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燕王 >

第316部分

大宋燕王-第316部分

小说: 大宋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南宋军队,自十年前宋金和议,岳飞、韩世忠、刘琦等几大将帅死的死、退的退,军中人心离散,个个都只顾通过各种方法捞取钱财,只关心自己的安危与享受,哪敢把大宋安危放在心上,那几大执意与金人作战的将帅不就是榜样吗?

    现在各军统领与统制,都是军中老人了,谁没经历过十几二十年前与金国的战斗,谁不知道那几大将帅的声名,谁不知道他们的下场与结局?

    此时那些统领、统制恐怕在意都是自己的好处,国家、百姓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家国大事是朝廷那帮人考虑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放下刀枪享受和平。

    所以,一旦多做事没他们的好处,反而还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粮,这样花费巨大的选将盛事,恐怕真没几个人支持。

    杨丛义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各军统制、统领的想法得考虑进去。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疑问?”

    李虎道:“大人,这里说参加选将必须要是满编一指挥士兵,可据末将所知,每支军中都不可能满编,不管是什么军队,包括精锐禁军,这满编的指挥他们到哪儿去找,如果几指挥合兵一处凑够满编指挥,那选将成功奖励怎么分配?如果各指挥之间原本就有矛盾,合兵一处捣乱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赢得好名次,奖励自然是分给参与选将的将士,第二个问题,如果有士兵捣乱,统兵将校可以选择执行军纪,如果军纪松散,取得不了好成绩,全军受罚。兵与将的问题,各军自己考虑,选将司不参与,表现好的奖励,表现差的惩罚,如何表现,全在他们自己。”

    李虎看着召集令又想了想,说道:“行军线路自己定,有些驻军距离婺州很远,如果跑错地方怎么办?还有行军路上吃喝无人供应,这对驻军来说太难了吧,让他们自己解决,估计会出事。”

    杨丛义道:“行军打仗,如果连敌军位置都找不到,那他们打什么仗,跑错了,误了期,怪不得别人,明知要到婺州,还不提前定好行军路线,跑错了就只能怪他们自己。关于路上吃喝问题,当然也需要他们自己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准备,若是因粮草准备不足,行军路上犯了军纪,对他们的惩罚就是直接淘汰,不得继续参与选将。”

    见李虎能看懂召集令,也问不出什么像样的问题了,杨丛义便收回召集令,有些地方还是要改改,以便选将之事能顺利推行。

    重新修改后的召集令加入了对参与选将的禁军进行隐性奖励,参与选将的禁军由选将司补贴五千贯钱,只要到达选将营,正式参与选将,就会向各军发放选将补贴。

    这五千贯钱是由每支禁军自己支配的,说白就是给各军统制或统领,钱虽不是很多,但也是他们好多年的俸禄,为五千贯钱,耗费些心力还是值得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

    有此一条,当能解决各军统制、统领参与选将动力不足的问题。

    修改完成细看几遍,没有问题之后,杨丛义拿着誊写好的召集令便去面见都指挥使大人。

    选将司之事,虽说是由杨丛义具体办理,也由他做主,但这毕竟是事关殿前司和大宋未来的大事,作为都指挥使兼选将司正使肯定要对重大事项参与决策,小事他也要知情,毕竟杨丛义是新人,姿态放的越低越好,哪能说让他做主,他就真全权做主的道理。

    杨存中接道召集令十分意外,连声夸赞杨丛义办事迅速,干净利落。

    等仔细看完召集令的内容,顿是心下一暖,十分欣慰,瞬间觉得自己看人很准,所托正是合适之人。

    看似完整的章程中缺少的东西,他在召集令中做了一部分补充,马上就让整个章程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并且召集令中的规定与奖惩莫不与章程隐隐表达的意思相契合。

    看着召集令,杨存中虽然没问任何人,但已经可以确定整个章程就是杨丛义所编写,不然他不可能对章程进行这么合适的补充。

    杨存中拿着召集令,心里非常很高兴,年轻人果然比老家伙靠谱好用,看来选将之事可以放心了。

    他当即就对杨丛义撰写的召集令好一番夸赞,连带着章程也夸赞一遍。不过,随后就对召集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是要补贴奖励,鼓励各军积极参与选将,那就可以多给些补贴,一次把钱给足,把补贴从五千贯调整成一万贯,超出选将司预算的,他再想办法向朝廷讨要。

    有此一说,杨丛义自然高兴,补贴给多了,各军参与的积极性必然更高,前来参与选将的将校和士兵质量也会更好。

    他欣然接受了都指挥使大人的建议,将五千贯补贴改成一万贯。

    除补贴之外,杨存中没再提其他任何建议,召集令上所有内容全部同意,都按杨丛义的意思来。

    杨丛义回去修改之后,令李虎找来书吏,在殿前司专用文书上誊写四十余份,加盖选将司和殿前司印信,而后又去枢密院批红盖印,密封妥当,由禁军士卒,通过驿站分发驻守在各地的禁军。

第433章 独力支撑() 
选将司在临安能做的事情有限,除了发布召集令召集各军参与选将,还有一事便是发布命令,征召宣威军四指挥兵力营建选将营。

    都指挥使大人既然同意征召四指挥两千兵力,杨丛义自然不会嫌多,手里有人,到了义乌县建营之时,心里才有底气。

    在召集令中,杨丛义确定的各支参选队伍出发时间是九月初一,到达截至时间是十月十五,而七月到九月这将近两个月时间便是营建选将营的时间。

    宣威军从明州昌国到婺州义乌,如果行军速度快,路上不耽搁,从昌国经明州奉化县,过绍兴府嵊县或新昌,沿官道一路往西,十天之内一定能赶到。

    如此以来,营建选将营的时间至少有一个半月,在各军行军之时,也还有将近一个月时间,两个半月来用营造选将营,时间不算太紧,当然前提是宣威军这半年来军纪操练都没有放松。

    如今摆在杨丛义面前的是征调宣威军哪几个指挥,哪几个将校。

    去年在广南安远县,宣威军一分为二时,两边的阵营十分清楚,后来全军开进凉山,又合兵一处,但回到钦州,他跟苏仲、潘诚、姚昶的关系还是更近一些,毕竟当初他们是一个个站出来支持自己,想去打仗的人。

    原本杨丛义还有顾虑,担心选择亲近自己的将校会引起非议,但既然都指挥使大人都同意征调宣威军,表明就是支持自己,以选将之事为重。况且当初他们几人支持自己,并不是因为他们之前就亲近,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出去战斗,一起战斗之后才留下的情谊。

    没有过多的考虑,杨丛义马上草拟了一份征调令,征调宣威军满编四指挥兵力,外加苏仲、潘诚、姚昶、罗聪等数名将校。

    送给都指挥使大人过目,确认没有问题之后誊抄一份,选将司、殿前司、枢密院三方大印一个不落,外加殿前司、枢密院批红,封装之后,由殿前司禁军快马送往明州。

    选将司关于征调和召集军队之时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就要落实一百五十万贯钱粮的问题,还有选将之用必要的军资。

    钱粮拨付是由杨存中亲自去找户部和内侍省协调之后,户部拨付的钱粮全部折算粮食,从婺州和衢州府库支领,户部给了专有支领凭据,由内库负担的钱粮,则全部支付了现钱,足足有将近百万贯,是一笔巨款。

    一百五十万贯钱粮都落到实处,领回了选将司,选将司前期紧要任务基本完成,还剩下的一些事,比如挑选资历深厚的评价人,领取军资等,这些事可以容后再做,也用不着杨丛义亲自来做,都指挥使大人一句话的事,等选将营建立之后再落实不迟。

    等选将司要做的事情全部落实,接下来杨丛义就要把目标转向选将营。

    选将营统帅普安郡王是谁,杨丛义原本对他一无所知,去请教过都指挥使大人之后,他才知道普安郡王竟是当今皇帝赵构的养子。

    以前上学时历史书上记载,宋高宗赵构在完颜亮南侵失败之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而他的养子就是有北伐之志的宋孝宗,只是赵构的养子不止一个,不知这个普安郡王会不会就是以后的宋孝宗呢!

    因为学过历史,对南宋北伐之事较为感兴趣,对有北伐之志的皇帝有些印象,所以杨丛义至今还记得宋孝宗名叫赵昚。

    但当他从都指挥使大人口中得知普安郡王名叫赵瑗时,颇为失望,他原本还想提前接触未来的皇帝,先跟他搞好关系,以后说不定能在北伐之时受到重用,大展鸿图呢,却没想到这个普安郡王根本就不是未来的宋孝宗赵昚。

    不过杨丛义也能理解,大宋一朝都尚文抑武,怎么可能让有可能将来继承皇位的人参与军事,深入军伍,亲自统军,自降身份?

    如此一想,杨丛义也就释然了,在军中见到未来的皇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有个王子来到军伍之中,跟他搭点关系,想必也是有好处,毕竟宋朝不同于其他朝代,不会胡乱大杀宗室,也没有什么王爷王子谋反之事,能成为他们的近臣,受到朝廷重用应该是迟早的事。

    但都指挥使大人告诉杨丛义,普安郡王较为年轻,自小就养在宫中,几年前才从宫里搬出来,独自在王府居住,除了他亲生父亲去世他离开临安守孝以外,十几年来几乎都在宫中和王府渡过,每日接触的都是诗书礼仪,从未沾染军事,所以选将营之事,普安郡王不会插手干预,在正式开始选将之前,他也不会出现。

    至于等选将开始之后,他会在选将营待多久,目前没有定数,要看他的心情,也要看朝廷的态度。他要是觉得军中还可以接受,就会多待两天,否则就会搬出军营,住在别处。另外,若是朝廷反对声音过大,他也不会在婺州久留。

    说白了,选将营之事,从开始到结束,很可能就是要杨丛义一个负责到底,作为一个副帅,他要负责所有的事情。

    如果各军如期到达选将营,那人数将超过两万人,期间各种杂事难以想象,仅凭他一个人,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而选将司本就是个临时机构,除了他与校尉李虎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可用之人,就这么到婺州去,他就是忙死也别想完成选将任务。

    人手,跟当初督造回易一样,他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当初能招募,现在当然也可以,因为他这个副帅要负责操办一切选将营之事,没这点权限怎么行。

    况且听都指挥使大人的意思,普安郡王在正式开始选将之前不会露面,更不会离开临安,统帅没到,副帅自然要扛起一切责任。

    杨丛义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久前还在一起喝酒的沈缙和江恺二人,当初他们可都是参与了淮西募军、随军远行、操练新军的人,对宣威军很熟悉,对军旅也不陌生,并且江恺还负责过后勤物资供应,他二人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打定主意,杨丛义当即离开官署直奔定民坊东悦客栈,可沈缙二人不在房中,不知去何处潇洒去了。

    邀请他二人加入选将营十分重要,如果杨丛义今天没等到他们,万一他二人明天离开换了住处,临安之大,再想找他们就很麻烦了,还不一定能找得到。

    杨丛义就在那东悦客栈从中午等到日暮,直到从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找到客栈来的苗九问他是不是要回去,他才有了离开的心思。那时才忽然想起来何必要在这儿苦等,给客栈掌柜留句话,让他转告沈缙、江恺二人,他找他们二人有急事相商,去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相见不就行了?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托人转告若是出错,岂不是耽误大事?

    一念及此,便向掌柜要来纸笔,给他二人留下一封短信,并留下了地址,嘱咐他二人务必于两天之内去找他,有大事相托,切莫误了时间。

    何时要离开临安,前往婺州义乌,杨丛义已经定好了日子,就在大后天,七月初八。

    离开的日子选在七夕之后,便是要陪清尘过了这个节日再走。

    这日回到家里,清尘话语很少,虽然还是围着杨丛义前前后后的伺候,但她脸上的神情告诉夫君,其实她很不开心。

    但杨丛义一心想着婺州义乌选将营的事,根本就无暇顾及清尘的情绪和心思。

    一顿沉默无语的晚饭过后,清尘早早回到内屋,再也没有出来。

    杨丛义虽然觉得她有些奇怪,但也没心思探究,在院中走动闲坐一会儿,便回到书房继续谋划营造选将营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