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

第165部分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165部分

小说: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子这段时间越来越小气了,自己只是睡一会儿而以,又不是什么大事儿,至不至于总是瞪来瞪去的。

    “臣很好奇,为何右卫率临阵换将,却战力不减?而且演武刚刚开始的时候,知节似乎并没有指挥军阵,而右卫率却没有乱起来。”李靖边说边想,努力回忆着演武时的一切,最后问道:“不知殿下是否能告知老臣,这是为什么?”

    4月23日到5月7日双倍月票,危险在这里求票票啦。。。拜谢各位!

    (本章完)

第334章 赌() 
房间中吹牛逼的众人为之一静,全都竖起耳朵,打算听听李承乾是怎么回答李靖这个问题的,就连李二都不例外。

    在古代,兵书战阵、练兵之法之类大都是不传之秘,除非有特别的关系一般绝不会外传,所以李靖的问题在众人看来是有些唐突的,李承乾完全可以不用回答,甚至说些不中听的话把李靖给顶回去。

    敝扫自珍是古人的习惯,甚至在现代,也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些特殊手法隐藏起来秘而不宣,从不告诉别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东西会失传的原因。

    不过李承乾却没有一点迟疑,很痛快的说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是由某一个人训练出来的。”

    “愿闻其详。”李靖身子向前微倾,神色显得有些凝重。

    “右卫率的所有训练都是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执行的,比如五人小队的站位、配合,这些都是写在书本上的,有专门的军士长来负责训练。”

    “相比于某个将军的独有之法训练出来的士兵,他们本身并没有与统兵将领有太多的接触,对统兵将领的感情也很淡薄。他们眼中除了对大唐的忠诚,没有对将领的个人崇拜和依靠,是否临阵换将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区别,只要它有虎符就他们不是在乎主将是一只狗还是一个人。”

    “只有这三千人是按你说的方法训练的么?”李二的声音在边上插了进来,听上去有些激动。

    “不,太子六率都是这么练的,这三千步卒只是从六率中挑出来的精锐而以。”李承乾连李靖都没有隐瞒,对老头子更不会隐瞒什么。

    而且经过这一次演武,李承乾也是第一次知道右卫率的三千精锐有多可怕,所以现在他只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出去,至于接手的是一只狗还是一只驴他才不在乎。

    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李承乾才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六率是怎么训练的,有什么优点说的一清二楚,现在他只希望有人看好这三千军卒,立刻把他们抢走,那样自己就会轻松好多。

    否则,这样的军队留在自己手里,而且离皇宫还这么近,老头子怎么可能会放心,弄不好又要找理由修理自己。

    李二点点头,继续说道:“刚刚你说的那些,是想告诉朕,你的六率主将可以随意更换,却不影响战力,对吧?”

    “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李承乾被问的莫名其妙,隐隐有一种大事不好,房子要倒的感觉。

    不过李二却没有再继续问他什么,只是把他打发到一边闭目深思起来。

    上午的演武,李二确实对李承乾的六率有了一丝警惕,但现在听完李承乾的解说之后,老李忽然发现,这样的练兵之法的确适合推广全军。

    所以一时间老头子彻底沉默了下来,根本没有心思去讨论突厥的问题,至于说李承乾和李靖的赌约,更是小事中的小事。

    半晌之后,李二睁开眼睛,看了蹲回角落的李承乾一眼:“你的那个练兵的书叫什么?”

    “步兵操典。”李承乾很无耻的给自己编写的练兵手册起了一个后世很经典的名子。

    李二与李靖交换了一下眼神,扭头对李承乾说道:“回头写一份练兵的折子,连同那个‘步兵操点’一起呈上来。”

    “喏。”李承乾答应一声,心里长长舒了口气,知道今天应该是可以混过去了。

    至于将来老头子会不会继续追究这个事情,只能等回头再说,计划已经执行到现在地步,回头也来不及了,只希望老头子能按照剧本走下去,将‘步兵操典’下发至全军。

    这是一个李承乾从来都没有对任何人说起的计划,一个为他自己将来打下坚实基础的计划。

    大唐军制的弊端来自后世的李承乾看的很清楚,所以他打算按照后世几大军区的方式来变大唐军制,可这种改变是一种长期的工程,并不是想改马上就可以改的。

    如果等到将来他登基上位之后再来改变,一是要等待的时间太长,二是这事儿操作起来太过麻烦,一不小心就会搞出兵变。

    这样的结果是李承乾不想看到的,他想自己登基时接手的是成熟起来的大唐,而不是现在这样如浑金璞玉一样的大唐。

    所以李承乾不惜冒着极大的风险暴露出太子右卫率的实力,用以吸引老头子的注意力,让老头子看到新法练兵的好处,甚至如果老头子看不出来的话,他还准备主动向老头子提出将领轮换制度。

    想着自己的计划到底还有什么缺憾,李承乾不自觉的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在身边拍了他一下:“太子殿下,陛下叫您呢。”

    “呃,父皇。”稍稍回神,李承乾从角落里跳出来。

    对李承乾这种习惯性的走神,李二已经习惯了,叹了口气之后,抬手指指大门的位置:“外面那个是你的小跟班吧?”

    “跟班?”李承乾有些迷惑,自然而然的顺着老头子的手指的方向扭头看去,只见大殿的门口果然有一个宗色的身影闪了过去。

    整个皇宫,这种宗色只有四二式军服才会有,所以李承乾很快就反应过来,外面的是谁,扭回头对老头子说道:“是的,那是儿臣的‘秘书’杨雨馨。”

    “让她进来吧,看看到底有什么事情这么急。”李二很好奇,李承乾的人到底有什么事情,竟然连一天的时间都等不了,非要现在跑到甘露殿来打扰。

    杨雨馨小丫头很快就被方老太监领了进来,老老实实给李二见礼之后,就兴奋的对李承乾说道:“殿下,刚刚收到急报,种子找到了,而且已经运到洛阳了。”

    李二腾的一起从桌案后面站起来,声音有些激动:“什么?‘种子’找到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林松海,到底怎么回事?”

    “臣不知此事!”林松海摇摇头,直接否认‘种子’的事情。

    李承乾瞪了小丫头一眼,然后把她拖到一边,对李二有些尴尬的说道:“父,父皇,不是那个‘种子’,这小丫头说的是种的那个种子,稻种!”

    4月23日到5月7日双倍月票,危险在这里求票票啦。。。拜谢各位!

    (本章完)

第335章 林邑国的神仙草() 
“稻种?”李二蹙眉想了一下,刚想数落李承乾不识轻重让他丢了面子,就看到那个混小子不断的在比着一个‘六’的手势。

    六?李二有些迷惑,接着脸色猛地一变,连声音都声音有些颤抖:“你,你是说那个三季稻?”

    李承乾回头看看杨雨馨那个小丫头,在得到她的肯定之后,才回头正色说道:“是的父皇,林邑国的三季稻种子已经到了洛阳,很快就会抵达长安。”

    “殿下,三,三季稻,是,是什么,什么意思?”房玄龄的声音有些结巴,虽然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但是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前,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就是一年可以种三季的意思呗,这有什么好问的。”候君集大咧咧的接过话头,只是房玄龄看都没看他一眼,依旧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李承乾不放。

    “房伯伯,候大将军说的不错,的确是一年可以种三季的稻种。只是因为地域和气候的关系,在大唐南方应该只能种两季,北方可以种一季,但成熟期会缩短很多。”

    李承乾在回答房玄龄的同时,也是在给老头子吃一记定心丸,省得老李疑神疑鬼的不肯相信。

    “殿下,这,这怎么可能,天下怎么会有……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虽然李承乾说的煞有其事,但房玄龄却还是不肯相信。

    “有没有可能,种一下不就知道了。”李二此时已经收摄心神,缓步踱回桌案之后,看着李承乾沉声说道:“让他们不用到长安了,直接调头,去剑南道试种。”

    李承乾抽了抽嘴角,感觉老头子有些太过心急:“父皇,今年怕是已经来不及了,江南各地的种子现在应该都已经种下,现在试种只怕……”。

    “是啊陛下,太子说的没错,江南稻种已经种下,现在试种势必要全部起出来,搞不好会生民变。”房玄龄不是不知轻重的人,李承乾一说时间来不及,立刻也想到了事情的关键之处。

    “唔!”李二被房玄龄和李承乾两人一说,也有些醒悟是自己心急了,不觉自嘲的笑了一下:“的确是朕有些心急了,不过朕很是期待我大唐粮食产量翻倍的那一天呐。”

    大唐历经连年战乱,近几年刚刚稳定下来,又赶上蝗灾、干旱一连串的天灾,大量百姓生计无依不得不去逃荒,积年累月下来,搞的大片农田无人耕种被荒废,粮食产量更是一年比一年低,斗米一匹绢的价格似乎还有继续上长的趋势。

    这一切对于有着雄心壮志的李二来说,简直就是恶梦。

    突厥连年寇边,高句丽边境冲突不断,就连吐谷浑这几年也是嘚嘚瑟瑟的没事找事。

    可是李二对这一切毫无办法,只能一忍再忍,忍无可忍就用必须守信用来压制自己的情绪。

    大唐以武立国,贞观之初可以说披甲百万亦不为过,可是这百万带甲之士却因为粮食的问题被死死的压制,甚至有些军队连训练都不敢太过繁重,为的就是怕军卒体能消耗太大吃的太多,供给跟不上。

    而现在,如果三季稻真的可以年产三季,不,两季,如果真的可以年产两季,这就足够李二放手施为,给那些曾经挑衅过大唐的家伙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亡族灭种。

    “父皇,翻倍是不可能的,这就像南橘北枳的道理一样,所以儿臣认为能比往年多上六、七成已经是足够好了。”对于老头子的期望,李承乾认为应该提前打个招乎,不能让老李有太高的期望,否则一旦出了什么岔子,怕是自己就要倒大霉了。

    “六、七成也不错,有这六、七成已经足够了。”李二嘴角扯也一丝莫名的笑容,这笑容在李承乾眼中显的很是狰狞,不知未来会有多少异族死在这莫名的笑容之下。

    三日之后,数万斤稻种被运入都水监用来储备赈灾粮的义仓,离开长安数月之久的吴辰则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出现在李承乾的‘兰若寺’。

    “坐吧,杵在那干什么?等着老子表扬你怎么着?”李承乾看着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吴辰,没好气的笑骂道。

    “殿下,臣想死您了。”吴辰笑嘻嘻的坐到一边的椅子上,扯开了话匣子。

    “滚一边去,少在哪里嬉皮笑脸,你小子一路上和李悦两个你侬我侬、卿卿我我差点误了正事,老子还没找你算帐呢。”李承乾是一个念旧的人,虽然数月不见,与吴辰关系却不显得生疏,言谈间如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

    “殿下,您这可就冤枉我了……”吴辰一听算帐,立刻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表情。

    几句玩笑开过之后,李承乾面色一正,沉声说道:“行了,别贫了,说说这次的收获吧。”

    “收获还真不大,那地方破的也是可以了,天气热的要命不说,老百姓还懒的要死,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地也不好好种,种子往地里一扔就算完事……,臣在那里待了大概十天,弄了一身的痱子不说,最后还感冒了。”

    一说起正事,吴辰就一肚子的牢骚,感觉林邑简直就不是正常人能待的地方。

    他去到林邑的时候正是大唐的冬季,而在林邑气温依旧是二十多度,虽然没怎么下雨,但却天天都在下雾。

    这样的条件让吴辰很不习惯,所以他理直气壮的染上了风寒,要死不活的躺了七八天,因为没有大夫,所以只能硬着头破挺着,好几次都差点没坚持住死过去。

    不过李承乾听了吴辰的描述之后却知道,丫根本得的就不是风寒,而是疟疾,能活着回来确实挺不容易。

    不过现在时过境迁,说这些已经没啥用了,李承乾的注意力已经被吴辰描述的另一种东西吸引。

    “殿下,您不知道,那帮家伙有一种叫神仙草的东西,说是吸了之后能让人荣登仙界,而且还是非贵族不得用。这次臣回来的时候那帮子林邑贵族还送了臣不少,等明天船上的货卸完了,臣再给您呈上来。”

    喋喋不休的吴辰只顾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