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229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229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如果是整个人这么大的一块镜子呢?”李承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什么?!”李二和长孙的眼睛瞬间全都瞪的老大,全都直勾勾的盯在李承乾的身上。

    “儿臣是说,如果有一块宽一米,高两米的镜子,能卖多少钱?”李承乾被老头子想要吃人的表情吓的缩了缩脖子。

    他从玻璃工坊知道,现在那里已经可以制出长两米、宽一米的平整玻璃,所差的只是里面气泡的多少,由此可见,制出没有气泡的玻璃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以。

    “如果是你说的那么大,万金不卖!”李二面上泛起潮红。

    如果真有那么大的镜子,眼前这块小的,好像真的是挺无所谓的,而且那么小一块,如果真的自己来用,的确显得有些没有面子。

    “父皇,这镜子就是儿臣的玻璃工坊制作出来的,而且眼睛工坊正在不断努力试制更大的镜子,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制作出来。”

    “玻璃是什么?”长孙皇后时分好奇的问道。

    “母后,玻璃实际上就是一种无色的琉璃,而镜子就是选择光泽度最好,里面没有气泡的制作出来的。”李承乾认真的给老妈作着科谱工作。

    “你是说这东西就是石头?”已经坐回椅子的李二皱眉,指着梳妆盒问道。

    琉璃的制作原料李二大体上知道一些,在他看来琉璃虽然好看,但依旧无法改变它是一些没用的石头烧制出来的。

    “嗯……对,也可以这么说吧。”李承乾能说什么,如果单从外观来看,烧制玻璃的东西的确和石头没什么区别。

    “这东西多久才能制出一块?”想到刚刚说的‘千金难买’,李二的眼睛里闪动着金子一般的光芒。

    “如果制成平板的,五天可以铺满整间屋子。”李承乾认真的想了一下,心中默默计算一下产量,又将计算后的产量减掉一半。

    “这么多?”李二猛的从椅子上站起来,瞬间又想到一些东西,颓然坐回到椅子上。

    特么如果产量这么高,似乎这东西就不值钱了啊。

    “父皇,现在玻璃的制作工艺还不成熟,还达不到这个产量,而且就算将来能达到这个产量,我们也可以……把产量压下来!”看着老李的表情,李承乾如何能不知道老头子的心思。

    而且实际上他自己也有着在这上面狠狠捞一笔的打算,怎么可能把产量提到那么高的程度。

    李二也在李承乾的提醒下精神一震,瞬间,那些飞走的小钱钱似乎又回来了。

    金钱的剌激让李二忘记了刚刚李承乾所作的一切,原本把这混小子屁股打开花的计划也被抛到九霄云外,只是一个劲蹲在那里掐着手指算计着可以利用玻璃这东西赚多少钱!

    安静的房间中,只有长孙皇后似笑非笑的看着儿子,盘算着等老头子回过味儿来,会揍他多少板子。

    (本章完)

第466章 除夕夜,太子殿下的赏赐() 
玻璃的出现,对历史上很多东西的发明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镜子只是其中一个极不起眼的应用而以。

    而且东宫的玻璃大棚、李承乾制备化工材料所使用的器皿,这些都利用到了玻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样式各异的玻璃被制造出来之后,将会有更加广泛的用途。

    玻璃工坊在有了那个会写汉字的波斯人参与进去之后,透明玻璃很快就被制造出来,而且里面的气泡也开始越来越少。

    但是随着不断的试验,这样带着气泡的玻璃越来越多,慢慢的又在仓库里存下一大堆的半废品。

    而李承乾自然不会任由这些东西就那么放着,思来想去觉得反正玻璃大棚对玻璃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索性就开始一件一件的把原本的毛玻璃替换下来,以便让玻璃大棚保证极好的透光度。

    李二在知道了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以后,也开始表现出对玻璃工坊的关心,时不时的也会参观一下,看到那里满是气泡或者杂色的玻璃之时,则会发出一阵惋惜的叹息。

    长乐和孔雯两人也都得到了一个镶着小镜子的梳妆盒,把两个小丫头乐的跟什么似的,就差没抱着李承乾亲一口了。

    而没有得到小镜子的小武和程小四则是三天没开晴,一直郁闷的嘟着小嘴生闷气,直到李承乾又用一些边角料给她们两个也一人弄了一个之后,才高兴的喊了一声:“谢谢太子哥哥!”

    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过去,平淡的像是一杯温开水。

    随着除夕的逐渐接近,西域各国的使节和重臣已经纷纷赶到长安,打算借着大唐完胜******的机会,向李二表示自己的臣服,共尊大唐天子为‘天可汗’。

    而在各国的使臣中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仙酒的流言。

    化外之民,嗜酒如命,吐蕃、薛延陀、铁勒、回鹘、昭武九姓、契丹等生活条件艰苦的种族,简直是无酒不欢。

    这就造成了除夕还没到,迎宾楼的包厢就已经被纷纷预订,订的晚了甚至连包厢都没有情况。

    而此时的李承乾则是老老实实的缩在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副大家闺秀的派头。

    没办法,外面现在太乱了,神头鬼脸什么人物都有,这个时候出去,如果被哪里飞来的一根弩箭取了性命,那特么才叫冤呢。

    一天两天,时间继续飞逝,每到了除夕夜,李承乾再爆惊人之举。

    整整一筐青翠欲滴的黄瓜,顶花带刺,被抬进太极殿的时候,群臣哑然。

    “这,这不是真的吧?”

    “怎么可能是新鲜黄瓜?”

    “老程,你掐我一把,看看俺是不是在作梦!”

    数九寒天中一筐新摘的黄瓜震住了大殿中所有人,无数人在发表着感慨,看向李承乾的眼神满是恐怖。

    李二那根已经被李承乾锻炼出来的神经同样狠狠一颤,看着大殿外飘着的雪花,又看看自己这个儿子,这特么是想把神仙弟子的名声坐实么?

    皇宫之中秋天存下来的青菜的确是有一些,但那也只是存下来的,和新摘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所以寒冬腊月的一筐新鲜黄瓜,完全超出李二以及众臣的理解范围,那些被请来的外国使臣更是已经在底下悄悄的议论起坊间的传说。

    “父皇,今日除夕,儿臣无甚礼物,只有献上一份小小心意!”忍出心中那份虚荣,李承乾对老头子躬身施礼。

    “唔!”李二犹自沉浸在震惊之中没有回过神来。

    长孙皇后亦是嘴角直抽,半晌说不出话来。

    一个多月前的小镜子已经让她和老头子吓了一跳,不过在知道是一种特殊琉璃制作的之后,发现也就是那么回事儿,那个还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但是冬天的黄瓜算怎么回事?用什么东西可以解释?这完全就不合常理。因为只要是个人就知道,长安的冬天是什么都不长的,所有的青菜都会寒冷的天气杀死,不会有任何例外。

    南方现在的确有蔬菜,但如果从南方运到长安,没有十天半个月肯定是不行,也就是任何蔬菜到了长安都会是蔫蔫的,决不会这么新鲜。

    “你且一旁坐下吧!”好半晌之后,李二摇摇头,回过神来,不动声色的安排李承乾找个地方坐着。

    然后亲自来到御阶之下,从筐里拿出一根黄瓜,认真的打量一番,同时将上面黄色的小花摘去,送入口中咬了一口。

    “咔咔”的一阵脆响,黄瓜特有的清香通过鼻吸进入肺里,使得老李一边嚼着,一边露出一个舒畅的表情。

    接着,李二又从筐里拿了几根出来,回到御阶之上,递给长孙皇后。

    “陛下,那是黄瓜么?”破锣一样的声音在群臣中响起,不用问都知道,是程妖精那个老货。

    “是!”李二点点头。

    “那……好吃么?”老程咽了一口口水,有些纠结的问道。

    “好吃啊!”李二继续点头。

    “臣也想尝尝!”老程抽了抽鼻子,咂咂嘴,看样子馋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可以。”李二忍住把嘴里黄瓜喷出去的冲动,对站在一边的内侍说道:“去把筐里的黄瓜分一下,每人一根,算是太子殿下的赏赐吧。”

    “喏!”内侍同样也馋啊,只是看看那个小筐,估计还不一定够朝臣还是使节分的,自己……还是别想了。

    “别‘喏’了,你道是快点下来发啊!”大唐的武疯子们早就已经等的不耐烦了,眼看内侍还在哪里磨叽,忍不住出声催促。反正前面已经有程妖精那个老货丢人现眼,现在催催也没啥大不了的。

    “你先去那边发!”李二扫了一眼跃跃欲试的老程和老尉迟,对内侍嘱咐着。

    “呃,陛下……”。

    “臣等谢过陛下恩典!”与武疯子们的愕然不同,文官一侧纷纷表示谢恩。

    现在的情况谁都明白,如果先给那一群老杀才发,估计还没发到一半,这些黄瓜就特么全没了。

    (本章完)

第467章 老程被嫌弃了() 
一筐黄瓜抬下去,偷的,抢的,藏的,各种奇葩的表现层出不穷,李二看的几乎不忍直视。

    而李泰、李恪还有长乐等人却是咕咕偷笑不停,这引起了长孙的注意,把长乐叫到身边,认真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这几个小的,这段时间几乎天天都有新鲜的蔬菜可以吃到。

    再细问一下,李承乾在东宫建的玻璃大棚终于浮出水面。

    不得不说,长孙皇后在知道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她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扯过李二在他的耳边好一通嘀咕。

    这夫妻二人自从搬离东宫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过了,平时想找儿子,也多是派人前去通传,根本不会自己过去。

    现在听闺女说起东宫的变化,终于被引动了好奇心,打算过段时间去看看李承乾到底把东宫给折腾成什么样子。

    除夕夜的欢庆持续了大半个晚上,直到天色微明,留到最后的老杀才们才互相搀扶着,醉醺醺的离开太极殿,一路吹嘘着自己抢到多少多少根黄瓜,各自回去休息。

    而这些老家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程妖精那老货。

    这家伙连偷带抢弄了十多根,想着拿回家去炫耀一番,结果没想到,回到家里刚刚从怀里掏出来,还没等说话,就被闺女嫌弃了:“阿爹,怎么只有黄瓜?您就没弄点昆仑紫瓜(就是茄子)回来?”

    “呃,什么昆仑紫瓜?丫头,你懂不懂,这黄瓜可是新摘下来的,不是从南方运过来的那种!”老程觉得闺女一定是在家里待的久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道冬天能拿出新鲜黄瓜有多么不容易。

    “我知道啊,太子哥哥那里有好多的,这几天我们都是坐在黄瓜架子下面吃的,早就吃腻了!”程小四理直气壮的说着,毫不顾及老程涨的通红的老脸。

    丢人啊,简直太丢人了,本想拿几根新鲜黄瓜回来炫耀,结果没想到,闺女竟然早吃过了,而且还是坐在黄瓜架子下面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吃到腻的那种。

    不过很快,老程就反应过来:“不对,现在是冬天,你那太子哥哥是从哪里种出这东西的?”

    “玻璃大棚啊,太子哥哥有一间很大很大的玻璃屋子,里面种满了黄瓜、昆仑紫瓜、韭菜、菘菜、黄豆……!”李承乾没有嘱咐程小四不能说,所以面对自家老爹,小丫头自然毫不隐瞒。

    而听着闺女的述说,老程是越听越懵,琢磨半天也没想通玻璃是什么!大棚又是什么!会不会是神仙手段?闺女竟然有机会见到这种机密的东西,这又说明了什么!

    懵圈的老程和程夫人无语的对视着,他们不是程小四,怎么会不知道冬天种菜这种手段的重要性。

    在他们看来这即便不是仙家法术,那也必然是皇家机密,是绝对不会给外人看的,能知道这些东西,闺女的将来只怕……已经确定了。

    老程和程夫人的失语,在程小四看来是自己炫耀成功的表现,嘀嘀咕咕说了一大堆太子哥哥如何如何之后,嫌弃的看了一眼桌上摆着的几根黄瓜:“阿爹,这黄瓜您还是自己留着吧,哥哥们都不用给,我前几天带了几根回来,已经给过他们了。”

    “囡囡,那为啥不给阿爹留一根呢?”稍稍回过神的老程有些吃味,假装生气,半真半假的逗闺女。

    程小四十分大气的指指桌上的黄瓜:“这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女儿看哥哥们喜欢,就送给他们喽,阿爹您如果想要,明天女儿弄些回来就是了。”

    程小四的表现看在老程眼中,完全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娃,根本就不知道冬天能吃到新鲜蔬菜是多么难得!

    可是站在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