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4部分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4部分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头在李元利的指挥下手忙脚乱地过滤,看着这一堆白色的颗粒,他转头问道:“侯爷,这不就是盐么?这样的好盐,起码也要好几十文一斤呢!”

    “这还是硝石,不过纯度更高而已。你要把它当盐吃,是嫌死得不够快?”李元利鄙视地说了一句,却一下想起铜头刚才说的盐来,如果能够弄出盐,倒是个生财之道。

    四川历来就盛产井盐,自贡盐井天下闻名,只不过离得太远,再加上现在兵荒马乱,连活人都没几个,估计那些盐井都早已废弃,但归州、夔州也出井盐,离这儿也没多远,倒是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硝石虽然可以入药,但吃多了可是要中毒的。”老神仙悠悠地说了一句,作为老中医,对于这个他最有发言权。

    李元利没有管他们,他现在是要专心配火药而不是去探讨硝石中毒的问题。

    几个人急匆匆地又往火药坊走去,安排了几名亲兵去搬硫磺和柳木炭,自己则拿起一杆秤准备把硝石秤重。

    一只手提着挂了硝石的秤,李元利数了好几次秤杆上的秤星,却还是没有弄清楚有多少斤,无奈只得把铜头叫过来说道:“你看下这是多少斤?”

    铜头凑到跟前数了一遍道:“侯爷,这是十六斤二两。”

    “再仔细数数!怎么才十六斤?肯定是看错了。”他感觉这起码有二十斤硝石,便以为铜头认错了秤,其实这时的一斤是十六两,差不多有六百克,只是他不知道。

    “侯爷,没错啊,就是十六斤二两!”铜头又数了一遍秤星,然后肯定地说道。

    李元利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放下硝石,看着抬了硫磺和柳木炭走过来的几名亲兵,栓柱、三元、赵明朗、祁金彪,都是最亲近的,看样子没有必要对他们隐藏秘密,再说以后这种火药还要大量生产,也不可能不让人知道。

    古时将领的亲兵,都是最能打而且最信得过的手下,关键时刻,人家可是要拿命来保护主将的,历史上将领带着兵丁投敌的多,但亲兵背叛自己主将的却寥寥无几。

    李元利不怕他们背叛,就怕他们无意之中泄露机密,这个时候的人可没有什么保密意识。

    你没看茅元仪写的武备志,不但把西周至明代以来的各种兵诀、战略、阵法、军资都图文并茂地写得详详细细,而且还把大明的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等内容都写得翔实,最后还怕人家看不明白,全部都配上高清大图。

    这部书甚至远传到日本、朝鲜,不用说,满清将领之中只要识字的,对这部书都深有研究。

    这特么是明目张胆地全方位资敌,比投敌还更令人可恨,就是拉出来枪毙十次都不为过!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被后世称为科学家的沈括,就在他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炼钢法、炼铜法以及弓弩等军械的制造方法。

    除了沈括外,还有奉旨泄密的,曾公亮和丁度就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武经总要,其中大篇幅地介绍了各种武器的制造,有弓箭、刀枪、铠甲,也有战争利器神臂弩、床弩、弩炮,还有各种攻城、守城的器械,甚至还有火药的制造方法!

    这简直就是作死!火药传到西方,就是元蒙在这些宋朝贱人这儿学到后传过去的。

    北宋是个奇葩的朝代,从皇帝到大臣都充满了逗性,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把常备军队变成了“厢军”,专收各种地痞流氓破落户垃圾,并且领兵的还是啥也不懂的文官。

    宋钦宗赵桓见金兵打到开封城下,亲自出城到金军营中投降,如果他知道他一家老小日后得到的待遇,估计不会如此高风亮节。

    至于大臣,宋真宗的两位宰相争娶一位寡居的富婆双双被降职,成为一时笑谈。变法斗士王安石更奇葩,他是一个超级邋遢的粪娃儿,连见皇帝的时候虱子都能爬到胡须上。

    诡异的是,他的老婆却有洁癖,也不知道他儿子王雱到底是不是姓王。

    相比起来,写书的这几个更令人愤恨,一没有保底,二没有分成,还要倒贴出书的银子,你特么那么拼命干吗?

    李元利现在就要给眼前的人打预防针,他把铜头等几人叫到面前,严肃地说道:“咱们马上要制的,是这世上威力最大的火药,这东西将成为咱们征战天下的利器,如果以后咱们立国,这就是国之利器!”

    “我不想有朝一日,这种火药落到咱们自己头上!”

    说完这几句话,他就停了下来,紧紧地盯着铜头等人,看他们如何应对,哪知几人根本没有明白李元利说这些话的意思,只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作答。

    旁边的老神仙人老成精,却是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厉害之处,他躬身向李元利行了一礼,郑重地说道:“小侯爷,火药之秘断然不会从老夫这儿泄露出去!”

    铜头听老神仙如此一说,方才明白李元利说这些话的原因,他单膝跪地,向李元利说道:“侯爷放心,就是别人拿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绝不吐露只言片语!”

    栓柱等四名亲兵也跪到地上大声道:“我等死也不说!”

    李元利扶起几人,方才说道:“不是怕你们故意去说,而是怕你们无意之中泄露出去!你们记住,从今日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和任何人说起这火药之事!”

    “遵侯爷将令!”铜头几人又是一拱手,齐声叫道。

    “大伙谨记!”李元利又叮嘱了一句,“好了,现在开始干活。先秤出十五斤硝石、两斤硫磺、三斤木炭,要做到准确。”

    接下来就是粉碎研磨这些材料,粉碎也有窍门,不能把三种材料混在一起研磨,那样容易出事,单独研磨也不好,硫磺容易产生静电而粘结到一起,硝石很容易吸潮而沾到木碾壁上,导致最后分量不够,木炭磨细后粉尘太大,容易起火。

第8章 试爆() 
最好的办法就是两组分粉碎法,秤出半斤木炭和硝石混合在一起研磨,剩下的两斤半木炭和硫磺一起研磨,这样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等到全部研磨到细腻了,再拿来一起混合。

    所有的工具全部都是木质的,李元利一边用木棍搅拌,一边对旁边的几人说道:“在制火药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铁器,因为铁器碰撞会产生火星,产生燃烧和爆炸,那可是要死人的!”

    “嗯,知道了!”铜头等人连忙点头,“侯爷,你不会以后叫我们来制火药吧?”

    “怎么会?只是让你们学点常识而已,以后肯定要大量使用火药,还要让全体将士都知道这东西的危险性!火药最主要就是要防潮、防火,水火都是火药的大敌。特别是火,任何能够产生火星的东西都不能靠近火药!”

    “知道天启年的大爆炸吗?就是火药!受潮容易爆,着火是必爆。”

    铜头等几人点头如同小鸡啄米,只要不叫他们来制火药,其他事情都好说。

    其实黑火药的威力并不大,如果不是在密闭的容器内点燃,那也就是看看烟火。

    李元利理想中的炸药是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需要用到浓硫酸、浓硝酸、甘油以及多孔硅藻土,这些东西都不难获得,中国古代就有制造硫酸和硝酸的记录。

    公元七世纪唐代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九记载的狐刚子“炼石胆取精华法”就是世界上干馏法制取硫酸的最早记录,只不过那时称为胆精或者是矾精。

    崇祯年间,汤若望、杨之华、黄宏宪等翻译了一本矿冶书籍坤舆格致,原著是德国学者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全书共十二卷,介绍了各种金属的分离、制取和提纯方法,还有各种无机酸的制法,其中包含有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

    其后的方以志也在他的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载了炼丹法提取硝酸的方法,至于甘油则更是简单,只需用油脂加热分离,再用醋中和、重结晶、除水便可得到,制肥皂的副产物罢了。

    这说明在现在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制造出来硝化甘油炸药,但这些都得慢慢的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锹挖不成水井,一天建不成罗马。

    装黑火药的陶罐也有讲究,不能太薄,不然火药刚一燃烧就会把它撑破,爆炸后威力不大,必须要厚壁的才行,如果有条件的话,铸铁的罐子最好。

    李元利在几百个陶罐中才挑出来三个,勉强能够使用。

    爆破场选在破山寨前面几百米远的地方,那里有石头有树林,能够看出火药罐的威力,也不怕伤到人。

    李元利麾下有四个总兵,分别叫王拙、高信、吴子正、刘永昌,他们每人下辖七千左右兵丁,加上老营的老弱妇孺和匠作坊的各种匠人,也有三万多人。

    为了提高自已在军中的威信,李元利叫铜头去通知四位总兵来观看今天的爆炸试验。

    忠贞营人多的时候,一个总兵麾下有两万人,但北上夔东之时,一路被孙可望拦截、被土司兵袭击,死的倒是不多,多数都被孙可望俘虏了去,就只剩下这两三万人,不过这些人除了老营的老弱妇孺外,都算得上是精兵。

    高夫人、老神仙、李元利和他的亲兵,再加上四个总兵以及他们的亲兵,也有一千多人,全都站得远远的翘首以待。

    第一枚火药弹埋在一棵大树下,李元利估计,只需一斤重的火药,便足以把那棵大树完全掀翻。

    皮纸加火药做的引信有十米长,三斤重的火药弹更是配了两米长的引火线,观看的人也全都在一百米开外,足够安全,李元利看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便扬起手朝前面的铜头用力地挥了挥。

    铜头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引信,然后转身便开始猛跑,只跑了二三十步,便听见身后一声闷响。

    他连忙停下脚步转头一看,那棵树果然已经被连根拔起,原本大树所在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方圆几米宽的大坑!

    远处观看的人更是吃惊,只是一斤重的火药弹,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如果是用原来的火药,绝对不可能把那棵大树掀翻,况且还捎带着炸出了一个大土坑。

    后边两次的爆炸一次比一次猛烈,看着三斤重的火药弹放在石洞里直接炸裂了一块将近一丈的巨石,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

    二营总兵高信最先反应过来,他激动地对李元利一拱手道:“侯爷,如果咱们有大量的这种火药弹,就可以跟东虏硬扛了!”

    其余三位总兵也一脸期待地看着李元利,希望能从他口中听到好消息。

    “火药弹肯定会大量制造,但最关键的主要还是人!”李元利最清楚战斗中士兵素质的重要性,如果一群散兵游勇,就算抱着机关枪,也不一定能够抵挡得住东虏骑兵的冲击。

    “咱们去帐中说话。”高信等人还要再说,李元利却已经和高夫人、老神仙一边说话一边往回走,几人只得匆匆跟上。

    这倒不是他怕人多嘴杂泄了密,而是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情多,不是一时半会的能说得清楚。

    今天这次火药弹的爆破试验,第一是要让高夫人和老神仙彻底相信自已,第二个目的就是要震慑本部的将士,让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在以后都能够无条件地相信并支持自己。

第9章 展望() 
忠贞营就是原来大顺军老八队的底子,受南明朝廷招抚后才编为一个大营,但其实内部并没有什么变化。其中一、二、三、四营是李过和高一功所辖,如今归于李元利帐下。

    当初接受南明朝廷招抚时,高夫人令刘体纯、袁宗第、塔天宝率领五、六、八营北上回到夔东以为后路,此时刘体纯已经在巫山、巴东一带立足下来,不过袁宗第却自己带了一营人马驻于大昌(今重庆巫溪县境内)。

    而七营是郝摇旗所属,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遇难之后,郝摇旗、王进才当时只是偏将,趁机杀了主将夺了军权,之后又在通山县一带杀人、奸淫、烧毁房屋,无恶不作。后来李过、高一功等人知道这些事情之后,都非常厌恶他,不愿与他为伍。

    郝摇旗在忠贞营内受到排挤,便倾心依附何腾蛟,何腾蛟虽然贵为湖广总督,手下却没有兵马,见郝摇旗这种猛将来投,自是喜出望外,授予他总兵官都督同知的官职,永历元年,又为他请封为南安侯,这样一来,郝摇旗就基本上和大顺军断了来往。

    哪知没过多久,何腾蛟就兵败被俘自杀,郝永忠一下失去了唯一的依靠,又受到南明军队的排挤,难以立足,只得带领七营一万多人由湘入楚、蜀边界,在夔东与刘体纯会合。

    刘体纯虽然厌恶他,但想到同为大顺军余部,念及旧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