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58部分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58部分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利想了想道:“大军出征,怎么也得等秋收之后,现在还不到七月,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秋收到八月下旬就要开始,最迟到九月上旬之前就要收割完,这一段时间也是最忙的。李元利当然不可能在这个季节把人都抽出来去打仗,攻城拨寨早点晚点都没关系,要是耽误了秋收,收成减少,那才是大事。

    党守素道:“那时间应该够了。不过元帅,这些新兵反正都是在四川驻防,四川现在又没有什么战事,根本用不着一次就给他们装备完,等大军开拔后,再一边造一边给他们装备,最多年前就能够全部打造好。”

    “也好,那就先紧着大军要用的物资准备,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党守素自任工务司司长之后,交待的事情做得都挺不错,李元利也信得过他。

    “这次高信和永昌随我出兵,子正守家。”李元利负手踱了几步,“家里的担子更重,子正你千万不可大意。”

    “现在要防的主要是汉中方向,一防汉中清兵趁机偷袭,二防郝摇旗和其他流宼进川掳掠。刘永昌麾下抽出一师人马留下,再加上两万新兵都归你统领,一定要把家给我看好了!”

    “教导旅留下一千人训练新兵,另一千人随大军出征。”光凭现在四五万人,要想纵横湖广肯定不够,李元利准备打下荆州之后就开始征兵,当然得把训练新兵的教官带上。

    “谨遵元帅令,标下定不负元帅重托!”吴子正行了一礼重重地道。

    “子正一向稳沉持重,我是放心的!只是千万不要马虎大意,用心守好川北各险关便可保巴蜀无忧!”

    “高信、永昌,你二人回去后,赶紧收拢人马训练!特别是刀枪弓骑、战阵攻城配合。现在咱们的火枪不多,打仗可还得靠将士们一刀一枪地拼杀!”

    “大帅,咱们可没停止过训练,就是配了火枪的,每天也少不了刺刀拼杀!”高信大声道。

    刘永昌却道:“大帅,其它都没有问题,只是大军拼杀,少不了弓弩,咱们箭矢怕是不够。”

    “没箭矢造就是了,那玩意又不难。”大兴军中原来就有专门制弓造箭的工匠,只是现在弓箭用得少,才停下来没造而已。

    箭矢制造确实不难,箭头可以浇铸,材料用生铁就行。至于箭杆,一般是选用圆直的的柳木、桦木枝条,只需稍加削刮,将其阴干。

    木箭杆干燥后会变弯,再在木板上刻一道槽,将箭杆嵌在槽里一点点地拉过去,箭杆就会变直,就连有些头尾重量不均匀的也能得到矫正。最后再安装箭头和尾羽,一支箭就算成了。

    李元利看向党守素道:“党司长,你看这事?”

    “元帅,那些木匠正愁没活干,做枪托用不了那么多人!”党守素笑道,“多了不敢说,一个月十来万支箭没问题。”

    高信撇了撇嘴:“两个月才二十万支箭,一仗就打没了。”

    李元利道:“荆州城里我估计有不少,到时咱们去哪儿取。再说咱们还有火枪,又不是光靠弓箭。”

    说罢他对锁彦龙道:“老锁,你们水军马上就得动起来,先把粮草辎重运到巴东屯起来。等大军取了荆州,到时再招兵买马,水军就有用武之地了。”

    “好嘞!元帅,明天我就开始运送粮草。”

    事情都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几人告辞而去,虽然已是子夜时分,李元利却还不能休息。

    他还得写两封信,让刘体纯将孙可望解决后,派遣一部东进,趁清军现在无力西进,赶紧抢占辰、沅、靖州等地,直逼常德、宝庆,到时两部遥相呼应,最终围攻长沙!

第118章 兄弟阋墙() 
还有刘玄初也得叫回来,在贵州安龙的永历帝朱由榔要怎么处理,李元利也得征求下他的意见,这事情可不好书信来往,免得日后给人留下把柄。

    向松来信说酉阳石砫的土民踊跃加入大兴军,现在已经招了近一万土兵,也要叫他陆续带到重庆来军训整编。

    天已经快亮了,李元利才忙完了这些事情,他走出书房,仰头看着夜空中那闪烁的繁星,心里突然有个奇怪的想法:若干年后,自己是不是也会被人比作那颗最亮的启明星?

    离太平门不远的白象池,因南明军从云南带进重庆的战象在此饮水洗澡而得名,如今这一带,已经成了大兴军老营的驻地。

    不过老营也不再象以前那样所有老弱妇孺全都住在一块,有家有室的都自己搭建了茅草屋,大兴军每月发给粮米,但想要有钱花,还得自己去找事做。

    蒋秀娘一家就住在这后面,因为蒋怀是医护营的先生,所以分到了两间破烂的瓦房,请人修理了一下后,就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终于又有了自己的窝,一家三口都非常满意,但今晚蒋秀娘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道什么原因,她脑子里面乱得很。

    师公竟然到她家里来提亲了,并且父亲已经应承下来。这是先前母亲蓝氏来找她的时候亲口说的!

    李来亨这个冒失的家伙,以前从来不拿正眼看人的!自己进医护营都两年了,见面也不止一两回,也不见他和自己说过一句话,装作不认识的样子!

    其实她很想和他说话,但她怕别人看见笑话,又怕他不理睬自己,不过还好的是,他对医护营其他小娘都是这样爱理不理的。

    秀娘想起了第一次见到李来亨时的情形。

    那年她才十二岁,鞑子要打湘潭,听说以前鞑子破城之后都是杀人无算,爹爹便关了小医馆,带了她们母女到乡下躲避。

    官兵没有抵挡得住鞑子,湘潭最终被鞑子占了去,听爹爹说城里被杀得只剩下几百人,这下更不敢回家,就在乡下亲戚家里住了下来。

    可鞑子又到乡下来抢粮!亲戚家的粮食被抢光了,爹爹这些年来的积蓄也被抢了,幸亏娘早先就躲了起来,不然也要被抢去。

    这下没饭吃了,爹爹只好带着她去挖野菜、茅草根来充饥,可光靠这些哪里能活命?不过幸好,官兵又回来了,听说叫“忠贞营”,他们那里有个老营,就是专管家眷的。

    她们一家和很多乡亲一起去投忠贞营,她记得当时就是这个李来亨带了十几个兵在大营门口对大伙说:“都进来吧,不敢说吃饱,但起码饿不死人。老营煮着粥呢,先让老的小的去吃些。”

    一听到有粥吃,她的口水流得更厉害。她觉得这个李来亨是个好人,而且还很威风,盔甲擦得很亮,手里拿着的长枪也擦拭得很亮,好象还是个将军?

    不过这家伙那时候就有点瞧不起人!那时自己已经行过“结裳”礼了吧?再过两年就要行“笄礼”了,可以嫁人了,可他怎么还叫自己是“小丫头”?

    想到这儿,蒋秀娘摸了摸有些发烫的脸颊,难道自己在那个时候就喜欢李来亨?她轻轻地“呸”了一声,不愿意去想这事情。

    别人家的小娘,十五六岁就成亲,她今年已经十七了,要不是爹娘宠着她,怕是早就嫁了出去。

    怪不得她娘晚上的时候对她说:“秀娘,别人来提亲你都不肯,你师公来说你就欢喜,莫不是这两年都是等帅爷找人来提亲?”

    李来亨的身影又钻了出来。

    不能再想了,好羞人!睡觉!他总不可能钻到自己梦里来!

    永历七年的春节,李定国是在行军之中渡过的。

    去年他连灭清廷二王,复地千里,军威大振,然而孙可望妒嫉之心却有增无减。当他在衡阳一战阵斩尼堪的消息传遍天下时,功高震主之像已显,孙可望更容不下他了!

    当初李定国部署衡阳之战的时候,原本商议的是由马进忠、冯双礼移军白杲,他的主力驻于衡州,等尼堪大军过衡山县时,马、冯二部包抄到清兵身后,和他一起南北合击,一举全歼尼堪所部清军。

    但孙可望惟恐他大功告成后更难遏制,密令冯双礼率部悄悄退回宝庆,马进忠部也随即撤走。由于孙可望临时拆台,李定国虽然斩杀了清军主帅尼堪,却因兵力薄弱,终究占不到优势,不得已在十二月间放弃了衡州。

    衡州之战过后,李定国不但没有如孙可望所想的那样一败涂地,反而因阵斩尼堪而名声大噪,孙可望忍无可忍,和幕僚密谋定计召他到武冈会议,准备将他捉拿后暗中杀害!

    至于李定国所统军队则准备交给冯双礼统领。但由于孙可望这一决定极为不得人心,不知怎么就泄露了出来。

    李定国的心腹中书龚彝当时正在沅州准备拜见孙可望,从别人的口中探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写了密信飞报定国,让他千万不要赴会,否则将不免于难。

    李定国收到这封书信的时候,刚好过完年,他已经走到了武冈府,但他还是心存侥幸,认为孙可望可能下不了这个狠手。

    但如果孙可望真起心要杀他,那他这回去可是自投罗网!

    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孙可望在三天内竟然派出七拨信使催促,李定国不想和他翻脸,又自恃有数万大军,便决定还是去和他见上一面,看他如何分说。

    又走了半天,到了紫阳渡,刘文秀的儿子却又派人送信来,说孙可望等他一到就要杀他!这一下再无疑义,李定国楞了半晌,痛哭出声,将近二十年的兄弟情谊,一朝化为乌有!

    “终究还是不能与他共事啊!他竟然忌妒刻薄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够一同抗击鞑虏?”良久,李定国才深深地叹息道。

    左右众将都愤愤不平,部将马思良道:“王爷,秦王如此倒行逆施,他军中将士多是大西军老人,却未必都肯随他!咱们现在还有五万精兵,便与他拼杀一场又如何?”

第119章 南下广东() 
总兵周金汤也道:“王爷,秦王素来不得人心,肯为他卖命的没有几个。不如咱们假作不知此事前往靖州,等大军靠拢其部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将其灭杀,到时王爷振臂一呼,将士们定会奉王爷为主,日后大伙劲往一处使,定然能成大事!”

    李定国面无表情,过了一会才说道:“他虽不仁,我却不能不义!况且此战并无十足把握。我妻、子都在云南,若是让他走脱,家眷定然不能幸免,咱们还是先避开他吧。”

    众将家眷全都在云南,想想此事确实也没有十成的把握,只得作罢不再提火并之事。

    “王爷,那咱们现在该何去何从?”众将又问道。

    李定国胸有成竹地道:“广东抗清义师此起彼伏、声势甚大,却因为无人统领而成一盘散沙。咱们这便去取了广东,将这些抗清义师收入帐下,再与闽地国姓大将军呼应,照样能成大事!”

    其实去年年底的时候,李定国就已经写信将收复广西的消息传给了郑成功,并且和他约定今年“会师五羊”,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到回信,但约定的时间是今年三月,他现在也必须要动身了。

    “王爷,‘一只虎’义子李来亨去年大败抚南王,阵斩吴三桂,如今占了整个四川,也是好大的名声,不如咱们去四川和他合兵?要是四川实在容不下咱们的话,到时回云南或是出汉中也方便!”总兵汪大捷向李定国道。

    这汪大捷本是南明永国公曹志建麾下总兵,曹志建死后,他与另两名总兵雷北圣、殴正福拥兵自保,李定国收复湖南,三人便带兵投了定国。

    “李来亨前年率忠贞营脱离朝廷,北上夔东自立,如今他形势一片大好,如何肯再投朝廷?再说我军若是进了四川,到时两部以谁为主?”

    李定国摇了摇头又道:“他一个黄口小儿,哪有如此本事?传言恐怕也是名过其实,只是咱们不知其中蹊跷罢了!”

    李定国不去四川,其实主要还是两个原因:一是他已经和郑成功约好攻打广州,到时若是成功,他便能以广东为根基,进而夺取闽浙赣,恢复江南数省之地。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他将坐拥整个江南,然后向北徐徐推进,抗清形势将大为改观。

    要知道孙可望、李定国控制的云、贵、广西,以及大兴军刘体纯、李来亨等为主的夔东十三家控制的四川,郑成功、张煌言控制的闽、浙沿海岛屿,在当时都是生产比较落后,财赋收入不多、人才较为缺乏的地方。

    在明朝末年广东一省的财赋大约相当于广西的十倍,文化普及更是云、贵、桂三省所不能比拟。换句话说,只要李定国收复广东,南明的财力物力、人才的匮乏以及兵员来源都将大为改善。

    如果和郑成功会师广东实现,西南和东南就将联成一片,不仅将改变联络不便、各自为战的局面,而且也能给接下来收复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奠定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