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2部分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2部分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来亨跟随着闯王和义父,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恶战,但他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他觉得这样的日子挺不错,最起码不会挨饿!小时候饿得肚皮贴着脊梁骨直抽抽的痛苦滋味,他宁愿死也不想再去尝试。

    闯王在西安称帝了,随即又发起了东征,崇祯帝在煤山上吊了,但李自成的皇位还是没能坐得稳当。

    有谁能够想到,仅仅四个月后,大顺皇帝就狼狈地逃出了京城,渡黄河败归西安?

    清兵如附骨之蛆,分两路疯狂追击,大顺军一路溃败。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二十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地主武装头目姜大眼杀死,一代豪雄,竟死于农夫之手,大顺国昙花一现,数月之间便轰然崩塌!

第3章 亲情() 
大顺国皇帝意外地死了,但大顺军仍然有数十万之众,不过这支由饥民组成的流民军,怎么能够抵挡得住东虏如同疯狗般的追杀?

    很自然地,大顺军接受了永历朝廷的招抚,转战于湖广抵抗清军。但他们仍然不受永历朝那些文武官吏待见,拼命的厮杀,换来的却是歧视和猜忌,更可恨的是,朝廷竟然不给他们拔付粮草,更别说有什么饷银!

    人没饭吃,马没草嚼,这怎么办?只得继续抢!打破地主豪强的庄子,总能够吃上几天饱饭,但朝廷官员又骂他们“匪性难移”,只是因为忠贞营(大顺军主力被招抚后改名忠贞营)兵力还比较强大,才对他们无可奈何。

    忠贞营在永历朝廷控制范围内已经很难立足,被迫四处流窜。李来亨的义父李过病死之后,忠贞营的主力开始由南宁北上。

    李来亨和舅爷高一功为了把将士们的家属、辎重安全地护送到夔东,不得不取道小路,跋山涉水。没想到在途经湘西保靖时,又遭到已经投降满清的土司彭朝柱袭击,舅爷中毒箭身死。

    忠贞营将士突破了重重险阻,总算到达了夔东。这时寒冬已经来临,风雪漫天,道路也被大雪覆盖,李来亨的战马一脚踏空,把他摔到了下面的山沟里。

    风雪中的画面戛然而止,可他在南苏丹北部琼莱州的小山谷中遇到导弹袭击的画面却忽然闪了出来!再一次看着制导炮弹在瞳孔中放大,李元利带着惊恐不由自主地嘶声大喊:“趴下!趴下!”

    火堆上的柴禾先前在旁边烤了一夜,此时正“嚓嚓嚓”地燃得欢快,外面隐隐约约传来将士们的声音,高夫人看了眼旁边昏昏欲睡的润梅对她说道:“去铺上睡吧,别在这不小心烧了头发。”

    “都天亮了”润梅抬起头,眯缝着眼看了看四周,“肚子有点饿,等会吃点东西再去睡。”

    “都没听到风声了,去看看雪停了没有。”高夫人象是在吩咐润梅,自己却先站了起来朝门外走去。

    润梅抢先一步,走到前面搬开了堵在门口的树枝,白蒙蒙的雪光扑面而来,略微有点刺眼。

    雪果然停了,也没有风,天色很好,看这明亮的样子,或许等会还会有太阳。高夫人心情稍微开朗了些,对身后的老神仙说道:“这地方真是不错,易守难攻,下面九莲坪要是开垦出来,起码也有万亩良田。”

    “尚大哥,咱们就留在这地方屯田吧?”

    “确实是不错,山上也有溪流,水不成问题,不过要是叫将士们放下刀枪种地,以后要是再打仗,可就难喽!”

    “奔波了这么多年,我也累了,只要有一处容身之所,能让弟兄们有碗饭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高夫人叹了口气,显得有些惆怅和无奈。

    先帝征战一二十年方才立国,如今却被东虏鞑子撵得无处藏身,当年跟随先帝起事的老兄弟,如今大多都已死去,她也没有了多少争雄之心。

    老神仙沉吟了片刻,正要开口说话,就听见屋里一个男子的声音大声嘶喊:“趴下趴下!”

    “是元利!元利醒了!”高夫人首先反应过来,转身就往李来亨躺的角落奔去,身形快得根本不象一个中年妇人。

    黄氏也从火堆边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小跑着跟了过去。

    “床”上的李元利眼睛依然紧闭,眼角却有泪珠滚落,呼吸也是短而急促!

    老神仙抢上一步,伸手便抓住了他的手腕,高夫人和黄氏本来想要叫喊,这时也只得住声,怕打扰了老神仙摸脉。

    “果然是心神受创!”老神仙收回了右手,却探身对李元利轻声说道:“小侯爷,人死不能复生,切不可悲伤过度,若是因此伤了身体,那可是大不孝!太后和夫人还等着你给她们养老送终呢。”

    李过和高一功生前对李来亨都极好,老神仙还以为李元利是因为接连失去亲人而悲伤过度,因此才出言安慰。他早就看出来这孩子已经醒了。

    李元利此刻心中五味杂陈,却是还没有适应现在的新身份。他无法想象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目前就是这么一个事实:原来的自己已经死了,灵魂却跨越了三百多年来到了李来亨身上!

    现在,李元利就是李来亨,李来亨也是李元利!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元利,别这样!你爹和舅爷如果在天有灵,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你现在这副模样!”高夫人轻轻地揩去李元利眼角的泪痕。

    “乖儿!你千万不要有事啊娘真是担心死了!你快点醒来看看娘吧!”黄氏也伸出手抚摸着他的脸庞,低声呢喃。

    感受着脸上那两只粗糙的手,听着她们动情的倾诉,李元利心里一下就充满了温情,他想起了前世的母亲和奶奶,她们也喜欢这样抚摸自己的脸庞,只是现在相隔的不是距离,而是三百多年的时间!

    从此相见无期!

    泪水止不住又涌了出来,李元利只觉得喉头发哽,他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几个模糊的人影,张口想要说话,却哽咽得让人难受:“奶奶娘”

    “我的乖儿啊!”黄氏一把抱住李元利,放声大哭。高夫人也拿出手帕,不住地擦拭脸上的泪水。

    老神仙看着也是动情,这孩子命苦,自幼就父母双亡,十岁时被补之(李过的字)收为义子,才算是捡得一条性命。三年前李来亨妻子病故,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接着又是义父病故,前几日高舅爷也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真是让人无法承受。

    这十多年来李来亨都没和他们几人分开过,人又孝顺,虽然没有血缘之亲,却真真说得上是一家人。

    “太后,夫人,小侯爷此时不宜大喜大悲,咱们先让他自己再歇一会吧。既然已经醒了,日后时日还长着呢,也不争这点时候!”

    “嗯嗯。”黄氏腾出一只手来,轻柔地擦去李元利脸上的泪水,才不舍地放开了他,“乖儿,你好好地再睡一觉,娘现在去给你做饭,等你醒了就能吃!”

    李元利没有再说话,而是闭上了眼睛,沉沉睡去。

第4章 谋划() 
李元利只睡了两个时辰便醒了过来。

    屋里很安静,只有高夫人和黄氏静静地守候在火堆旁,其他人都被撵了出去,怕妇人和孩子们在屋子里吵闹。

    事实已经不容改变,再纠结于这个问题没有半点用处,他现在想的是怎么适应现在这个新身份。把脑海里的记忆再次梳理了一遍,突然发现自己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作为一名毕业于陆军指挥学院的职业军人,古今中外的军事历史是必修科目,李元利对于明末农民起义以及南明抗清史并不陌生,特别是发生在康熙二年(公元一六六三年)的茅芦山血战,就是在李来亨的领导下进行的,这一战被称为满清统一的最后一战,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这一次战斗大顺军余部三万多人阵亡,清军战死九千多人,李来亨至死不降,在最后关头全家举火自尽,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根据李来亨留下的记忆,现在是永历五年,顺治八年,这一年忠贞营北上夔东。

    顺治在位共十八年,然后才是康麻子继位,到康熙二年李来亨在茅芦山血战败亡还有十二年时间。

    时间还足够,只要在夔东站住脚,到时不管是再入湖广或是西进四川,只要打下一块物产丰盈、人口众多的地方作为根据地,自己就将改变历史!

    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得先收拢“夔东十三家”为己用。如果还是象以前那样各自为政,抗清的难度将会大上许多。

    “夔东十三家”本就是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他们在作战时互相支援,配合行动也比较好。只有王光兴、贺珍、三谭和摇黄余部打的是独霸一方的主意。

    聚集于夔东的各支抗清武装其实相当强盛,不仅兵马众多,而且多数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战斗力非常强悍。但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各部首领互不相下固然是原因之一,永历朝廷故意分化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永历朝廷在对大顺军余部将领的封爵上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封了一大批地位相当的公侯爵位,目的就是让他们互不统属,以便于朝廷节制。

    理清了思路,李元利睁开双眼,掀开盖在身上的棉被下了床。或许是在床上躺得久了,他只觉得周身酸软,脚刚触地,便打了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元利,你醒了!”高夫人和黄氏听得声响,连忙走过来扶住他,欣喜地说道。

    “元利,你先躺着,粥在火边热着呢,我这就去给你端来,吃完饭就有力气了!”

    李元利只得在两人的搀扶下又躺回了床上,看着眼前两位神色憔悴的妇人,他能感觉到的只有亲切,这应该是这具身体原本的记忆,还有就是自己对亲情的依恋。

    “奶奶,娘,孩儿让你们担心了!”这一句话说得真情实意,其中包含了他对两世长辈亲人的愧疚之情。

    “这傻孩子!咱们担心你不是应当的吗?你先别说话,等吃了饭养好精神再说!”高夫人拍了拍他的手背。

    黄氏抹了一把泪眼,转身去拿了一只小碗到火堆旁的瓦罐里盛熬好的粥。白白的米粥里面加了切成丁的腊肉,闻起来就让人馋涎欲滴。

    湖广一带早在宋朝时便从越南引进了耐旱、耐涝、早熟并且高产的占城稻,“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早就成了共识。虽然这几年连年干旱,但湖广出产的米谷也还算丰盈,况且江西也有米粮运到湖广,忠贞营这两年都在这一带征战,自然不会缺少粮食。

    今年忠贞营决定脱离朝廷北上夔东自立,更是收集了不少粮草辎重,短时间内忠贞营将士倒是没有缺粮之忧。

    李元利自摔倒昏迷之后,在床上已经躺了两天,如今早就饿得发慌。这时看见黄氏端上来的肉粥,伸手接过便稀里呼噜地吃了起来。

    直到四五碗肉粥下肚,他才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碗,高夫人在一旁笑道:“你两天水米未进,别贪嘴吃坏了肠胃,等晚些时候再吃就是。”

    “奶奶,我吃饱了!”李元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伸了两个懒腰,对高夫人和黄氏说道:“终于又有力气了!”

    黄氏见儿子有了精神,也眉开眼笑地道:“晓得我儿是条好汉!”

    李元利这次不用人搀扶,自己翻身就下了床,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黄氏连忙从棉被上面拿了一件棉袍给他穿上,身上虽然暖和,但手脚脸仍然冰凉。

    这棉袍是去年在湖南攻破豪强的庄子时所得,里面填的是蚕丝絮,又轻又保暖,一般人家根本不可能有这东西。

    “走,去烤火!这鬼天气,冷得不象样。”高夫人率先往火堆旁走去。

    李元利心里却在想事情,要想把夔东十三家整合起来,就必须得到太后奶奶的支持,无论如何,大顺军各部现在仍然称呼她为“太后”,这表明他们仍然承认及肯定她的地位。

    但高夫人历来就是温顺软弱的性子,换句话说就是根本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自大顺皇帝遇难后,她就没有想过要把这些大顺军的将领拉到一起来,各部之间现在都是互不统属,各立各的旗,只是还保持联系而已。

    要想说服她,还得从大顺皇帝这边着手!高夫人虽然软弱,对先帝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做过违拗他的事情。

    三人来到火堆旁,李元利往上面加了几根柴禾,这才低声对高夫人道:“奶奶,那天我从马背上摔下山沟,其实并没有受什么伤”

    “老神仙说过了,你这是心神受创,只需将养一段时日即可,也不会落下什么病根。”高夫人不是很在意这事,只要时日隔得久了,什么苦难伤悲都能忘记,她自己不也是这样生生熬过来的?

    “其实是先帝爷爷召见孙儿!”李元利心里有点忐忑,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