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仙临大秦 >

第33部分

仙临大秦-第33部分

小说: 仙临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按照历史本来的轨迹应该是刘邦攻破峣关之后入主咸阳,派大军把守函谷关,而阻项羽诸侯联军于函谷关之外,但随着秦瀚的命令导致章邯撤军,却是出现了偏差。

    函谷关之上。

    函谷关的守城将领,一身黑色军甲,坚不可摧,一双眸子冰冷的看着城外的百万大军。

    在城墙之上,无数秦兵把守,呈一排排的站立着,丝毫不惧项羽联军。

    他们手握秦戟,浑身肌肉迸发,黑色军甲之下透露着浓浓的战意,一看便是秦之精锐之士。

    在函谷关的城头,一面大秦的旗帜随风飘扬,迎接着项羽的百万大军。

    项羽一身白色盔甲黑发披肩,身材魁梧,骑在乌骓神驹之上,手中握着霸王戟,他的眼神有至尊之相,睥睨众生。

    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在函谷关之前停了下来,一条宽敞的大道被让了出来,项羽骑着乌骓神驹,缓缓走了出来。

    “大秦无道,项羽携天命而来,今日开函谷可免尔等一死,不然城破之时,便是尔等丧命之际。”

    项羽的话,震慑九霄云外,回荡在每一个秦兵的脑海之中。

    秦将默不做答,手中出现一张神弓,眼神死死的盯着项羽,就在两天前,他接到了来自于咸阳的命令,务必拖住项羽。

    他乃是大秦之将,乃大秦之人,生是秦人,死是秦鬼。

    帝王之命,将不敢不从。

    一支利箭,搭在神弓之上,圆月弯弓之后。

    利箭脱弦而出。

    嗖!

    一道破空之音响起,朝项羽极速而去。

    秦将的武力不弱,乃是八重巅峰之境,此箭含有他一身精力,杀气腾腾,呈势如破竹一般。

    项羽位列圣人之境,何其强大,其更有重瞳之天赋,此箭在常人眼中是快、是锋利,但在他眼中也不过尔尔。

    眼神死死盯着疾驰而来的利箭,利箭在其眼中慢慢放大,项羽不急不缓的伸出右手,一把把利箭握在了手中。

    嘴角一阵不屑,手轻轻一折,利箭断成两截被其扔在了地上。

    “杀!”

    项羽口中轻轻一言,身后百万大军如水一般涌往函谷关城墙之下。

    他知道这秦将是不可能投降了。

    大战一触即发!

    函谷关之上,秦将叹了一口气,他有想过圣人之强,但没想到自己集全身精力于一身的利箭,被项羽轻易抓在手中。

    但个人武力是个人武力,项羽纵使有天大的本事,函谷关也不是他想破就破的。

    面对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函谷关早已经准备齐全,虽然如今的函谷关人数比起项羽联军百万大军仅仅只有几万人,但他们有函谷关大阵相助,项羽想轻易破关,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见大军冲来之时,在函谷关的城墙之上,无数铭文闪耀,化为一道道的先天大阵,任凭项羽军团如何进攻,不能靠近城墙分毫。

    秦兵手中一个个手握铉弓,利箭漫天飞羽,朝项羽大军而去。

    惨叫声、哀吼声不绝于耳。

    数不清的楚军死于利箭之下。

    挡无可挡!

    但项羽联军自然不弱,只见大军之中,一道道军魂形成,在撕裂着函谷关的大阵。

    两方呈现僵持之状。

    后方山上,项羽骑着乌骓与范增站在一起,居高临下的看着远处的函谷关战场。

    “亚父觉得如今之局如何破。”项羽的目光看着陷入僵局的战场,问道。

    “秦有函谷,而楚有大王。”范增目光深远,盯着下方的战场淡淡说道。

    如今别看他们携带着势如破竹之势前来,但要破这函谷关却是不容易,没个十天半月要想拿下,可谓痴人说梦,要不然也不会有当年六国伐秦,而铩羽而归的事情出现了。

    项羽听完之后点点头,他明白范增的意思。

    “不过大王要尽快,听说那刘邦已经在进攻峣关了。”范增不知是不是有意提起刘邦,让边上的项羽眉头紧皱。

    项羽军团持续的进攻函谷关一天之后,选择了撤军五里扎营,对于函谷关虎视眈眈。

    此后的两天项羽军团没有在继续进攻,只是每天派一大将前来挑衅,给守卫函谷关的秦兵说着如今的天下大势,秦必灭亡,劝他们早日投降。

    项羽诸侯联军不进攻,让函谷关将领松了一口气,毕竟当日的一天进攻函谷关的大阵就破损了许多,如果一直打下去,他实在不知道能够支撑几天。

    但连日来的挑衅也让秦军士气有些低迷。

    毕竟如今局势谁也清楚,只是秦军之中无人谈起,心中还有最后的那一份念想罢了,如今被人当众说起,还带有嘲讽之意,他们心里怎能不难受。

    项羽率领的百万大军与秦军对峙与函谷关外。

    而此刻从咸阳之中传出的一则消息,则是令天下震动。

    秦二世胡亥不堪帝国重负,上吊而亡。

    消息自秦宫之中传出。

    以咸阳为中心,四面八方传递开来。

    消息传到了函谷关之中,传到了项羽联军之中,也传来到了刘邦军团之中。

    自关中之地,蔓延开来。

    边疆之地,章邯率领的二十万大军正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之上,听闻此消息,章邯与众将士,头戴白绫,二十万大军在章邯的命令之下,人山人海的朝咸阳一跪。

    章邯的脸上洒过一抹沉痛,他知道这天会很快到来,只是此刻听之,心中也不禁感叹。

    旧的大秦,即将覆灭于战火之中。

    他们是旧时代大秦的人物,如今身在异乡,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个时代的大秦走向倾塌。

    秦军之中。

    不知是谁吟唱起了诗词,一股浩荡离愁在这头戴白绫军中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个人、两个人……上百人……越来越多的秦兵沉浸在这股灭国之恨当中。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此去不远便是边疆之地,不知何时才能归还,他们的恨、他们的仇又不知何时才能报。

    此时的他们同仇敌忾,都有一个共同的念想!复国。

    一首《秦风·无衣》震撼人心,它质朴无华,却又发自内心,彻底的抒发了此时这二十万白绫大军所想。

    章邯忍痛的唱完,眼神狠绝,头也不回的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朝边疆而去。

    眼前的事,他无法阻止,但未来谁又能说的清是什么样的呢!

第五十二章 一片空城() 
大秦二世上吊而死的消息,并没有阻挡住诸侯前进的步伐。

    反而让九州神土之上的黎民百姓吹响了终结大秦暴政的最后口号。

    大秦帝国与六国遗脉的战争也即将进入最后的角逐。

    项羽的大军在函谷关前停止了进攻,秦军的将领也不知道项羽要干嘛,但有一种直觉告诉他。

    山雨欲来!

    项羽此时止住兵锋,不过是为了给函谷关致命的一击。

    这是他多年领军,作为领将的经验。

    但坐拥函谷关的他,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函谷关常年有精通阵法之能士坐镇,为的便是防止函谷关的阵法出现破绽或者破坏之时,让敌人钻了那可趁之机。

    数百名阵法修士,连夜在函谷关城墙之上修复着之前大战中破损的大阵,而在城中,一些战争利器被源源不断运送了过来。

    整个关中地区的战争之物,能够调动的,秦瀚几乎都一股脑的往函谷关运。

    关中沦陷之后,这些曾经的战争利器肯定都会被诸侯瓜分,与其便宜了他们,不如早日把它们用到能用的地方,绝不给这些诸侯留下一丝。

    大秦二世上吊而亡消息传出之后,群臣震惊,纷纷乱了手脚,咸阳群龙无首。

    而这时子婴恰好出现,群臣便立即请命子婴,请求让其登基,成为大秦三世。

    子婴顺利登基,不过他登基后的一天,便开始按照秦瀚的计划实施了开来。

    秦都咸阳此刻才是真正的风云突变。

    子婴掌势之后,守卫秦宫的将领与守卫咸阳的将领,都被他换了下来,如今在这咸阳之中掌兵的人尽皆都是他的亲信。

    足足三千秦兵!

    咸阳风声鹤唳。

    秦宫无数的财物,在不知不觉中被转移。

    在咸阳的街道之中,有一个消息被暗中传了开来,秦三世子婴将放弃秦都咸阳。

    咸阳的百姓们彻底懵了,他们久居关中之地,几乎没有战事能够波及到他们,因为函谷关还没有被攻破,一切就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他们还可以继续无忧无虑的生活。

    前不久曾传出诸侯围秦,不少人远赴战场,也有深知大秦没落的人,远离咸阳这个是非之地,留下的大多都是对于目前局势不慎清楚之人。

    如今猛然间传出刚刚登基上位的秦三世居然准备放弃咸阳。

    所有咸阳的百姓都慌了神,当年六国被灭之时,六国都城百姓死伤无数,如今六国群雄带着复仇的焰火,前来咸阳。

    他们难道不会起杀心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而正在这时,秦宫之中一道旨意传遍整个咸阳。

    秦三世子婴下令,帝国覆灭在即,遂遣散百姓。

    但子婴也为这些百姓指明了去路,西去陇西,或去蜀地避难。

    陇西乃秦人发源之地,至今大秦对于陇西都还保留有极大的控制,而章邯撤军的地方便是陇西边境,章邯撤军陇西,秦瀚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陇西位于后世甘肃西南部地区,西靠茫茫西域之地,南接蜀地,只需要打通蜀地与陇西的联系,便能形成犄角之势,以图天下。

    虽然陇西土地贫瘠,不事物产,不过章邯撤军陇西却是最好的一条路,因为在诸侯的眼中,章邯前往陇西自保都困难更何况是其它,所以只要章邯不轻举妄动,诸侯是不会费尽心思赶尽杀绝的。

    况且他们也没有单独面对章邯二十万的兵力。

    而只要等章邯在陇西站稳脚跟,他就可以庇护这些关中逃亡陇西的大秦子民,可谓是一举两得。

    蜀地自不用多说,本就是秦瀚准备用来休养生息的地方。

    秦三世命令下达的第三天,三千秦兵出秦宫,战马嘶鸣,秦兵手上的秦戟明晃晃的,在咸阳的街道之上,驱赶、催促着咸阳百姓赶紧撤离。

    这是旧时代的大秦兵士,最后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其恐怖的一面,不过可惜的是这是一次对内的。

    秦瀚无比的清楚,故土难离,不是说说而已,秦人对于关中之地的感情可谓十分深厚,要让咸阳城中的百姓全部撤离,无比的困难,唯有威慑才能让他们撤往陇西或者蜀地。

    在大秦律法虽然严酷,但要论威慑力,秦兵的威慑力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迅速的。

    不过除了咸阳之外,关中之地的其它地区,秦瀚没有下令撤出这些地方的百姓,毕竟历史上,项羽与诸侯联军屠戮的只有咸阳。

    至于其它地区就没有必要撤了。

    他日后兵挥关中,可不想关中之地人口极少。

    而且秦瀚要给项羽一个打击,留一座空城给项羽,要让他知道就算他攻下咸阳也没用,这里已经是一座空荡荡的城池。

    在古代先有人,才有城。

    城依人而建。

    如今咸阳已空,城自然而然也不能称为城,除非项羽想入主咸阳,把此作为他称霸的都城,然后召九州之民聚咸阳,填补咸阳没人的尴尬,不过按照项羽的性格,他会听范增的意见嘛?很明显秦瀚十分的清楚,他不会,他要回他的楚国,做他的西楚霸王。

    而不是这九州神土之主。

    在秦鼎盛之时,咸**有黎民百万,后世称咸**有千里金城之称,就算如今的大秦没落,咸阳依旧仍旧有黎民超三十万,如此庞大的迁移可不简单。

    这一天,咸阳之外一片平坦,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咸阳城门大闭,大道之上无一人行走。

    午时。

    咸阳城门缓缓开启,慢慢走出的是身穿着一身秦甲,手握秦戟,脸上戴着青面獠牙的一众秦兵。

    他们座下,是一匹又一匹含有珍稀血脉之力的神驹,这些神驹神清骨峻,四蹄如踏青云,看上去无比的强壮与俊美。

    上百人排列在城门的两边。

    不一会的时间,无数的黎民百姓从城门之中鱼贯而出。

    每个百姓的身上,都背着大小包袱,被一个个的秦军驱赶着朝远方走去。

    人潮一旦多起来,迁移速度就会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