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244部分

汉起-第244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里无人烟,骸骨露野荒。

    万姓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蔡璇知道这是从沿途所观百姓惨烈移植而来,姐姐蔡琰没可能亲见雒阳残毁,心想到底是董卓还是袁绍、袁术造成了雒阳毁灭?旋即摇摇头,这个问题对一个不到十五岁的少女还是太过复杂,蔡璇有种直觉这些人都跑不掉历史的批判。

    蔡琰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底层,眼中泛起泪花:“齐鲁同中原,厚德重义理。

    处所多咸腥,海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蔡璇亦流涕,口中却笑道:“姐姐腻挑剔,有鱼、虾、贝吃就不错了,还嫌鱼腥味!”

    蔡琰偏不爱海腥味:“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圆。我们中原人,还是羊肉、猪肉好。”

    蔡璇:“人家孔夫子不也是齐鲁人,莫非吃不得海鲜。”

    蔡琰:“别抬杠!”

    蔡璇:“别矫情!”

    。。。

    蔡琰的悲愤诗很快传遍了胶州城,郦炎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坐在上首,长久不发一语,只盯着诗歌的刘备。这些年来,这个师弟,早已不是昔日那个踏入自己府邸都要小心翼翼、看人眼色的少年。

    “君侯,蔡琰的悲愤诗虽然有些地方写的不太,那个准确,总体还算客观。小女孩之作,不用太放在心上。”郦炎是真怜惜蔡琰的才华,同情其遭遇,怕刘备一怒之下整治她。

    放过她?刘备却不这样想。

    历史上原本的悲愤诗,他读过,记不清细节,只大概记得被曹操赎回来的蔡琰站在关东盟军一边往死了批评董卓。如今这首同名的传世诗歌能够站在折中立场,已经让人从内心深处松了一口气:

    “难道在诸位眼中本侯就那么小气,一个小女孩也容不下?干尽生前事,何惧生后评。只要不忘初心,偶尔行事有偏差还不许人说?

    师兄祖上是陈留人,也算蔡中郎将同郡人,与之一样是大诗人,可有意娶位续弦?”

    郦炎哪里想到刘备会提这事:“万万不可,我儿止戈就比昭姬小几岁,我怎么说也算长辈。”

    刘备:“师兄好像在绝命书中尊蔡邕为长辈吧,那不正好?况且师尊(卢植)与蔡中郎将也算同辈。”

    郦炎摇摇头:“蔡家双姝,在女子中都是顶顶的才华。

    蔡琰开朗叛逆,记忆力超群,精通诗书,文采风流,光彩耀人,令人瞩目。其诗才就是我也未必比得上,心气高着呢!我年过四十,一个半老匹夫,岁数有人家三个大,怎么会想这种事?

    蔡中郎将二女蔡璇内敛、柔顺,心思细腻,意志坚决而乐观,也是奇女子!”

    荀攸笑道:“陈留人夸陈留人,自卖自夸!”

    旁边一群幕僚都笑了。

    刘备:“自从有了印刷术,抄书赚钱怕是不成门路,蔡家两个妮子或许正埋怨本侯。你们这些没结婚的,都争口气,谁要得骄傲地蔡昭姬点头,本送百金嫁妆!”

    “百金!”

    徐干等几个年轻士子跃跃欲试,火花在相互之间点燃呢,竞争的气氛悄悄起来。只有陈群难免唏嘘,被拒绝的滋味令人意烦心冷。

    。。。

    相比蔡家双淑,还有更揪心的事。

    自从失去雒阳这个中心,整个司隶周边商品市场都从衰弱到不复存在,青州、幽州原本规模适合的渔牧、稻麦、丝绸、布匹、金银制品产量,都变成产能过剩。

    一场经济危机正在刘备治下上演!

    更严重的是,青州、海东一直以来除了财政收入投入海港、道路建设,农田开垦,同时也通过钱庄吸纳百姓存款,通过钱庄直接投资、钱庄引导各地富豪投资,本质上是影子银行模式和赤字财政,也会因为失去巨大的贸易额,导致财政收入、钱庄收入锐减。

    经营十年的雒阳商贸,一旦而舍弃,让苏媚整个人陷入深沉地郁闷之中,许久不能自拔:“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除了你和孩子。”

    “会好起来的。”刘备搂着苏媚,口中不住安慰,左手如同化石般凝固,捏紧了拳头,右手几乎要把不长的胡须扯断。他几乎不愿意想象失去钱庄支持的恶果!

    王荣、王斌、苏媚、刘元起、刘德然、糜竺等负责钱庄、贸易的诸君,和郦炎、邴原、荀攸、孙邵等幕府成员这几日反复一起推导仅仅依靠青州东莱、北海了两郡财政收入会发生什么:

    东莱北海、带方、夷洲、吕宋的大规模建设将停止,移民用来购买工具、牲畜的贷款将减少。胶莱河、青州海堤剩下的工程将停滞,对三韩、日本的扩张必须控制限度,朝鲜半岛的道路和要塞必须推迟建设。与公孙度要是发生冲突,几乎只能靠辽南、乐浪他们自己。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汉末,经济金融问题竟然比军事问题更难解决,青州也是独一份。

第467章 三名光武第二() 
初平二年

    之前,孙坚尚未入雒阳,袁绍派曹操南下协助周昂兄弟争夺豫州。

    临行,曹操问:“如今讨董大事不顺,而我方多次失败,袁术孙坚却接近成功,该如何是好呢?”

    袁绍:“当找地方拒守,强大自身以观天下之衅!”

    曹操:“那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

    袁绍:“我欲效仿光武旧事,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就可成功!”

    曹操:“据河北以观天下之衅?!好计!”

    袁绍:“卿就做我的曹参、吴汉吧。成功之日,不吝封侯之赏。”

    曹操喜道:“多谢盟主!盟主一言解开我心头疑惑,我便为先锋到黄河南岸率先开拓土地。”

    袁绍见曹操知情识趣,也颇欣喜,却没想到其野心很快就遇到了巨大外部挑战!

    。。。

    蓟县,幽州牧府衙

    刘虞:“长安屡次下诏,先后以我为太尉、太傅、大司马,可见重视,我是不是应该去长安辅政呢?”

    长史张逸:“长安掌握在董卓手中,其心思叵测。幽州与长安相隔数千里,军队难以到达。

    如果只身前往,失去幽州的部众支持,必定对辅佐君王无能为力,就连自身安全怕都无法保障!”

    刘虞:“那应该怎么办呢?”

    长史张逸:“幽州有燕、代之众,渔阳广有粮铁盐,广阳、涿郡多谷桑枣栗之饶,上谷、代郡、右北平、辽西边军强大、士民熟于弓马,乌丸、鲜卑骑兵众多,当但效仿光武帝旧事,得幽州人之帮助,南下以争冀州,而后天下可定!”

    “光武旧事就不要提了!”刘虞摆摆手,故意一脸严肃地说,“尊崇王室才是我之愿!幽州穷苦,外有边患,该怎么办?”

    幽州常有边患,又有乌桓需要安抚,之前国家平均没讲将青州、冀州税赋二亿余转移支付给幽州。自从关东盟军起兵,道路断绝,冀州税负都被韩馥拿来支持盟军,青州黄巾肆虐自顾不暇。

    张逸:“明公爱好节约,穿着破旧的衣服,一顿饭最多只一道荤菜,远近原本奢侈的豪族,都被感化而改变风气,努力赈济灾民。

    明公为政宽仁,身体力行亲劝百姓种田纺织,青州、徐州数十万口慕名流亡至此,都能安居乐业,甚至忘记家乡。以上两点至高的德行!

    只是属下窃以为以上只能做到安民,不能做到富民、府库充盈、强军。渔阳鲜于家等世家建议开放上谷、渔阳边市,属下认为很对。这样才能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

    刘虞:“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

    鲜于家的议题确实可以充实府库,购买马匹,增强军备。但铁器流入塞外,胡人盾兵得以坚锐,就不怕以后不好收拾?”

    张逸:“那就只有让世家大族捐献土地财产以实府库?”

    “不可!”

    作为光武子孙,刘虞内心深处一直认为认为有重复光武旧事的责任和荣耀,光武依靠官僚大族而成功,刘虞绝不愿意失去他们的支持与光武背道而驰:“哎,只要能保护汉家天下,便是受些诽谤、委屈,又有什么大不了。”

    刘虞从此便更坚定了其“据幽州,北抚鲜卑乌桓,南争冀州”之战略。

    。。。

    右北平

    公孙瓒:“什么?刘虞接受鲜于等世家建议,大开边市,以官营作坊、世家大族之盐铁、谷栗,向匈奴、鲜卑换取马匹牛羊?”

    公孙范:“千真万确,我才从渔阳城回来,从塞外到渔阳城经常可见胡人的赶着马匹牛羊来,换了粮食盐铁走!”

    公孙瓒:“叛徒,汉奸,他难道不知道中原汉人不如草原人善于骑射?难道不知道一汉当三胡更多靠兵甲、器械?”

    关靖:“刘虞两牧幽州,怎可能不知道,这是为了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啊!”

    公孙瓒咬牙切齿:“州牧刘大是汉奸!”

    公孙范:“数千幽州子弟流血牺牲才换来边境和平、鲜卑不敢妄动,刘幽州却要把鲜卑人用刀剑弓马换不到的铁器、粮食,平白无故贸易给鲜卑人,如何服众?”

    关靖露出讥笑:“我看他服众得很,多个世家大族表示支持,鲜于家甚至把刘虞比做昔日光武皇帝!”

    “就凭他?汉奸也想做光武帝第二?真给祖宗抹黑!”公孙瓒越发暴躁,“不能让铁器出境,一定要制止他!大汉与鲜卑可以有和平,但那一定是鲜卑称臣来朝!我白马将军定要平定鲜卑乌桓,而后策马向南,奉皇室以扫不平!”

    。。。

    之前,为了尽快统合河北,袁绍写信给袁术、刘岱等人:

    如今长安名义上有幼君,却不是汉家血脉,而公卿及以下官吏都媚事董卓,如何能北面称臣?唯恐今年称臣,明年今日就是你我忌日!何况我袁氏遭到董卓屠戮,岂能北面事之?

    汉室之德,历四百年,自火德转为土德,逐渐凝固,不是轻言废弃的。因此先前我与韩馥共谋长久之计,要使海内见中兴之主。

    幽州牧牧刘虞,光武帝系子孙,东海王刘强之后,历任甘陵相、宗正等职,在平定北方乌桓、鲜卑之乱过程中多功劳,恩信重于北州。

    我们只要派兵驻守关津要塞,让他衰竭而亡。同时在关东立圣君,太平之日指日可待,还有什么疑问?

    袁术早就有自立之心,回复袁绍:皇帝幼小,无甚过错,错的是把持朝廷的董卓。袁氏历代忠烈,理应攻陷雒阳、长安,迎回皇帝。岂能立刘虞为帝?

    “我这弟弟是何居心?”

    袁绍不理会袁术的反对,以关东盟主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拜见刘虞,呈上众议。

    袁绍的想法是刘虞若能接受,总要大封众臣,身为盟主的自己就是首功,就能顺理成章的控制冀州、幽州,并扩大现有的兵力。

    没想到刘虞再次断然拒绝,向袁绍表示并无此心。

    实际上刘虞认为,其子刘和先在袁术手中、现在袁绍手中,岂有如此受制于下,受人要挟的皇帝?而且袁绍依然和去年一样,要求他前往冀州继位,岂有放弃部众的皇帝?袁绍之胆大包天,心比天高,刘虞岂是第一天知道。

    刘虞久知袁绍之心,袁绍却不知道刘虞之意。

    袁绍又请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刘虞同样拒绝。

    浪费几个月,袁绍才明白:“原来光武皇帝起于河北之事太过知名,我想做光武帝第二,刘虞口虽说不,其实亦有同理之心!虽然立刘虞之事未能成功,但我略施计谋,就试出刘虞之意,就可做出下步战略,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袁绍的目光,看向了懦弱的冀州刺史韩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打算由近及远,由弱自强。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公孙瓒拥强大之边军,亦难免生起与他和刘虞相同野心!这一失误,为袁术、刘备、曹操等人所利用,在之后的多年里给他“据河北以观天下之衅”的战略造挖下了巨坑!

第468章 祸起萧墙() 
并州云中张杨本自领取上党太守,意图按照袁盟主指示进攻河东。

    董卓之前曾为并州刺史,知道并州有煤铁之强,盐矿之富,河套之马,对并州极为重视,派遣女婿牛辅进入河东,并支持黑山军张燕等攻击上党。

    张杨不是对手,向同为何进故吏的盟主袁绍求助。袁绍令张扬向东退却,与南匈奴于夫罗一起,将主力屯守在魏郡以西的漳河两岸,紧紧守住上党与邺城的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