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财神特派员 >

第121部分

财神特派员-第121部分

小说: 财神特派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儿,林晓金立刻意识到,如果说“期货”二字是财神爷爷提供的第一条线索的话,那么张涛的出现就是财神爷爷给自己提供的第二条线索了。

    而张涛显然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他撞上林晓金之后,嘴里只是客套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眼睛却根本没看林晓金,而是径直走过了迎宾台,对两位迎宾小姐的问候也是置若罔闻。

    他的目标显然是左手边的一条走廊,走廊进口处的上方同样用青铜铸着三个字——“贵宾区”。

    林晓金毫不犹豫地就朝张涛追去,想要跟张涛打个招呼。谁知,这时候从贵宾区正好有人急匆匆地走了出来,跟踏入贵宾区的张涛撞了个满怀。

    里面走出来那位中年男人一看到张涛,顿时没好气地道:

    “你可算来了,我都快急死了,正要找你呢。你倒是舒服,整天拿着我的钱,睡到这么晚才过来。我这边都快亏死了。你还有没有点良心啊?”

    当着两位迎宾小姐的面,张涛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争辩道:

    “亏钱?你怪谁啊?我让你早点割肉平仓的,你偏要守着10手多单不动。现在亏大了,你承受不了了,就来怪我!”

    林晓金现在离他们有十来米远。不过,借着大厅的灯光,林晓金感觉另外那个人他也似曾相识。他微微一皱眉,顿时想起来了——

    这个中年男人不就是他上星期天做任务时遇到过的“何大户”嘛!怎么回事?看样子,张涛跟这个“何大户”还很熟。

    这就有点奇怪了,他们俩怎么会熟起来的呢?而且,看样子两人都在这儿做期货。既然“何大户”说张涛拿着他的钱,那么很可能张涛就是“何大户”的经纪人了。

    林晓金的直觉告诉他,也许这里面就有自己赚10000块钱的线索了。于是他没急着上前去打招呼,而是索性远远地看着两人,听他们还说些什么。

    只听“何大户”气急败坏地道:“你还嘴硬?你可是我的经纪人啊,我手里的单子当然要由你负责了。

    现在我的钱亏了,你倒好,还能拿佣金的提成。你的提成可都是从我头上赚的,你的良心真是给狗吃了。”

    根据自己的期货知识,林晓金大致能听懂“何大户”的话。客户在期货公司开户做期货,必须付给期货公司手续费。

    而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期货经纪人就是那些帮助客户炒期货的人,他们的收入提成是由期货公司支付的,支付的依据就是客户付给期货公司的手续费。

    所以,客户炒期货支付的手续费越多,经纪人得到的期货公司支付的提成也就越高。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说白了,期货经纪人的收入还是从客户头上赚来的。

    因此,“何大户”才会说张涛是从他头上赚的钱。

    “何大户”此话一出,张涛也哑了,毕竟,他自己的收入中,大部分真的跟“何大户”有关。

    自从1994年,张涛快毕业时,碰到了林晓金。而林晓金临走时又特别提了张涛的名字之后,“何大户”因为找不到林晓金,就改打起了张涛的主意来。

    在“何大户”的心里,既然“林天师”还么牛叉,那林天师推荐的张涛肯定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了。于是,他辗转去“南泾大学”找到了张涛,求着张涛帮自己操作股票。

    张涛和他的女朋友陈秀娟学的都是“国际金融”专业,但是由于他俩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所以正愁没有合适的工作呢。

    于是张涛就答应了“何大户”的请求,正式成为了“何大户”的经纪人。

    而陈秀娟后来也找到了工作,不过,她只是某私营企业的一名普通会计而已。所以收入不高。于是,张涛帮“何大户”赚钱所得到的分成,就成了两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好在“何大户”很信任张涛,给张涛的待遇也很不错,所以张涛和陈秀娟两人渐渐有了积蓄,毕业四年之后就正式结为了连理。

    张涛的天赋不错,专业知识也很过硬,而且喜欢钻研,于是,在炒股票方面也就有了一些成就。

    他虽然不像“林天师”那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在身为股票经纪人的同行当中,却渐渐崭露了头角。

    再加上林晓金那个“林天师”的传奇,人们就开始尊称张涛为“小天师”了。

    十几年下来,“何大户”的资金虽然不是每年翻番,但平均每年也有15%的收益了。

    俗话说,股市会出现一夜暴富的“傻子”,却很难有年年盈利的长胜将军。所以可别小看了这15%的收益率。

    股神巴菲特45年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才20%,而近5年来的平均年化收益已经跌到了9%。相比之下,张涛每年15%的收益已经非常厉害了。

    但是,这15%的年化收益率对于“何大户”这样的暴发户来说,还是不过瘾。一年前,他不知听了哪位朋友的忽悠,带着股票里面那500多万的资金,一头扎进了期货市场。

第253章 张涛的烦恼() 
相比于股票,“何大户”对期货就更是一窍不通了。

    而张涛有着“小天师”的雅号,又是“南泾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何大户”就顺理成章地邀请了张涛做他的期货经纪人。

    张涛也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被充分展示出来,而且又承蒙“何大户”这么多年来的照顾,也就答应了“何大户”的请求。为此,张涛还婉拒了证券公司的高薪挽留。

    张涛跟着“何大户”进了期货公司,并且凭借着他的专业知识,很快通过了期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考试,成为了一名有牌照的“期货经纪人”。

    于是,2008年初,“何大户”就正式入驻了“中金期货”的大户室,由股票大户变成了期货大户,而张涛就是他的期货经纪人。

    从“逼格”来说,期货大户要比股票大户牛多了。在期货营业部受到的待遇,也比在证券公司上升了一个档次。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逼格”的上升,当然是要用金钱作为代价的。相比于股票,期货交易的手续费就要高多了。所以,手续费是“何大户”第一个绕不过去的槛。

    期货交易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快进快出,这就让“何大户”更加水土不服了。

    而且期货交易的“交易标的”其实是“合约”,而任何“合约”都有到期的时候。

    这就意味着,有些交易就算“何大户”明明亏钱了,也不能像炒股票那样捂着不动,而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斩仓割肉”。这就让“何大户”更加不适应了。

    上述的几个因素都会让期货市场的资金波动远远超过股票的波动。就拿“何大户”那500万的资金来说吧,几乎每天都会出现5%以上的波动。

    500万的5%就是25万。在短短四个小时的交易里,每天出现25万元的波动,对“何大户”那种承受能力不足的人来说,显然是超负荷了。

    而且,有时候,一天的波动甚至达到20%,也就是100万,这就更让他吃不消了。

    于是,在炒股票时对张涛言听计从的“何大户”,等到了期货大户室里,就不那么听话了。

    渐渐地,“何大户”不仅不听张涛的话,还越来越觉得张涛不行了。为什么说张涛不行?

    因为他自己的期货资金在不断地缩水,经过大半年的折腾,他那500万已经只剩下100多万了。所以,他跟张涛之间也就慢慢产生了摩擦,甚至演变为经常发生口角了。

    这也是行业里的普遍现象。在股票或者期货的交易当中,经纪人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几乎都遵循着一个规律——

    赚了钱大家就是好朋友,而亏了钱,客户就会把责任全都推到经纪人身上,于是,两人就再也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而事实上,“何大户”还应该感谢张涛。由于张涛过硬的专业视野,又在做期货经纪人之前恶补了期货交易方面的知识,所以,他的眼光要比“何大户”准得多。

    由于他的英明果断,让“何大户”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

    要不是有张涛帮“何大户”控制仓位、降低风险,“何大户”这样的傻叉估计不用一个月就把500万全都赔光了。

    可“何大户”却不这么想,他总感觉是由张涛负责操作的,现在钱少了,必须由张涛负全责。

    而张涛心里也非常委屈。譬如有时候自己明明要做空,“何大户”却硬要做多。

    而客户就是上帝,张涛只好听从“何大户”的;而有时候自己明明要获利平仓了,“何大户”却死活不肯,非要等更大的“蛋糕”……

    凡此种种,张涛老是被“何大户”牵着鼻子走,而“何大户”亏了钱却还要倒打他一靶。所以,他也已经不爽这个暴发户很久了。

    而昨天,由于一单“期货铜”的多单,“何大户”因为没有听张涛的建议及时止损,导致到收盘时整整浮亏了4万多元。到现在,这笔多单还在手里没有平仓呢。

    这4万多元,对于原本500万开户时的“何大户”来说,真不算什么。可现在,一亏再亏,“何大户”显然已经底气不足了。对于一笔单子4万元的亏损,他显然已经受不了了。

    所以,今天“何大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期货要9点钟才开盘呢,他8点钟就到期货公司了。

    进了自己的大户室之后,他就没安静过,一会儿让人泡茶,一会儿又说要喝白开水。一会儿让人去买烟,一会儿又说营业部的员工买错烟了……

    总之,整个营业部都被他弄得不安生了。

    现在才8:30,离开盘还有半个小时呢,他就出来找张涛了,还说张涛没把他的期货交易放在心上,来得这么晚。

    而张涛也是一肚子的怨气。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这笔期货铜的多单,他昨天根本不同意“何大户”去做,可“何大户”就是固执己见,非要做;

    其次,做就做吧,张涛也没办法。不过,他还是建议“何大户”减轻仓位,最多不要超过5手。

    可“何大户”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说南方某机构已经进场了,准备在国庆节前大举持有多单,好在节后对空头进行一轮“逼空”扫荡。

    于是,“何大户”一意孤行,竟然把所有的家底都投进去了,足足做了60手,这显然超出了张涛的控制范围。

    第三,60手就60手吧,可当这些多单只亏30个点张涛提醒“何大户”平仓的时候,“何大户”却根本不听。

    如果“何大户”当时听了张涛的话,这笔单子就只亏1800多块钱就结束了。

    可“何大户”哪里肯割肉?事实结果是,60手多单,等收盘时每吨亏了140点,每手是5吨,也就是说一共亏了近4万元。

    由于上面三点原因,张涛对“何大户”的怪罪完全没法接受了。

第254章 恨屋及乌() 
而且,还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张涛的脸上就更加挂不住了。于是,两人就产生了口角。

    而这时,离开盘还有20分钟了,其他的期货客户也都陆陆续续地走进了迎宾厅,这些期货客户,可没有股票的散户那么可爱。

    股票的那些散户们,都是小老百姓,所以坐在一个大厅里炒股票,都谈得来。家长里短的,很是热闹。

    要是谁在生活中遇到点事,那些散户股民们就会出谋划策。遇到互相之间有口角了,大伙就会上前劝阻。

    而期货大户们可不一样。他们都是有些身家的人,平时在自己的行业里往往都是有所建树的,所以对周围的其他客户都有种看不惯的心态,总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所以,见到有经纪人跟客户因为交易的事吵了起来,这些人立刻就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起热闹来。

    不过,在期货公司还有一个现象,叫做“同病相怜”。

    譬如客户和跟客户之间,平时都会在一起抱怨些什么——譬如期货公司的中午伙食太差,譬如手续费太高,譬如电脑出故障影响交易之类的事情。

    特别是对经纪人的看法,他们都是空前的一致。在客户眼里,经纪人往往都是只会赚手续费,不会替客户赚钱的寄生虫。

    所以,当客户们听懂了“何大户”与张涛的争执之后,他们立刻站到了“何大户”的那边去了。

    而那些刚刚走进营业部的经纪人,也看到了两人的争执。虽然他们也都很同情张涛,但由于他们都是仰仗着客户的鼻息生存的一群人,所以,明面上也就不敢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