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道宫继承人 >

第30部分

道宫继承人-第30部分

小说: 道宫继承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久,清平道长才再次开口,却没直接谈及刚才的问题,“我以道教之名行统治之实,教化众生,有违道家规制,却是有益苍生。而天地之大,我等亦不能窥其一二。苍生既存,也该有益于天地,不负生养之恩。”

    “道宫成立之处,我曾说过这话,不知诸君还记得么?”

    “时刻谨记,不敢或忘”这话绝逼是吹牛,真的能记着的估计也就三四个人,还得是清平道长的脑残粉,后来流传于世的宫主语录就是这些货的手笔。

    杨平摆了摆拂尘,手柄指向背后,墙上有一副很抽象的雕刻,图分阴阳,上层清气渺渺,线条勾勒显示出一个道家密文,“天”;相对应下层是浊气涌动,勾勒出“地”字。

    “这天地,终究还是这天地的。不是我的,不是道宫的,同样不是有情众生的。”

    “我们建立了城池,开垦了土地,修整了道路,开辟了水渠。但是这只是我们眼前的天下,并非世界,北方草原大漠,西南莽莽山脉,东南无边森林,乃至往东,大陆尽头,我等尚未探索到的茫茫大海这些都是千百年来,曾在历代大宗师的笔记中出现过的风景。我们尚未接触”

    “乃至天地之极,世界的界线,这才是我等的追求和目标。”

    八位大宗师微妙的相互看了几眼,最后这个才是他们最终齐聚道宫的原因。

    天下,终究,是天下的。

    与人无关。

第45章 生命论长短,能有几个三年(一)() 
第四十三章生命论长短,能有几个三年?(一)

    夜色沉沉,万籁俱静。

    星空里几点寒星,闪闪烁烁,一弯冷月,已至中天。远处传来犬吠声,在夜色里回荡,有几分飘渺和虚幻。

    一辆马车悄悄地从道宫后门驶出,一路不停,无需马夫吆喝,老马识途,拉着马车左拐右拐,直往京都一个偏僻角落里去,离道宫不算远,又足够偏僻低调。周围的也都是些寻常百姓人家,丝毫不引人注目。

    马车在一处小院停下。

    一对夫妻下车,对着车夫微微施礼。马车自顾向前去,转过一个弯消失在夜幕里。

    小院很小,开门进去迎面就是正屋,左侧厢房,右侧厨房。门左侧靠墙种着一株枣树,还不太高,树枝已经伸到墙外去。只是现在是冬季,树叶落尽,树梢上还挂着几颗干瘪的枣子,风干的皱巴巴的,随着枝头摇晃,连鸟雀也不屑去啄它。

    夫妻俩跺跺脚暖和一下,相互搀扶着走进院子。

    进了门也不点灯,摸索着进卧室睡下,悉悉索索的脱衣声传出,然后安静下来。

    俄而,沉闷的哭泣声想起,像是哭的人强压着声音,按捺了痛苦,捂着嘴流泪的那种,听声音就觉得撕心裂肺,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后就是安慰声,起床声,接着,卧室的灯就亮了。

    “别再哭了,且止止吧,酒长老说,再哭下去,你的眼睛就瞎了”男子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但语气款款,带着关心。

    女子抹了抹眼泪,哽咽不停。

    男子看了,心中痛苦愈盛。

    烛光闪烁,映在满头斑白,显得十分刺眼。脸上皱纹叠起,皮肤粗糙暗黄,没有生气,,三年来,杨成名夫妇,真的是苍老了太多。

    杨母眼眸浑浊,显是流泪过多伤了眼睛,她凑着烛光,眯起眼睛,抓住丈夫的手,一如当年,想要寻些慰藉。

    可惜她已然看不清丈夫面容。

    如今是道宫历三十年冬季,杨平安沉睡的第三个年头了,

    第一年春季,杨成名处理完商号,辞退了吴家老夫妻,把杨迅杨烨安排进童装店。然后在道宫的安排下来到此处小院。

    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来,夫妻俩每隔十天去一次长老院看望沉睡中的杨平安,聊解思念之苦。

    枣树就是当时种下的。

    原本还时刻盼望着杨平安能早日醒来,膝下承欢,不曾想,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仍不见希望。

    第一年年底,道宫讲道后,杨平安还醒了一天,安排事情,与二老聊聊天。

    第二年未醒,如今已是第三年。

    酒长老说是伤势未愈,虽醒不来,但生机稳定没有危险。二老不懂修行,但还算相信酒长老。

    因为这三年来一直是酒长老照顾于杨平安左右,未曾闭关苦修,只为保他肉身活力,每天定时用自身剑气刺激杨平安周身窍穴,肌肉骨骼,使其不发生坏死或者肌肉萎缩。

    三年来,行功不休,酒长老虽然精神疲惫,功力却是精纯了几分,剑气运转间,如臂使指,妙之毫巅。

    显然,三年的“微操”训练让他在修行上更进一步,道行不长,威力可是增大了好几倍。而且,到了他这个境界,想有任何一丝一毫的进步,都难之又难,哪怕他在这个境界中属于垫底的。

    三界法,第三界开辟,现在能做的基本都是吐纳日月精华,积攒功力,反正目前来说,九位大宗师,也没谁能把三界修至圆满,也没人知道三界圆满是个什么境界,这些还都在推演之中。

    此时,酒长老正在给杨平安做“例行检查保养”,他惊喜帝发现杨平安身体生机勃发,已经稳固下来,显然是识海伤势稳定,体魄得到恢复。

    这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第一年的时候,“杨平安”醒来时做了嘱咐:强开识海天宫,已经恢复不了,只能采用封印的方式,虽然会对未来的修行造成影响,但眼下还是先活命再说。

    而且有关意识的问题,“杨平安”想了一个办法,即是再走一边记忆回溯;只不过这次是清平带着平安,以第三视角去看。

    清平也不知道,在走到尽头时会发生什么,是两者自然融合没有主次,还是以一人为主,另一人的只是一份陌生的记忆。

    但无论怎样,都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是两年。

    师傅说,会在讲道之日醒来。酒道长默默地想着,手上不停,“快了,还有一个月就到讲道日了。”

    可惜讲道之事自己必须在场,不然酒道人宁愿时刻守在杨平安身边。

    酒道人也收过弟子,可惜打仗的那些年都死光了,没死的也都修行不成,被打发到地方去造福一方去了。

    两年前动了心念,就又收了一个弟子,名叫管狐儿,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人如其名,最是精灵古怪,狡猾如狐。修行境界吧,筑基有成,气未满仓,资质比向道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管狐儿父亲都是道宫宗师,在酒长老的护卫道兵里当统领,名叫管廊。

    管狐儿也不算特殊,其他八个长老殿里也有类似的弟子,说是弟子,顶多算个记名的童子,好身前伺候着。

    毕竟大宗师中最年轻的酒长老现如今都活一百二十载了,要是忽然收个亲传,年纪轻辈分高,放在哪里都不合适,容易乱套。

    真有那种十分喜爱的,也是借徒弟徒孙甚至重徒孙的名义带在身边,用心调教。

    这种事毕竟少之又少,可以忽略。何况道门学院发展壮大,人才辈出,什么绝顶天才见不到,真要想传下自己的一身本事,多的是新进弟子等着挑选,又何必找些空有潜力没基础的萌新,培养起来也费力。

    学院教的东西是一样的,修行入了门后,基本就无需长辈多嘴,入道之人渐多,经验丰富,按部就班的修行即可,不过是个明心见性的问题。

    项霸王和魔仙子分别去了南疆和北方,原本的两位被调回来坐镇京都。

    南疆的那位叫芈雄,原本是楚国的大祭司,神官出身,对南方蛮子的巫觋很感兴趣,毕竟算半个同行。

    从北方归来的是赢烈,原赵国的镇国大宗师,一身冰属性法力,也算是得天造化,毕竟赵国以北就是茫茫草原,每年的白毛雪,曾为他进阶大宗师贡献不少。

    两人对于杨平安的伤势都有所帮助,再加上简中行和一尘道长,杨平安能三年稳住伤势不再恶化,已是幸运。

    说起来,诸多大宗师,与清平虽有亡国之仇,却没有灭家之恨,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少的又少的家族牵挂,唯一的追求就是得闻大道,修行有路了。

    而清平道长对于他们,就是亦友亦师,众人寿限都已经不多,若是不能更进一步,怕是要魂归幽冥,这也是众人如此热心寻找并回护杨平安的原因。

    最不济,还有个重来的机会。

    南疆的战争很快就打完了,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项霸王的威名是在南疆百族部落里尤其好使。

    大宗师们很少会出手屠戮普通人,哪怕是蛮人。

    但是道宫统一战争的时候,南疆部落的首领门一看,哎,中原人在打内战呢,咱们去占占便宜吧。

    说干就干,十几个大族召集了七八万的战士,乱糟糟地出山,还没抢过瘾,项霸王就来了,将对面的大巫师生生打的吐血逃窜,三十年不敢北望,剩下的小兵小将们,面对杀气煞气全开的大宗师,还能怎么办,血流成河呗。

    从此,在南疆百族,霸王之名可止小儿夜啼。

    这回,商人们跟着道宫又赚了一笔,大批的奴隶被运到内地开荒种粮,修葺道路水渠。

    道宫在这方面经验多多,有着完整的流程和手续,保证蛮子们不会闹事,甚至还可能“乐不思南疆”。

第46章 生命论长短,能有几个三年?(二)() 
第四十四章生命论长短,能有几个三年?(二)

    枣树枯荣,三个春秋。

    杨父把童装店转到了京都,陪都那边的店铺都转给了陈家。偶尔也会带着老妻回去看看,陈家、西街、小人书店、杨克,所有与杨平安有关的东西,都值得二老留恋难忘。

    儿童变成少年,少年长大成人。

    陈小胖,哦,现在已经不能叫小胖了,人瘦下来倒显得精神爽利,穿上缝制贴身的衣服,看起来也是贵介小公子一枚,相貌不俗,与姐姐陈静雯很是相似。

    全然看不出以前胖乎乎的样子。

    他管着小人书店,和西街的“少先队一大队”,经历事多,也就显得早熟了许多,做起事来一板一眼,颇见功底。

    陈静雯年龄大了些,倒更显活泼了,不似以前小大人似的管这管那,让几个弟弟发怵。相比于弟弟陈明哲的沉默,陈静雯每日忙着操办她的“同好会”,爱说爱笑,开朗了许多。

    十五成丁,杨克已到了可以独立成家的年龄。

    人说,十五而志于学;杨克也在孜孜不倦帝读书,医书。

    百草堂孙老头的孙子,孙仲平决定继续读高中,彻底放弃了继承百草堂的打算和权利,立志要去往边疆征讨探索。

    孙老头不想百草堂没了传承,见杨克乖巧肯学就收做养孙,准备百年之后传给他。原本也是带了几个徒弟,可惜见道宫医馆和部队的待遇高,一个个的离开,没人愿意留下。

    孙老头也无所谓,走了就走了,再培养一个就是,反正自己还能活个十年,足够了。收养义孙,倒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二是把百草堂的名号传下去,百草堂开了数百年,起初也不姓孙,转手了几次才到了孙家手里。

    到了他这一代,已经落魄到只剩一间药铺了,但是不能断了传承。

    虽然放出声去会有大把的人排着队愿意接手,可那哪有自家人放心。

    西街里的变化就更大了一些。

    当初的“童子队”的成员,大部分三年小学毕业,跟着上了初中,这几年陪都经济更加繁荣,连带着老百姓的生意也好起来,有了闲钱,就愿意投到孩子身上,也算有个盼头,若是被道宫的大人们看中或者学有所成,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呢。

    大壮、狗蛋、二丫、铁锤、肥肥,这几个最初的班底,依然在做着他们的中队长或者小队长。

    道宫底下的人牵手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和少先队,尤其是少先队,学校许以各种好处,名额有限,于是童子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全员改编变成了“少先队员”。

    很奇怪是不是,也有表示反对的,比如二丫和铁锤,理由是平安没同意。

    向道及时地完成了一名老师应该做的劝说工作,过家家似地。

    这让向道很痛苦,又无可奈何,能咋办,从道宫长老院发出的命令,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不过,习惯的可怕就在于,只要你一开始去做了,并因为各种原因继续做下去,你就会莫名地接受它的存在。

    于是晨晚必做功课,并不做全,三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完事。剩下的时间就努力修行,练气,习武。

    向道原本学的是道门养气功夫,向梅溪求了一套杀伐功夫,苦练不休,三年下来也算是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