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4部分

汉起-第14部分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正在暗爽,装逼道:“感谢师傅赐字,相信学友们只要多加努力,也会有机会的。”

    一个小孩吵吵嚷嚷冲进门来:“德全哥哥,有大好事,大好事,鲜卑寇边,县乡把你列入缘边甲士名册拉。”

    众人的眼光,瞬间变成了幸灾乐祸。

    原来是小张飞,高高兴兴地叫嚷道:“上次你说从军报国,这下有机会啦!我看到马上就过来告诉你啦,下次一定要帮我做玩具!”

    刘备脸顿时成了猪肝色,春节前后,喊去戍边,谁在整我?

第26章 少年不怕远征难()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夏。。。吴郡(假)司马富春孙坚召募精勇,得千馀人,助州郡讨许生。

    冬,十一月,臧旻、陈寅大破生于会稽,斩之。十二月,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屠各追击,破之。迁育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又寇并州。司空唐珍罢,以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

    ——《资治通鉴》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也,盖汉相国参之后。。。年二十(公元174年),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县尉),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续汉书。袁绍曹操列传》

    新月当空,大树乡,张虎庄中。

    卢植连续赶了半个月的车,非常疲倦,只向乡中名士长者们敬了酒,再受了徒弟们集体敬酒,便草草吃些肉饭,早早睡下。名士长者们跟一群青少年共同语言不多,故而也早早立场。

    宴会的氛围反而更加热闹。

    高高燃起的火盆,烤的整个厅堂皆暖,其上是一个陶壶,煮着浊酒。师兄弟们,将榻席移近,围绕着火盆,互相敬酒、猜拳、斗诗、博戏。只是却分为两个不太明显的人群,一群以郦炎、刘庆等文士为首,一群以公孙瓒等善武者为首。善文者讲究一言一行皆和礼数,看不惯善武者粗鲁、随意,善武者看不惯善文者的繁文缛节。

    唯有张庚坐在稍后的位置,阴暗着脸,看不出喜怒,慢悠悠地喝着酒。

    郦炎喝得晕乎晕乎地,在师弟们的起哄下,站起身来,赋诗一首。

    那边,公孙瓒取出宝剑,来了一段锋芒毕露地剑武。

    这边,刘庆做了一副对联,那边田楷讲述戍边杀敌的故事。。。

    刘备,先向张虎、郦炎、郦玄让、公孙瓒、田楷等人敬了酒,接着走了一圈,喝了十几杯。汉代的酒,度数低,状如米酒,度如啤酒,杯子不大,倒不觉醉。

    众人见他海量,都不敢来招惹。

    刘备倒是有时间细细考虑一些事:“到底谁把我的名字,列入到缘边甲士名单?刘德广是里长,刘子敬是乡有秩,此事非他二人莫属。大汉子民从十五岁开始缴纳算赋,从二十三岁开始戍边,可翻了年我才十五,便是乡里列入甲士或积射士、骑士名单,县里怎么通得过?

    难道他们为了将我列入名单,向县里使钱了?这两人为了弄死我,可真是不遗余力啊!”

    “玄德,玄德,该你了!”

    “什么情况?”

    “该你表演节目啦,舞剑或是做诗?”

    师兄弟们大多数以为刘备会跟公孙瓒一样,舞剑助兴。

    刘备:“做诗吧,我想想。有了

    少年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燕山逶迤腾细浪,太行磅礴走泥丸。

    。。。”

    描述行路之难的诗歌,给他前世印象最深的,便是李白的《行路难》,毛爷爷的《长征》《过娄山关》。诗文肯定是李诗仙做得好,然而两位诗人在诗中透露的态度有本质的差别,李白遇到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直呼“行路难、行路难”。毛爷爷却写“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把艰苦的长征写成腾细浪、走泥丸。

    不同的人生态度,遇到困难时的乐观程度差异,或许是唐明皇不用诗仙的重要原因吧。

    。。。

    夜色深沉,烛火熄灭。

    公孙瓒还在不停地对同睡一榻的刘备传授经验:“贤弟去军营之中,不要怕事,不要怕冲突,军营一向以武艺高、能力强为尊。

    虽然贤弟颇善骑射,但比胡骑还是差不少,尤其是年幼力弱,杀敌时切不可冲突过前。

    乌桓鲜卑最强者,称之为射雕者或射雕勇士,皆能百步穿杨。所以一定要带上护面甲,护住头脸要害。为兄耳边有轻微的血印子,便是为射雕者所伤,幸亏避开了些,否则这张俊脸就没啦!”

    刘备忧愁道:“小弟只是一般甲士,并非军官,不知道有没有护面甲呢?”

    “这却不要担心,带上几千钱币,只要不吝惜钱财,问军需官要便是。军中的兵器甲胄,军需官给谁不是给啊?

    缘边甲士可能长期服役,要有心理准备,钱带少了不行!

    对了,你臂力不足,还可问军需官领取弓弩,弩有手弩、臂张弩、蹶张弩,最强的是大黄弩,乃是十石弩(一石约27斤),能射400步远!传说李广曾用大黄弩射入坚硬的石头。

    前汉孝武帝时,卫、霍两位大将军出塞,有一汉当五胡的说法,是因为大汉的兵器铠甲远胜匈奴。后汉时,铁器大量流入草原,仍然有一汉当三胡的说法。。。”

    。。。

    第二天一早,张虎、公孙瓒给就把刘备拖起来,一面继续锻炼武艺、一面传授与鲜卑、乌桓作战的经验,两人变得特别严厉,一整天,刘备几乎都在马背上度过,大腿内侧自然被磨破了,走起路来只好张开腿,像个鸭子。

    晚上回到楼桑里宗祠,才知道王伯也被拉了壮丁。

    刘备:“三叔、大哥,既然是十户到二十户一丁,怎么会将我和王伯都报上去呢?”两家没一个男丁在家,难保不受欺负。

    刘子敬:“这次招募的是甲士,全里之中,就你二人武艺最好,自然得纳入。”

    “有道理!”“武艺好,活下来机会也大些”周边的里民大多数站在刘子敬这边,毕竟多数人都不愿意被派去戍边,尤其适这次大发甲士,里民凭着多年的经验就知道要更鲜卑或乌桓正儿八经打大仗了。

    刘母耿氏:“三叔,可有十五岁的甲士么?”

    刘子敬摊开双手无奈道:“各家都不愿意去,不能因为德全是我侄儿就不上报啊。里中报了十多个名字,让县里选,可没想到县里会挑德全啊!”

    “好叫三叔知晓,博士卢君已经为小侄改了表字,日后可称玄德。”

    里民们羡慕、尊重的眼神,投射过来。

    “博士是多大官啊?”

    “我知道,600石。”

    “岂不是跟咱们涿县令差不多大?”

    刘子玉笑了笑:“大汉县令有几百个,博士就十几个,你说谁大?咱们幽州现在就卢君一个博士。”

    刘德广知道改了表字,就是正式纳入门墙,甚至比一般徒弟还亲密些。他心里怨恨之极,熊熊地嫉妒疯狂地燃烧起来,认为若不是腿被刘备打折了,纳入门墙的应该是自己,‘玄德’这个名字也会是自己的:“县里的决定,要想改,自己找县里去!”

    刘德广说完,杵着拐棍,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剩下刘儒暗自嘀咕:“七哥翻了年才十五岁呢,不报他的名字也没啥大不了吧!德广哥太过分啦!”

    里民们看刘备的眼神又多了些幸灾乐祸。

第27章 燕山胡骑鸣啾啾() 
本可大年后集中,然战事紧急,数支鲜卑骑兵从小道入塞,州郡发布提起集结的命令。

    正月初四,日未出,天尤黑。刘备骑上张虎借的枣红马,马上放着行囊,背上双曲弓,外衣之内穿上皮甲,与王伯等同里之人,前去乡亭报道。

    皮甲是张虎以前服役时留存的,也说是借给刘备。口中说借,心中也没想会还。皮甲大了很多,皮很厚、很硬,耿氏很花几天时间修改,原本粗糙的手上更是增加了很多伤痕和血泡。令刘备心里既暖暖的,又颇有愧疚。

    相比于之下,里中其他人可就寒颤多了,个个面露菜色、脸色愁苦,没一人有马,衣服穿得也不够厚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有一人背着猎弓,一人背着斧头,一人带着把菜刀。

    只有王伯稍好一些,身背长弓、腰挎拍髀,背后背着渔网和一个袋子。拍髀是长约一两尺(20多到40多厘米)的短刀,一般挂在大腿外侧,与其说是近身格斗用的短刀,不如说是切割食物等用的匕首。

    刘备曾问过王伯为何带上渔网,王伯嘿嘿地笑了,只说用处大了。

    亲戚邻里们,一直送到到大树乡亭部。天刚蒙蒙亮,火把高高燃,已经有十几个壮丁,数十个乡亲在此等候,好些人都带着马匹、兵器。

    王伯是老服役的人啦,带着刘备跟熟悉的人打招呼,有好几个汉子见玄德年幼,表示会多加照顾。毕竟在家靠亲戚邻里,出门靠朋友老乡。

    大树乡有秩刘子敬和亭长让手下敲响了锣鼓,里长们指导壮丁站好队,清点了人数,便北上前往涿县。在交通和通讯条件相当落后的汉代,没有乡亭的长官的带领,不用说按时到达,不走错路都不容易。一些遥远的乡、亭,上到乡有秩,亭长,下到书佐、亭卒往往全体出动,防备役卒逃亡。

    近涿郡而不入,北门外有一个大大的军营。乡、亭送到此处,办了交接终于可以安心回去。从这之后士卒发生逃亡,就与乡、亭无关,由部队长官处置,战时可以军法从事。

    刘子敬脸色复杂地回头看了看刘备,虽然是他同意将这侄儿列入服役名单,可没想到服役来得这么快,来得如迅雷不及掩耳,战争中刀剑无眼,毕竟是亲叔侄,虽互相看不顺眼,也没到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

    。。。

    涿郡北门大营,涿郡所有戍边部队,在此处集结,经过整编,领取装备,物资后,前往边疆。

    东汉军之军制,5人为伍设伍长,10人为什设什长,50人为队设队帅,100人一屯设屯长,500人一曲设军侯(不叫曲长)。

    其上为司马、别部司马、军司马、长史,率领少为数百、多达数千人。军侯、各种司马、长史已经是中级武官了。

    再上为都尉、校尉,秩1000石、比2000石。率领数千人。一个校尉、都尉率领的队伍,叫“部”。例如中央的北军五部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西园八校尉;例如边疆的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例如地方屯兵,黄河济水间的黎阳营校尉,镇守关中、陵园的京兆虎牙都尉。

    再上就是中郎将,最上为各种将军,2000石及以上,乃是大汉的最高级武官。

    汉代实行强干弱枝的军事方针,除了司隶、洛阳常备兵数万之外,各地常备军相当少。例如护乌桓校尉,只有一两千营士,要知道仅仅是上谷郡乌桓,就有数万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长城内外,山岭众多,草原民族们大多数散居,很多时候多点入侵,一个点上多不过数千,少时甚至数百人,从辽东、辽西、右北平,到上谷、代郡、雁门郡,到北地郡到凉州,东西万里,汉朝的北疆、西疆防线过长,如果一个边地校尉常备军上万人,加上要塞尉(级别略与县尉等),边军就得五万以上,会给汉庭中央和边郡造成严重的消耗。

    在少量常备军的同时,实行藏兵于民的普遍兵役制度。前汉时的匈奴,后汉时的鲜卑,偶尔也会发动数万控弦骑士,入塞攻城,为了抵抗和还击,打好歼灭战,就征调缘边的材官(甲士,如积射士、强弩士),骑士,和一般役兵。将他们加入到原有的营士中去,老兵带新兵,稍加训练,拉上战场。

    作战时,可又由某将军、中郎将或校尉,甚至州刺史持节,率领节制其他人出征。

    。。。

    刘备的屯长,是一个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的健壮汉子,脸上有明显的刀疤。

    “小崽子们,记住了,乃公叫周黑子,以后就是你们的屯长了。进了兵营,就不是闹着玩的,击鼓不进,鸣金不退,小心你的狗头!我叫点到名字的站到我面前来,张武,刘易,孟二狗,李增弟。。。”他并不识字,所以初次点名是在文书帮助下进行,文书念出来,队帅大声唱名。

    被点到名字的,多半是些魁梧的汉子。

    刘备悄悄问王伯:“这是挑精锐部队吗?”

    王伯多次服役,认得一些:“其中不少是什长、伍长,也有些新面孔。”

    正在此时,周屯长唱名道:“。。。刘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