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24部分

汉起-第24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尔不花脸色红了红,因为背光红的不明显:“我就是要跟你比武艺,就是要比,我爱乌敏英!”

    这脾气!像头撵着不走,拉着倒退的牛一样。爱情不是买卖,也不是单相思,你以为想要就能要?

    刘备:“这位是公孙伯圭,比鲜卑射雕英雄还厉害,几日杀鲜卑数十人,包括数名射雕者。这位是祖大荣,未来的祁县尉,杀鲜卑十余人。这位是韩当,弓马娴熟,膂力过人,杀敌五人。这位是王伯,忠诚老练,杀敌四人。。。”

    这次带来的每一位将士,都是杀敌立功的勇士,刘备如数家珍,挨个点评。韩当、王伯、耿绩等,围拢过来,一个个挺起胸膛,面容冷峻,睥睨博尔不花。这是血海中纵横过的铁血队伍,可能单人武艺、力气不如博尔不花,但气势之盛,数十人犹如数百人。

    “面对这些勇士,你还要打么,博尔不花?”

第45章 祖大荣破财让步() 
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环境中,面对相似的诱惑、欲望、危险或利益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与才干高低、出生高低无关,乃是一个的心性、性格。

    例如吕布,能为了貂蝉杀掉义父董卓,为了家室不被曹操俘虏,放弃使用最擅长的骑兵逃走,死于白门楼。用后世的标准,吕布绝对是个热爱家庭、热爱女人的好男人。但在汉末三国,将士们却绝对认为他是为了小家舍弃大家、智勇困于女色的典型代表,以至于大量亲信联合起来叛变。

    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时期的标准不同呢?和平时期,合理合法取得的私有财产为法律所保护,每个人都在为家庭宗族而奋斗。

    战争时期,属下将士都是提着脑袋跟着上官混,不知道哪场战斗就挂了,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维系上下级关系,除了军法、奖赏等明规则之类,更重要的是兄弟义气这个潜规则。义气是相互的,赵奢得了赵王的赏赐,都发给部下,部下为之效死,屡破强秦国;轮到赵括,把赵王的赏赐都拿回家,将士怎么会有效死之心?结果长平之战中,数十万赵国将士投降秦国。

    如果上官有了不止一个老婆,部下将士也是人,自然也想要女人,如果上官都像吕布一样,把老婆和私人财产看得比部下重要,部下将士自然会离心离德,怎么会为了上官拼命?

    祖茂挖墙脚这事,说起来刘备独占两女的企图也是原因之一。但刘备之所以极为愤怒,牵县令、公孙瓒、刘备的部下之所以支持刘备,因为祖茂太不讲义气,作为一个上级,没点风度,做事情太不讲究。所有人都会想,祖茂对屡次助他立功、给他解困的刘备都如此不讲究义气,对其他人,会讲义气么?

    牵穆找祖茂谈生意分成时,为了美丽的寇兰儿,为了成为昌平寇氏女婿,祖茂咬着牙,心里既郁闷又憋屈还有无奈。

    寇兰儿坐在祖茂身旁、牵穆对面,取出算筹,算了一炷香时间在:“少一成怕是有一万钱吧,牵君,能否给通融通融,半成如何?”

    牵穆看了两眼寇兰儿,其人凹凸有致,又有诗书在腹中,家世也高,若非丧偶再嫁,怕是不见得祖茂能捡了便宜:“6千石粮食投入市场,价格立即会下降,利润降到10钱以下,也是可能的,一成只几千钱罢了。玄德对你们两的事,很生气,你们若不同意,以他的性格,怕是真有可能不让你们加入。”

    祖茂:“他真这么说?牵君不会丢下我不管吧!”

    牵穆:“帮你销售几百石问题不大。”

    牵穆并非有意针对祖茂。而是祖茂两次不听劝告,追敌战败,造成大量将士死伤,其中还有不少牵氏族人和乡党,牵穆这些日子,每次抚恤伤病,看到伤员们的惨状,每次看到孤苦伶仃的侄儿,每次看到阵亡将士的遗体,气就不打一处来,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把子弟交给自己的安平郡长者们,如何面对他们的哭泣和指责。这次本想通过生意赚点钱,给战亡乡党一些补偿,可祖茂又闹出和寇兰儿的绯闻,牵穆心里火大得很,对祖茂也没什么好脸色。

    “几百石?”祖茂明白是牵穆委婉的拒绝了。

    寇兰儿:“哼,我去找刘玄德说去!”

    祖茂拉住她,牵穆、刘备的意见已经明确,公孙瓒与刘备亲厚,也不会站在他一边,他明白若不让利,这几个人绝对可以直接不带他玩,最后一文钱也得不到:“一成就一成吧,我对玄德没有恶意,还请牵君从中转圜。”

    寇兰儿气鼓鼓地看着牵穆背影从视野中消失,疑惑地问:“你是刘玄德的上吏,他怎么敢威胁你?牵穆怎么会与刘玄德站在一条线上?”

    祖茂也没脸解释,只说:“不就是钱么,身外之物。何必跟自己的下吏计较,何必伤了众人感情。”这点也证明,祖茂算好男人,虽然对男人不讲义气,为喜欢的女人却没的说,

    。。。

    刘备想出的生意法子,简单讲与军粮有关。

    支援上谷郡的各支军队,有不少是自带粮草的,至少1个月粮草,毕竟仗打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城塞里不放个2、3月军粮,被胡人围困时,哪个将军敢守城?士卒们岂不会哗变?

    例如祖茂部约千人,带了1万6千石粮食,其他兵器铠甲、刍稿、工具、帐篷不算,用500辆武刚车、辎车、轻车装载,数百马匹拉车和乘骑。

    战争时期,为了将士用命常常敞开了供应、管吃饱,1将士月吃2石以上、3石以下(3石约80市斤)粮食,加上马匹所需,不算刍稿,1千人马,一个月需要消耗3、4千石粮食。

    汉时,运往边疆的钱财、粮草由中央核定额度,由各郡自行组织运输额定粮草给边疆。运粮草过程消耗很大,两汉的官员数学水平相对于明清为高,远如青州、徐州一般给钱,近的如涿郡及冀州北部的渤海、中山、常山等郡,每年多次起运粮草。

    受郡守之命,1万6千石中8千为给护乌桓校尉的军粮,祖茂已经派副将、民夫,跟随胡轸、徐荣、董旻送抵宁城。约二十天时间,已消耗2千多石粮食,算上返程和留在祁县做军粮的,可以结余4千石。

    同样,公孙瓒部可以结余2千石。

    按规定这些粮食应该运给护乌桓校尉和延边塞障尉,记录在账,下次便可少运些;当然也可以运回本郡,重新入库。如果卖掉,则面临账目对不上、涉嫌贪污军资的严重问题,轻则丢官去职、重则流放甚至杀头。

    初春的上谷,最高温度不过几度,早晚、夜里依然在零度以下,最冷时甚至零下十几二十度。寒冷的天气使人们对粮食、肉类的要求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鲜卑人入侵掠夺走大量粮食,居庸关盘查严厉,以及世家豪族囤积居奇,上谷的粮食价格最高时候超过100钱一石。

    畸高的粮食价格,让牵穆、公孙瓒、祖茂、刘备下定决心,冒着风险先赚一把。

第46章 难楼王的橄榄枝() 
10成利润,原本按照2、2、4、2的比例分配,牵穆、刘备负责销售、收购各得2成,公孙瓒、祖茂分别提供2千、4千石粮食,分2成和4成。由于寇兰儿事件,祖茂在众人的声讨下,把4成降为3成,送1成给刘备作为补偿。至于刘备私下给牵穆、公孙瓒的好处就不足细说啦。

    祖茂和寇兰儿虽然有所疑惑,但始终认为,1成利润只值数千钱。

    其实,老道的牵穆,并未完全给祖茂说实话,上谷有约有50万汉人,10万左右乌桓人。6千石粮食,只够3千人吃一月,投入市场并不能使粮价短时间内跌到70钱以下。因为,鲜卑人入侵头几天,有什么抢什么,之后东西太多装不下,便不再抢劫铜钱,甚至大量丢弃,主要抢劫金银宝石等贵重品,粮食肉类,铁器等工具。以至于许多家庭仍有不少铜钱存货以购买粮食。

    按照牵穆和刘备的估计,粮食在上谷能卖到均价80钱每石。在涿郡、右北平,估计只需5、60钱每石就能买回、入库。毛利润12万到18万钱,扣除申请文书、通过关卡、买通仓库官员等公关费用,运费、人工等劳务费,赚到10万钱是没有问题的。

    祖茂让出的1成利润,价值超过1万钱,相当一个200石塞障尉一年的工资收入,相当于5到10个壮丁一年的生活费。如果日后祖茂搞清楚,为了爱情,为了下半身的冲动,一下花掉了一年的工资,相必他哭都哭不出来。

    。。。

    这几日,牵县令忙着卖粮食平抑市场,派出属吏、联系熟悉的商人,在下落县、涿鹿县、鸡鸣驿等城乡卖粮。6千石已经卖出1千多石,粮价不过刚刚回落到90多钱一石。州郡县的粮仓,有个重要的职责,是平抑粮价,在秋收等时节,收购粮食,在寒冷的冬天、青黄不接的春天,卖出。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属吏、商人都以为粮食来自官仓,当然也确有一部分来自官仓,以便混淆视听。

    除掉6万钱成本,和部分备用金,先期产生的2万钱利润,牵县令直接按比例分给4人。

    祖茂自然拿着6千钱讨好寇兰儿去了。同时,牵穆、公孙瓒、刘备几乎都用来抚恤伤亡,在对待下属的态度上,与祖茂有很大的不同,或许这就是心性吧。

    刘备也很忙,有了乌敏英父母兄弟的关系,有了营救回来的乌桓人,几日以来,刘备在乌敏英父兄所处的山谷卖粮食,乌敏英父母兄长则作为中间人收取佣金、收取住宿、伙食费。

    一传十十传百,有了粮食这个硬通货,随之而起的,是更多的乌桓人到此以物易物,成了乌桓人最大的市场。日后乌敏英父兄竟因此做大,此是后话。

    乌桓人畜牧为生,能用毛皮和羊毛制作衣物、手套、鞋袜,善于制作辔头、马鞭、简易马鞍,弓箭,有少数还会锻造铜铁工具。汉朝限制铜铁流出塞外,给乌桓的铜铁也有严格限制。极端情况下,乌桓人甚至将铜制品和铜钱铸轧成刀剑、箭头、工具,以至于乌桓各部落之间以金银为贵币,小额贸易并无足够铜钱,而是用货物、奴隶交换。

    以往乌桓人进入汉地交易,一般是将货物换成金和铜钱,由于不精通汉话,不熟悉当地情况,价格往往被压低。而后购买商品,也常常被以次充好,汉朝郡县以及下面的小吏与地方豪族勾结,往往也放纵不公平的发生,以至于在价格上,损失了两次剪刀差。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刘备与乌桓人以物换物,有军队做后盾,若有捣乱市场的少数,则直接抓起来。他讲信用,绝不以次充好,但可以吃的剪刀差,也绝对不会少吃。这当然是另外一大笔利润,甚至超过直接卖粮食本身!

    与乌桓的贸易,引起了各部落大人、小帅的广泛注意,甚至吸引了上谷乌桓难楼王亲自参与,并点名道姓要求刘备去见面。

    原本闷声发大财的刘备这下担心起来,若事情真搞大了,很可能被追究买卖兵粮的罪过。急忙找牵穆、公孙瓒商议。

    。。。

    乌桓和鲜卑都属于东胡人,西汉初年,匈奴王冒顿击败东胡称霸草原,剩下的臣服匈奴,并向东迁徙,一部分聚集在塞外偏南的赤城周边的乌桓山是为乌桓,一部分在偏北的乌秦集水(呼伦湖)周边是为鲜卑。

    汉朝多次击败匈奴人,使北匈奴遁逃,将南匈奴南迁,漠南草原顿时空旷起来,乌桓、鲜卑人便迁移到匈奴故地,得到汉朝允许的乌桓人占据了长城内外广阔的漠南草原,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

    两汉之间,上谷等地的乌桓人,为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乌桓骑兵名扬天下。之后光武帝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令他们居住在塞内,招揽乌桓、鲜卑人,其一为东汉提供骑兵,其二协助东汉抵抗日益强大的鲜卑人,其三制衡南匈奴,其四分割成小部落,以免统一起来危险汉朝边疆,其五派遣质子入汉。

    灵帝继位之初,乌桓各部大人拥众少则上万、多则十万以上,相当强大。上谷郡难楼,最多时有九千余落,辽西有丘力居,有五千余落,辽东苏仆延,有众千余落,右北平乌延,有众百余落,这些乌桓大人,都勇猛矫健,狡诈多计策。

    牵穆:“你知道难楼是个什么样的人么?最强大时,他的势力遍及长城内外,涵盖上谷、渔阳郡北部和漠南草原南部,约有万落,每落少则7、8人,多则2、30人。”

    刘备:“岂不是有20万人。”

    牵穆:“十年前,这个数据没错。我翻越了相关记录,询问了各地长者,难楼强大时,生出异心,向草原走私铁器、粮食,支持檀石槐。”

    刘备:“檀石槐?那个鲜卑大汗!”

    牵穆:“对!乌桓、鲜卑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