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逆臣贼 >

第15部分

汉末之逆臣贼-第15部分

小说: 汉末之逆臣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对孔甫行了一礼:“在下预祝孔兄被朝廷征召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榜上有名,为朝廷出力。在下无才无能,只能凭家世去参加今科考试了,在下甚是羞愧。有心拒绝,却怕辜负了南郡太守和朝廷的一番好意,只好勉为其难的到长安走一趟了。”

    二人互相吹捧和谦让之后,王安问道:“孔兄在长安游学多年,可曾见过黄门侍郎扬雄扬先生?”

    孔甫得意的笑了笑,道:“某曾经多次去其府上拜访,与先生交流诗赋。”

    王安接着道:“在下久慕扬先生大名,一直想去拜访,但不知先生府上还有何人?”

    孔甫道:“府中只有先生和夫人。”

    “没有子嗣?”

    “无儿无女。”

    王安心道,夏姑娘有机会了。接着又问:“扬先生有何喜好?”

    “先生喜好著书立说,但俸禄微薄,要靠其夫人种菜贴补家用。”

    看来真的要把拉拢的重点放在扬夫人身上了。

    两人又扯了一遍闲话,王安才问孔甫的来意,原来孔甫是代邓晨之兄邓骅前来送请柬,请王安前往新野县一叙。孔甫和邓骅以前曾是郡学同窗,邓骅此次返回南阳先到宛县拜访了太守,又去拜访了新都相孔休,听说孔洵拜杜诗和王安为师,故而有心结识两人。

    王安拿着请柬看看了,问道:“邓骅是否知道在下与其弟有过争斗。”

    “邓伟卿已经知道此事错在其弟,故而写信训斥了一番。若非知道叔孙不便离开新野县,伟卿就在宛县最大的酒肆宴请你了。这次在县城招待叔孙,伟卿还觉得于心难安啊。”

    “此次就邀请了我和君公吗?”

    “还有湖阳樊家。”

    湖阳樊家,好像在哪听过,王安苦苦思索了一番,才想起来,之前打算为孔家之女保媒拉纤的那家。

第三十章 有人也想要() 
王安只是孔洵的老师,跟孔甫一点关系都没有,与邓家的关系只能说是不打不相识,邓骅更是素未谋面。孔甫为何要帮邓骅送请柬给自己,难道真像孔甫说的自己将来会被举荐参加贤良方正科?大概是有人对他说,只要你把王安请来,到时就举荐你参加贤良方正科。贤良方正科啊,多少的名师大儒,多少的寒门士子对此望眼欲穿。王莽之所以不阻止王安参加智谋将帅科,就是为了避免被有心人举荐参加贤良方正科。所谓宴无好宴,自己跟邓家樊家关系都不好,他们也没有亲自前来,而是请他人代送,说明他们也是病急乱投医。现在不是当英雄好汉的时候。

    王安拿定了主意,对孔甫道:“多谢邓家的好意,孔兄应该知道,在下接到朝廷的征召之后,我家大人就对在下严厉督促,要在下这段时间不得出门,不得饮酒,只能在此埋首苦读,要在下为王家争口气,让人知道,王家不是尽出酒囊饭袋之徒。所以此次邀请在下是不能去了,还请孔兄在邓骅面前代在下表示歉意,就说他的好意心领了,若是愿意等考试之后大家再来相聚也不迟。来人,送客。”孔甫黑着一张脸离开了王家庄。

    王安马上把杜诗和小胖子找来,跟他们说起此事,问小胖子:“你家兄长与邓家关系很好吗?怎么会帮邓骅送请柬?”

    孔洵也感觉奇怪,摇摇头:“家兄在郡学呆了两年,然后就外出游学去了。”

    “他是一个人外出,还是跟同窗一起的?”王安问道。

    “反正不会跟姓邓的,邓家因为家中出了几个都尉,郡丞,所以看不起我们孔家。”孔洵一脸的不屑,“有啥了不起的,孔家在孝武皇帝时可是官居大司农,位居九卿之列。他们邓家可没进入中枢,尽在江左为官,那都是无人愿去之所。”

    王安让孔洵写信给其父,把孔甫看好,防止他上当受骗,被人利用。

    孔洵走后,杜诗才问还宴请了谁,当听到湖阳樊家时,杜诗的脸色也不好看,当初孔夫人可是婉拒了樊家的试探,然后把女儿送到王家给王莽之女当老师,孔休与王莽的关系虽然不好,也没把女儿接回去,等于默认了夫人的处置。如果赴宴谈起此事,王安他们是做不了主的。

    杜诗问王安:“那三名老者来自哪里?”王安摇摇头。弄的杜诗苦笑不得,来历不明的人你都敢收留,不怕出事吗?王安道:“我不是信他们,我是信段丫头。”于是把经过详详细细告诉了杜诗。

    杜诗听完,沉默不语,过了一会才道:“叔孙能被南郡太守举荐也是这个丫头的相助?”

    王安摇摇头:“我觉得不是她,是她师傅,布局的人可能是她师傅。”

    “是谁请她师傅出手相帮的?”

    “不知。”

    孔甫离开王家庄乘坐牛车来到了新野县城,见到邓骅向其赔礼道歉,为自己没能达成使命感到于心不安。邓骅哈哈一笑:“他王某人不来,难道我们就不能吃酒了。不要浪费了那些酒菜和那些姑娘,今天只好委屈孔甫兄在新野呆一宿,等到了宛县在好好款待孔甫兄,不能让孔甫兄闷闷不乐的,让他们把酒菜端上来,把乐器演奏起来,把姑娘叫下来。”二人携手走进新野县最好的青楼楚馆。邓晨落后二人几步。

    当孔甫搂着姑娘休息后,邓晨才问道:“兄长,为何要宴请王安?”

    邓骅把脸擦了擦,喝了醒酒汤,这才道:“这个孔甫,别看瘦,喝酒还是厉害。不是为兄要宴请他,是有人想要探探底,因为王安这个当阳长是当定了。”

    邓晨大感意外:“萧明府的举荐归举荐,可还要考试,还要陛下定夺,王安能否通过还不一定啊?”

    邓骅道:“伟卿,你只要知道此事就行了,陛下早就有意要王安出仕,萧明府只是恰逢其时而已。当阳地处南阳与南郡的交通要地,商贾众多,有人也盯上此处,想要举荐为兄出任当阳长。可惜晚了一不,被萧育这么一弄,当阳就落入王安之手了。现在王安的资料也是伟卿所提供的,按照材料所记,王安就是开工坊,办学堂,养猪养鸭,他第一次下酒肆就被伟卿碰上了,此后他就再也没到过新野县。这些有什么用?”

    王安拒绝邓骅之后就不再管他,现在王安只希望三位老者赶快开始炼丹,最好是弄出惊人的动静出来。结果那三位倒好每天都在庄子里转悠,去学堂,去医馆,去农田,偶尔还会去工坊看看,就是没有炼丹。搞得王安都为他们着急,却不敢催他们,万一他们一发火,说“你又不吃,着急什么。你吃我们就炼”,那不就惨了。

    孔休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孔甫在新野县呆了几头,已经回到宛县,准备再次出去游学。孔休的信里透露出他对孔甫不再抱有希望了,信中还说同意小胖子随王安到长长见识,希望能有所裨益,不要重蹈覆辙。

第三十一章 面对面() 
“你是说有人举荐邓骅,想让他就任当阳长?”王莽听到田立送来的消息,感觉很意外,当阳这个盗匪众多的地方,竟然有人争。“是何人所荐?”

    “属下无能,没有查出,当初萧明府的奏章呈报陛下后,也有官员随即举荐邓骅,但被陛下驳回,之后存放在大丞相府的副本就不见了。”

    王莽哼了一声:“大丞相府越来越没用了,看来立储之议使陛下不再信任新甫侯,那些官吏也敢给他下绊子了。”王莽拿出地图,“当阳不是匪患严重吗?为何还会有人出手相争。”

    田立解释道:“君侯生于长安,长于长安,不懂下情也是难免的。当阳虽然盗匪众多,可不论盗匪还是百姓都需要铁器,粮食和盐,这些东西大多需要从外地运入,而南阳的铁器又是天下闻名。君侯请看,”田立拿出地图,“从宛县经育水而下,转沔水入南郡,在若县上岸,走陆路经当阳而到江陵。当阳乃是宛县通往江陵的必经之地。”

    王莽看着地图,默不作声,过了好一会才道:“也就是说当阳虽乱,也是大有可图的。”

    “诺”,田立答道,“如今当阳有几大豪族控制,盗匪也不敢在此生事。”

    “盗匪不敢生事,不过是与盗匪相勾结,花钱买平安罢了。”王莽摆摆手,“三郎的庄子来了几个老者,据说是炼丹术士,可有此事?”

    “却有此事,不过叔孙请他们来是希望他们能找出庄稼治病的药物,叔孙称之为农药,这些天都在田里转悠。”

    “只要他们安分就好,本侯也不在乎多养几个人。叔孙过些日子就要去长安了,护卫方面选好了没有?

    “按照三郎君的意思,还是由魏宣他们几个负责,他们已经跟在三郎君身边将近一年,知道三郎君的行事作风。”

    “就按三郎的意思半。如今这些士子要去长安参加考试,各方应该关心自家子侄的前程,少不了一番争斗,让在长安的人多留心一下,以免被人所趁。”

    王莽想了一下道:“宁直之前提到,阳乡侯朱博去世后留下孤儿寡母生活困难,想当年其妾室还是本侯买来送给他的。本侯不能不管,安排人每月给他们母子送钱过去。”

    “属下这就去办。”

    此刻王安正陪着母亲王氏在检查送给长安各家的礼物。王安拿出一把横刀给母亲观赏,王氏笑道:“这就是你给八叔准备的礼物?”王安点点头

    王氏道:“你八叔最在乎的是他的儿子,你若是把此刀送给他儿子,你八叔会更高兴的。礼物你就不要费心了,为娘已经帮你准备好了。”说完让仆役几个箱子抬上来。一边给王安介绍一边说道:“太皇太后要王家节俭,为娘也不敢违背她的旨意,所以准备的东西都不贵重,但代表了你对长辈的一番心意。这箱礼物是给你外祖父外祖母的,你外祖父身体不好,你可以让申屠臣去给他看看;这箱是给你三伯父安阳侯王舜的,这是你父亲收集的名家著作;这箱是给你八叔的礼物,是你父亲亲手抄写的孙子兵法。再加上你送其子的礼物,你八叔会更开心的。”

    王安向母亲王氏行了一礼:“劳烦母亲为孩儿思虑周全,孩儿深感惭愧。”

    王氏道:“三郎能够痊愈,母亲万分开心,累点也是高兴。”

    夫人招招手,一名侍女递给夫人一块布,“这是二丫的卖身契,三郎可交给他,三郎之前提到的田大郎和二丫的婚事,为娘已经和大郎的母亲商量过了,会安排他们择日完婚。三郎可以放心。”

    王安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

    “三郎是不是想问大丫的事?”王安点点头,母亲王氏道:“三郎只需知道,大丫是几年前母亲救下来的,并没有卖身王家。”

    王安带着疑惑的心情走在通往县城的官道上:“能让母亲出面相救的想来也不是普通人家?几年前发生了什么?不就是先帝去世,新君登基,然后朝堂换了好多人?母亲说话也是藏藏掖掖的,真烦人。”

    “前方何人?”魏宣突然喝道,把王安给惊醒了。

    “在下邓晨之兄邓骅,在下回到新野县,听闻吾弟曾得罪了新都侯之子,心中深感不安,几次前去王家庄,想要赔礼道歉。结果庄丁都说新都侯之子埋首苦读不见客。迫不得已,才在叔孙回程之路上恭候了。”

    人家都这样说了,王安也不好再躲着,只好打马向前,冲邓骅施礼道:“自从被萧明府举荐之后,我家大人就让在下刻苦攻读五经,不但每日要读多少还得写下心得。对于邓兄的邀请只好退避三舍了。还望邓兄见谅。”

    邓骅回礼道:“在下在豫章时就听闻新都侯之子因为受到惊吓,突然痊愈,在下当时就派人送信给留守在新野的弟弟邓晨,让他前去道贺,结果送信之人在当阳出了事,信也没送到,舍弟又年轻气盛,结果与叔孙产生误会,在下深表歉意。”说完又施了一礼。

    王安回礼道:“还请邓兄放心,在下到当阳之后,一定全力缉拿凶犯,为死去之人讨个公道,还当阳一个朗朗乾坤。”抬头看看天,王安接着道:“还请邓兄见谅,我家大人布置的功课在下还未完成,需要早点返回王家庄温习,等在下从长安回来之后再设宴招待邓兄。在下告辞。”王安拱拱手,骑马从邓骅身边离开。魏宣等人骑马跟上。

    邓晨问邓骅:“这就让他走了?”

    邓骅挥了挥马鞭:“这小子都把新都侯搬出来了,我还能拦着他?”

    “那他会去当阳吗?”

    邓骅看着王安离开的方向:“他不但会去,他还想剿灭盗匪。”

    “最好让那些盗匪给他点教训,别以为姓王就能目中无人。”

    邓骅看着自己的弟弟:“王安送了几个在南郡赫赫有名的盗匪的首级到太守府,这才是萧明府愿意举荐王安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