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涅盘 >

第195部分

德意志涅盘-第195部分

小说: 德意志涅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法国这番国内废弛的情况相似的,还有他们在东面的邻居意大利。相比于法国民众只是单纯地想要避免旧日那地狱般的战争时光重现,意大利人则更多的是出于自由散漫,根本就不想让自己闲适平静的生活受到任何损害。在绝大多数意大利民众的心目中,两千年前那个称霸地中海的罗马帝国距离自己实在太过遥远,唯有每周40小时工作制和足够量的意大利面,才是真正触摸得着的实惠!

    意大利民众如此看重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是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原因的。在这个即将结束的1939年,意大利的国民总收入预计为1420亿里拉,折算下来足足比法国少了几乎40%。而意大利的总人口却有4100万,与法国几乎完全相当,这就意味着意大利的人均收入比法国穷了不止一星半点。

    更为关键的是,意大利国内贫富差距极大。以米兰为代表的北方工业区一片富丽繁华,其中米兰更是与纽约、伦敦、和巴黎并驾齐驱的世界超一流大都会,而南方的亚平宁半岛却几乎整个都处在农耕落后的贫穷状态,与北方的花花世界形成了天壤之差。

    在这种情况下,分化成两极的意大利国民,便都对军备扩张持反对态度了。北方富裕群体希望眼前的繁荣能永远持续下去,不会因军备增产而造成消费品行业的衰颓;而南方的穷苦民众更是对那些大炮军舰切齿痛恨,认定正是这些钢铁从他们手中抢去了原本可以用于果腹的余钱。根据意大利官方1939年的一份全国调查显示:意大利全国竟有多达四分之一的青年营养不良,不适合被征召入军。试想这些人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又怎么会去支持墨索里尼的“第二罗马”宏图?

    尽管墨索里尼拥有绝对的权力,且持续18年的***统治早已使得意大利国内变得秘密警察遍布,但这种汹涌的民意,还是让墨索里尼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英法与德国的战争迄今已持续近4个月,意大利的军工生产节奏却一如从前,像极了一个真正置身事外的中立国。期间,墨索里尼几次想要加速军备生产,都因为来自下层的连绵阻力,而最终只落实了一些无关痛痒的政令。

    为了让本国武装力量尽快变得强大,墨索里尼选择了和法国人相同的招数,即向国外直接采购军火。而他的求助对象则是希特勒。

    尽管此时意大利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比不上半年前,近来更是为苏联和芬兰而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对立,但墨索里尼却始终对德国怀有一种莫名的忠诚:其坚信这个国家是意大利的未来,并笃定要在未来加入柏林一方对英法作战。考虑到日后武器的保养与维护,此时的意大利就只能找德国寻求武器援助。否则如果买了美国货,今后和英法打起来,就会因为航路断绝而再也得不到零备件的补充了。

    “加利,我们从芬兰人手中赚钱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罗马首相官邸内,墨索里尼对面前的小齐亚诺询问道。目前意大利向德国购买武器,最需要的显然就是硬通货。虽然这个时候的意大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战略地位待价而沽,通过利诱威胁等方式来从德国手中搞到一些想要的装备,但这些显然都是有限的。毕竟现在德国人自己都在打仗,如果没有真金白银,凭什么要让德国把意大利的需求放在自己军队的前面?如果过分刺激到德国,也有悖于意大利目前左右逢源的核心政策。

    小齐亚诺露出几分笑容,道:“一切都非常顺利。大陆航空公司已于本月18日完成了开辟国际航线的全部涉外流程:德国允许我方客机经由其领空飞往瑞典城市北雪平,而瑞典方面也认可了我们的全盘援芬计划。实际上,瑞典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憎恨苏联,冬季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月,就有超过3千名瑞典志愿者启程前往芬兰同苏联作战!对于我们的计划,斯德哥尔摩方面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至于芬兰人,则更是急切渴盼我们的援助能够到来。根据曼纳海姆元帅透露,芬兰军队只存储有10万发迫击炮炮弹,现在不满1月时间就用去了超过6万发。76毫米炮弹的数量同样极为紧缺,20万枚炮弹此刻只剩下10万枚还没有发射。如果不是我那个德国妹夫提前就卖给了芬兰人一批军火,其中包含6万发迫击炮弹和4万发76毫米炮弹,芬兰军队的基层炮兵火力在战争的第二个月内就会枯竭。”说到最后,小齐亚诺的表情渐转肃重,道,“我们需要尽快支援芬兰人。”

    墨索里尼缓缓点了点头。时至今日,芬兰军队的抵抗之顽强已经超出了全世界的预估,其在卡累利阿地峡区的防线仍然固若金汤。而他们的伤亡情况也并不严重,多方估计不会多于1。5万人,这对于此时已经膨胀到超过15万的芬兰一线军队而言,完全还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现在只要是稍微对战局有所分析的人,都再不会认为苏联能轻易征服芬兰这个北欧小国。别说是再打1个月,就算是到了明年开春,芬兰都极有可能还在咬牙坚持!

    因此,意大利向芬兰输送军火援助,就是一件能够直接左右战局的极有意义的事情了。而除开政治因素,芬兰这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也让此刻给予扩充军备的墨索里尼眼红。墨索里尼很清楚,意大利向芬兰提供军火,和向德国购买装备这两项实际并不冲突:因为意大利向芬兰提供的只是少量无关紧要的弹药,而向德国购买的则是高端精良的重型装备,二者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

    相反,意大利通过向芬兰提供弹药的方式,还能够赚取到扩大自身对德军购规模的资金,促进军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

    “让大陆航空公司和空军尽快展开对接吧。从元旦开始,我要看到每天有40吨物资被运送到芬兰。”墨索里尼舒了口气,平静说道。

    skbshge

第289章 圣诞(4)() 
一辆黑色高尔基牌轿车发出低沉的轰鸣,缓缓停在了克里姆林宫外的红墙入口。车门开启间,身着厚重冬衣的中年男子从中走了出来。他年龄不过四十余岁,红星毡帽下是一张温和平静的端正容颜,面对领袖贴身卫队的警惕扫视,中年男子只是略微抬了抬帽檐以示身份,然后便大步流星地朝前方快速走去。

    灯光明亮璀璨,将大克里姆林宫的中央正厅照得金碧辉煌,极尽尊严富丽。然而在政治上久经考验的中年男子却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危险气息,似乎眼前的房屋正在酝酿着一场惊人的风暴,随时都可能将卷入其中的牺牲品撕得粉碎。中年男子立即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靠近斯大林将要召见自己的会议室。他心中开始飞速盘算自己有没有可能因为某件事情,而被内务部的蓝衫队给盯上,如果事不可为,也要极力保全自己家人的性命。

    “是米高扬同志么?请进来吧。”熟悉的声音从门缝中传来,那平静的语调听不出是阴沉还是和煦。中年男子米高扬下意识地吞了口口水,伸手将高大的紫木巨门推开。出乎米高扬意料的是,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总参谋长)、和莫洛托夫(外交人民委员)等好几名军政要员竟然都已在场。身形矮壮发福的斯大林则叼着他那标志性的烟斗坐在上首,然而在那双黄褐色的眼珠里,闪烁着的则是几欲择人而噬的愤怒与凌厉之情。

    见到这番场景,米高扬哪里还能察觉不出情况有异。不过他的心里却是悄然松了口气,因为斯大林的坏心情似乎是冲着会议室内原有的几名同僚去的,和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有了底气的米高扬随即将疑问的目光投向身旁的莫洛托夫,自己刚从莫斯科中央政府办公楼赶过来,对具体发生了什么完全不知情。

    莫洛托夫小心地瞄了斯大林一眼,随即压低声音向米高扬简单解释。

    原来截止到昨天12月23日,红军在芬兰前线的攻势又遭到了失败。无论是正面的卡累利阿地峡,还是侧翼的拉多加湖东部林区,所有尝试突破战线的进攻都被芬兰军队阻止。苏军各支参战部队均伤亡浩大,一个月下来最少减员了10万人。此外,苏军还损失了大量的重型装备,包括近1000辆坦克和600门大炮。

    由于人员、装备、和军火物资的三重剧烈消耗,目前列宁格勒军区的4个集团军都失去了再度发起像样的进攻的能力。军区司令员梅列茨科夫电告莫斯科,称曼纳海姆防线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而国防委员会则需要集中苏联全国的战兵和军火,与芬兰打一场消耗战争。

    米高扬听得直皱眉头。他不是军事工作者,无法针对前线战局发表什么意见,但凭借着能躲过1936~1938年大清洗的政治嗅觉,米高扬却觉得梅列茨科夫的态度在政治上显得太不靠谱了。此番苏联向芬兰发动的这场战争,必须尽快用决定性的胜利来造成既成事实。否则的话,苏联不仅会在国际上陷入千夫所指,彻底丧失“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者”这一好不容易才塑造出的形象;在国内也难以对民众解释进攻的失利,最后势必会造成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威信下降。

    今天,苏联在国际上还是相当需要一件光鲜的外衣的。因为自从进入30年代以来,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坚冰就已经被打破,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都与苏联展开了商业合作;专管国内外贸易的米高扬,比谁都清楚这些商贸往来对苏联国力提升带来的好处。

    而无论是标榜自由的美国人、自诩绅士的英国人、还是追求浪漫的法国人,他们的政府和民间企业都是带有道德洁癖的混乱中立群体。倘若他们发现自己合作的对象是一群凶恶残暴的野兽,那么即便是伟大导师马克思断言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在现代国家主义已经初现端倪的今天,那些西方国家还是会在口头和行动上同苏联双重划清界限!

    至于党中央的威信受损,则更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了。自今年初才堪堪告一段落的大清洗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让斯大林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势?在今天苏联的宣传里,斯大林已经被吹嘘成了无所不会、无所不精的全能天才,傲立于人类文明历史长河的最顶端。如果现在连一个小小的芬兰都拿不下,笼罩在最高统帅斯大林身上的神环岂不是立即就要褪尽光彩?

    听得米高扬的忧虑,莫洛托夫低声叹了口气,苦着脸说道:“可不是这样么?现在的外交局面对我们很不利,全世界只有德国站在我们这一边。国际联盟宣布将苏维埃从中开除,美英法等国都已经开始起草对苏维埃的经济制裁。从明年开始,米高扬同志您主管的贸易部就又要捱受苦日子了,因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我们都很难再指望那些原有的西方国家的客户。”

    “咚。”房间内忽然出现一声清脆的亮响,却是斯大林用烟斗底盖重重敲击在了桌面上。心中激灵的米高扬二人立即停止了窃窃私语,目不斜视地将目光投向了前方。在众人的注视中,斯大林用低沉的声音缓缓开口:“我们对芬兰的军事行动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占据绝对优势的红军,经过四周战斗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您是否从目前的失败中总结出了经验教训,红军究竟应该如何战斗,才能消灭芬兰那群卑微的鼹鼠?”

    面对斯大林那强行压制住怒意的眼神,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心中发苦。自己先前根本就不主张在冬季发动战争,为此还挨了斯大林的一顿训,可现在战局果真失利了,斯大林头一个找上的还是自己。然而沙波什尼科夫却也明白,斯大林此刻只能把矛头对准自己这个曾经与他产生过争论的总参谋长。因为在11月底对芬兰开战这件事情,正是斯大林本人拍板决定的,并受到了以伏罗希洛夫为首的陆军高层的一致附议。如果斯大林向伏罗希洛夫问责,岂不是等于承认了自己当初的决策有问题?

    尽管沙波什尼科夫非常想把这个黑锅扣回到斯大林头上,然而想到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那永远成为历史的音容笑貌,他还是默默地接受了下来。

    “我仔细分析过近一个月里前线各集团军的战报。在地形特殊的冬季卡累利阿,我军的确遭遇到了许多之前未曾预想过的困难。芬兰人的步兵战术和抵抗意志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们和我军在西班牙遇见的佛朗哥国民军完全就不是一类士兵。”

    沙波什尼科夫定了定神,斟词酌句地说道:“不过,虽然敌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狡诈顽强,但这并不是造成我军进攻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的高级指挥官在作战时犯下了严重错误,这直接导致我军空有巨大的兵力和装备优势,却并没有能发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