再搭理那些闹腾的学生。

    而学生们时间长了,独自闹腾的也没啥意思,慢慢的也都开始回去上课,整件事情也就慢慢平息了下去。

    不过事情平息了,《白娘子传奇》却火了,大火特火,上至高门大阀,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是读书人几乎全都会买上一本来看看。

    现在的大唐因为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使印书的价格低到一个极限,而成品书的价格自然也是随之降低,变的更加平民化,一本书从原本动辙数百上千文变成现在的数十文。

    低廉的价格促成书籍的平民化进程,原本很多买不起书的人现在如果节省一些,买书就变的不在是问题,至于抄书这种事情,几乎更是在大唐基本绝迹。

    不是不想抄,实是在抄书的成本比买书要贵。

    因为印刷的东西字体都是很小的,而手抄的字体会很大,往往同样大小的纸手抄三页相当于印刷书的一页。所以抄书省下来的钱基本上全都买了纸,里外一算,抄一本书不光没省钱,最后很可能还要亏上不少。

    鉴于这样的原因,抄书的人没有人,买书的人越来越多,一来二去的书商发现,虽然书的价格便宜了,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亏钱,和以往相比,好像赚的还多了一些。

    这样一来,让他们更加热衷销量,而不是价格,所以书的价格开始越来越便宜,尤其是像论语、中庸、诗经之类的学子必备书籍,价格和以前相比简直便宜的像是在白送一样。

    《白娘子传奇》因为写书的是李承乾,所以印刷的量自然不会小,价格也几乎是以成本价在卖,自然普及的很快。加上大唐的青年男女平日里的确缺少一些精神粮食,现在有了便宜的爱情小说可看,当然不会放过。

    可是就在整个长安的人都认为李承乾一肚子坏水的时候,无良的太子殿下也正抱着脑袋郁闷的想要撞墙。

    不就是写了一本书么?至不至于让老头子把方老太监派来问罪啊,这老太监年龄也不小了,三百里加急的快马骑上三天,也不怕把身子骨颠散了。

    “太子殿下,您还是快点想个理由和老臣说说这书是怎么回事儿吧,陛下还等着老臣回去复命呢。”方老太监不愧是练武人出身,六十多岁的年龄三百里加急的快马颠了三天竟然一点颓废之色都没有。

    “老方,长安真像你说的那样,炸锅了?你没骗我吧?不是你一个多月没看到本宫,想本宫了,特地过来看看,然后和本宫开个玩笑?”李承乾突然从地上跳起来,冲到老太监跟前,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老太监问道。

    “太子殿下,老臣就是想开玩笑,也不敢拿陛下开玩笑啊!”老太监苦笑摇头,对这个不着调的太子殿下十分无奈。

    “唉……”李承乾叹了口气,心中唯一的希望破灭之后颓然指着驿馆小院中一处石桌凳:“老方回去也不急在一时半刻,我们过去坐着说吧。”

    “喏!”老太监答应一声,跟在李承乾的后面走向石凳。

    他的心中也十分好奇,很想知道李承乾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写出这么一本奇怪的书来。

    李承乾坐到石凳之上,示意方老太监也坐下,然后开口说道:“老方啊,你是看着我从小长大的,我是什么人你应该很清楚,不会不相信我说的话,对吧?”

    “老臣相信。”方老太监能说什么呢?这种时候总不能说不信。

    看着站在自己身边的方老太监,李承乾忍不住开口说道:“坐下,你站那么高,我还要仰着头和你说话,太费事了。”

    等到方老太监坐下之后,李承乾才有些尴尬的说道:“父皇让我出来代天巡狩,主要去查看各州府频繁有大蛇出没的事情,你知道吧?”

    “老臣知道。”

    “那么你是否觉得本宫这书写出来之后可以让百姓不在惶恐呢?”李承乾脸上表情尴尬依旧,但仔细看的话还有些兴灾乐祸的意思。

    方老太监一路上曾经想过李承乾的各种奇葩答案,但却没想到他的理由会是这个,所以在听了李承乾的问题之后,不由愣在原地。

    细细想来,如果没有‘李承乾在挑事’这个先入为主的念头,他的这个解释的确很合理。

    《白娘子传奇》里面提到的白蛇的确是为报恩而出山,为了一个数百年前曾经救过她的凡人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这样一来各地屡屡现在的大蛇似乎真的就不再那么可怕,或者说可怕只是那种怕蛇吃人的怕,而不是那种心理上的惶恐,以为是有什么天灾要发生的怕。

    可是……,如果这才是李承乾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那么和尚怎么办?差点被人把庙砸了的和尚们似乎有些太冤枉了吧?完全就是无妄之灾嘛。

    (本章完)

第605章 尴尬的局面() 
五天之后,长安。

    李二与长孙两人尴尬而无奈的对视着,方老太监有些恭谨的站在一边,静静等着皇帝陛下的下一次召唤。

    “二哥!”长孙皇后手里拿着已经看过两遍的《白娘子传奇》,哭笑不得的对李二说道:“看来我们都弄错了!”

    “错就错了吧,反正也没出什么大事儿。”李二双手撑在双膝之上,沉声说道:“不过,这混小子这个方法似乎真的很不错,这段时间长安附近的百姓已经很少讨论天灾之类的事情了。”

    长孙皇后将手里的书翻到里后一章‘白素贞永镇雷峰塔’,叹了口气说道:“是啊,妾身听说全都在讨论白素贞的儿子到底能不能考上状元!您说乾儿也是,好好的故事干嘛非要写一半呢,这不上不下的,好生让人难过。”

    “这有何可难过的,你是他母后,让他把后面的写给了送回来不就行了,左右他在外面也是无所事事。”李二满不在乎的一摆手,对长孙皇后的那种纠结有些不以为然。

    在大唐最尊贵的夫妻俩的讨论中,一场差点挑起儒佛两家争斗的事情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

    李二在乎的是李承乾的想法与态度,只要那小子不是在故意胡乱折腾,那么出一点点小小的乱子其实也可以理解,必竟混小子出发点是好的。

    而长孙皇后同样如此,她关心的是李承乾的安全和身体情况,至于有极少一部分人因为一部小说而产生心理上的郁结,同样不重要。

    可是作为‘不重要的小事情’中的当事人,和尚们却十分郁闷,李二的不作为让他们感到很不能理解。

    这一次的事件,和尚们完全就是受的无妄之灾,明明这事儿和他们一文钱关系都没有,可是偏偏庙却差点被人给砸了。

    这都是因为那本破书,该死的,那书里的‘反面’人物只是一个个例啊!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个例就影响到整个佛家体系,这帮读书人难道读书都读傻了?书都读到驴肚子里了么?

    “怎么样,有没有找到书的作者?”兴善寺后院主持方丈禅房内,几个周边寺院的主持齐集一堂,讨论着这次的争斗事件。

    “没有,长安周边的寺院全都查过了,没有一个叫‘明空’的弟子。”答话的是一个中年和尚,如果杨天和称心在的话,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上一次被他们打劫的那个笨家伙。

    灵感寺主持大师听了中年和尚的结论之后眉头一皱:“那这就奇怪了,难道这‘明空’真的是一个俗家之人么?但如果是俗家之人为何要起如此有禅机的名字呢。”

    中年和尚摇头说道:“这就不知道了,只是近几代弟子当中根本没有‘明’字辈的,所以小僧认为这人根本就不是佛家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