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70部分

汉起-第70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竟然是使匈奴中郎将臧旻:“我不回来,听任你们继续闹事?自家人打自家人,让别家看笑话!”

    “父亲(刺史大人)赎罪。”

    臧旻任他们跪着不理,转过头和颜悦色对刘备说:“贤侄,我这小子在太学里目中无人、无法无天,多亏你帮衬。孙文台这混球,目无王法,若不是你宅心仁厚,他早下狱了。请受为叔一拜。”

    刘备哪里敢受,急忙回拜:“叔父有礼了,平日我与子源就如兄弟一样,他年长一岁,经常照顾我呢。”只是不提孙坚。

    孙坚见臧旻对刘备一拜,顿时抓狂:“你是什么东西,怎敢受刺史大人之礼!”

    臧旻怒斥:“文台住嘴,还不退下。我这次请假离开北疆,奔波千里还不是因为你。。。”拉着孙坚到门外骂去了。

    这边卢植则拉住刘备、典韦也是一通批评。

    。。。

    半个时辰后,见两说的差不多了,袁隗召集大家聚餐。

    袁隗告诉刘备、典韦:孙坚是犯了法,可为故主报仇犯法,以当前的社会舆论,不仅不是错误,反而是有情有义的表现。而且孙坚是一名勇武有功的战将,毕竟还年轻,犯了错可以改,可以再培养,也不希望同属于袁家阵营的刘备与孙坚闹得不可开交。

    袁隗让孙坚十天之内拿出承诺的二十万钱作为补偿,刘备、典韦则归还俘虏和证词。

    袁隗表示很欣赏典韦的武勇,愿意给他补偿,司徒或者太仆属下的令史任由他二选一,之后有了功劳可外放县尉。

    。。。

    因为臧旻的突然出现和撮合,让席间袁术等人都以为刘备和典韦在与孙坚竞争中吃了大亏。

    卢植却告诉刘备、典韦并未吃亏:首先典韦杀死不是普通人,故富春长李永是可能起用的卸任官员,本来罪在难赦,刘备借袁家将典韦列入大赦名单是违反当时惯例的。或者说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早晚会有李永的亲戚朋友找上门来,也会有其他官僚因此指责典韦刘备。

    席间红筹交错,气氛逐渐热闹起来。

    臧洪和孙坚端着酒杯一饮而尽,当众承诺不再为李永报仇、并说服、约束其他人不再报仇。

    刘备则要求孙坚、臧洪写下书面承诺书。

    “我不怕你!”孙坚确实有耍赖不写的心理。

    臧洪死死拉住:“别上火,这是雒阳之外、长辈面前,由不得你胡来。”

    孙坚看看虎视眈眈的袁隗、袁逢、臧旻,就知道这里是雒阳,不是盐渎,不妥协的结果是分分钟被再骂一顿!

    拿到承诺书,刘备很满意。

    他当然不会幼稚到相信一份承诺书。只是下次若再有类似的复仇,这承诺书就能使他和典韦在舆论和道义上占据优势,形象上处于弱势。国人同情弱者的心理,可以为他寻到更多的潜在支持者,也可以减少在其他事情上遇到的阻力。

    。。。

    第二日孙坚就带着钱急不可待的来了。

    刘备收了钱,俘虏供词当然移交给孙坚,但那个招供的人除外,刘备直接耍赖说那个人受伤太重死了,已扔到城外乱葬岗了。

    孙坚当然不信,但俘虏们说确实看到那个人身体僵硬死了,孙坚这才将信将疑的走了。只是他不知道,刘备手上还有一整套供词。

第134章 副中郎将() 
臧旻:“我在南匈奴,汉、匈奴混杂,鲜卑居于北,每月有警少则数次、多则十数次。感觉兵丁不足,良将缺乏。尤其没什么嫡系。我儿曾经邀请你去,想必你已经有所考虑,今天我正式征辟你做使匈奴中郎将从事!”

    刘备:“从事只有四百石吧?太小了,怎么也得一个六百石的别部司马啊。”

    卢植满头黑线:“使匈奴中郎将的从事一般只有两人,每人比千石,战时可多置,位在别部司马之上!使匈奴中郎将大部分时间没有副中郎将,从事就相当于副中郎将!战时可以监领南匈奴单于!”

    这么流弊!

    “那我可以带些人去吗?比如说典韦,刘德然,比如幽州突骑。”

    臧旻:“当然可以,几百人都没问题,多多益善。”

    刘备:“那我考虑考虑。”

    卢植平时涵养很好,遇到刘备也是无语:“我们都商量好了,哪轮得到你考虑!”

    臧旻笑道:“兵者,于国家是大事,成则克敌立功,败可覆军杀将。于个人也是死生之事,存亡之道,仔细考虑并无过错。”脸色突然严肃起来“时间不多了,最迟明日一早一定要给我答复!”

    袁隗在运粮入雒上面的努力,只是亡羊补牢,延缓了被免职的时间,但并不能改变下课的结局。

    袁隗抓紧时间,将孙坚的任命办好,调到下邳国盱眙县,从控制私盐第一线,到距海四百里,对私盐走私的影响大大降低。

    而曹宋两家,虽然听到孙坚劫持典韦的传闻,却并没有真凭实据。且误以为袁家在私盐贸易中占据很大利益,毕竟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县丞,没有袁家、臧家等在背后支持,即使自身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控制整个广陵的私盐贸易。曹宋两家害怕把孙坚弄得太狠,导致袁家在其他问题上剧烈反扑,对调离的意见完全是认同的。

    与此同时,尚书令曹鼎将曹洪任命为九江钟离县长,显示出曹宋两家在粮食运输中横叉一脚的决心!

    。。。

    雒阳、德阳殿外

    即将新任司徒的杨赐见到等候召见的刘备,大步走过来:“听说你要到北疆去?当初你提出迁移贫苦百姓南下的意见,我反对。现在想来,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之才干,我已深悉,不要担心以后不得重用,东南运粮的重担子依然放在你肩上。刀剑无眼,不得不为国家稀你之才,还是希望你留在雒阳,助国家内政出力为好。”

    得一位长者加三公的赏识,刘备连日的委屈舒缓了许多,竟然有了倾诉的欲望:“袁公路、袁本初、臧子源皆有大才,可为此事。我只是提个建议,之前能担负重任,不是我能力有多强,而是依靠这几家之力。”

    从众人眼中的袁氏红人,跳到袁隗的老对头杨赐属下,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要承担袁家的怒火!刘备不会因为几句赞扬的话,就失去谨慎。

    杨赐仿佛一下就看清了刘备的顾虑:“玄德是担心袁司徒?其实大可不必。我儿的续弦就是袁家女,杨袁两家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外人看的那么糟糕。”

    “莫非其中还有玄机?”

    杨赐:“如果袁、杨两家亲如一家,怎么可能同列三公,或者相继为三公?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诗经》曰‘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刘备震惊了,原来同为数世三公的袁、杨两大世家,私下里居然有不可说的秘密!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概括的真好!当然两家分别是关西、关东的重要代表,分歧也是有的,但心与心是相联的。刚才给你交了个底,就是希望你能留下来。作为三公,不可不为国家惜此人才!”

    杨赐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算非常有诚意了,何况杨赐本人在众高官中算是很清廉。一位年约六旬、一心为国的长者,能够如此礼遇,刘备怎么能直接拒绝呢?

    但刘备一点不想继续留在水深的雒阳,因为他知道未来天下将大乱,在地方才能够更好得发挥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军事能力,掌控财富和人民,掌控军队。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在雒阳的虎贲军中增加影响力,发现虎贲军的人员来源背景太过复杂,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不仅难以掌握,就算掌握了战斗力也很弱。

    刘备:“杨公为国之心可昭日月,小子何德何能得杨公垂青。只是小子离家尽两年,身心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先回幽州,再去并州上任。。。”

    杨赐很遗憾,可屁股决定脑袋,关东、关西之间的岂止头脑上有分歧?更多的是利益不好调和。唯一可喜的是刘备推荐了几个不错的人才,算是对他自己对杨赐对袁家都有所交代。

    。。。

    站在德阳殿外的回廊里,可以俯览整个雒阳。

    拍着栏杆,靠廊柱上,静静地、安然地、有些游离地看着雒阳,凝视着这个繁华又孤苦的城市。

    太阳西沉,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无一人为自己点灯。只有天空万点繁星,亘古不变,一闪一闪,冲自己眨着眼睛。不亦悲呼?

    “玄德,陛下今日倦了,已经回后宫睡下。让我转告你:‘好好干,打了胜仗,立下大功,必不吝封侯之赏’。陛下对你的信任和期望可是很大的!”

    张让又凑近了耳语:“陛下让你别只忙着练兵打仗,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还有漂亮的胡女,都给陛下派人送来!”

    说好了向皇帝陛下辞行,等了半天竟然虎头蛇尾,真是昏君。此时冻得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刘备心中愤愤不平,又不敢发泄,陪着笑脸道:“一定,一定!有什么好的先给张常侍过目,由您把关拣选之后送给陛下。”

    张让露出我就知道你知道的表情:“贤弟的虎贲中郎依然留着吧,打完丈,镀一层金还是回来继续伺候陛下。”

    几个月来,虽担任了司徒尉曹掾,事实上何进或者其他上级从来没有让刘备将虎贲军的印绶交回。今天才知道,是张让搞的鬼,或许在皇帝陛下心中刘备就是与张让等类似的佞臣。

    太阳已经落山,宫门是出不去了。刘备的司职和宫内的临时住所,是在何贵人那殿,只是上司换成了何苗。

    殿门口,何贵人露出幽怨的眼神:“听说你要去北方打仗?听说那边都是胡人,又危险又冷,去干什么?”

    何贵人只说了几句话就走,她不能不顾及名声晚上与侍卫过多接触,走前她塞了个纸条。

    刘备展开一看,顿时心中火热起来,纸条上面写着:明天日平乐观见皇子。

第135章 误中副车() 
第二日告别了何进、袁术、臧洪、刘繇等人呢后,刘备不仅不向东而行反而向西走,进入平乐观。

    前院,何贵人果然在这里逗着他的孩子刘辨。史道人、支谶、王越等都在一旁嘻嘻哈哈地看着。

    见刘备前来,何贵人面色一喜,又一暗:“孩子饿了,你们聊,我去就来。。。“带着丫鬟婆子往后院去了。

    刘备故意问道:”去干什么?“

    ”滚!“何贵人回头怒视一眼,洁白的脸蛋带着红润的色彩,显得分外诱人,至少刘备把这眼看做回眸一笑。

    ”哈哈“一众男子露出了然的神情,笑了半响。

    支谶咳嗽两声:“阿弥托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美人不过红粉骷髅,诸位施主不要太执着。刘施主此去幽州、并州,不如带我同去,也好传扬佛法,积累功德。”

    刘备有些犹豫:“边郡男子如果信了佛法,还怎么打仗?”

    佛系部队?

    当敌人冲过来时,对对敌人说我们好好过日子,拜拜佛,读读佛经,到时候还不死光!

    支谶:“月氏、康居也有不少人信佛法,一样有强大的武士。况且我可以向匈奴人和鲜卑人传教,让他们从内心认同我佛的仁慈。”

    相对于草原上现有的教义激烈的萨满等教,佛教可以说温和很多倍。对于幽州而言,抵挡日益扩散的黄巾教,佛教或许是很好的“沙子”!

    在这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士大夫信谶纬之学,百姓信鬼神之说,神佛满天飞,淫祭遍地有。

    堵是堵不住的,不如疏导、代替。

    刘备:“好,就依大师。上次请大师留意的大宛、月氏马可有进展?”

    支谶:“这不是阉马,总算不负所托。九匹鲜卑、乌桓马换三匹大宛马,施主可以遣人与之交换。“

    “三匹换一匹,真是贵啊!”刘德然、典韦自带人去看马。

    。。。

    几人聊到北疆战事。

    王越说:“带我去吧,真想与刘君同去疆场杀敌立功,封妻荫子!”

    史道人和虎贲王越,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何家就靠两人为首保卫皇子刘辩。史道人平日笑嘻嘻的,为人和善,不随意显示武艺。王越则是看谁都像小偷、强盗、刺客,仿佛是个神经质。然而二人单打独斗,十分凶残,两人联手,曾经击退二十余名宋曹两家派遣的刺客。

    王越剑术出神入化,一开始时候刘备在他手下走不了5招!就这样,王越还夸奖刘备武艺高,悟性好,说大多人在他面前一招就被擒拿或打倒!此外,刀矛弓戟无一不精,还特别擅长飞剑、飞镖、飞石,典韦将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