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35部分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35部分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复臣却哈哈笑道:“李元帅何出此言?王某岂是不识好歹之人?昨天的形势我也看得清楚,若非元帅率大军来解围,只怕王某已经横尸嘉陵江边了!”

    “总之是晚辈多有得罪,不过我大兴军以‘驱除鞑虏,大兴中华’为己任,有些事情也无法顾得全面啊。”李元利叹了口气,假作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道。

    “听说李元帅去年北上夔东,收拢部众自立,前些时日也没听说过进入四川,却不知元帅大军为何来得这般巧妙?”

    李元利故作神秘地往前探了探身子道:“前些时日,大顺国先帝爷托梦对我说,刘文秀轻敌冒进,在保宁必定要吃败仗,到时肯定又是血流飘橹,大家都是汉人,同气连枝,要我务必带兵来此解围,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害得众多大好儿郎冤死保宁!”

    王复臣满脸都是便秘之色,这么荒唐的理由也能说得出来,有心想反驳两句,却又无从说起,只得闭口不言,很是纠结。

    李元利一见他这样子,连忙说道:“此事在我大兴军中人人皆知,绝非晚辈胡言诓骗!王将爷若是不信,日后尽可找人问个明白。”

    三元也在一旁说道:“我家大帅所说句句属实!军中谁都知道。而且先帝爷还请了仙人传授大帅许多仙家术法!王将爷,您看过我大兴军所用火器,威力如何?”

    “确实威力绝伦,以前闻所未闻!”

    “那就是仙人所授!而且还有更为犀利的武器,只是如今人力物力有限,造不出来,等我大兴军平定四川,就要开始制造那些武器,到时候”三元嘿嘿一笑,留下半句让王复臣自己品味。

    金彪也不落人后,赶忙接嘴说道:“我家大帅会的多了!现在大兴军中所有将领,都是我家大帅的弟子,制造使用火器的各种方法,行军作战练兵之法,都是大帅所授!”

    “而且大帅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屯田、炼钢、造枪造炮等等全都精通,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傅也得在大帅面前执弟子礼!”三元和金彪仿佛对口相声一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得不亦乐乎。

第71章 今之王伦() 
王复臣脸上惊疑之色越来越重,说是相信吧,这事情简直是匪夷所思,说不相信吧,这两人说得有板有眼,看那样子还真不象是编来诓骗人的。

    李元利也没想过只一次就让王复臣纳头便拜,不过他察言观色,已经看出王复臣对自己并不反感,到时多留他住些时候,总会有那么一天。

    他对三元二人摇了摇手,制止了他们再行吹嘘,然后说道:“王将爷这两天来,定是没有吃好睡好,先去准备些饭食,再安排处营帐,等王将爷吃了好生歇息。”

    三元领了命正要出去办事,却见守在帐外的赵明朗走进帐来对李元利说道:“启禀大帅,刚才有营门处士兵来报,说是有辎重营中名为刘茂遐的人求见大帅,言称有要事禀告,见还是不见,请大帅示下!”

    “刘茂遐?”李元利觉得这名字好熟,想了一下原来是先前的时候王拙说过,既然已经找到营门口,那就先见他一见,看他有什么说法。

    “去将他请进来!看是不是为刘文秀说情的。”李元利对赵明朗说了一句,又对三元挥挥手叫他去办自已的事儿。

    王复臣却在一旁插嘴道:“可是南康王帐下中书刘玄初?”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只是听说他原来是刘文秀帐下幕僚!”

    “那就是了!这刘茂遐就是字玄初,很是有些谋略,眼光见识也不错,只不过南康王刚愎自用,容不得别人谏言,所以只能在帐下做个掌管文书的中书。”王复臣语气平淡,但却透出一丝淡淡的愤懑之味。

    “如果真如王将爷所说,倒是差点错失了一位良士。晚辈还得多谢王将爷提醒!”李元利对王复臣拱了拱手,其实心中想得更多。

    他哪会听不出王复臣口气当中的不满?这时还不火上浇油还等何时?

    “刘文秀刚愎自用、骄横狂傲,偏偏又是个草包一样的角色,在他帐下听用,早晚得送了性命!”李元利紧盯着王复臣,看他没有什么反应,接着又道:“这并非晚辈喜好在背后说人长短,枉做小人。实在是刚才晚辈好心请他来相见,不想他却大加责骂,而且还放言威胁要我归还他帐下士卒,若是不然要带朝廷大军来伐”

    “如若他真有那将帅之才,我就是将所有将士尽数还他又如何?偏偏他是个梁山泊中王伦一样的人物,自己没有几分本事,却又嫉贤妒能,听不得谏言,有才之士被他闲置不用!这次兵围保宁,实在是歼灭吴三桂的大好时机,只要围三阙一,再在唯一的退路上多设伏兵,就算吴三桂能逃得性命,川中清兵绝对也要被一网而尽!”

    “连最基本的围城之法都不懂,还谈何领兵打仗?南明军中数万将士,也是我汉家大好儿郎,我怎么忍心看着刘文秀领他们走上绝路?”

    王复臣听得李元利这一番话,再仔细一想,发现刘文秀还真是这样的人,不说其他,就说自已三番五次地向他谏言,他从未听进耳中一句,最终造成如今这惨败之局,归根到底,确实都是刘文秀一人之错!

    但李元利可以肆无忌惮地痛贬刘文秀,他却不行,只是腹诽了一下,再微微颌了颌首,以示赞同。

    正在这时,赵明朗带了一个青年文士站在大帐门口禀道:“大帅,刘茂遐带到。”

    “请刘先生进来一叙!”李元利站起身来走前两步,他今天决意要把礼贤下士的姿态做个十足。

    这刘茂遐只有二十多岁,面色微黑,并未蓄须,身长约一米七五上下,比起李元利来也矮不了多少,看起来相貌堂堂,他目不斜视地快走两步,举双拳平齐额头,深深地弯腰行了一礼道:“学生刘茂遐见过元帅!”

    李元利颇为满意,就听他对自己这称呼,也是下了番功夫的。不过礼不可废,仍然等他行完了礼,这才伸手虚扶道:“刘先生不必多礼!”接着又吩咐亲兵给他看座。

    刘茂遐这才抬起头来,却看清坐在一旁的原来是东宁候,不由得心下暗喜,又上前见过王复臣。他这一番前来,只是听说大兴军中士卒鼓吹李元利的神妙,想来亲自见识见识,现在见王复臣穿得整整齐齐地坐在那里,便以为他已经早先一步投了李元利。

    这刘茂遐字玄初,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确实是个有才之士,被后世之人称为吴三桂帐下第一谋士,想来就是在保宁之战过后才投靠的吴三桂。但其实吴三桂也不怎么信重他,最后落得个郁郁而终。

    刘茂遐本出身于四川富顺县(今四川自贡)一盐商之家,自幼聪慧,父母便请了夫子教他读书识字,然而生不逢时,他十多岁时正值明末乱世,天灾人祸、兵荒马乱不断,家道中落,这使得他吃尽了苦头,但仍然坚持读书,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刘文秀收取四川后,刘茂遐便投奔到他帐下,然而却得不到重视,分于帐内专门处理来往文书。此人极具长远眼光和大局观,他看出刘文秀并非明主,早有离去之意,如果这次李元利没有来到保宁,他最终会选择投靠吴三桂。

    刘茂遐见过了王复臣,这才退到下面端端正正地坐了,李元利见此情景,心下好感更多了几分,中华汉人数千万,有才的多得要命,但能够得到赏识出人头地的,确是凤毛麟角。有才能,还需识进退、知高矮,如果恃才傲物,那结局多半好不到哪儿去。

    “刘先生,不知在军中过得还惯?”刘茂遐接受了大兴军的收编,但他只是刘文秀帐下一名幕僚,而且又不是什么名士,自然得不到重视,被分到辎重营中去记录整理帐目。但李元利却不知道这些,于是试探着问了一句。

    “劳元帅动问,辎重营中有元帅的弟子,帐目全都做得清清楚楚,学生在那儿其实什么事都没做,也没什么惯不惯的。”

    刘茂遐欠了欠身子,却又接着说道:“今日求见,实是有事禀报元帅!”

    “刘先生有事尽管说来。”李元利点了点头道。

第72章 显露家底() 
刘茂遐道:“元帅,昨晚学生和军中同僚一起登记俘虏时,见吴三桂的亲兵家将聚拢一块,似乎蠢蠢欲动,于是便对他们留了几分心,今早我又去战俘营中,发现他们脸上狠厉之色更重!学生以为,这些亲兵家将定是准备脱逃,若是让他们骤然发动而我军无备之下,怕是要有所损伤!因此特来禀告元帅。”

    他说出这些,心里也是有些忐忑,虽然他有极大的把握这些人要逃跑,但现在事情没有发生,自己毕竟是空口无凭。

    李元利听了这话,倒是没觉得有多意外,吴三桂这些亲兵家将,他和王拙都是抱有极大的戒心,开始的时候还准备全部杀了省事,现在哪儿会不严加看管?

    不过他仍然叫人把王拙找来对他说道:“吴三桂的家将有点不安分,估计就在这一两天要想逃跑,与其坐等他们作乱处于被动,不如今晚咱们主动给他们一个机会,到时你把火枪师的人手埋伏在营外,凡是逃出营外的全部乱枪打死,没跑的也执行什一法抽杀,以儆效尤!”

    什一法是古代罗马军队的军法,它只用于叛变的军队和逃跑的士兵,瑞典的古斯塔夫也曾经用此法惩罚被俘的叛逃士卒。十人中抽出一人,然后由其余九人用木棒和石头打死,这被认为是最严酷的军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震慑了那些企图叛变或者是临阵脱逃的士兵。

    由于这种军法使得古罗马军队的士兵不敢逃跑,所以即使兵力少于对手的时候,他们也会拼死而战直到全部战死。

    以前军官培训的时候李元利就曾经讲过什一法,王拙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他并不感到残酷,在这个人命贱如草的年代,就是把这些人全部杀光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历史上吴三桂在这次保宁之战胜利后,向清廷报捷称“斩首四万余级”,其中就有近半是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南明军士卒。

    所以这个时候实行什一法,并没有人觉得残酷,最主要还是心理上的震慑,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如果有逃跑的想法时不被告发,也不敢保证十抽一时抽不到自已。

    “既然这些人跟随吴三桂投靠东虏在先,如今又是执迷不悟,那他们就不再是我汉家子弟,死不足惜!”李元利冷冷地补了一句,王拙满面阴冷地出去安排圈套。

    这时长顺和两名亲兵端来饭菜在后帐摆了,李元利满面笑容地对王复臣和刘茂遐道:“王将爷,刘先生,军中不便,也没有什么好的吃食,咱们就随便吃些。”

    其实菜肴还算丰盛,刚刚大战过后,死伤骡马都是肉食,长顺听说大帅请人吃饭,特意到伙房多要了些,而且还带人出去采了不少野菜,或拌或炒弄了好几盘。

    每年的九月中旬一直到封冻前,都是采野菜的好时节:春天挖野菜的人多,那时的野菜小而少,很难挖到,而秋天的野菜长得鲜嫩,丝毫不逊于春天的野菜。

    王复臣站起来道:“确实是肚饿,我也就不客气了。”说罢便入了座。刘茂遐则拱了拱手道:“多谢元帅!”

    主食还是干粮,李元利拿了一块在大碗中捏碎,然后用汤泡上,再就着几样野菜,吃得津津有味。这种干粮王复臣和刘茂遐虽然已经吃过两顿,但还是觉得味道很好。

    “李元帅,这饼是用什么做成?吃起来滋味还真是不错。”王复臣稀里呼噜地吃了半碗,肚子里有了垫底,便抬起头来问道。

    “这是用大米、小麦、干果、蔬菜、猪肉粉碎之后,再加入鸡蛋、盐、糖、水混合后制成,最适合行军打仗,一块下去肚子就能吃饱,而且还长力气。”李元利正夹了一筷子凉拌鱼腥草塞进嘴里,听王复臣这么一问,就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心里想的却是差了味辣椒。

    辣椒到底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李元利不知道,但现在肯定还没有。这些菜里也加了香辛料,是用“艾子”磨成的粉,也就是后世的食茱萸。吃起来不象辣椒那种香辣,而是带了一点酸味,倒是省了再放醋。

    三个都是大男人,不多一会就已经吃完,亲兵们收去了残羹剩饭,又端来清水漱口。

    “元帅,夔东之地到保宁足有一千多里地,数万大军人吃马嚼,如何能够承担得起?”刘茂遐满足地嘘了一口气问道。

    “今年我夔东五县,半年收成近百万石,光我大兴军就有八十万石,这还不算下半年的收成!将士们能吃得了多少?”李元利笑嘻嘻地道,“大兴军现在还有刘体纯司长一部近三万人在重庆一带呢。全部算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