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154部分

我的三国有些乱-第154部分

小说: 我的三国有些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梁是考虑张宁刚从幽州过来,她去幽州自然有优势。张宁也没拒绝。两人很快商议了一番,约定以后的联络方式,张宁就和司马俱及李条两个渠帅率十万余众向左方的幽州而去。

    张宁更不知道的是,伏牛山后一别,这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一个至亲之人。她满腹的担心和牵挂带着人马坚强地前行。从这点上讲,她也算是有担当的女子,那怕是因为肩负太多而坚强。

    张梁目送张宁一行人马远去,才对手下众渠帅说:“我们的天公将军还在伏牛山前断后,我们忍心离去吗?”

    张梁听张宁说大哥张角断后时,就想带兵前去救援。他又知道大哥的心意,是为了众黄巾军兄弟和张宁的活路而为之。所以张梁支走张宁后才开口。

    “还请将军带领我们前去助战!”众渠帅纷纷请战,表示愿返身再战。

    “好!”张梁十分欣慰地点头,安排陈败和万秉两个渠帅统八万人马扎于原地等待。张梁自己和赵祗,吴桓两渠帅率三万精锐前去接应张角。道声保重,张梁部一分为二。

    “将军,黄巾贼子又返回山中。”山上埋伏的皇甫嵩部的负责将校,在张梁率部进入山中就听到手下的禀报,这让他十分不解。

    “死亡过半才逃出生天,不去逃命,反而回身入山?”将校喃喃自语。这名将校当然不知道断后的张角本人。在他认知中,断后的部队相当于被舍弃的兵马。没有决死之心也不会断后不是。

    这名将校不明所以,但是他知道两军对阵,就是不能按对方的节奏来。对方想做的,我就不让他做,对方想达成的,我就让他达不成。于是他下了阻敌增援的正确命令。

    山道两边的伏兵首先是把石块和圆木塞在山道间,增加黄巾军穿过山道的难度。接着是在山道间列好阵势,准备正面阻敌于山道间。

    “冲!”张梁见山道间的敌军,并没有意外,指挥黄巾死士冲锋起来。

    黄巾死士也不愧是黄巾军中的战力担当,在付出不足百人的牺牲下,就冲到了山道的中间地段。其间不下十余道封锁线。

    “黄巾死士果然悍勇,还不惧畏死亡!怪不得皇甫将军反复交待小心黄巾死士!”身在半山腰的将校见状不禁十分感叹。

    这将校甚至在想,如果黄巾军都有如此素质,已方该拿什么平定黄巾之乱?当然,这名将校也知道自己想多了。甩了甩头,将校不再多想,沉着冷静地下达着各种阻敌的命令。

    就算黄巾死士再悍勇,但也终究还是人,何况还是被动的一方,在千余黄巾死士伤亡过半之后,还是没有冲出伏牛山。

    张梁一看没有办法,扯下额头黄巾,披头散发,手持佩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间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

    皇甫嵩部的将士皆是常人,对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充满了恐惧和敬畏。甚至不顾半山腰将校的军令,山道间的士卒扭头就向山两边撤离。

    趁着伏兵阵脚大乱的空隙,张梁率部冲出了最后几道封锁线。不过张梁所率的三万余精锐也付出了近万人的生命为代价。

    “马上于山道间堆积石块和圆木,勿要再放过来往一兵一卒。”将校并没苛责放弃阵地的将士,而是下令封锁山道。

    面对妖法道术,将领也没好办法。甚至之前曹操提议的污稀之物破解法,也不可能军中常备不是。只好眼睁睁看着张梁率众而去。

    ……

    伏牛山前,一场血肉模飞的对战正在如火如涂进行着。战场上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残臂断手到处可见。

    随着皇甫嵩本人暂时性的后撤,战场的局势向张角的黄巾军倾斜。在黄巾死士悍不畏死的带头冲杀下,黄巾军似乎胜利在望。

    看着眼前大好的局势,张角却心头泛苦,若非强行撑住,张角早从战马上摔了下来。

    人力有穷时,张角在突围之前的身体状况就处于油尽灯枯状态。突围时变天之举,已让张角知道命不久矣。这下又催动黄巾死士的战力再上一个巅峰,张角是处于随时会身死道清的境况。

    “只希望梁弟和宁儿一路平安,我就算死也值得。”张角转头看了眼伏牛山,缓缓闭上双眼,一头从战马上栽了下来。

    张角一死,正在冲杀的黄巾死士有如泄了气的气球,连本来充盈全身的力气也如被抽空了一般。连冲杀之势也为之一顿!

    皇甫嵩正在叫苦连天,在没法破解这批黄巾死士的情况只好一退再退,连七万多人马也折损过半。却发现一直追杀的黄巾军停止了攻势。

    “张角已死!”也不知那个眼尖的士卒瞅见了张角从战马上栽了下来,连忙扯着嗓门大喊大叫。

    “张角已死!”皇甫部将士齐声高叫。这对于汉军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而对于黄巾军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雷。

    “冲,杀!”皇甫嵩举剑跃马,转头下达了全军反攻的命令。

    战场就是如此变化万千,刚刚还是败退的一方,瞬间反转为进攻的一方。刚刚还是冲杀的一方,立马进入懵逼状态。

    张角一倒,众黄巾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是进是退,还是该哭该笑。

    “大哥!”拼死冲过伏牛山山道的张梁,刚到山边就听到震天响的张角已死之声。不由肝胆俱裂地高呼一声,率部杀入战场。

第226章 ,赶尽杀绝() 
张梁率部加入战场也并不能改变张角之死带来黄巾军士气低迷的现况。实在是黄巾军只认张角,只迷信张角。张角不在,黄巾军没了主心骨,甚至没有了灵魂。

    一支没有灵魂的队伍会如何?除了任人宰杀,发出几声哀嚎,又还能做什么?现场的几万黄巾军就是如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倒下,在减少,最后战场上就剩几个渠帅和抱着张角尸体的张梁。

    张梁知道大哥张角的身体如何,明白却不等于接受,或者说可以从容面对。这时的张梁与众黄巾军没有区别,一样不知所措,甚至连组织象样的抵抗和防御都都做不到,几万黄巾军就这么像羊群一样被屠戮殆尽。

    “乱箭射杀,枭首送洛阳!”皇甫嵩并没有什么怜悯之心,挥手下令,对最后的张梁几个处置着。

    可怜搅动了大半个大汉天下的天公将军大良贤师张角,那怕身死也难逃首尸分离之厄运。也许在一口气坑杀数十万黄巾军的皇甫嵩眼中或心里,张角仅仅是反贼,与英雄好汉无关。

    刚刚射杀张梁等最后几个人,朱儁终于率部从广宗城赶过来。看见张角的首级,很是不解地问:“张角贼首没跑?”

    “我也很奇怪,张角贼子亲自断后。”皇甫嵩把伏牛山前的战斗过程简单述说了一通,最后略有感慨地说:“从张角亲自断后来讲,也算是个人物。”

    “义真兄是说张角贼子是自己从马上栽下来的。那么就是说张角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朱儁分析着说:“从战场上来看,我们也没佔得多少便宜啊!”

    “应该就是如此!”皇甫嵩心有余悸地说:“倘若张角不死,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公伟兄来救援。”

    张角兄弟的六七万人马全军覆没,皇甫嵩部七万人马也仅剩二万左右。张角本人若不是油尽灯枯,团灭的就是皇甫嵩部了。

    “下面该怎么办?是不是趁胜追击赶尽杀绝!”朱儁不再纠结张角之死,反而问起下一步行动。

    “张角一死,黄巾军群龙无首,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已不足为患。”皇甫嵩意味深长地说:“有人需要黄巾军存在啊!”

    “义真兄的意思是?”朱儁心知肚明地说:“不如遣一偏师随后追赶吧,这样子还是要做出来的不是。”

    “嗯!等山上伏兵归队再说。”皇甫嵩叹道:“可惜孟德和文台走了,不然他们两个领这支偏师正合适。还能捞一笔功勋。”

    伏牛山上的伏兵很快下山归队,也把伏牛山后有近十万黄巾军的情况告诉了皇甫嵩。皇甫嵩整合了一下兵马,由朱儁率五万人马追击,自己率五万人马带着张角兄弟的首级回洛阳复命。

    伏牛山后,陈败和万秉两个渠帅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张梁走后就一直坐立不安。派了不少斥候前往打探战况。

    也幸好他们两个派了不少探子,在张角兄弟身死后不久就知道了消息。陈败和万秉倒也当机立断,得消息后立刻率着八万黄巾军向右边的青州而去。

    陈败和万秉率部离开不久,朱儁就带兵赶到。看着左右两条大道,朱儁心一横,再度兵分两路。朱儁自己率二万五千人马向右边追去,由一个叫袁野的副将率二万五千人马向左边追去。

    ……

    且说张宁率十万余众浩浩荡荡向左边的幽州开去。出钜鹿,过中山国,经过了不少时日,终于来到了冀幽交界处的一个叫满城的小县城。

    过了满城就进入幽州地界,再过易水,经范阳,就到了涿郡。可是就在满城之时,张宁所率的人马被袁野军咬住了尾巴。

    “怎么办?”张宁有点焦虑地问司马俱和李条。

    话说张宁率十余万众,本不应该惧袁野的两万五千人兵马。不过怎么说呢?在张角一死,黄巾军的战斗力真的很糟糕。何况一路走来,掉队的不少,反正扯下头上黄巾就是大汉子民。以致现在张宁部也就剩下八万出头的人马,其余的几万人散落在冀州境内。

    最关键的是张宁部士气全无,没有半点战心。这样的八万乌合之众还真不是袁野两万余追兵的对手。搞不好张宁部就会被团灭于满城。

    “小姐,你率部先入幽州渡易水,我率部断后。”司马俱和李条不约而同地说:“小姐快走吧!”

    “不,这次我不再先走。”张宁毅然地说:“父亲断后,梁叔断后,断尾救生何时是个头啊!再者而言,我一旦先走,大家更无战心,搞不好就会被当朝赶尽杀绝!”

    司马俱和李条知道张宁言之有理,不由默然之。心中着急却又毫无办法可言。张宁安排老弱病残先行向幽州而去,自己和两个渠帅率青壮在此战斗。

    “黄巾力士何在?”张宁拔出佩剑,高举而尖声喝道:“全军列阵备战,与追兵决一死战!”

    仅存的几百黄巾力士迅速结集在张宁身边,剑拔弩张准备决一死战。司马俱和李条也分别统兵以待。

    可是满城前的空旷地有限,别说双方十万人马,就是两万人马都摆不开。注定两军相接,能参战的也就是前头的近千人左右。

    张宁英姿飒爽地带着几百黄巾力士处于前头,倒让黄巾军低迷的士气微微上场,倒是还有一战之力。

    很快,前方尘士飞扬,袁野所率的二万余步骑混合军出现了。只见前方一身甲胄的将领挥手间,整支人马立刻停止前进,足见是一支精锐之师。

    张宁见状不由心中更是一沉,这一战本就不容乐观,如此之精锐更是难战了。其实朱儁肯分兵,自然是有道理的。

    “我乃袁野,前方何人?何不弃械投降!”袁野立马扬鞭,意气风发地高叫:“不然,我必赶尽杀绝!”

    袁野是四世三公汝南袁家之人,也算有几分本事的世家子。这次身为主将追击黄巾军,何尝不是朱儁在卖袁家一个好。

    “我管你圆也好,扁也好,有本事就打一场!”张宁颇看不惯对方将领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更不会自报家门,只是轻笑道:“投降,老娘没这个习惯!”

    “老子不跟女人计较!”袁野自嘲地笑了笑道:“老子也不欺负女人,对你一个机会,我们先来斗斗将吧!”

    袁野也算够阴险了,明明己方因一路奔袭已成强弩之末,想找个时间休息下,再一鼓作气平了对面明显士气低迷的黄巾军。还口口声声给张宁一个机会。

    可惜张宁领兵作战实在没有经验,根本看不清对方的虚实,也搞不清大局。或者说张宁部就没有会统兵的渠帅,现在还活着都是上天垂怜。

    “好!”张宁心想让已方的老弱病残走远点,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袁野见张宁答应了,就派遣了一员力大无穷的悍将出马,准备给张宁一个下马威!

    “我乃潘龙,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只见一个三十余岁的魁梧汉子,双手握着一柄开山大斧,来到两军阵前叫阵。

    潘龙是练气成罡的巅峰境界,只差一个楔机就可以突破进入武将梦寐以求的内气外放境界。潘龙平日就罕逢对手,除了其弟潘凤外,他向来目无余子。

    张宁领兵作战不行,可是眼光不错,一看就知道对方这个叫潘龙的不是善茬。考虑李条和司马俱都不是潘龙的对手,就准备亲自上阵以振士气。

    “张将军,你带部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