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逆臣贼 >

第44部分

汉末之逆臣贼-第44部分

小说: 汉末之逆臣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洵道:“不是五家,是三家,常家、李家和区家。他们联名上告太守府,说县尊来到当阳就知道与民争利,盘剥百姓,结果钱财太多,招来盗匪,危害当阳百姓。”

    “这种事你们都知道,消息很灵通嘛,”王安哈哈大笑:“这些罪名写的很好,儒生最喜欢做老百姓的代言人,最喜欢告别人与民争利。这是当阳第二次告本官了,太守府应该会派督邮下来看一看,否则荆州牧那里不好交代。可惜褚家主这只老狐狸,竟然不掺和这件事,本官也不好对褚家下手。”王安最后感慨了一下。

    “县尊,江陵的郡兵有多少?要驻扎在哪里?”史端突然问道。

    “江陵兵有五个屯,五百人,”王安道,“本官准备把第二屯的士卒也派往第一屯的驻地,把军营让出来给江陵兵。当初军营是按四百人的规模重修的,挤五百人不成问题。不要让江陵兵驻扎在县城,省得他们扰民,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史端看着地图道:“若县也深受绿林匪之苦,县尊为何不与若县商议,联名上书太守,由若县和当阳县一起出兵,共同对付这些绿林匪?岂非比从江陵调兵更快?”

    王安苦笑了一下:“若县令因为通匪,刚开会就被投入大牢了。若县我们暂时指望不上了。”王安看了看地图:“我们两个屯的士卒能否冲破对方的防御,与蓝口聚的守卫汇合?”

    史端又给王安泼了一盆冷水:“不行,他们不仅要操练还要识字,进度已经比别人慢了不少,第一屯躲在营寨面里防守还可以,进攻只怕力有不逮。第二屯现在摆摆架子还凑合,指望他们上阵杀敌,还是等明年吧。”考虑到王安的心情,史端没有用更难听的词。

    “要不把读书认字给去掉?”孔洵提议。

    “不行,”王安拒绝了,他还指望这批人将来成为基层军官,“慢就慢吧,等他们能读书时,就会事半功倍了。”

    王安跟史端和孔洵商量完毕,回到了后宅,孙小娘子已经不在了,大丫端了一碗水递给他:“妾身已经安排孙小娘子去歇息了,夫君连夜赶路还请早些休息。”

    “让夫人受惊了。”

    “听说闹匪,孔贼曹和史军候立即派人前来保护县衙。孔贼曹甚至连马车都备好了,打算让妾身带着几位妹妹逃到江陵,被妾身拒绝了。”

    王安把大丫搂在怀里:“放心吧,这些贼匪闹不了多久的。”

第九十一章 以退为进() 
王安刚刚离开江陵城,与当阳有关的消息就送了出去,王安还没有回到当阳,刘先生就已经接到了消息:“朝中有人好做官,毋将隆既然借了五百士卒给王家小子。看来这第三座营寨是打不下来了。”经此这些天的接触,刘先生已经对绿林好汉不再抱有希望了。这些好汉,只能以利诱之,不用讲大义。为了今后方便,他不能一走了之,还要帮这些好汉善后。

    “什么,江陵派了五百士卒过来?”几位山大王得知这个消息都挺意外,“先生不是说我们有三天时间吗?怎么今天就要撤退?”

    刘先生对几位山大王连连施礼,表示歉意:“在下得到的消息有误,原本以为有人会在江陵闹事,使毋将隆派不出援兵,结果江陵城至今没有动静。”

    “不要说这些没用的,”有人道,“现在大伙要决定谁先走,谁断后。本大王人少,得到的东西也不多,本大王先走。”关系到自身利益,既然有人开了头,几位山大王纷纷相争,不肯相让。刘先生则走到姓王的山大王身边,行礼道:“大王,何不留下断后?”

    “本大王为何要做此事?”

    刘先生小声道:“大王想成为绿林好汉的共主吗?”

    王大王站起身:“这里太吵了,先生请跟本大王到屋内一叙如何?”

    两人落座之后,刘先生拿出地图:“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绿林山山多林密,只有几条山路可供进出,易守难攻;位于南阳郡、南郡和江夏郡交界之地,除非三郡合力,否则徒劳无功;大王已经占了地利,现在是大王获取人和的时候了。”

    “先生的意思是想让本大王断后,可是本大王得到这些人的好感和支持有何用?无非是在这绿林山称王称霸而已,难道能夺取天下,况且这天下乃是你们刘家的。”

    刘先生则道:“自高皇帝开国以来,迄今二百多年,刘氏宗族已经不下十万人,刘某如今已经是齐民一名,无论如何也坐不上长安那个位子,面对一门九侯的王家,也得小心翼翼。大王人多势众,所欠缺的乃是名声,若是大王亲自带人断后,自然可以打消外面那些人的疑虑。他们之所以要先走,就是提防大王会吞并他们,抢他们的地盘。”

    山大王一脸的鄙视:“若是想占他们的地盘,本大王留在山上的人马就足够了,何必等到现在。”

    刘先生行了一礼:“看来大王也是有心争取人和啊,既然如此,大王何不站出来呢”

    “天时地利人和,按先生所说,本大王有了地利人和,可这天时呢,难不成等本大王死了?”

    刘先生在心里暗骂了几声,你就这么想推翻我们刘家?可嘴上却道:“当年陈胜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可曾想到何时起事称王?”

    山大王想了想:“就听先生所言。”

    虽然是半夜回到当阳,王安也只是小憩了一会,天亮以后,王安又把孔洵叫来商议事情,一直负责河道整治的李茂前来求见。李茂见到王安,没有拐弯抹角:“新年快到了,民夫想早点回家购置年货,再加上蓝口聚那里闹匪,县尊损失了大笔的钱粮,民夫有些担心,怕拿不到工钱,今天他们请三老出面,找到属下,希望能结算工钱,回家过年。”

    王安拍了拍放在案几上的账目:“年关将近,民夫的心思已经飞回家了,这些日子河道整治的进度慢了不少,花费却增多了,本官也有意提前结束一期工程,放他们回去,等到正月二十再复工,这样也可以节省些开支。”王安抽出一本账本递给李茂:“钱的事你不用担心,几十缗钱本官还是有的。本官会让史端派遣识字的士卒前去发放工钱,李先生和三老监督,以防有人贪墨,李先生以为如何?”

    “多谢县尊体谅,属下这就通知下去。”虽然王安尊称李茂为先生,李茂还是以下属自居。

    “还有一事,”李茂就要离开,王安止住了他,“本官当初曾说要奖赏表现良好的民夫,河道整治已经一个月了,先生可以和三老商议一下,选出本月表现良好的民夫十名报给本官,本官另有奖赏。”李茂领命下去。

    李茂走后,王安对孔洵道:“把差役派下去,谁在这段时间闹事,以通匪论处。要盯着五大豪族,他们如果有欺行霸市的行为,严惩不贷。现在稳定第一,谁带头闹事,本官不会放过他。还有,把江陵兵到来的消息散布出去,越多人知道越好。”

    孔洵有些担忧:“江陵兵不受县尊辖制,他们若是胡作非为怎么办?县尊敢处置吗?如何处置?”

    王安也有些头疼:“当时只顾着要兵,忘了这茬。冯司马以前为贼捕掾是,治下严厉,在江陵城名声甚好,希望他能保持这一美誉。但是我们不能做只让马跑,不让马吃草的事,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冯司马的身上,下面的军卒也要照顾到。等江陵兵到了以后,我们前去****,把话挑明了,对彼此都好。”

    “师傅还有多少钱?”

    王安在心里念了几遍菩萨保佑,嘴上道:“贼人应该准备撤退了,三座营寨保住一座我已经很满意了,里面的钱粮应付一个月应该没有问题,正月的时候我想回南阳一趟,拜访一下家父和你家大人,还有李家,商讨一下钱粮的问题。”

第九十二章 求助() 
“魏伯派人送信来,贼匪开始撤退,问县尊接下来如何处置,是否要追击。”史端向王安禀报情况。

    “魏伯他们带领的乃是孔家的私兵和王家的庄丁,能够保住一座营寨本官已经很满意了,没有必要让他们再做牺牲了。”王安看着史端答道,“你们今天要把营寨收拾出来,等江陵兵来了可以直接入住,省得他们扰民。”

    史端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江陵兵会驻扎多久?”

    “如果没有意外,会是一个月。”王安答道。

    史端皱了皱眉头:“一个月,时间会不会太短了?”

    “太守能派兵过来就算不错了,太守年后打算征剿水寇,大概那时就会把人马调回去保护江陵。为了安定民心,本官打算把第三屯和第四屯建立起来。”

    “这可需要不少钱啊。”

    王安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为了尽快看到成绩,第三屯本官想在蓝口聚这里招募。蓝口聚的百姓大多都是从对岸逃过来的,对绿林匪深恶痛绝,正好为我所用。第四屯就指望孙小娘子和夏叔了,他们都是贼匪出身,可以作为假想敌,帮助其他人了解贼匪的情况。”

    “假想敌?什么意思?”

    “孙小娘子和夏叔的手下都是货真价实的贼匪,到时把他们往山里一放,你们这三个屯的士卒就要上山,跟他们过过招,这样成军的速度大概可以快不少。”

    “我们就看着绿林匪搬东西走了?”

    “搬就搬,现在拿了我的,将来我要他们连本带利的给我吐出来。关键是你和董宣率领第一屯和第二屯的士卒尾随监视盗匪。等他们过河后,你们也渡过沔河,看看对面的情况。这些士卒也需要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什么样的人?”

    听了王安的话,史端显得不以为然,他认为王安是要使自己放心,于是答道:“属下会带领人马前去和董宣汇合,然后按照县尊的吩咐渡过沔河。”

    “把那些逃走的士卒也带上,”王安补充了一句。那些逃卒迫于家人和官府的压力,都已经回来了,但王安已经把他们送到李茂那里。“让他们看看贼匪是怎么对付百姓的。”

    新都侯府,田立向王莽禀报长安传来的消息:“近日,长安城里有些不好的传闻,有些儒生在宣扬京房的学说,把灾异与周易结合起来,私下说”后面的话田立吞吞吐吐,没有说出来。

    王莽正在看邸报,随口问了一句:“那些方士又说了什么?”

    “他们说:妇人专权,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王莽毫不在意:“本侯记得,当初京房好像讲的是吕后吧。”

    田立接着道:“方士提到了先帝时发生的两件事。一是小女陈持弓,因水惊而误入未央宫之事。他们道:民以水相惊者,阴气盛也。名曰持弓,有似周之檿弧箕服,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王莽的脸色有了丝变化,如今陛下的生母丁太后已死,陛下的祖母傅太后重病缠身,赵飞燕已经是孤家寡人,只有太皇太后身体康健,而陛下不说也罢。王莽抬头看了一眼田立,然后继续看他的邸报,口中说道:“第二件呢?”

    “第二件也是发生在先帝绥和二年二月,宫中有马生角,”

    “啪”,王莽把邸报重重的拍在案几上,绥和二年乃是先帝去世的那一年,王莽当时是大司马,这是意有所指啊。王莽努力平息了怒意,直起身子,问道:“此事太皇太后知道了吗?”

    “还没有,因为这些谣言传的不广,”

    王莽打断了田立的话:“难道要天下皆知吗?”

    “只是帝太太后这段时间卧床不起,太皇太后为了避嫌,没有召见贵妇人入宫陪伴,无法知会太皇太后。”

    “这倒是个问题,”王莽随手拿起一张白纸,准备练字。他看着白纸道:“贡给太皇太后的纸张何时送入宫中?”

    “还有三天,”田立答道,“属下明白,属下马上安排。”

    王莽掏出一封信:“这是三郎派人送来的,他设在蓝口聚的仓库被绿林匪给抢了。担心朝廷责罚,让本侯派人到长安帮他游说一二。这小子,现在知道求本侯了。”田立看的出来,王莽对于王安求他帮忙一事感到很高兴。

    “君侯打算让谁出面?”

    “这种事王家谁也不能出面,你既然已经查到孔光的错处,而陛下对孔光信任有加,就让他出面吧。”王莽写了几个字,又接着道,“三郎信中说想要十匹马,让你家的小子给带回去。”

    田立急忙应道:“诺”。

    田大郎见到田立,行礼道:“父亲。”

    “放心吧,三郎君不会有事的,”田立安慰道,“君侯已经答应派人到长安请御史中丞孔光出面,为其开罪。三郎君写信向君侯求助,跟为父详细说说情况,为父好安排人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