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巨宼逆袭 >

第11部分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11部分

小说: 明末之巨宼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去年没吃没喝的时候,有谁来管?朝廷那些狗官也不是好东西!把咱们当贼寇,老子就抢给他们看!”

    郝摇旗见都吃得差不多了,便翻身上了马赶路,一边大声吼唱道:“天不管地不管,老子自己抢!抢金抢银抢财宝,抢吃抢喝抢女人!快活胜神仙啊砍头球不怕,碗大一个疤!十八年后又是爷”

    身后一群杆子鬼哭狼嚎地跟着吼了起来“天不管地不管,老子自己抢”

    袁宗第是被李元利带着亲兵们训练的声音吵醒的,他在干草铺上坐了起来,摸了摸隐隐发疼的脑门,转头一看,对面铺上却没有自己的兄弟袁宗道。

    “大哥,你起来了?”正在这时,袁宗道却从帐外走了进来,手上端了一只装满饭菜的土碗,“我帮你打饭回来了,趁热吃吧。”

    袁宗第爬起来穿上衣服,又拿起水囊倒水来洗了把脸,被冰得呲牙咧嘴地道:“李元利那小子还真没有吹牛,昨晚他起码喝了十碗吧?他起来了没有?”

    袁宗道指了指帐篷外面道:“早就起来了,现在正带着他的亲兵在训练呢!这小子和原来真不一样了!”他转头看着正呼噜呼噜吃饭的袁宗第又说道:“大哥,你说太后说的那些到底可不可信?”

    袁宗第三口两口吃完了饭,又用水漱了一下口才道:“管她可不可信,她要把兵收回去,我就给她!”

    “我是真不想带兵了!你仔细想想,这世道哪个带兵的得了好处?马应试被杨展杀了,而杨展呢,他厉害吧?武状元!一样被武大定和袁韬砍了脑袋,连妻儿老小都没走脱!姚黄十三家当初声势浩大吧?如今你看看还剩下几家?”

    “我怕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就尸首异处了!”袁宗第说完这些,歇了一口气又接着往下说:“不过太后说的这事,我看十成有九成是真的!”

    “李元利那小子的变化不用说你也知道,如果没有人教导,他绝不可能有现在这番气概,而教导他的人,也不可能是等闲之辈,你说咱们大顺军中有这样的人吗?”

    “最主要的是,太后不可能因此事骗咱们!当年补之(李过的字)还是先帝爷亲口指定的新皇,太后也没有帮他拉拢过咱们,你说她现在可能编这些瞎话来骗咱们吗?你没看刘二虎都深信不疑?”

    “确实如此!太后的为人我也是信得过的。如果元利真有本事,咱们帮他也是应当。”袁宗道边说边和大哥走出营帐,准备到校场去看看士卒们如何训练

    中午时分,香溪河的冰却还是那么厚实,李元利站在河边,突然想起前世在东北凿冰捞鱼的情形,不由得起了兴致,马上过年了,捞点鱼改善改善生活。

    这个时候的河鱼,不用说肯定是美味!特别是鲫鱼,此时正是肉肥籽多,味道尤其鲜美,民间就有“冬鲫夏鲤”的说法。

    他把铜头叫到跟前对他说道:“你去找一把凿子,另外到村里去看看有没有渔网,最好是抄网,可以舀的那种,赶快去找来,等会就有鱼吃了。”

    “这么冷的天,下水还不冻死?”铜头嘀咕了一句,见李元利一瞪眼,连忙拉了三元一起跑开,一个回营寨拿凿子,一个去村里借渔网。

    不一会铜头两人就跑了回来,后面还跟了两名亲兵,他们听说候爷要破冰捞鱼,这可从来没有看到过,肯定要跟过来看看稀奇。

    凿子是营中用来立营寨时用的,拿了两把,渔网却是用麻绳织成的,这种渔网要经常晾晒,不然容易坏,所以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俗语。

    李元利先找了一个较低的河湾处,选了个好位置,指挥着铜头先把冰面凿一个一米左右的大坑,坑底剩下几寸厚的冰不凿透,把碎冰从坑里清理干净之后,他提起抄网站到坑边做好准备,对铜头叫道:“你先把凿子调个头,我喊敲,你就用凿子把坑底敲个洞。”

    李元利一声喊,铜头猛地把坑底敲了个洞,随着冰下河水的压力,下面的水呼呼地冒了上来,其中竟然夹杂了不少昏昏欲睡的鱼儿,李元利快速地用抄网把那些还有点懵的鱼全部捞了上来倒在冰面上,一番忙碌之后,收获竟然有二三十斤之多!

第22章 开会() 
铜头等人看得惊喜不已,三元则大呼小叫地跑回去拿东西装鱼,不一会又跑来了十几个亲兵,都围着李元利要他教怎么凿冰捕鱼,这玩意一点就透,铜头他们几个看了一遍就知道怎么做,但候爷没有允许,他就不能说。

    这倒不是因为李元利的身份,而是这个时代的人对手艺人的尊重,无论什么技艺,没有得到本人许可,都不能私自传授,有些利益牵涉大的手艺别人私自用都不行。

    李元利笑呵呵地带着这群人又去找了处地方,凿冰、捕鱼,这一次没有上次运气好,但也有十多斤收获,连螃蟹都被冲了出来。

    河面上顿时热闹起来,大伙都兴奋得很,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忙着凿冰捞鱼,不是因为好玩,这冰天雪地的,他们还没有这个兴致,而是因为鱼对他们这些天天吃老咸菜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无上的美味。

    大冷的天里,喝上一口热腾腾的鲜鱼汤,那才真是最舒服的享受。

    李元利带着三元和栓柱回了营帐,因为党守素带着七八千被孙可望打散的残兵回来了,一个个饿得不成人形,看样子不休整一段时间不行。不过他这一支并不是老八营的人马,李元利对他们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但一看到这些残兵,李元利还是忍不住心里头来气,心里对孙可望的恨意又增添了几分。

    老神仙也派了人回来禀报,说事情办得不错,粮虽然不多,但种子却买了不少,也有不少人愿意跟他来,只不过现在马上过年,找不到船老大,所以要等过年后才能回来。看来老神仙那仙风道骨的样子确实迷惑了不少人。

    李元利仔细思量过后,决定让老神仙暂时不要回来,而是继续留在湖广一带见机行事,一方面可以采购物资,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打听消息、拉拢反清义士,等自己培训出能用的潜伏人员之后,再把他换回来。

    老神仙的徒弟吃了一顿饭又赶快出发,要不然过了年老神仙就回来了。幸好下湖广一路都可以坐船,虽然江风有点寒冷,人倒是不用受累。

    虽说现在是小冰河时期,小点的河一到冬天都会结冰,但象长江这样的大江还是不容易,特别是香溪口以下的流域,基本已经属于是长江中游,更加不容易结冰。

    吴子正也在顺治八年腊月二十九最后一场雪落下来的时候赶了回来,出去的时候几十个人,回来竟然带来了七八百口子,但并不是一起到的,连续几天都有人赶来,很多都是拖家带口。

    “侯爷,您可真是神了!您又没有去过,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的?我这一路到泸州,各处城里真没有看到多少人,而且还都是不愿意离开的老弱居多,我出了银子请人带去山里,果然好多人都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

    “不过缺吃少穿的,要想活到明天开春也不大容易!”吴子正把手放在火上烤得热了,再在身上脸上一阵乱搓。

    “你连这都想不到?换了你家住那些地方,见到又是兵又是匪的,既要抢粮又要杀人,你会不会带着家小躲起来?只有二傻子才会留在那儿让人家又抢又杀。”李元利不屑地道。

    吴子正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估计四川一带,藏在深山老林里的人比城里的人还要多得多。

    目前所有事情都办得都还算是顺利,但李元利心里却仍然着急得不行!

    原本忠贞营就有三万多人,党守素带了七八千人来,吴子正又从四川带来了七八百人,再加上近段时间陆陆续续有先前被打散和掉队的士卒回来,这么一大摊子人,挤在香溪河两岸要吃要喝,虽然粮食供应在目前还不是问题,但现在到处都是一团糟,这样下去哪里能行?

    并且翻过年去就要开始春耕,而且还要练兵,按照李元利的计划,铁矿、煤矿、炼铁厂、水泥厂都要马上搞起来,还有他准备搞的几个攻关研究组,钢铁、枪械、新炸药、水力机械等等,每一个项目都需要他参与指导才行。

    实在是想得头痛,得想办法赶紧处理才行。于是在大年三十吃过早饭过后,李元利召集各路将领和头目开了一个会,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召开的第一个影响深远、关系重大的年终总结及来年工作展望会议,并且还是露天的!

    没办法,现在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房子给他开会。

    参加会议的除了军中千总以上将领外,还有高夫人、老营的管事老何,老杨、万才、郑五林等匠作坊的大师傅,一共百多号人。

    好在其它不多柴禾多,烧几堆火,围几个圈就成了。

    为了这次会议,李元利想了两天,精心准备了发言稿并且记熟,还特地让人用铁皮卷了一个大喇叭,经试用过后,效果很不错。

    “呯呯!”李元利习惯性的拍了两下铁皮喇叭,然后才开始说话:“现在开始开会,大家不要随意说话!要发言的先举手经同意后才能进行!”

    接着吩咐旁边的军法官:“未经许可说话的,不集中精神开会的,一律记下来,过了年后该罚就罚!”转头又对大家说道:“不是我不讲情面啊,今天事情太多,一时半会都理不清,如果还有人瞎嚷嚷,大年初一大家都别想清静。”

    大家原先还有点散漫,现在都严肃起来,仔细听李元利讲话。

    “先帝立国成军到现在已经有七个年头,这七年来,咱们大顺军也曾经风光过,人多的时候有数十万兵马,把明军杀得落荒而逃,但自从满清入关以后,大顺朝顷刻间就没了!大顺军也被改成了忠贞营!”

    大顺朝没了,已经成了过去!场中的篝火烧得“噼啪”作响,而大家的心情却更为沉重。

    他们并不是完全为了大顺朝悲哀,李自成虽然对大顺军将士有很深的影响力,但也不至于让这些将士过了这么多年还念念不忘,何况这里面还有很多人连闯王的模样都没有见过!

    他们是心里头的无助和对未来前途的茫然!

    而这时候李元利的声音也开始显得激昂起来!

第23章 立军() 
“忠贞?咱们是要忠于谁?”李元利没有打算让人回答,而是接着说道:“先帝起兵之初,目的就是要推翻昏庸无道的朱明朝廷,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好日子过,但是现在,大顺军成了忠贞营,要咱们忠于同样腐朽的南明小朝廷!

    “其实这些咱们都能接受,东虏入关问鼎中原,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一切都不重要,当年太后之所以同意南明小朝廷的招抚,就是因为这种大义!

    可咱们不计较这些,想对朝廷尽忠,共同抗击东虏鞑子,但朝廷又是怎么对待我们的?猜忌、排挤、打压甚至侮辱!咱们吃到过他们的粮吗?没有!可以这么说,南明朝廷对待咱们,是连狗都不如!狗还要喂食呢,饿急眼了它也要咬人!

    所以咱们北上,想脱离南明朝廷,这事情无可厚非,没有人能说三道四!但虽然咱们已经有了行动,却从来没有明确地向大家说过这事情的缘由,今天我就在此郑重宣布,咱们从此不叫忠贞营了!”

    台下仍然鸦雀无声。经过近一个月的各种军训和知识学习,将领们的纪律性好了很多,这让李元利颇为欣慰,总算没有白费自已的心血。

    “不叫忠贞营,那咱们这支部队总得有个名号,可能有些人会想,还是叫大顺军就得了!但是我和太后以及刘、袁等几位将爷商议过后,觉得不大合适。

    大顺朝为何昙花一现,先帝爷十多年的心血为何毁于一旦?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没有一个强大的根据地!没有给支持咱们的老百姓带来好日子!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咱们只能东奔西走、疲于奔命,而且后勤粮草得不到补给,只能四处打粮维持生计。

    所以在先帝爷兵败一片石后,才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出来袭击我们!就连老百姓都称呼咱们为流贼,一方面是南明朝廷的歪曲诬蔑,一方面确实是咱们自已的做法出了问题。

    现在,大顺军已经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一旦老百姓不认可咱们,咱们就没有了民众基础,这对咱们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因此,咱们这支部队不再用大顺军的名号,并且以后的言行也要和大顺军区别开来,咱们不再是流贼,咱们是正规军!

    经过我与太后等商议过后,咱们这支部队,以后就叫大兴军,‘驱除鞑虏,大兴中华’!这就是大兴军的职责,也是咱们往后的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