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第400部分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第400部分

小说: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对苏则的运气和能力都很看好,但是朱皇帝对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王伦点了点头,道:“奴才举荐北镇抚司千户关岳,此人乃是忠良之后,对朝廷也忠心耿耿。”

    关岳!

    朱皇帝的脸色也缓和了一下。

    这可是忠臣之后。

    他点了点头,道:“传旨,命关岳为钦差副使跟随苏则去江南公干,全程监察苏则,再派给他一道密旨,只要苏则有什么不轨的行动,立即拿下不问缘由。”

    是!

    王伦恭身应了一声,立即派人前去传旨了。

    苏则!

    朱皇帝眼中闪过一道厉芒,自言自语道:“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啊!”

    ……

    且说苏则出了午门,正巧碰上了李忠有。

    “苏大人!”

    李忠有急忙停了下来率先行礼。

    他对苏则在陕西的所作所为还是十分感激的。

    李大人!

    苏则不冷不热的回了一句。

    旁边的官员见到此番情况,登时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两官相见,除非有上下直属关系并且在禀事的时候,才会行跪拜之礼。

    其余的都是行拜礼,也就是抱拳鞠躬。

    这个抱拳鞠躬也有讲究,通常是下级官员先行礼,上级官员再回礼。

    李忠有此刻已经是内阁次辅加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太子太保是从一品,户部尚书是正二品,这内阁次辅又是文臣的顶峰。

    这官员虽然身着赐服飞鱼袍,但是从腰带上来看也不过是个四品而已。

    无论从哪里看,都不应该先拜一个年轻的锦衣卫官员。

    从一品先拜正四品,已经让他们感到惊奇了,这正四品的官居然还不以为然,更让这些人目瞪口呆。

    当真是乱了套了。

    苏则也不理会其他人的目光,转身就要离开,他跟李忠有也没有什么话好说。

    “苏大人,请留步。本官有些公事想请教一下,不知道大人有没有时间。”

    李忠有温和道。

    没空!

    苏则硬邦邦的回道。

    我去!

    众官员再次绝倒。

    这特么什么人啊,是皇亲国戚还是哪家公侯的子弟,怎么对次辅大人这么没礼貌?

    貌似次辅大人居然还不生气,这当真是奇了怪了。

    要不是摸不清苏则的嫡系,早有官员出来指责他逾礼了。

    “苏大人,这件事情跟苏大人此行还有点牵连。”

    李忠有仍然不紧不慢的说道。

    牵连!

    苏则猛的转过头来,这一次事关孟都的性命,他可不敢怠慢,当下悻悻道:“有什么话快说,本官忙着呢?”

    李忠有笑了笑,道:“请移步文渊阁一叙。”

    ……

    文渊阁就是内阁辅臣办公的地点,当然平素也不是都在这里办公,除了首辅和次辅之外,其余的都是轮流值守的。

    今天正好是李忠有值班处理朝政。

    “苏大人请坐!”

    李忠有急忙手下的属官送上了两倍香茗。

    就在这个空间,他熟练的写了几张票拟夹杂在奏章里面,看来他这个次辅当的也是得心应手。

    苏则冷冰冰的看着李忠有,道:“有什么事说罢!”

    李忠有淡淡一笑,拿出了几封文书,道:“这里是去年户部的收入,苏大人请看。”

    说着递给了苏则。

    户部的收入?

    苏则也大为动容,急忙翻看了一番,对于大明朝的整体收入,他还是十分好奇的。

    “户口983万户,口5165万,田地743万顷,田赋米2149万石,麦430万石。。。。。。。浙江,南直隶解运北京太仓325万两白银,铜钱3100万文,糟粮400万石,北直隶和山东3府解送兵部120万两白银……”

    这!

    苏则愣了一下,不解的看着这份数据。

    貌似不少啊!

    他一直以为大明朝的收入也就是几百两白银而已。

    不过看这份资料,貌似不止几百万两白银啊!

    李忠有看出他的疑惑,当下抚须道:“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分为大部分归户部掌管,少部分归工部和兵部掌管。主要有粮食、丝绢、矿产、木料等等,但是这样一来太过混乱,经万历一朝之后,所有的原料都可以折银清算。这样一来给户部带来极大的方便,只是张太岳死后,折银的规矩又没了,再次恢复到以前的水准。去年一年约合两千万两,但是白银只有四百四十五万两。”

    苏则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一年收入几百万两只是白银的收入,而不是大明朝整体收入。

    李忠有继续道:“粮食生绢等物质虽然也是收入,但是运用起来极其不便,不如白银来的方便,所以本官查了一下去年的卷宗,大前年白银收入六百多万两,前年是五百万两,今年是四百万两。从眼下的情况看,明年更不乐观。如果不是皇帝的内帑支撑着,大明朝的户部早就到了没钱可用的地步了。堂堂大明朝总不能用粮食和生绢抵边镇士卒的军饷和官员的俸禄吧。”

    (本章完)

第766章 王家出面() 
李忠有的意思,苏则完全听明白了,那就是户部没钱了。

    这厮很快不爽了。

    户部没钱跟他有毛的关系?

    他是奉命清剿白莲教的,可不是管你们文臣这些破事的。

    苏则立即站了起来,冷冷道:“对不起,本官公务繁忙,就不叨扰了。”

    说着就要离去。

    苏大人!

    李忠有急忙站了起来,意味深长道:“苏大人可知道万岁为什么要让你去清剿白莲教?”

    苏则愣了一下,双目眯了起来。

    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想过,当时只顾着怎么帮孟都开脱了。

    经李忠有提醒,他顿时也有些怀疑。

    大明朝能臣也不少,为什么非要让他这一个新人去做这么重要的事情呢,貌似不全为了孟都吧。

    虽然跟皇帝接触的不多,但是苏则完全领教了他的手段,那绝对是无利不早起的主。

    看到苏则眼中的迟疑,李忠有咳嗽了一声,沉声道:“天下赋税在江南,江南赋税在江浙,江浙两省承担着大明朝近半的收入。可以这么说,一旦江浙出事,大明朝的税收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税收受到影响,朝廷的收支就难以为继,势必就会加赋。这样一来,受苦的还是江浙的百姓。苏大人心系百姓,自然明白本官的意思。”

    他之所以跟苏则推心置腹,只要就是怕这厮此番去江浙会把那边闹个鸡飞狗跳。

    一旦江浙乱了,势必影响到今年的赋税,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

    其实李忠有倒不是担忧自己的乌纱,他害怕的是一旦入不敷出,朝廷就会加税,这样一来,苦的还是江浙的百姓。

    他忽然缓缓的作了一揖,沉痛道:“李某人代表江浙的百姓拜托苏大人了。”

    等等等!

    苏则急忙闪身躲过他这一礼,道:“李忠有,你的意思是不让本官大折腾,以免牵扯到江浙的秩序对不对?”

    这会儿,他已经明白李忠有的中心思想了。

    按照李忠有所说的,江浙是朝廷财税的根基,一旦乱了,首当其中的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

    李忠有正色道:“苏大人,李某头上的乌纱无关紧要,李某关心的是江浙的黎民百姓,一旦加税以后,首当其冲的还是江浙的百姓。”

    苏则眼中闪过一阵复杂的神色。

    虽然他很不喜欢李忠有,但还是很钦佩他这份为国为民的心思的。

    但是他却不同意李忠有的观点。

    “李大人,你想过没有,朝廷的财税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少?”

    苏则淡淡的问道。

    李忠有微微一愣,道:“自然是天灾人祸,收成萎缩造成的。”

    是吗?

    苏则冷笑了一声,道:“别的地方不敢说,南京和杭州本官是呆过了的。士农工商,除了士人不纳粮税不服徭役,其余的三个阶层每年都没少交税纳粮服役吧?”

    这个是自然!

    李忠有点了点头,道:“大明朝就是这个规矩。”

    苏则双目眯成了一道线,道:“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农工商每年缴纳的赋税一分不少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朝廷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少呢?”

    这个……

    李忠有顿时语塞。

    他任浙直总督多年,当然深知江浙的情况。

    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士族增加了,江浙地区历来都是读书人的大省。一旦考取了功名,他们不仅不要交税还能从朝廷获得收入。另外还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比如一旦全家出了一个有功名的士子,全族的人都会将土地假过继到他的名下,从而免去应缴的赋税。

    大明朝到现在读书人何止千万,很多赋税就这么被合理的避开了。

    士人不交税这还不算完,但是朝廷的收入要完成吧,所以地方官府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便将这些都摊派到农工商的头上。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农工商的任务越来越重,过得也越来越艰难。

    苏则冷笑了一声,道:“李大人身为浙直总督自然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了,那么本官就想问了,凭什么这些辛勤劳动的人要来养活那些屁事不干的蛀虫呢?在本官看来,这些读书人都是些蛀虫,活着就是个祸害。本官以为无论是士农工商朝廷都应该一视同仁,该交税的交税。这样一来,又怎么会入不敷出?”

    你……

    李忠有吃惊的看着苏则,虽然他对这个问题也有所了解,但是从来也没有这么深入。

    苏则的这个观点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了。

    良久,李忠有才叹道:“苏则,大明朝成立之初就是这个法度。商人不仕,士人不粮是我大明朝的根本,如今已经延续了二百余年。虽然眼下是危房一座,但是稍加修正仍然能够支撑下去。如果照你说的那样大修大改,必当会轰然倒塌。就如孱弱之人不能服食虎狼之药,否则必当会不可救药。”

    他虽然忧国忧民,但骨子里还是继承了张凤府的保守观念,对眼前的制度只可小刀,不可大刀。

    苏则的观念是不错,但是那样一来势必引起士族的不满,士族是大明朝根基,一旦根基不稳,大明朝立即会本崩离兮,这绝对是李忠有不想看到的。

    “苏大人!”

    李忠有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苏则制止了。

    “李大人,有句话你听说过没有,叫屁股决定脑袋!”

    什么?

    李忠有愣了一下,头乃是六阳之首,自然是脑袋决定屁股,哪有屁股决定脑袋之说?

    苏则笑眯眯道:“你是士族出身,无论政见也好意见也罢,都会不由自主的从士族的利益上出发。只要是对士族有利的,你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二不会考虑其他。但是如果你是其他农工商出身的话,就不会去考虑士族的问题。出什么样的主意,关键要看你坐什么位置。这就叫做屁股决定脑袋。”

    这……

    李忠有再次语塞,他居然无言以对。

    事实上苏则说的很对,无论是张凤府也好,李忠有也好,高明也好,他们都是出自士族,只要是文臣出身,代表的自然是士族的利益。出发点自然也会像着士族说话。

    这是不可避免的。

    (本章完)

第767章 第七八二 毫不犹豫的拒绝() 
明朝皇帝与士大夫共坐天下。

    官员就是连接皇帝和士大夫的桥梁。

    首先他们是出自士大夫集团,其次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调和皇权和士权的矛盾。而为士大夫集团争取利益才是他们的根本作用。

    所以,无论是张凤府、高明还是李忠有入阁为辅,都会为士大夫争取利益。

    屁股决定脑袋!

    不止是他们,所有的文臣都会这样干。

    如果文官在位的时候敢以牺牲士大夫整体的利益而讨好皇帝的话,那将是整个士卒的公敌。

    张太岳多牛逼?

    生前任太师,穿坐蟒袍,死后还不是遭到了清算?还不是家破人亡分崩离析?

    所以文臣宁可得罪皇帝,在政事上得罪皇帝的后果最多贬官回乡,照样过富足翁的日子。

    而且你是为大家遭的罪,在士族圈子里会成为英雄,大家都不会忘记你的,以后有什么好事肯定少不了你一份。

    尽管李忠有是少有的忧国忧民的好官,但是他仍然摆脱不了屁股决定脑袋的格局。

    当初在陕西他敢为了灾民争取利益,宁愿得罪同僚,其实那也只是虚晃一枪而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

    再说即便是落到实处了,得罪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