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第463部分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463部分

小说: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就是这么回事。

    江南士族为了独霸走私的利益,利用某些事端忽悠朝廷关闭了通商口岸。

    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出台了。

    这样一来,民间的走私被禁止了,那个时候吃这门饭的人还是很多的。

    政策一出,这些人就被了财路。

    沿海士族堂而皇之的垄断了走私生意。

    他们有后台,沿海稽查官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普通人被抓住了就会面临着杀头的危险。

    不患寡而患不均。

    见到这些混蛋大赚特赚,从事这个行业的其他人就不干了。

    凭什么你们能走私,我们就不能走私?

    于是乎,矛盾就产生了。

    江南士族利用朝廷的力量打压异己,取得了沿海的走私权利,但是他们也引起了其他同行的仇恨。

    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这些人干脆扯旗造反,跟沿海士族对着干。

    你不让我活,我自然也不会让你好过。

    时间长了,这些人掠劫的目标也从江南士族到普通百姓的身上,这就是倭寇的来源。

    其实真正的倭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沿海的大明子民。

    朝廷在沿海力量外强中干,镇压一些顺民还是没有问题的,但碰上了倭寇就露出了草包的本色。

    尝到了甜头的倭寇迅速的在东南沿海坐大了。

    江南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没有办法戚继光才创立了募兵制,历经数年这才荡平了这些武装力量。

    所以说,倭寇的始作俑者正是江南士族。

    这一次,他们故计重施,再次利用朝中的喉舌,说服朝廷动手对付夜叉部。

    只不过,他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也没有认清朝廷的实力。

    如今的情况跟嘉靖年间有些不同,嘉奖年间朝廷的水师还能够覆盖沿海地区,就算是碰上了倭寇也战之必胜。

    但现在沿海的水师也就是装装样子,根本不敢出港害怕触怒夜叉部,海上的力量早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种海战实力怎么能够战胜夜叉部?

    江南士族注定要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负责。

    再看朝廷这边。

    沿海的情况,高明清楚,他也乐得看江南士族作死。

    对于北方系来说,江南士族越弱越好,这样才是其他地方崛起的机会。

    李忠有做了多年的总督,自然也清楚江南沿海的现状,只可惜他并没有得到江南士族的认同,在这件事上说不上什么话,就算能够说得上话,也不会被江南士族所接受。

    至于朱皇帝,也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他更乐意顺水推舟,授意黄宽组织兵马抗倭。

    黄宽自然也不敢怠慢,再次密集的调集兵马钱粮,准备对夜叉部动手。

    先切断夜叉部跟内地的联系,断掉他们的粮食物质补给,再徐徐的图之。

    他想复制戚继光的策略,打算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

    夜叉部虽然拥有极强的海战能力,但也拥有明显的弱点,那就是粮食物质必须要从大陆补给。

    一旦官军完成了坚壁清野,夜叉部粮食一断,不战自乱。

    从战略上看,黄宽的举措也算是对症下药,只可惜他并不清楚江南士族的近况。

    一旦双方进入了对峙阶段,最先撑不下去的就是江南士族,因为他们太依赖走私的利润了。

    在某些方面来说,江南士族就是基于走私而出现的团体,走私的利润已经成为了滋养他们的温床。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这个温床的规模已经变得极为庞大,他们凭借走私来的利润疯狂的买地,江南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落到了这些人的手中。

    更让人不爽的是,他们拥有士族的身份,土地自然也就不用交税。

    这样一来,江南赋税的压力不断的向那些平民百姓倾斜。还好江南三省比较富足,就算是赋税重了一些,贫民百姓勤劳一些,闲时做些活打打短工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于是一种怪异的现象出现了,赋税总数越来越少,而江南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江南士族就成了寄养在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吸血群体,而且这个吸血虫的群体也越来越大。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朝廷的收入越来越少,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群蛀虫则越来越膘满肉肥极尽奢华。

    长此以往,大明朝这座大厦必然会轰然倒塌。

    这几十年来,大明朝的经营每况愈下。很多有志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但是却没人敢指出来。

    答案也很简单,一旦指出来,必定会得罪江南士族。

    在大明朝,江南担负了朝廷的大半的粮米赋税,江南士族又把持了朝廷大部分的职位。

    要想改变这种方式,就必须将这个毒瘤除掉,那就必须要对江南士族动刀。

    当官的敢得罪皇帝,却不敢得罪士族,尤其是江南士族。

    当然也有人不信邪,比如说张太岳,这位爷当政的时候,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了。

    他也是真心的想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情,所以强推一条鞭法,触动了士族的利益。

    张太岳活着的时候,江南士族不敢怎样,他死了就立即遭到了清算。张家也变得家破人亡分崩离析。

    得罪了皇帝,最多是死一人,得罪了士族,一家子都别想好过。

    这就是张居正留下了的教训。

    所以大明朝后期的辅臣都成了摆设,基本上只是在双方之间和稀泥,缓解双方的矛盾而已。

    最有名的就是张凤府,他当了快二十年的首辅,也就和了二十年的稀泥。

    不过他也为了维持大明朝这座大厦不倒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朱皇帝,对张凤府还是十分的赞赏的。

    他对大明朝的稳定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这也是朱皇帝没有动张家的根本原因。

    (本章完)

第888章 任命() 
如今,没了张凤府的协调,朝廷和江南士族迅速的对立了起来。

    这边,朱皇帝打算彻底的改革,要动士族的奶酪,磨刀霍霍已经对准了江南。

    那边,江南士族也不甘束手就擒,准备跟朝廷死磕到底。

    双方之间的斗争一触即发,而苏则就处在斗争的漩涡中心。

    ……

    昆山王家是南直隶甚至是江南最大的家族,门下弟子遍布江南,素有江东半壁之称。

    王家聚集地就在周庄镇,整个镇子几乎都是王家的人。

    周庄是昆山县一座小镇,前身是明初巨富沈万山的府邸。

    沈家发迹以后,周庄便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小镇。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沈万山获罪以后,全家发配岭南,周庄几易其主,最后才辗转落到了王家的手中。

    经过了百十年的发展,周庄周边便成了王家的聚集地。王家也水涨船高,成为了江南士族之首。

    此时,一对不速之客忽然来到了周庄,为首的是一个年轻人,正是苏则。

    来昆山怎能不会会王家?

    所以探到王家的住址时候,这厮就带着钦差卫队过来了。

    ……

    “好一个诗书之乡。”

    苏则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感慨了一声。

    王家诗书传家,所以周庄文风极盛。

    一路走来,不时飘来朗朗的读书声。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下至四五岁的幼童,谈论的都是诗书文章经史子集。

    就算是妇人,也都谈吐不凡。

    一旁的孟都也感慨万千。

    怪不得王家弟子遍布江南,百十年中举人进士者不计其数。

    别的先不说,就这文化氛围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桥一亭,都别有韵味。

    经历百十年的文化沉淀,这才昆山王家。

    可惜啊!

    苏则冷笑着摇了摇头。

    读着圣贤书,做的却是肮脏的事情,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明明是压榨江南百姓,偏偏又以圣人之道自居,天底下就没有比江南士族再虚伪的。

    “前去通报,就说钦差到来,让王家的人前来接驾。”

    望着眼前这座古香古色的庭院,苏则挥手说道!

    眼下双方已经结下了不解之仇,王家自然不会主动来理会苏则。所以苏则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少倾,一名下人模样的男子匆匆走了过来。

    “草民王顺,拜见钦差大人。”

    说着拱手作了一礼,接着傲然而立。

    王顺的这一个举动,让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很好!又来一个不怕死的。

    苏则双目瞬间眯成了一道线。

    他之所以揪着这个问题不放,是有重大的含义的。

    因为官员跪不跪,直接可以表现他们对朝廷对皇帝的态度。

    他们不跪苏则,就是对朝廷不满。

    对朝廷不满,苏则就不会跟他们客气。再说他来江南就是高破坏的,这可是一个很好的由头。

    好大的胆子!

    古月封冷冷的打量了来人几眼,道:“你是什么人,见了钦差的车驾居然还不下跪?难道你们王家已经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了?”

    话说跟苏则时间长了,这位古将军也学会了扣帽子。一言不合就把一定大帽子扣过去,自己则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不敢!

    王顺不吭不卑道:“王家历来克己奉公遵纪守法,身为王家的人又怎会做出这等目无法纪的事情呢?”

    古月封被小门房挤兑,脸色有些挂不住了,他终究是个武将,对朝廷的礼仪不熟悉,所以求助的看了看苏则。

    苏则冷冷一笑,双目上下打量了这个小门房几眼。

    王家果然了得,一个小门房不吭不卑,思虑清晰,进退自如。

    不过……

    他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别的不说,狡辩,他可是骨灰级的。

    “来人啊,将这厮给我拿下了。”

    是!

    古月封亲自上前,将王顺拿下了。

    王顺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一个劲的冷笑。

    “早就听说苏大人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草民一开始还不相信,但是今日见了苏大人的所作所为,这才知道所言非虚。苏大人根本就不是目无法纪,而是连朝廷都不放在眼中。”

    他忽然指着身后的一块牌匾道:“大人认得上面的字吗?”

    江南第一家!

    古月封冷笑了一声,道:“当然认得,刚才来的时候就看见了。王家是不是江南第一,本将军不清楚,但是胆子肯定是第一。”

    他私下里揣摩过苏则来王家的目的。

    王家跟苏则有解不开的仇,他们此番来自然不是送礼的。

    所以一开始,他就打算把事情闹大。

    作为苏则的亲信,古月封也不能表现的太无能了,至少要跟得上苏则的思路才是。

    既然苏则想闹事,身为手下的古月封自然是全力的去闹,闹得不可收拾最好。

    王顺淡淡一笑,道:“既然大人认得,那就麻烦你再看看后面的那个印章吧?”

    印章!

    古月封愣了一下,凝神望去。

    印章上是写篆书,他也不敢是粗识几个字,篆书自然也就看不懂。

    其实别说是武将,就算是读书人也未必都认得篆书。

    孟都看了几眼,脸色忽变,低声在苏则的耳朵里说了几句。

    原来这几个字是太祖皇帝赐的。

    王顺笑了笑,道:“大人不认识吗?那可有些奇了,草民不过是王家的一个门房,也能清楚的看见上面的篆字。大人身为统兵大将,居然不识得篆书,当真是有些惊奇。”

    他的面色立即变得郑重,指着上面的字迹道:“太祖皇帝亲手所书,江南第一家!”

    太祖皇帝可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赐字可了不得,就算是后来的皇帝来了,也都要敬畏三分。

    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已经成为了进入王家的潜规则,就算是当朝一品内阁首辅也要遵守。

    苏则一行大大咧咧骑马而来,来到了牌坊也没有下马,这让王家十分的不爽,所以派出来一个小小的门房出来。

    一方面是轻视苏则,另一方面就是要落他的面子。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门房,但也不是泛泛之辈。

    (本章完)

第889章 父女终相见() 
王家是江南士族之首,又被太祖朱皇帝亲封为江南第一,从百十年去就是读书人的圣地。

    就算是当朝首辅来了这里,也要下马步行进去,以示对王家的尊重。

    苏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