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求生 >

第191部分

明末求生-第191部分

小说: 明末求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芝豹沉默了一下,抬起头问道“芝豹可以去石河的火器作坊看看吗?我想具体的了解一下石河厂的生产规模,然后再考虑要不要购买一些东西!”

    “可以!”刘凡毫不犹豫道“既然郑兄有兴趣,那我们便前往兵工厂一观吧!”

    郑芝豹动容道“太好了,那就多谢督军了!”

    刘凡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痛快也是有原因的,石河兵工厂虽然规模不小,但其中却没有太多领先当代的火器。无论是火绳枪还是火炮都不算太先进,凭借郑家的实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搞到和他们一样的生产技术。既然不存在保密的需要,那刘凡索性就大大方方的向郑家展示一下又何妨?这样一来既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又能让郑家的人看到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鉴于郑芝豹的要求,在会操结束之后,众人离开校场开始前往石河兵工厂所在的城南。现在的石河兵工厂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山东最大的火器生产基地,仅仅是后段的生产作坊就已经占据了石河城城西南的大片地区。

    刘凡等一众人返回石河城之后很顺利的就来到了石河兵工厂的生产区域。一边走着刘凡一边为郑芝豹介绍道“郑兄,我们石河兵工厂现有工匠一万五千多人,包揽了破虏军现役一切兵器的生产,大到火枪火炮小到刀枪棍棒,破虏军所能见到的一切武器都可以在这里生产出来。城中的这一片作坊不过是最后的组装和打磨作坊,初次之外城外还有很多基础的作坊,如铸铁厂,模具,火药等易燃易爆的作坊。”

    郑芝豹闻言有些吃惊,良久才道“总兵大人,那你们这个兵工厂产量如何?”

    “正常情况下可以月产三眼铳一千百多门,火绳枪一千五百余杆。火炮的话要少一点,如果全力生产的话,可以月产虎蹲炮三百门左右,三磅炮五十门,六磅炮三十门,重型的火炮比较少一月也就十来门吧!主要是以前我们缺乏足够的铁和铜,现在我们的地盘扩大了,莱州就有足够支持我们兵工厂的铁矿和铜矿,尤其是铜矿,潍县拥有很多大小铜矿,全力开采的话,为了十年内我们是不缺铜的,我预计到明年春天为止,兵工厂的产能还能再扩大一倍!”听到郑芝豹的询问刘凡也不含糊,直接将兵工厂的产量虚报了一倍有余。

    刘凡这么一说,郑芝豹果然被震住了。郑芝豹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大片连绵不绝的作坊惊叹道“总兵大人果非常人,这么大的兵工厂,就是整个大明北方也很难找出可以何其比肩者。恐怕唯有位于京城的兵仗局之类的大厂才能与之媲美么!”

    刘凡呵呵一笑,满是自豪的说道“那是自然,要知道这个兵工厂可是倾注了我很大的心血啊!从崇祯五年开始到现在为止,本督前前后后给兵工厂投入了不下一千万两白银。要是再不做出一点成就来,本督岂不是要哭死了?”

    “一千万两啊!”郑家的众人顿时被惊呆了。要说大明现在谁是最有钱的人,除了那些卖国求荣的晋商集团之外,恐怕就数郑家这样的亦官亦盗的海商集团最为富有了。但是要想让他们一下子拿出一千万两投入一个只有进没有出的大窟窿,恐怕他们说什么也是办不到的。即便是郑家的首领郑芝龙恐怕也没有这么大的气魄和胸襟。想到此处众人第一次由衷的对刘凡升起了敬佩之情。(。)

第390章 结盟(下)() 
刘凡刚才的话对众人的冲击是无法想象的,带着震撼和压抑的心情众人一路默然无声的陪着刘凡等人走马观花的来到兵工厂的生产作坊。

    看着眼前一门门摆放整齐,似乎闪烁着冰冷光芒的大炮,众心中渐渐开始相信刘凡所说的话是真的了。参观完火炮作坊,众人一路继续前行来到火绳枪的生产作坊。这里说是生产作坊其实不过是最后的组装车间罢了。自从石河兵工厂实行流水线生产作业一来,孙元化就把火绳枪除了枪筒一外的所有部件全部都细分整理了,并将通条,木托,支架之类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却又比价费时的部件外包给石河附近的百姓来生产。火枪作坊只负责制造火绳,扳机,枪管之类的比较重要的东西。

    指着远处一大排码放整齐的火绳枪,刘凡对郑芝豹道“郑兄可否有意采购一些火枪?我们石河兵工厂出产的火绳枪可是十分耐用可靠的,绝对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劣等货色!”

    “哦?总兵大人舍得吗?”郑芝豹闻言有些吃惊的看着刘凡道,不怪郑芝豹有此一问,要知道火枪历来都是军国利器轻易不会轻授与人的,更何况像破虏军所用的这种威力较大的火枪。

    刘凡笑着道“怎么不舍的,左右不过一些火枪而已,凭我石河兵工厂的产能还怕火枪不够用吗?”

    郑芝豹眼前一亮,沉吟片刻道“那好吧,既然总兵大人如此盛情,那芝豹就却之不恭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郑家想向贵方购买火枪五千杆如何?”

    “五千杆?”刘凡心中一喜,真是土豪啊,连价格都不问一口气就要买五千杆。刘凡见状连忙答应道“好,就这么说定了。新年一过,我就派人给你送到青岛去!”

    似乎想起了什么,刘凡转头道“郑兄,你们郑家现在所用的火枪都是什么?”

    郑芝豹闻言先是一怔,继而笑了笑回答道“一般都是鸟铳吧!扳钩铳,合机铳之类的东西。大海不同于陆地,最求的是射程,只要你比别人打得远,你就占了大优势了!”

    “也是!”刘凡颇为赞同的点头道“既然如此,那鸟铳你们要不要?我们石河兵工厂的库房中还有一批数量不菲的鸟铳,因为北方鸟铳不怎么适用所以一直封存在库房中,郑兄如果想要的话,我可以做主以八成的价格出售给你们如何?”

    “有多少?”郑芝豹直接了当的的问道

    刘凡想了想不确定的说道“大概有五千多杆吧!如果郑兄嫌少的话,我可以再从军中调来一批,凑足一万杆如何?”

    郑芝豹大声回答道“好!我全要了!”

    刘凡心中快速的计算了一下,每十斤粗铁可以精炼成三斤料价银九分,用匠五工,食银二钱五分。约用炭价一钱六分,通算银五钱。则一斤之“多炼好铁”至少耗银一钱六分六厘六毫。炼钢,每斤,计银二钱的,破虏军所用的滑膛枪用铁较多约为八斤到十斤,则每斤铁价格肯定在一钱六分六厘六毫以上,总价以1。5倍计算为三两银。工钱,光钻膛,三十日记,一两五钱。其他工匠钱、零件钱、木料钱、炭火钱,估计一两银子恐怕是要的。也就是说成本价五两五钱是跑不了的。

    当然这五两多只是造价,要是出售的话,考虑到这种西班牙火绳枪大明比价少见,怎么也能卖出十几两。刘凡心中暗自估算了一下道“这种西班牙火枪就按十两银子,鸟铳的话五两吧!这个价格郑兄还满意吗?”

    “好!”郑芝豹粗略的算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十万两,心中颇为满意,随即开口道“总兵大人这些火枪我都要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钱,可否等我回到福州再派人给您送来?”

    “不必如此麻烦了!”刘凡摆摆手笑道“我不是答应要从你们安平采买价值一百万两的舰船吗?这些火枪就折算成钱款吧!到时候你们连同银子一并带走便是!”

    郑芝豹闻言大喜道“那就多谢总兵大人了!”

    交易达成之后,双方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谓是皆大欢喜。接下来的时间内,刘凡兴致满满的陪着郑家的一众人“游览”了石河城的所有兵工厂的大小作坊。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家等人在细致的了解到石河兵工厂的生产情况之后,对于刘凡所说的大手笔投入也越来越相信了。于是同时,对破虏军的敬畏也越发的深厚了。因为郑家的众人都很清楚,不说别的单单就凭这一个兵工厂,刘凡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起一支人数众多且装备强大的大军来。

    参观结束之后,郑家的一众人带着震惊,忐忑,惶恐等等复杂的情绪和刘凡一起返回了总兵府。在这里刘凡将再次设宴款待郑家的使团。

    因为临近春节了,郑家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今年是肯定无法返回家乡过年了。考虑到这个问题,刘凡在临近总兵府的大街上选了一处较大的宅院送给了郑芝豹,当做是新年来临之前的礼物。

    刘凡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郑家的使团满打满算来到胶州也有十来天了,可是却一直住在驿馆中,虽然驿馆的环境不错,但终究是好说不好听。所以刘凡就考虑给郑芝豹找一个落脚之地,一来显示一下自己的亲近之意。二来,也可以就近的监视郑家众人的一举一动。

    之后的时间刘凡就没有再会见郑家的众人,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春节的筹备工作中来了。对于刘凡来说这个春节要忙碌的事情还有很多,不但要抽出时间陪陪家人,还要对明年的发展做出一份规划。再加上莱州刚刚接手,诸事纷杂,人心纷乱难安,更让刘凡平添几分压力。而且刘凡也有意给郑家的人一些思考和消化的时间,所以刘凡直到正月十五之前都没有再联系郑芝豹等人。对于郑芝豹的几次求见,也借口事务繁忙推脱了!(。)

第391章 井喷式大发展(一)()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过年对生活再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无非就是置办年货,走亲访友,和亲人朋友团聚一下,图个喜庆和热闹。但是对于生活再十七世纪中叶的普通百姓来说,过年就是又一个“年关”

    在往常的年景里,一到过年的时候普通的劳苦大众的苦日子就要到来了。一年到头,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这时清偿债务,过年像过关一样。为了偿还地主家的债务卖儿卖女的事情多不胜数。家破人亡之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但是今年对于莱州百姓来说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幸福年,得益于刘凡在莱州实行的土地政策,莱州百姓们基本上在新年开始之前就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土地,百姓们的未来总算是有了盼头,虽然破虏军的税也很重,但是每一个百姓都知道只要清苦一点,熬过最初的几年,那么以后幸福的生活就不远了。

    虽然才刚刚分到土地,虽然身上还背负了大量的债务,虽然家中还是一贫如洗,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百姓们对破虏军,对刘凡的感激。也不能抑制住吧百姓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秧歌,戏曲,皮影,剪纸这也源于生活,存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成为了百姓宣泄心中兴奋和开心的最佳手段。从青岛港到莱州港,从胶州到莱州只要是登莱境内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已经到了崇祯八年了啊!”除夕夜的喧闹过后,刘凡静静的依在窗前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却满是感慨。从崇祯四年来到大明到现在为止,转眼间已经过去快要四年了。这四年里,刘凡从一个混吃等死的宅男慢慢蜕变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军阀。其中到底经历了多少苦难和辛劳只有刘凡自己清楚。

    刘凡本来就不是一个太聪明的人,这几年来虽然凭借着自己“先知先觉”的经验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刘凡却明白自己的优势越往后就会越小。身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刘凡就不可避免的要和大明的“历史”发生碰撞。就拿中原的流寇来说,今年应该是他们活跃的高峰期,在这一年中,张献忠会攻破凤阳然后撅了崇祯家的祖坟。但是因为刘凡的原因,流寇的活动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别说纵横中原了,恐怕自保都有些困难了。

    唯一没有受到影响的就是关外的建虏了,刘凡虽然没有和后金鞑子接触过,但对于他们的消息却从来不敢放松。按照刘凡现在搜集的情报来看,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后金已经彻底征服朝鲜以及蒙古诸部,内忧已经平定,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的鞑子可以说已经到了全盛的状态,不但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还有为数不少的朝鲜仆从军。就军事实力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了。

    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个健全的军事强国,这样的事情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刘凡也不清楚。但刘凡知道自己的胜算却不大,因为他不禁要面对鞑子,还有面对众多大明内部的敌人。外来的侵略者再强大刘凡也不会太过担忧,内部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时间已经越来越紧迫了,刘凡知道他必须抓住这最后两年的发展期,尽可能的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不然一会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安稳的发展自己的实力了。

    所以刘凡觉得必须要尽快解决郑家的事情,然后尽力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这样一来即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