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师上位记 >

第160部分

天师上位记-第160部分

小说: 天师上位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卫瑶卿便在此时听到了身旁路人的一阵惊呼声,回头却见天幕之下,流光璀璨。幽暗的天幕之下,点点星光飞速凝聚,又绵绵如雨般落下,星点洒落,即便已隔了很远,却依然能看到视野范围之内,星落如雨。。。

    她低头,看向离她最近的星点,落下砸出了一个大坑。

    这场景真是盛大、奇异、瑰丽而危险。

    真是厉害啊,东浅公子天赋确实不凡,但面对巴蜀唐家这等暗器与阴阳术结合集大成者最致命的一击来说,他还是输定了。

    少女摇了摇头:没办法,唐家祖上积德啊,所以这一次,东浅公子要输了呢!

    感慨虽是感慨,少女脚步却未停留,在长安夜里独行,昏黄的路杖灯笼将她的影子拉成一条直线,摇摇晃晃,莫名的诡异而殊丽。

    这长安城真是有趣呢!

    过上十年,她也不会觉得乏味。

    俏丫鬟莺莺早已被这一瞬间的盛大怔住了,仿佛傻眼了一般,凤目圆睁,呆呆的望着前面的火光。

    待到回过神来,这才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声:“公子!”

    从火光中走出来四个人,唐家的三位后生身上脸上除了有些脏乱之外,并无不妥。而一向如贵介公子般的东浅公子就有些狼狈了,甚至发尾还烧焦了一截,手上也有一块烧焦的痕迹。

    “公子!”莺莺连忙冲了上去,东浅公子却是笑了起来,虽说狼狈,却还是眼神清澈,笑容中有几分羞涩的看向唐家的三位公子,“你们赢了,真厉害啊!这一次,多谢你们手下留情了。”

    其中一位公子哈哈笑了两声扬了扬眉,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本只是切磋而已,犯不着性命相搏,那我们先走了?”

    东浅公子俯首一礼,而后起身:“多谢几位手下留情。”

    待到那三位唐家的后生走远之后,俏丫鬟一下子抱住了东浅公子的胳膊,直掉眼泪。“这几个姓唐的真可恶,谁要他们假惺惺的同情,定是公子一时不察,这才着了他们的道。”

    “论实力,我是不输他们的,但方才那个能用阴阳术的手法控制的暗器是真真厉害。”东浅公子叹道,“有这个暗器在,我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呢!”

    “那怎么?”俏丫鬟急的直跺脚,“他们三对一,胜之不武,不如叫上老赵他们”

    “些许小事,用的着老赵他们?”东浅公子摇头,笑容清浅而羞涩,一如既往,开口却是,“既然胜不了他们,那就让他们永远都不要出现好了。”

    长安夜里寒意顿生。

    金銮殿内,群臣山呼万岁之后起身。

    李德全高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天子的仪容隐在垂帘之后看不真切,但那是对大多数而言,却并不包括站在天子左右两侧的李德全和今日跟过来记录朝议的钦天监官员卫监正。

    即便仪容隐在垂帘之后不说话,明宗帝的唇角都是勾起的,心情很是不错的模样。

    殿上有官员出列:“陛下,又到三年一度祭天大典之时了,臣请礼部早作准备,为陛下整理祭天大典事宜。”

    礼部尚书孙思哲应声出列:“确实到祭天大典之时了,不知陛下准备将大典定在何日?我礼部也能早作准备,让户部备款。”

    官员们纷纷出列议论着祭天大典之事,李德全脸色却有些古怪,他侍奉陛下多年,能成为陛下身边的第一红人,别的不说,这看眼色的功夫自是无人能及的,有时候甚至陛下自己还未察觉,他就能先一步的察觉到陛下的心情。

    眼下陛下的心情很是不好,似乎是因为官员谈论祭天大典事宜引起的。

    但是祭天大典想想似乎也没什么不能提的吧,这陛下怎么了?莫非是想到了被掳走的太子跟公主?李德全转着眼珠,很多时候,他虽然能察觉到陛下的心情,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劝阻,当然朝堂之上也没有他开口的地方。

    眼看陛下脸色越来越沉,一旁那个记录朝议的官员出声了。

    “祭天大典,今年么?”

    是个女子的声音,听声音年纪还不大,应当是钦天监的官员。殿上的群臣这才注意到那个记录朝议的官员,这也不怪他们,着实是往常,这等记录朝议的官员甚少出声提醒,而且多数时候也没有什么好出声的。

    “是啊,三年一度,今年要行祭天大典。”有个礼部的官员出声了,“可是有何不妥?”

    那记录朝议的官员掐了掐手指,而后摇了摇头:“不妥。”

    “有何不妥?不都是三年一度么?怎么今年就不妥了?”礼部尚书皱着眉开口了,同时打量了一眼这个年纪看起来很小的记录官员,些许不满涌上心头。

    “自然是今年不同往年。”那记录朝议的官员笑了笑,出声了,“否则我也不会出声阻止。”

    “理由呢?”不少礼部官员纷纷出声,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中礼部可谓闲职,不容易摊上事情,但同样的圣眷也不如其他五部,好不容易三年一度的祭天大典是难得的获圣眷的好时候,这个记录朝议的官员偏偏在此时发声了,怎么可能不惹得礼部官员出声询问?

    “今年是庚寅年,三年一度的祭天大典在我大楚朝此前遇到庚寅年的次数统共有六次。其中三次因各种缘故并未行祭天大典,三次行了祭天大典。”

    “在并未行祭天大典的那三年,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在行祭天大典的那三年,第一次是有匈奴来犯,我大楚损失数万儿郎,第二次是宗亲政变,虽最后镇压了,但我大楚也因此损失不少人才,第三次是明惠帝当政的最后一年,原本是我大楚最贤明的君主之一,但明惠帝却在那一年英年早逝。是故可见庚寅年并不适合行祭天大典。”那记录朝议的官员朗朗出声,“此事问一问史官便可知晓了。”

    众人看向史官司马宁。

    看着群臣的眼神,司马宁欲哭无泪:让他想想好么?他虽读史三十年,但一时半会儿要想起来也要时间的好么?

第三百零五章 警惕() 
群臣的目光让司马宁有一种头大如斗的感觉,这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读书时被先生拷问功课的时候,没想到他都一把年纪了,还要经历这样的苦楚。

    努力回想了半晌,司马宁点头:“不错,确实有此事。”

    那位记录朝议的官员笑了笑,又道:“不但如此,阴阳十三科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张陵自传中有言:庚寅划水顺行。意思就是庚寅年若非不得已,不需要有大动作便能顺行。”

    礼部的官员低声议论纷纷。

    “今年年后瑞雪降我大楚境内,除凉州土地贫瘠,稍有不顺之外,其余各方都有兆丰年之势。”那记录朝议的官员说道,“如此乃是天佑我大楚之吉兆。”

    除凉州土地贫瘠?什么意思,跟凉州有什么关系,一旁的李德全听的云里雾里的,倒是这时候,脸色缓和的明宗帝听明白了,是以顺势开口道:“如此,今年的祭天大典就暂且取消了,原本户部要拨款用于祭天大典的钱财便用于凉州济民吧!”

    那个出声的记录朝议的官员连忙跪倒在地:“陛下圣明如此,真乃我大楚百姓之福!”

    整个过程可谓一气呵成,李德全看的目瞪口呆:还能这样?

    待到那记录朝议的官员起身之时,群臣似乎方才回过神来,齐齐出声:“陛下圣明!”

    这真是文化人拍起马屁来,还有佞臣什么事?马屁拍的如此润物细无声,提醒提的一点都不留痕迹。李德全许久之后方才回神,眼看陛下脸上笑意愈发明显,再瞅瞅不远处站着的记录朝议的官员,神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古怪的神色在他将一匣子金叶子递给那监正时达到了顶峰。

    “这是”那钦天监的监正一副不敢置信惶惶的模样。

    李德全干咳了一声,眼神颇有几分复杂的看着她:“陛下给你的赏赐!”

    眼看着她抱着一匣子金叶子走远,李德全看着手里的一把金叶子莫名其妙的叹了口气,既有些无奈,却又舒心了不少:罢了罢了,这几日阴阳司的人都在青阳园闹腾着呢,就多让她在陛下身边呆几回好了,至少陛下高兴啊!

    陛下今日是真的高兴,要不然也不会一下早朝就令他去赏了那小监正一匣子金叶子了。

    而后一连数日,都是她出现在陛下身边记录朝议,每每朝堂之上,陛下脸色稍有变化,她便出声,难得的是每每开口都是由阴阳十三科范围内的问题入手,却最后总能替陛下分忧。这提醒提的如此毫无痕迹,赏赐也由一开始的金叶子变成金花生再变成一只一只大大的纯金摆件。

    这短短几日的功夫,这个监正就靠出色的拍马之功从陛下手中拿到了近万两的赏赐,就在众人开始注意到她的存在时,廖天师身子养的差不多了,重新由廖天师跟着陛下去上朝了。

    今日朝堂之上出现了一封秘信。大理寺卿狄方行拿出手中那封信,道:“这封信并无署名,是匿名投在我大理寺门口的。”

    “信上提到,巴蜀唐家私自扣留上供之物,藐视天威!”

    明宗帝看着那封信,神色变的凝重了起来。

    “丹砂难得,本是上供之物,巴蜀唐家却私自留下了丹砂,却不上供,此乃藐视天威之举!”

    朝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的凝重了,先前帮唐家引荐的官员开始不安:若是查到属实的话,藐视天威乃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朝堂上群臣惴惴,无人说话,明宗帝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了起来,但这一回,任他表情如何难看,也无人开口,静默了半晌,明宗帝抬头看了一眼一旁站着认真记录朝议不说话的廖易,心头无名之火顿起,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散了早朝。

    李德全倒抽了一口冷气:陛下这看着好像是听习惯了马屁,习惯了有人给他递梯子了。今日廖易廖天师表现的跟个木头人似的,陛下不发怒才怪!

    麻烦了!真的麻烦了!若是没有那几日那小监正惯的陛下,倒是没什么,反正钦天监、阴阳司的官员只用记录朝议内容,这是以往朝堂之上最轻松的职务,陛下就算发火也发不到他们身上。现在好了,就算什么都没做错,也要被陛下发上一肚子火了。

    这可怎么办?又不能总让那小监正跟着陛下来早朝?这于规矩不合啊?那几日能跟着陛下,已是情况特殊了。

    这人啊,尝过了甜头之后,再尝苦的,定然不高兴,陛下也是如此啊!

    这可怎么办?这是李德全愁的事情,是陛下愁的事情,却不是她卫瑶卿愁的事情。

    她抓着一把金花生,手抬得高高的,而后“嘻嘻”一笑,手蓦地一松,大颗大颗的金花生滚落一地。

    一副无所谓模样的黄石先生瞬间变了脸色,连忙蹲下捡了起来:“我这个人呢,最怕浪费了,这东西还是捡起来的好。”一边捡一边往钱袋里塞。

    桌上摆着一碗红彤彤的汁液,女孩子凑上去闻了闻:“这是山楂汁?好生粘稠,都快稠成酱了。”

    “裴宗之做的,每日一碗。”黄石先生说道,捡起了地上最后一颗金花生起身,而后回头。

    这一回头,却是吓了一跳。

    却见女孩子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直直的瞪着他,嘴角还溢出了一行血迹。

    这是黄石先生瞬间吓得瘫软在地,不敢置信的伸出手凑到她的鼻息下。

    平稳的呼吸能清楚的感觉到。

    女孩子眨了眨眼,做了个鬼脸,舔了舔那行“血迹”:“看来真的蛮像的,而且酸酸甜甜,还挺好吃的。这个给我吧!我让我家枣糕学学。说不定以后还有用处。”

    “听着就不安什么好心。”黄石先生冷哼了一声。

    女孩子抬手又一把金花生扔了过来,这是准备拿金花生砸死他么?黄石先生腹诽,却不再纠结于那一碗山楂汁了,难得有人做散财童子,他自然是要把握好机会的。听说她一味溜须拍马的功力已经引起了陛下的注意,现在啊,她可不缺赏钱。。。

    “不要告诉裴宗之啊!”

    黄石先生应了一声,这丫头看似随意的一句,但是说到底,还是对裴氏起了警惕心吧!

第三百零六章 帮忙() 
寒风吹过,这冬天好像过得格外的漫长。百姓们缩了缩脖子在街上行走,即便行人畏惧寒冷,但酒楼茶馆里谈论之声还是热闹非凡。

    这两日的谈资不久前也曾作为谈资轰动一时,不同的是,那时候的谈起是艳羡,是夸赞郎君好颜色,是夸赞唐家挖到丹砂得天独佑,是羡慕唐家进长安进的如此风光。而这两日风向却陡变,是鄙夷唐家族人不懂事,私藏丹砂,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