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52部分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52部分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来试试!”刘备搬了张高高的竹椅,让一边饶有兴趣的蔡邕坐坐。

    “嗯,舒服!”蔡邕坐上高高的竹椅,还向后靠了靠说:“就是有点凉,夏天坐着应该最舒坦!”

    刘备回到楼桑村就年底,晃眼间这都快过年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先生,弄个布的坐垫和靠垫就行啦。无论看书或写字都蛮好,主要可以靠着小小休息下!”刘备一边说,一边让篾匠每张椅子后头刻上字。

    诸如制作时间,制作人,拥有者的名字等。刘备甚至都想每张椅子刻句诗什么的。也许后世考证起来,让自个名垂青史什么。

    “玄德,这竹椅就叫逍遥椅吧!”蔡邕有些取名的嗜好似的说:“嗯,这名字挺好,十分贴切。玄德是逍遥侯,这竹椅坐着也逍遥!”

    “谢谢先生赐名!就叫逍遥椅!”刘备一听,不得不佩服蔡邕取名的水准,高,实在是高!

    “玄德,这逍遥椅除了竹子,应该木材也可以制吧?”华佗也不甘寂寞地坐上去感受下,脑洞大开地说:“能不能做活动性的,才与逍遥椅名符其实呀!”

    华佗所说的就是摇椅了。所谓的发扬光大就是如此,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只要有人捅破这层纸,人们就能由此衍生许多许多。

    “当然可以!”刘备肯定地回答。

    “备哥哥,这逍遥椅可以放在店铺里卖吗?”小胖子刘德然越来越有种什么都想卖的趋势,不过真的这个可以有。

    “可以!不过这第一批大家分啦!”刘备本就想卖来着,只是目前这工艺水准,让人怀疑有人要么?

    最后这一批的竹椅被瓜分了。如蔡邕,华佗,黄忠等等,总之刘备身边的人都有份。

    ……

    在过年前,庄园的地基打好了。不过年前就这样,因为马上过年,建筑队的人也要准备过年。

    刘备家的房子拆了,一伙人都在小胖子家过年。年货自然是小胖子刘德然准备。不外是肉和鱼等食物和果子之类。这时代新衣都是买布自家缝。

    在过年的三天前,刘备给所有为自己干活的人都发了工钱,各自回家过年。楼桑村终于恢复了平静。

    至于工钱几许?在干活之前就已经讲好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刘备也不想别具一格。

    工钱或多或少都不能改变什么。

第82章 ,这才叫酒()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的这个年过得很简单,也很随意。大家坐在一起吃顿饭,刘备稍微总结了过去,展望下来年,这个年就算过了。

    过去一页算翻了过去,重要的是来年。刘备对来年的展望很简单,基本上就是要达到几个目的。

    其一是建房事宜,无论庄园,还是作坊和养殖场必须完善建好。

    其二是酿酒,把酒精提纯,争取尽快提纯到百分九十以上的酒精。这样对黄忠也有个交待。人家千里迢迢而来,可是为了儿子治病。

    其三是酒楼的事,最少涿县县城和涿郡郡城各开一家。卖点酒水,开发点新菜品,这是生财之道。

    其四是让刘氏百货铺名符其实。说百货就一定要百货,光卖一个象棋算怎么回事!

    其余的还有购买粮食,招收人手,扩大养殖等。还有许多事情必须得等房子建好后才能进行。如藏书楼,如蔡邕和华佗开馆授徒等。

    在178年大年初七后,楼桑村又成了施工工地,四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刘备期待的庄园,作坊,养殖场等,也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形。

    围绕这棵大桑树有连绵的房子几十栋,以一个大形四合院的形式存在。而在不远处就是一排排用于作坊的房子。

    经过几个月赶工抢建,基建工作算初步完成。刘备的庄园简单的装修下,大家就入住了。人少房多,以刘备家为中点向两边扩散。

    左边第一家是蔡邕家,第二家是华佗,第三家是徐晃。右起第一家是黄忠家,第二家是颜良和文丑。

    典韦跟刘备一起,其夫人刘英与蔡琰一起。颜良和文丑不分开。所以八家人只分六个家。而房子却有二十几栋。没住人的也就这么空着。

    而作坊用的房子也好多,启用的只有象棋加工和逍遥椅加工的两处。另一处酿酒的作坊正按刘备的要求摆弄着。

    刘备的事业算小小的蹒跚起步。楼桑村就是刘备大业的起点。唯一让人高兴的是刘氏百货铺这个据点早铺满了涿郡。

    在华佗的帮助下,刘备按后世的配方,其中包含十几种中药成份的酒曲制作成功。几名酿酒技术娴熟的刘氏族人在刘备的指导下,开始首次酿白酒。

    经过蒸煮,和曲发酵,逼酒等多道工序后。在公元178年五月一日,后世的劳动节这天,刘氏酒坊出酒了。刘备十分隆重把身边重要的人都召过来品酒。

    “玄德,你这酒坊果然与众不同啊!尤其这最后不是压榨而是蒸馏出酒。”华佗果然见多识广,指着火坑上的大酒桶,一滴滴往下滴的酒水道。

    “这是把酒从酒漕中逼出来,变成蒸汽而形成酒水。最后这道工序叫逼酒!相对于以前压榨的方式多讲,其中酒精成份更高,酒水就愈纯!”刘备解释着。

    “玄德之言酒精,可是可以用于手术中消毒部分?”华佗点点头又问:“酒精酒之精华的意思?”

    “不错,不过照这样纯度肯定还不够,这原料最好是谷子才成。”刘备这次酿酒的原料用的是高梁。在刘备记忆中谷酒的酒精浓度更高,就是再次提纯也更容易。

    “侯爷,这个没问题。万一涿郡或幽州没有足够的谷子,吾愿意去南边收购。”黄忠一听,表示愿意跑一趟。

    “黄将军别急,等酒坊酿几批酒水出来,如果吾没办法提练出需要的酒精,你再去南边不迟。”刘备示意黄忠稍安勿燥。

    就在大家交谈中,酒水也点滴间满了一小坛,大约是2公升左右。刘备用一只小酒樽,接了小半杯递给蔡邕。

    “先生,请品尝新酒!”刘备恭敬地说:“先生绝不可一饮而尽,重在品字之上!”

    刘备真怕蔡邕一口焖,这白酒可不是果汁,搞不好就让人狼狈难堪。

    “嗯!”蔡邕接过小酒樽,放在鼻尖闻了闻,一股从未闻过的酒香冲鼻而上,直上脑际。让蔡邕有种未饮先醉之感。

    头锅的高梁酒本就香甜绵长,酒香四溢,让一众人闻之垂涎呀!

    蔡邕小饮了一口,放在口中,用舌头细细品味,一种从未有过的滋味散布在全身,以及四肢百骸。

    “好酒!这才叫酒呀!”蔡邕吞了下去,却发现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半响的摇头晃脑,才说出这么清新脱俗的赞叹词。

    刘备在蔡邕品过之后,才为每个人斟了一小杯。大家都学着蔡邕的样子品了起来。

    “好酒!这才叫酒呀!”不久之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说出这么一句话。连蔡邕都找不出形容词,他们就更为难了。

    “恶来,味道如何?”刘备看见典韦眼巴巴地看着接满酒的小坛,似乎意犹未尽,不由问道。

    “公子,俺还不知啥滋味!”典韦有如八戒师兄吃人参果,这么一小酒樽,连嘴巴都还打湿就没了。

    “好,换瓦碗喝吧,喝好为止!”刘备大手一挥,让典韦喝个痛快。典韦乐呵呵地真换了个瓦碗,就站在大酒桶前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侯爷!”颜良和文丑也意动得很,吞咽有声地说。刘备自然一视同仁,所有人都可以用瓦碗喝。

    “扑通!”最先用瓦碗喝的典韦面带酡红瘫软在酒坊的地上。接着就是颜良和文丑也醉倒在地上。

    “玄德,他们是?”蔡邕也有点醉眼朦胧地问。他一直在品,虽有醉意,却正处于云端的状态,恰恰好。

    “没事,这三个家伙喝得太快太多已经醉了,睡一觉就好啦!”华佗同样有点头重脚轻,却也十分明白地解释道:“这酒精做麻药也挺好呀!”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三个家伙的体质!消毒用可以,麻醉不行。”刘备自己只品尝了一下,也是确定下这酒的酒精度数。

    “侯爷,这酒一出会轰动天下!”黄忠也喝了不少,可没半点醉意,还十分清醒地说:“这世上不知道要多多少酒鬼啦!”

    “这酒虽好,可不能贪杯呀!从此以后要多很多饮酒误事的人事也!”华佗将心比心地说:“连吾等都抗拒不了!”

    “无妨,这只是对人心人性的一个考验罢了。有如柴刀,可砍柴,亦可杀人。这酒就是柴刀。”蔡邕持不同观点,还十分形象生地说明着。

    “先生所言甚是,小饮怡情!”刘备对蔡邕一礼道:“弟子还请先生为此酒赐名之!”

    蔡邕点点头,就在酒坊中转悠起来,半天后有点摇晃地说:“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闻能有几回尝!就叫逍遥醇酿吧!玄德可以根据不同口味和纯度再细分之,反正带逍遥字眼即可!”

    “伯喈先生醉矣!”华佗连忙扶着蔡邕,两人左摇右晃地走出酒坊回家找床休息去了。

    “黄将军,还麻烦你把这三个家伙扔到他们床上去!”刘备扶一个都没办法,只叫黄忠动手。

    “嗯!侯爷唤汉升即可!”黄忠点头,肩上放一个,一手又各一个提着就走。这几百斤在他手上有如轻无一物。

    刘备对几个族人再三交待才离开酒坊。这几个族人很可靠,而且这酒曲的配方只有刘备自己知道,嗯,在他心中。连一起弄的华佗都不太清楚,泄密的可能性为零。

    第一批次的高梁酒约百斤左右,其酒精含量约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间。这对于汉末来讲,已经属于天下独一份的美酒。

    而对于刘备个人来讲,还远远不够。无论是酒的质量还是产量都差得太远太远。这酒水不赚个盆满盂溢怎么行!

    刘备接下来要做的是改进工艺,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利用这逍遥醇酿开置酒楼。让逍遥酒和酒楼遍布大汉十三州。

第83章 ,逍遥酒楼() 
典韦和颜良,文丑三个家伙到第二天中午才相继醒来。最先醒的是典韦。

    “公子,俺错啦!”典韦一醒,从床上爬起来就跪伏在刘备面前请罪。

    “哦!恶来错那啦?”刘备斜着眼问典韦。其实昨天刘备是有心而为之,不外是让身边几个家伙认识到醉酒的严重性。

    这时代的人才接触高浓度的酱香型白酒,几碗海饮下去,想不醉都难。诸如典韦等人,相信喝得多以后就不容易醉了。

    “俺醉得人事不知,无法保护公子。”典韦很直白,并没为自己辩护什么。

    “好啦,起来吧,以后少饮酒,别醉就行。”刘备觉得教育的目的达到了,也不想为难这家伙。

    有许多情形都是这样,你说再多也没用,只有让人尝过苦果,才能起到警戒作用。刘备有理由相信,这三个货以后都不会这样醉死。

    “侯爷!”稍后醒来的文丑和颜良在门外弱弱地叫道。他们看见典韦跪在里头,也不好直接闯进来。

    “进来吧,应该都对醉酒有了个明确而清楚的认识。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两军对阵,有人醉酒会出现什么后果?”刘备用不大的声音道。

    “侯爷,咱们知错!”文丑和颜良对视一眼,有点肃然地说:“咱们再不会喝醉啦!”

    这俩货一醒来,也吓得不轻,除了说不知这酒如此厉害,也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说在战场上,或者说有人要加害,这死都不知道怎死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要明白这点就行。德华贤弟已经弄好了店面,不日酒楼就该开张,你们去照顾下可好?”刘备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安排这河北双雄去看场子。

    任何酒楼都不乏闹事的,尤其这白酒一出,还不知道有多少酒癫子耍酒疯。有颜良和文丑镇场也不错。

    “喏!”文丑和颜良应了一声,径自去找小胖子刘德然。

    在酿制了几批次酱香型白酒后,刘备把开置酒楼之事提上日程。族叔刘元起负责在郡城和县城各找一处门面。

    这些事刘元起算轻车熟路,没费多少功夫就办妥了。酒店的具体负责人自然是小胖子刘德然。

    酒店的名字又是由蔡邕所取,逍遥酒楼。这名字真的很合适。不但与逍遥侯相应,更与酒楼的业务楔合。上酒楼不是去逍遥潇洒一回么!

    不过蔡邕还是颇有微词,谓刘备不务正义,不做学问,专门做些歪门斜道。嗯,不说旁门左道算是给这白酒一些肯定了。在蔡邕心中,商贾还是上不了台面的。

    刘备也很绝望,这观念不是几杯酒就可以改变的,更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通。只有当人们没钱没吃没穿的时候,才明白有钱,吃饱穿暖才是根本。

    不过刘备坚信自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