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翻天鉴 >

第110部分

翻天鉴-第110部分

小说: 翻天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七千万佛民移居净土后,无需继续日日吞食那种名叫‘安神草’的菌菇避瘟,力量、敏捷变得衰脱了许多,颇为不适,因此生出了许多的事端。

    好在那安神草本身便有毒性,之所以能抵住混沌瘴气全靠以毒攻毒,实际对人的身体有莫大害处,产生的强身之效其实也只是用寿命换取一时的爽利而已。

    将这些事实在佛民中不断宣扬,又鼓励他们像是炎黄之地迁徙来张国的庶黎一样,通过修炼官府无偿给予的各种功法典籍,循正途慢慢修回力量,那些变乱大多便化解的烟消云散。

    剩余极少数执迷不悟或别有用心,不为言辞所动者,也都被森玄机知会兵部强军,果决的武力镇压了下去。

    永顺殿中,数百具和普通少女体型相若的黄铜仕女跪像分成三列,布置在左、右描绘着山河奇景的玉石墙壁前,和大殿中央那道直连御座的鲜红绒毯之上。

    铜像双手上托,顶着一面造型精巧的莲花银盆,盆里装满了鲸脂和上百种鲜花洗净、晒干之后研成的粉末,点燃后火焰清澈不生丝毫黑烟,且散发出让人闻之心旷神怡的幽幽香气。

    在这种奢华到极点,便是和大楚王廷的宫灯相比,亦不逊色的火光照耀下,张还生高踞王座,环顾着座下的朝臣,笑盈盈的开口说道:“孤离宫修行,全仗各位料理国政。

    今知诸卿用心理事,国势太平,心中甚慰。”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君臣伦常,”端坐在张还生左手边的森玄机闻言,肃声说道:“大王

    平素待吾等亲近异常,又赐尊位厚禄,敢不鞠躬尽瘁。”

    “玄公说话就是中听。”张还生闻言哈哈大笑道:“张国制政全仗汝调理阴阳,劳苦功高之至。

    孤前不久开辟出一方冥土,未来建地府,选阴官,代孤判鬼魂生前善恶、掌未来轮回,当仍以汝为尊,赐无尽冥福。”

    说着他目光移向坐的稍远些的几名从佛民显贵中选出的朝臣,温声又道:“汝等以前居于蛮荒之地,饱受混沌瘴气之害,即便现在移居净土,寿命怕也很难再补回来。

    日后若真早夭,亦可入孤开辟的冥域,出任地府官吏,从此脱离轮回之苦。”

    那几个之前的佛民显贵听了,脸色剧变,激动的起身跪倒,五体投地道:“佛子慈悲,吾等虔诚膜拜,无量恩德。”

二百五十章 疏海策() 
    人世间那些最有野心的伟丈夫所追求的,也不过就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而已。

    张还生虽然因为天性便不甚好色,又自幼诵经礼佛,修炼释教无上功法,对美人没什么兴趣,但从小就胸怀奇志,刻意身染红尘后,更是渐渐视那滔天权势为至烈美酒,因此见诸臣敬服,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微醺之感。

    志得意满的‘哈哈…’一笑,他从面前的御案上端起酒爵满饮了一杯,指着膜拜的朝臣道:“诸卿请起。

    汝等与孤一殿之中互为君臣,也是有缘,日后无需如此多礼。”,之后目光转向森玄机,问了自己最在意的一个问题:“玄公,那新黄册可造好了吗?”

    “启禀大王,新黄册已造好多时了,”森玄机肃声答道:“我张国新建十大行省后,总共有庶黎一亿零八百五十七万。

    其中十五岁以下的少年三千八百五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九…一十六岁至五十五岁的青壮四千五百九十六万七千八百三十一…五十五岁以上的老者…

    其中新入黄册的佛民因为饱受混沌瘴气之害,又日日吞吃那‘安神草’,年满十岁便血气方刚,可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其实不可视为寻常少年。

    臣按着大王的令喻也分了田亩给他们耕种,不愿务农者允其去做它业,不管务工、经商还是放牧、从军都尽开方便之门。”

    张还生虽然在没听到森玄机的回答之前,便算着吞并佛民之后张国丁口必过亿万,却终究不知道确切的数字,此时听到黄册实实在在记录着自己麾下庶黎几近一亿一千万,不由的心中一震,喜滋滋的说道:“如此国力,就算在炎黄之地,也是除了楚、齐、晋、赵之外一等一的强国了。

    如此一来,孤总算是不用再假冒那海商豪客,哄骗蛮夷做买卖人口,充实丁口了。”

    话音落地,与森玄机相对而坐的一位浓眉大眼、脸孔方正,面色犹如重枣,气势不威自怒的中年大汉俯身说道:“佛子乃是未来人族救世之主,为防大劫,当广积羽翼,亿万庶黎虽多,亦不敖其用也。

    吾闻东洲如今正逢天灾,炎黄边地又有人祸,春荒之时米贵如珠,而我张国孤悬海外,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又之极,粮食一载四熟,粮食烂贱如泥土一般,觉得可用谷麦为饵,诱海商运来人口交换。

    一来可拯救无数饥民,功德无量;

    二来无需佛子奔波、操劳,便可继续积蓄民力,可谓一举两得也。”

    这人名为刘善因,乃是佛民存在时,最大的城池‘渤若释拁’的城主,曾经御民三百余万,在张还生假托弥勒转世之名吞并佛民时,主动投诚,受到重用,获封御史台都御史之位,以为表率,虽然勋位只是上军将,但实际在张国朝廷中的位置仅在森玄机之下。

    听他开口,张还生也不得不重视,可许多机密之言又没办法在朝堂之上讲明,脸上不由露出一丝为难之色,张张嘴巴,欲言又止。

    这时就听那刘善因胸有成竹的又开口道:“吾观我张国之前虽设有‘有余郡’通商四洲,但腹地行的却是闭关锁国之策,感觉佛子似有龙潜于渊之意,不是对否?”

    张还生无声的点了点头,与此同时,一旁的森玄机微微一笑道:“大王行此策乃是仿前周五霸中楚庄侯故事,欲‘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也。”

    刘善因闻言鼓掌道:“大善、大善。

    若非佛子与玄公以前不爱张扬,引人嫉妒、敌视,我张国万不可能立基不过十多年,便有如此国势。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而今国力已如此强盛之下,若还一味闭关锁国,不借着东洲天灾、炎黄人祸之机刚猛精进,一举成就王霸基业,未免有‘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之感。

    何况依臣之见,就算是修改锁国闭关之策,也不见得就会被外人窥破了我张国虚实。”

    “此话怎讲?”张还生愣了一下,好奇的问道。

    刘善因恭敬的答道:“古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虚实实,莫可辩也’。

    我张国孤悬海外,闭塞于人族四洲,只需编造出一些让人难辨虚实又自相矛盾的故事,借着海商之口传播出去,便足以迷惑外人。

    未来就算真有人花费偌大气力,打探出了些什么,那真相混杂在无数故事中,自然而然也就让人难分真假…

    臣上《海疏策》,请佛子于‘有余郡’外再立新郡与四洲通商,大兴渔港,官卖渔获,以补庶黎肉食,强健体魄…”

    听他滔滔不绝的直抒己见,张还生渐被说服,命女官将刘善因献上的奏折取了来,细致的翻看了一遍,随手召唤出一股旋风,送到了森玄机的面前道:“玄公瞧瞧善因的这篇《还疏策》,觉得如何?”

    “都御史所言颇为有理,”森玄机翻开那奏折沉吟片刻,斟酌着曼声答道:“不过无论是建新郡与海商扩充贸易,还是广造渔港,都需善选其民,从炎黄迁徙来的需入黄册三年以上者,方可入选,佛民们便无所谓了。

    至于张国腹地,却还是严禁外人深入为好。”

    张还生闻言哈哈一笑,赞道:“此乃老成持国之言也,便按着玄公所想操办好了。”

    一旁的刘善因听到这话,心中虽然有些不服,但感觉自己冥思苦想的谏言到底是被张还生采纳了大半,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便端坐着朝森玄机双手合十行了一礼道:“到底是玄公持重,善因受教了。”,便不再讲话。

    一场朝会就此结束。

    接下来的时日,包围着张国的漫长山脉,被硬生生开了十几个直径盈里,直通大洋的豁口,无数新的坊市、海港很快便被建造出来,三个月后,齐庆、当贵、真福…等十余个新郡,便出现在了张国舆图之上。

二百五十一章 灌江口()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年末岁尾。

    这一日,贯穿炎黄边隅九黎之地和东洲另一大国天竺遥遥相通的恒河中段,一艘通体朱红,外表瞧着已经颇有些年头,但那没有丝毫开纹的甲板和吃风十足的风帆却显示保养得宜的三层楼船,顺风行驶在漫天飞雪之中。

    天竺湿热,四季如夏,连带着周遭气候也是温潮,蔓延数千里的恒河沿岸百年难得落雪一次,极是稀罕。

    楼船上,一个身穿藏青色长袍,手中抓着把细骨雨伞,样貌虽不算出类拔萃,气质却沉静、安详的年轻人,遥望着河畔村镇,隐隐看着那一个个冻得哆哆嗦嗦,却奔走不息的人影,忍不住笑着说道:“身穿稠衫、布衣还要赏雪。

    九黎之民真真是古风濯濯,好生雅致。”

    他身后一位跟随有撑伞仆役,捧炉小厮,豪商打扮的中年人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君子久居海外又是贵人,怕是早就忘了人间疾苦。

    此处已在九黎之末,自古以来便冬日如春,百姓根本就不备厚衣,哪里会想到今冬会突降大雪,需的御寒。

    冷还只是小事,庶黎无知,却也懂得生计艰难,这时顶风冒雪的出门怕为的不是风雅,而是趁着食粮未因天灾涨价前多买些存下。

    唉,九黎都会飞雪,炎黄的冻灾必然更是厉害,贫贱小民怕是没活路了。”

    青年听到这话不置可否笑笑,轻声说道:“未想到蒋兄身为商贾,却有忧民之心,真是难得。”

    那富商是经一个专营海货的好友介绍,认识的青年人,知道他是孤悬海外的一个炎黄天子新封诸侯小国张国的权贵之后,因为‘八九玄功’遇到关隘,便异想天开的要赶往灌江口‘真君宫’求教突破之法。

    说起张国本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邦,最近市井间却渐渐有了些传说,虽然大都荒诞不堪,离奇无比,小半说的有鼻子有眼却也虚实难辨。

    但因为其地处荒蛮大洋之中本应是死地,硬靠着开埠迎商化身为四洲通商的枢纽这件事却是不假。

    富商专营炎黄至天竺的生意,并没有转为海商的想法,但买卖人处事总是八面玲珑,既然有朋友的嘱托,又有以后生意大了未必不开通海线,提早埋下个人脉总有好处的心思,便热情的留下了青年,许诺带他赶往灌江口,一路招待的也算妥帖。

    没想到此刻因为青年揶揄雪中九黎庶黎,身为乡党的富商一时间禁不住暗暗讽刺的还了几句嘴。

    但商人骨子里到底重利轻义,话音落地心里就有些后悔,恰好远远看到远方鹅毛飞雪间,一道悬于空中的大河透过天光闯进眼眸,马上‘哈哈…’大笑着抬起手来,直指着大声道:“君子,咱们先莫谈风雪了。

    万里跋涉,灌江口已快到了。”

    青年闻言眼睛一亮,扭头顺着富商手指的方向望去,见天河倒悬,大江逆流,不觉愣住。

    灌江口乃是中古大贤,二郎显圣真君的道场,亦是他流传法统的凡俗之国,由真君开拓的洞天福地演化而来。

    虽然传说中自上古时代起,东洲之地靠在识海埋下洞天种子,最终由虚化实,创造出一方可以容纳万物生息小世界的大德圣贤,超过二十之数。

    其中炎黄二帝、道祖、佛祖创造的更是中千世界,据传面积广大到和小半个炎黄之地相若,足以养活亿万庶黎。

    但别的圣人开创的世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都是传闻,唯独显圣真君将自己实化的洞天世界入口,明明白白开在恒河中游,万千年来,任人随意进出。

    有心者只需乘舟遨游,自然而然便可成行。

    望到天河之后又临风前进一会,楼船便被一股潜流控住,再也不受风帆指使,航速猛然加剧数倍不止,快若奔马的破浪疾行。

    此时一道横于河道中的巨大瀑布已是清晰无比,风雪交加、水雾升腾中能诡异的看到,其与寻常那种飞溅直下的瀑布截然不同,水流乃是由下而上逆行着直冲天空。

    一盏茶的功夫,楼船已冲到瀑布底下,船帆早已落下,满船人也尽都躲回了舱房,用与甲板相连的结实绳索将自己固定,只那青年悄然溜出船舱,仰头望着倒悬的天河露出饶有兴趣的神情。

    舟船顺着逆流的河水升空之际,他伴着那震耳欲聋的‘隆隆…’水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