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87部分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87部分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刘备这称呼挺乱的,荀彧和荀攸乃叔侄关系,而刘备又唤两人皆为兄长。这日后叔侄有机会同为刘备效力,岂非乱套?只能说这交情交往各论各的。

    再说这荀家还真有些没天理,荀家老一辈荀家八龙就不说,这荀攸叔侄这两辈同样人才辈出。就在《三国演义》中崭露头角的就有荀攸,荀谌,荀彧等。

    荀彧是王佐之才,曹老板谓之吾之子房。荀彧也不遗余力地助曹老板一统北方,每每大战之时坐镇后方,在危难之际可力挽狂澜。同时还为曹魏集团举荐了不少贤才,如陈群,钟繇等。

    荀攸亦是曹魏集团的谋主,能成为曹老板的谋主岂是庸才。虽然荀攸的表现被小叔荀彧和郭嘉所掩盖,刘备才知道荀攸与同期的顶级谋士或文臣一点也不逊色。只不过荀攸会伪装和爱藏锋。

    至于荀谌,光凭一张嘴就能说服冀州归袁绍,就足可见其才。这是荀家表现的最出采的三位,更多的是未见人前的能人。这三位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撑起一个豪门大族,或保一个世家的百年荣光。

    “呵呵!由于黄巾之乱,颍川乃四战之地。若不早早离去,必受困于战火。”荀彧直言不讳地说:“荀家分成数支,南下或北上,西归或东移。我则孤身投身公达处。”

    “嗯,战火无情,规避之举理所应当。只是颍川书院解散实属可惜!”刘备叹道:“当今天下能供人学习之所不多,尤其如颍川书院的更少。”

    “是呀,若非不能谁又想解散书院呢?还有许多的学子还是孩子。”荀彧是真心担心学弟们,略有希翼地说:“待战事平息,颍川书院会恢复正常讲学。”

    颍川书院解散后,司马徽等人南下荆州避祸,恰逢荆州数个世家合办鹿门书院,两伙人一拍即合,把鹿门书院办得红红火火,培育了许多人才。而颍川书院一直搁浅,直到刘备势成之日才重新焕发生机。

    “会有那么一天的,天下太平,人人都能安心读书。”刘备有点想当然地说:“那时的人们一定是仓稟实而知礼仪,读书而求甚解。”

    “人人都能安心读书?这是玄德的理想还是志向?有可能吗?”荀彧有点吃惊地问道:“玄德说的景象,全大汉也只有郑玄公的家乡才是这样。”

    荀彧确实是当代顶尖智者,不过时代局限了他的眼界。在他的认识中,读书的人应该是世家,至少也是寒门。至于说平民黎庶中的人读书就是凤毛鳞角。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安心读书,这不是奢望么?

    世家为何是世家?世代传家的就是书藉,知识,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承,与之伴随的还有人脉,钱财和权力,这就叫世家。倘若人人都拥有这些,又何来世家?

    其实就算人人有书读,每个人的人生也一样不尽相同,更不会人人成功成才。一样分三六九等,一样有极大的贫富地位差距,所享有的社会资源一样是天渊之别。后世千多年来不断印证,后世就没世家吗?

    不过对于汉末的人来讲,尤其类似如荀彧这样的顶级智者来说,一旦有书读,不成才都没道理。不说撑起一个世家豪门,至少也可成就一个可传承百年或上千年的世家。或者说人人有书读是在掘世家的根基之举,是与天下世家为敌。这比推翻一个政权替而取之更让世家忌讳忌惮。

    荀彧所言的郑玄公家乡之语,是指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大儒郑玄,郑玄在家乡潜心学问,以致郑玄公家乡的人都有理有节有学识。上至老,下至少,乃至妇人也能引经据典说个头头是道。

    在后世流传这么个小故事。东汉未年黄巾起义,闹至了郑玄公家乡附近。不过所有黄巾军都会绕道而行,绝对不会搔扰郑玄公家乡。

    除了说明郑玄公的地位和影响力,更说明古人对知识和有知识的人之尊重。那怕无视苍天,蔑视皇权,覆灭政权,也会对文化,文明传承保持敬畏之心之举。

    “为什么不可能?谁的知识不是学习而来,从书本上或听人讲授。每个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再到知之甚解。”刘备微笑道:“谁又能告诉我什么人该天生拥有,又什么人该天生一无所有?文若是有识之人,难道真分不清愚弄或虚伪,真像或本质么?”

    “世人只是喜欢故意自欺其人。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所有的规矩规则何尝不是由前人而定,由后人而改。”刘备见荀彧陷入沉思,接着不疾不缓地说:“天下人不过两种,一为名一为利。甚至文化知识都被有的人归于利中,这些人就是既得利益者,而这些人迟早必会让这社会的发展迟滞。今黄巾之乱不过是矛盾激发的一点点表现。”

    “玄德,有云无知者无畏,其实有知者更无畏!你就不怕真的开启了民智之后而无法收场么?”荀彧有意味莫名地说:“玄德可姓刘呀!”

    “先皇太祖不过一介亭长,斩白蛇起义而得天下。这不正说明天子本非天之所授么!”刘备有点大逆不道地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多新鲜呀?皇帝还可以封神呢!再说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在同等条件下一样分优劣,有平凡和不凡。又有什么不好收场的?”

    荀彧闻言哈哈大笑,笑过后才说:“玄德你太天真了,有些道理是很简单,但是要明白很难。有些愿望是很美好,但是要实现基本上不可能。”

    “有些时候,有些人必须先有食物,才可能想其他。也许还没有解决食物问题,他的一生都走到了尽头。”荀彧神色肃然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抗争命运的勇气和决心,这其中需要大智慧!”

第138章 ,相谈甚欢() 
“文若所言极是,正是吾纠结之处。吾本有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若吾所给非人之愿,岂不适得其反。”刘备无奈地说。

    这就是人生中的无奈和矛盾之处,或者说人生就没有完美。努力付出不等于就会有收获,或者说我们所给予的常常不是别人所需要的。而我们却天真的认为付出就有收获,以自我意志强加于人。

    人有逐利的劣根性,更有欺善怕恶的潜质。当有好处的时候,会迎合奉承,希望得到更多更大的好处。当本性被长期奴役之后,会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低人一等。那怕有人叫他站起来,脊梁也是弯的。

    “所以说呀,玄德的愿望很美好,要实现却很难。何况一个巴掌拍不响,得人心所向才行。”荀彧洞悉人心地说:“不论别人如何,吾个人对玄德之志是钦佩的!”

    荀彧明知刘备之言行与自己所处的世家这一阶级是不对付的。可是一点也不妨碍荀彧对其欣赏。应该说荀彧很早就对刘备这个人兴趣十足,无论是刘备的诗还是刘备的另类特行。荀彧更是个真正忠于汉室,心系万民的人。

    “吾应该说声多谢吧?不知文若对当前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如何看?”刘备苦笑了一下,迅速地转移了话题。

    刘备深知如荀彧这样的智者非言语可动摇其心其志,只有让他亲眼看见,亲身体会,才可能令其信服。刘备没想凭三言两就打动或收服荀彧。

    “黄巾军的人很多,口号也不错,目前影响也蛮大。可惜张角这人不行。”荀彧看了眼刘备,顺着话题说:“以妖言而惑众,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又能成何大事?”

    “目前黄巾军能声势浩大,席卷大半个大汉,何尝不是有人放任的结果。其中固有些让人迫不得已的原因和因素,但是有的人一旦认真,黄巾军很快就会被扑灭。”荀彧一针见血地说:“有的人借黄巾之事想得到想要的!”

    “哦!文若是指?”刘备明知故问地说:“人的欲望有满足的可能么?”

    “呵呵!”荀彧笑了几声才说:“不然玄德何以此时入京?人们为名忙为利往,这都是自然之事耳。如今洛阳算龙蛇混杂,各路人物齐聚,吾来洛阳何尝不是有所图谋,再不济也得看看这天下的人物。”

    这时的荀彧身负才名,却也还是白身。此次荀彧进京投靠侄儿荀攸,自也是想谋个一官半职。除了入仕,似乎没有别的可展现才学抱负之途。

    凭荀彧的目光也知道这段时间入京的各路人物都是为功名利禄而来,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物都代表了身后各自利益团体,这些人物本身又是大汉的精华所在。换句话而言,未来大汉天下的走向将由这些人物决定。

    荀彧在谋求出身的同时,也在思考大汉的明天在那里?而让荀彧失望的是,他在当朝没看到希望,只见闻到一群唯利是图的人在朝堂上扯淡。以致荀彧不复言入仕之语。

    “哦!不知文若看见了那些天下的人物,可有入眼之人?”刘备一听,十分感兴趣地问。刘备自己何尝不想知道有些什么人进京了。

    当荀彧正想开口细说分明时,荀府家丁有言午膳准备妥当,有请荀彧和刘备用膳。荀彧点头,挥手让家丁退去,笑道:“玄德曾言民以食为天,咱们用膳后再谈,请!”

    “请!”刘备死活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话?就算说过,荀彧也应该不知呀!不过刘备没有多想,而是开心地跟随荀彧而去。

    荀家的招待不错,有酒有肉,难得的还是白米饭。典韦吃得不亦乐乎,可是心中觉得不得劲,实在是被刘备对菜食开发给养叼了胃口。吃惯了精盐配煎炒烧煮的菜式,再吃全蒸煮的菜,基本上味蕾再品不出美味。

    倒是刘备吃得津津有味,心身俱欢。刘备欢喜的不是饭菜,而是人才呀。刘备与荀彧首次见面,还相谈甚欢。这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份么?有缘份就会有机会!

    刘备对荀家真是眼红得很呀!荀家人才何其多,可以说随便捞一个都是能治理一州一郡之才。可恨自己认识两个都是谋国之才,都还没看见半点收服的可能。

    也许是食不语寝不言,荀彧除了上桌说了几句,连劝酒都免啦。实在这家伙有点闷骚!最多是席间有点眼神闪烁,瞧瞧典韦又瞄瞄刘备,就是死活不开口。

    三人终于吃好了,荀彧才开口道:“典兄弟,吾处食物味道如何?”

    “味道?”典韦咧嘴一笑,看了眼刘备,刘备也笑而不语,典韦瓮声瓮气说:“没有公子家饭菜好吃!”

    楼桑村的四合院所有人家都是在一起吃饭,刘备并没有让大家各自开火。尤其是近两年来,刘备实在忍不住开发了许多菜品,除了供逍遥酒楼,最多还是家里厨下摆弄。别说典韦等这群武夫,连蔡邕和华佗也吃得赞不绝口。

    “典兄弟果然是个实在人!”荀彧对典韦不无欣赏地说:“早闻玄德的逍遥酒楼酒菜双绝,看来不假也!”

    荀彧察颜观色,看出了典韦吃饭中所流露的丝丝失望,明显是该食物味道差点的意思。从中可见荀彧心思慎密,观察入微之能。

    “雕虫小技罢了,实在是吾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倒让文若兄见笑啦!”刘备听出荀彧并无怪责之意,而是对典韦满满的欣赏。难道说聪明人都喜欢典韦这样的实心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玄德这是讲究呀!”荀彧勾着手指说:“玄德处有美食,有美酒,有大儒,有神医,有万卷藏书,有顶尖高手,有富万民之策。玄德所图不小呀!”

    “所图不小!嗯,其实备只是想让自己生活得好点,也希望身边人幸福快乐,就这么简单!”刘备真诚地说:“文若你信吗?”

    “信!玄德的言行都告诉吾确实如此!”荀彧肃然起敬地说:“这个简单可一点儿也不简单。尤其是在当今世道,不能让天下太平,又何以言幸福快乐?”

    “所以呢?”刘备有点玩味地说:“文若认为吾志在天下?”

    “志在天下?”荀彧扬了眉头,出声如雷道:“玄德是要改变这世道呀!九五之位又算什么?哈哈哈!”

    荀彧笑完,不顾刘备脸上精彩纷呈的表情,接着说:“开启民智,打断知识的垄断,让门户之间差距不再有如鸿沟。玄德是在掘儒家世家的根呀,前朝王莽新朝犹可鉴也!”

    刘备脸上表情丰富,心中更是翻滚着滔天巨浪。应该说荀彧果然不愧是王佐之才,仅仅从传言中的只言片语,一些些蛛丝马迹就明了刘备的心思。

    刘备有种低估了这汉末大才的感觉。本以只有自己这个圈子里的人才略知一二,不料以前从未有交集的荀彧却知道这么多!还不知这天下还有多少智者也关注着自己?

    “呵呵!”刘备心思电闪之间,只好干笑几声,试问道:“文若是说王莽错了?还是说刘备错了?”

    “无所对错!看站在什么立场而已。史书从来由胜利者书写,玄德不也说君权非神授么!”荀彧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